书城成功励志智是接福的使者
21395100000002

第2章 序2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真有智慧

一个人有不有智慧是可以从表面上看得出来的,如果我十分痛苦、不幸、不自由,我还说我自己十分有智慧,你会信吗?显然不会信。

这正如一个研究长寿的大师说发现了人类长寿的秘决,他自己却在四十岁就得病死去,你们相信他的长寿真理吗?显然也不会。又如周国平长期一脸悲剧相,你会相信他是有智慧的真正的哲学家吗?只有鬼才信!

因此,判断一个人是否有人生智慧,首先得看他是否活得开心、快乐、幸福、自由。如果他的努力都是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痛苦,那他就一定是没智慧的。

智慧首先是关于人的,是利于人类的,如果只利于物,只利于狗,就算把火车的速度提到每小时10000公里,如果是靠驱使数千人日夜加班熬夜,靠牺牲人的情感和身体健康来置换,这显然是无智的。

有人问,如何才能一眼看出他人是否有智慧呢?我认为主要有三看:

一是无事看状态;

二是有事看担当;

三是遇人看胸怀;

先说无事看状态:

我和均亮老师住在北京大学西门蔚秀园里四年,经常从北大西门向南散步走向海淀桥边上的中关村图书大厦,不时观察行人,你只要看看他们前倾的身子匆匆的脚步和忧心忡忡凝重的面部表情,你就知道这些人心中有太多太多的牵挂和忧虑。

据观察,我发现一个明显的规律:小孩能抬起头走路,目光敝开,看着周围新奇的一切,他们仿佛能随时准备为一新奇事物而高兴,他们显然在迎接生活。但中青年人和绝大多数老年人就大不相同了,一看他们就心在别处,或在过去,或在未来。他们目光空洞,对眼前发生的事和两旁的存在熟视无睹,他们的心中有事,不可能敞开,自然不可能拥有一双小孩般纯洁的欣赏世界的眼睛。不说别人,就我自己,在未修练人生态度之前,亦是如此。

为什么这样?因为错误的文化塑造之故。成人常常被文化扭曲了,要想回归真实的最佳状态,那就得修炼。我是这样修炼的:

一是平时只要站着或走路,都尽可能保持站直状态。这听起来很可笑,但100人中至少有99人是前倾着的。我们被生活压弯了身子。一个倾斜的身子自然呼吸就不流畅,五脏六腑就受到挤压,仅从健康的角度来说,就必定会导致气血滞流。不通则痛,不通则病,久不通则大病至。这就是养生专家讲的错误的生活方式之一。另外,一个站都站不直的人,你不可能指望他做人会正直会客观,不可能的。因为他从来没有心平气和地认真看清过外在的人、事、物,他眼中只有他心中牵挂的人和事,他只是一个枷锁人。总之,训练站直走路,会给你带来一种临在的生活状态,会让你活在当下,会让你保持对环境的敏觉和清醒度,会大大增进你的乐趣和智力。可惜,许多人却都没能领略到,头顶蓝天脚踩大地顶天立地的真人感觉,那其实是相当美妙的,不信你试试。

二是放下一切杂念,只是看到当下的对象。许多人在看到另一个人时,脑中却想着别的人和事,他放下脑中的各种思虑对象,维独不关注不重视眼前的对象。因此除了得罪眼前的对象之外,还会错过强化关系的机会,会为以后种下恶因。没有活在当下,是不可能从当下获得正确的有利人生的信息的。一切牵挂只可能使我们错过生活的精采。

三是训练欣赏的眼光。一切当下对象都有能量,唯有欣赏者能从中受益,品味生活中的品是由三个口组成,三个口代表身到心到灵到,如果只有口到,那饮酒只能叫喝酒,不能叫品酒。没有品出万物的味道,那人生就没有品味,就了无生趣,不值得活着。

人是理性动物,但理性是为了实现感性的。我们人生希望通过提升智力,而尽可能动实现梦中追求的快乐幸福和自由。

但日常生活中,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临在状态,那人生就必须错过了真实的风景。错过每一个当下,就会错过一生。现在不清醒,老了必悔恨。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两个字可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那两个字就是——慎独。

你的审视你的每一个当下吗?

你能将每一个当下活得像个人吗?

你能保持喜悦的态度、迎接每一道风景吗?

你能品味体验不同的对象吗?

我们平时讲,做生活的主人,你没有一个当在当下的状态,你被事事纠缠,你能活出真我的风彩吗?不可能的。

一个人是否有大智慧,你真的只要看他的姿体显示的状态就能一目了然。凡是脸色凝重,双眉紧锁目光忧虑的人,绝对与智慧无缘。相反,一定会被愚蠢控制,被环境囚禁,一定活在地狱之中。没有好状态,哪有好日子!

再说有事看担当:

一个人能不能干出大事业,从他面对的问题时的担当强弱,就能一目了然。凡是敢于承担责任的人,一定会拥有更多的权力。表面上看起来,担当有风险,大承担有大风险,但有智慧的人却清楚——危机中含有转机,悲剧中含有喜剧,平风静浪中什么也不会得到。因此,只有聪明人才会敢于主动走向风险、危险之地,只有上上智的人才会挑战危局、困局和绝境,因为只有哪里才有创造生命奇迹的可能,他们深知,温室中绝对长不出参天大树。

你去看那些有杰出成就的人,都一定有勇有胆有识认,都是敢于担当的人。他们都有一双铁的肩膀,勇于承担历史赋予他的责任。

相反,凡遇事一味退守防御的人,一味推脱的人,古往今来又有几个干出了成绩的呢?

男子汉大丈夫,一定要有一种“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康慨精神;一定要有一种“快马加鞭去,马革裹尸还”的赴道精神;一定要有一种“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也不跳”的心理承受力,否则,就只能是一个小人物,只能平庸平凡的度过一生,毫无建树。在此,不妨再读毛泽东的诗句:“不管人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担当能具体反映出一个责任、勇气、心境,当然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智慧。

我经常遇事谈曾国藩的《挺经》,读着读着,人就有了挑战苦难的勇气,就有了也打硬战的激情。

那么,如何才能挺得下去呢?

从今天开始就要挺住风浪。凡事不要推来推去,做人不能含含糊糊,当领导要身先士卒,一有阻力就撤退是成不了气候的,顶住压力要咬紧牙关,山从来不转,转的都是水,一流,都是挺出来的,读读曾国藩的《挺经》,挺过去,阳光总在风雨后。“挺”,有三层含义。

首先是发一谋,举一事的咬牙坚挺决心。曾国藩说: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坚挺之诀。余庚戍辛亥间,为京师权贵所唾骂;癸丑甲寅,为长沙所唾骂;乙卯丙辰,为江西所唾骂;以及岳州之败,靖港之败,湖口之败,盖打脱牙之时多矣,无一次不和血吞之。

又说:凡发一谋,举一事,必有风波磨折,必有浮议摇撼。从前水师之设,创议于江忠烈公(江忠源);安庆之围,创议于胡文忠公(胡林翼)。其后本部堂办水师,一败于靖江,再败于湖口,将弁皆愿去水而就陆,坚忍维持而后再振;安庆未合围之际,祁门危急,黄德糜烂,群议撤安庆之围,援彼二处,坚忍力争而后有济。至金陵百里之城,孤军合围,群议皆恐蹈和春、张国梁之覆辙,即本部堂亦不以为然,厥后坚忍支撑,竟以地道成功。

以上两段话,皆言“咬牙坚挺”,这是讲事功经验。要做成一件事就得横下一条心,不达目的不罢休,决不放弃,决不中途动摇。这个“挺”字的意思就同今人所说的:“给我顶住”、“坚持最后五分钟”云云。

深入一层说“挺”,就说到对天下大事挺身而出,承担责任的含义了。

最后见人看胸怀:

当今时代,每个人一天都可能遇见几十个几百个人,而每个人的历史都不同,自然价值观、看问题的角度都会大不相同。一旦与人交往交流,就必然首当其冲的遇到观点角度问题。

角度不同将引发情绪,在没有原则问题上,是否尊重他人就由一个人的胸怀决定了。

人与人交往第一要面临的就是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处理不好,是不可能有人缘的,有影响力和追随力的。

一个人有怎样的胸怀,就会有怎样的人生。

但这个社会到处都狭隘的小人,到处都是容不下他人的人。正因为如此,痛苦的人那么多,我了只是其中一个。

不过,要想拥有包容之心,那还得做如下训红:

一是做扩心运动,这当然是半开玩笑的,究竟怎样才有胸怀,我将之总结如下:

格局决定结局。如何有大格局,我们有三件大事要办:拓宽眼界、脑界、胸界。我个人将眼界、脑界、胸界的开放概括为:开放眼界,要“见微知著”、“高瞻远瞩”、“眼观四面”;开拓脑界,“通古今中外、诸子百家,晓天文地理、世事人情,并能够取长补短,利用差异;开放胸界,“胸怀天下”和“志存高远”,并且拥有“海纳百川”和“豁达宽容”的品质。

每个人都向往事业的成功,都向往能把自己的事业做得更大。但是怎样才能将事情做得大呢?美国《财富》杂志的主编吉夫·科文说过:“格局决定结局,态度决定高度。”只有格局大,结局才能大。一个人格局一大,哪怕从外表看起来,他似乎一无所有,但胸中却会拥有10万雄兵,这样一来,自然就能征服世界了。因此,一个人要攀登自己事业的高峰,首先需要把事业的格局在心中做大。如果不能冲出心中的局限,永远也无法成就一番大的事业。

一个人若想打破平庸的生活模式,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超越,首先要突破自己心灵的局限,跳出心中的小格局,把目标放远,追求卓越,这才是优秀者的境界。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互相宽容的朋友,一定百年同舟;

互相宽容的夫妻,一定百年共枕;

互相宽容的世界,一定和平美好。

容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思想修为,更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一个人越能够容人之攻——对别人不妥的讥讽之词不计较;容人之长——对别人的优点虚心学习;容人之短——对别人的缺点正确看待;容人之过——对别人的错误不记旧账,他的包容心就越大,成就的事业也就越大。所以,要想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就必须有容人的雅量。反过来讲,只有自己能容人,别人才能容自己。

现实是狭窄的,现代都市生活是一种紧迫式的生活方式。高楼让人失去抬头的意义,狭巷让人心情压抑,工作使人感到压力重重……因此,外出是一种迫切的需要。如果能于节假日与闲云野鹤共舞,与绿林清泉相会,把魂儿交给自然界清洗一下,实在是诗化情感,优化灵智的聪慧之举。人生应时常来一次心灵放牧,给心灵洗一洗澡。

笔者曾游历过许多大山名川,无不对大海高山的博大佩服得五体投地。我想,人生智慧也一样,一个人的财富和命运绝不会超过他的思维宽度。一个没有宽度的人,必然是一个冲突不断、心烦意乱的人。大海之所以博大,就是因为它从不拒绝四面八方奔流而来的各种水流,这些水流有的浑浊,有的肮脏,有的臭不可闻,有的还有剧毒,但这对大海来说,都不要紧,都来吧,它都能宽容。如此博大的胸襟,自然造就的就是大海,而绝不是小沟,小溪,更不是清水澡堂。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朋。一个人只有宽容一切,他才会博大,才会丰富多彩。高山之所以高大,是因它从不拒绝小草的低矮,泥土的肮脏,丛林的杂乱,顽石的丑陋。如果我们将石头搬走了,泥土冲刷了,丛林砍掉了,那么,高山还会成其为高山吗?

人生如海,一个人若真能做到“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则必然会“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对此我十分赞同。

我常对学生们讲,千人千面,人各有不同。其中,的确有的人会陷害你,有的人会打击你,有的人对你阳奉阴违,各种不利的手段可能会全杀向你,叫你防不胜防。你若没有大海的宽容,高山的博大,你是很难撑得过来的。

其实,人活着,聪明也好,愚蠢也罢;有才也好,无才也罢,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宽心”,人生自然就多了很多快乐。

落英在晚春凋零,来年又灿烂一片;黄叶在秋风中飘落,春天又焕发出勃勃生机。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对于一个心宽且有才华的人来说,一切的困境、险阻、失败,都不过是人生对自己的另一种形式的馈赠。能够欣然接受,则是一种达观,一种洒脱,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练达。

懂得了这一点,我们才不至于苛求生活;懂得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挺起刚劲的脊梁。一般认为,心宽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但从更深的层次看,心宽即是一种待人处世的思维方式。

常言道,不如意之事常八九。所有的痛苦,所有的烦恼,所有的闷闷不乐,往往都是由于我们看不开,想不开造成的。一个人若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则难见山外青山楼外楼;一个人若被蝇头小利所困扰,则难成人生大业。人生短短几个秋,琐事何必缠不休。常人的目光只关注眼前,只有杰出人士才会目光远大。所谓放眼寰球、气吞山河、指点江山,粪土名利之辈又岂是鼠目寸光之人。

总之,低调做人,你会一次比一次稳健;高调做事,你会一次比一次优秀,在姿态上要低调;在低调中修炼自己:谦卑是一种智慧,是为人处世的黄金法则,懂得谦卑的人,必将得到人们的尊重,受到世人的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