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开元年间,契丹叛乱,多次侵犯唐朝。朝廷派张守珪为幽州节度使,平定契丹之乱。契丹大将可突干几次攻幽州,未能攻下。可突干想探听唐军虚实,派使者到幽州,假意表示愿意重新归顺朝廷,永不进犯。张守珪知道契丹势力正旺,主动求和,必定有诈。他将计就计,客气地接待了来使。第二天,他派王悔代表朝廷到可突于营中宣抚,并命王悔一定要探明契丹内部的底细。王悔在契丹营中受到热情接待,他在招待酒宴上仔细观察契丹众将的一举一动。他发现,契丹众将在对朝廷的态度上并不一致。他又从一个小兵口中探听到分掌兵权的李过折一向与可突干有矛盾,两人貌合神离,互不服气。王悔特意去拜访李过折,装作不了解他和可突干之间的矛盾,当着李过折的面,假意大肆夸奖可突干的才干。李过折听罢,怒火中烧,说可突干主张反唐,使契丹陷于战乱,人民十分怨恨。并告诉王悔,契丹这次求和完全是假意,可突干已向突厥借兵,不日就要攻打幽州。王悔乘机劝说李过折,唐军势力强大,可突干肯定失败,他如脱离可突干,建功立业,朝廷保证一定会重用他。李过折果然心动,表示愿意归顺朝廷。王悔任务完成,立即辞别契丹王返回幽州。第二天晚上,李过折率领本部人马,突袭可突干的中军大帐。可突干毫无防备,被李过折斩于营中,这一下,契丹营大乱。忠于可突干的大将礼召集人马,与李过折展开激战,杀了李过折。张守珪探得消息,立即亲率人马赶来接应李过折的部队。唐军火速冲入契丹军营,契丹军内正在火并,混乱不堪。张守珪乘势发动猛攻,生擒礼,大破契丹军,终于平息契丹叛乱。
【原文】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①。
【按】
动荡之际,数力冲撞,弱者依违无主,敌蔽而不察,我随而取之。《六韬》曰:“三军数惊,士卒不齐,相恐以敌强,相语以不利,耳目相属,妖言不止,众口相惑,不畏法令,不重其将,此弱征也②”。是鱼,混战之际,择此而取之。如:刘备③之得荆州④取西川,皆此计也。
【注释】
①以向晦入宴息:见《易经·随》卦:“彖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经解》注:“日出视事,其将晦宴,退入宴寝而休息也。”《周易议卦》上经:“随。议曰:随,物相从也。泽边雷,固其所也:故君子以向晦而宴息。”大意是:随,为跟从。人跟随天时而休息。②《六韬》:传为周代吕尚(俗称姜太公)所著。该书在宋代被定为。五经七书。之一。引文见《六韬.兵征第二十九》。③刘备:(一六二——二二三)字玄德,涿州涿县(河北省琢县)人。东汉末,超兵镇压黄巾起义军,并参与争帝混战。后得荆州,又夺取益州和汉中,扩大了根据地,同魏、吴形成鼎足三分的形势。遂于二二一年称帝,国号称汉(蜀汉)。④荆州:在原湖北省江陵县境。
译文乘着敌人内部混乱,利用他还是弱小而没有主见,使他归随于我,象人随着天时吃饭,休息一样,这是很自然的。
【译按】
动乱不定的局面,存在着几种冲突的力量。弱小的依从谁或是反对谁都没有确定,敌人又多是蒙蔽而没有察觉,我方应当立即随手将他猎取过来。兵书《六韬》写道:“全军多次惊慌,士兵缺乏一致的目标,都把敌人估计过强而产生惧怕心理,说着泄气的话,大家咬耳朵、施眼色,谣言纷纷,听信假话,都不怕法令,不尊重将帅;这些都是衰弱的征状啊!”这样的鱼,混战时,就像混水时一样,应该乘机把他猎过来。此如刘备得荆州、取西川,都是用这条计策。
【活学活用】
军事智慧 刘备乱中取三镇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曹操在混战中消灭了袁绍和他的几个儿子以后,在北方只剩下关西马腾、辽东公孙度等庸碌无能之辈,已无人能够向他挑战。这时,曹操已经54岁了,但他“壮心不已”,企图在有生之年完成统一中国的宏图伟志,于是便开始了向南方的进军。
曹操首先迫降了他最近的荆州,接着把矛头指向了江南的孙权和依附于原荆州刺史刘表、刚被其击溃的刘备。孙权和刘备都认识到大敌当前,两家必须联手抗敌,在诸葛亮、鲁肃等人的极力斡旋下,两家结成联盟,与曹军隔长江对峙。孙刘联军妙计迭出,于公元208年,在赤壁(今湖北嘉鱼县东北)火烧曹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曹操从关羽把守的华容道脱险时,身边只剩下二十七人了。曹操的爱将曹仁把他接到南郡(今湖北公安),第二天,曹操下令曹仁守南郡、夏侯悖守襄阳,自己奔回首都许昌。曹仁又派手下猛将曹洪守彝陵(今湖北宜昌),目的是形成犄角之势,加强防守。
击败曹操后,刘备屯兵油江口,周瑜得到这个情报,知道刘备的目的是攻取南郡,南郡是东吴志在必得的战略要地,岂能让他人染指?于是周瑜同鲁肃来到刘备军营,要说服刘备放弃这一目标,如果刘备不答应就兵戎相见。
刘备设宴相待。酒过三巡,周瑜道:“刘皇叔移兵油江口,怕是要夺取南郡吧?”
刘备哈哈一笑,道:“早就知道周都督想取南郡,我是来帮你的。不过,都督要是不想要这块地方,那我也就不客气了。”
“我东吴早就想吞并江汉,现在南郡唾手可得,怎么能不要呢?”
“都督不要轻敌啊,曹操诡计多端,曹仁勇不可当,攻取南郡怕不那么容易。”刘备冷冷地说。
周瑜自负文韬武略,感到攻占南郡把握十足,就说:“我如果攻不下来,那就由刘皇叔去取好了!”
可是周瑜没有想到,刘备的这番话正是诸葛亮事先定好的计谋。周瑜还没到刘备军营的时候,诸葛亮就对刘备说:“主公如此这般,把周瑜应付过去,然后任由他去厮杀,打头阵,我保证您能高坐在南郡城中。”
周瑜回到营中,立刻派蒋钦为先锋,率兵五千,渡长江直指南郡,自己则亲率主力随后接应。吴军兵临南郡城下,蒋钦百般挑战,但曹仁就是坚守不战。周瑜大怒,想亲自与曹仁决战,其部将甘宁劝道:“都督别急,我们不如先攻取彝陵,破了曹军的犄角之势。”周瑜觉得此计可行,就派甘宁袭击彝陵。
曹仁得到消息,便与他的谋士陈矫商议对策。陈矫说:“彝陵万一有个闪失,那么南郡也就守不住了,将军应立即分兵救援。”于是曹仁派曹纯、牛金领兵支援曹洪。曹洪本应坚守不战,但他是个急性子,受不了吴军的辱骂,挥军出城与甘宁交战,被杀得大败,彝陵城也丢了。黄昏时分,正在曹洪沮丧之极、计无所出的时候,曹纯领救兵赶到,二人合兵一处,反把甘宁包围在彝陵城中。周瑜闻报,亲自率军支援,打退曹军,巩固了彝陵。
周瑜继续围攻南郡。曹仁出城迎战,假装战败,弃城而逃。周瑜率数十骑冲入城内,哪知这是曹操离开南郡时密授曹仁的锦曩妙计,城中早埋伏好了弓驽手。一阵梆子响,两边箭如雨下,周瑜被一支毒箭射中左肋。吴将徐盛、丁奉拼死把周瑜救了出来。
周瑜将计就计,在第二天的战斗中,装作毒性发作,跌落马下。不久吴营就传来都督去世的消息。曹仁大喜,当晚留下陈矫守城,率主力偷袭吴军大营。曹仁到了吴军大寨门口,发现营中空无一人,知道中计,但想撤退已经来不及了。吴军从四面八方杀将出来,双方一场混战,曹仁冲出重围,向襄阳方向逃去。
周瑜击溃了曹仁,收住八马,准备乘势拿下南郡。等吴军来到南郡城下,却见城上旌旗满布,城上一将高声叫道:“都督不要怪罪,我乃常山赵子龙,奉军师将令,趁曹仁与都督交战,城防空虚,已取了南郡。”周瑜大怒,下令攻城,被城上赵云的军队一阵乱箭射了回去。没有办法,周瑜只好班师回营,与众人商议后,决定派两支人马先攻占荆州和襄阳,然后再打南郡。
吴军一班将领正在商讨作战方案,忽然探马飞报:“报!诸葛亮派张飞攻下了荆州!”众人惊魂未定,又一探马来报:“报大都督!关羽夺下了襄阳!”
周瑜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吼道:“详细报来!”
“回大都督,诸葛亮得了南郡,派人持兵符连夜到荆州,诈称曹仁调荆州守军支援。荆州守军出动,张飞趁虚而入,兵不血刃,占领了荆州!”
“回大都督,诸葛亮用曹军兵符,假调夏侯惇救援南郡,却暗中派关羽夺下了襄阳!”
“不可能!诸葛亮怎么会有曹军的兵符!快给我再去探来!”
在古代,军队的调动必须有兵符,兵符分为两半,调动者和被调者各持一半,两半配合无误就证明命令是真的,配合不上就是假命令。兵符是高度机密的东西,外人不会拥有,也伪造不了。
老将程普在一旁道:“曹军兵符都在南郡陈矫手中,诸葛亮得了南郡,擒住了陈矫,自然也就得到了兵符。”周瑜呆呆地立了半晌,忽然一声大叫,毒伤发作,昏死过去。罗贯中把这段历史演绎为《三国演义》上“诸葛亮一气周公瑾”的故事,在中国广为人知。
诸葛亮知道己方实力比吴、曹两家都弱,要想强取三镇,可能性不大,而且吴、曹都会对付自己。吴军新胜,士气高昂,曹军有地利之便,周瑜和曹仁都是智勇双全,双方势均力敌,想战胜对方都有很大难度。于是就放手让周瑜和曹仁相互攻打,吴曹双方在争夺彝陵的过程中消耗了力量,又在南郡最后的攻守中拼尽全力。就在双方打得筋疲力尽,无暇他顾的时候,诸葛亮才出兵展开行动,在吴曹两家恶斗不止的“混水”中,摸到了南郡、襄阳、南郡三条大鱼。
刘备取得三镇,有了自己的根据地,为以后占有益州、三分天下奠定了基础。
商业智慧 混水摸鱼保江山
在日本钟表业,精工表位居领导地位,紧迫其后的星辰表自然不服气,无时不绞尽脑汁,企图取而代之。
经过无数次的策划研讨会议,星辰表终于想出一个绝妙的主意,配合新型防震表,展开了两个大型的活动。
首先,星辰表宣布将在某年某月某时某分,将新表用直升机载运到东京银座上空100公尺处,然后将表抛下,保证新表落地以后仍走时正常。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引发了无数市民的好奇心。是日,抛表地点万头攒动,传播媒体更是争相报道:电视立即转播,报纸大幅刊载,效果空前理想。
第一个活动如此成功,第二个活动于是紧接着展开。星辰表宣布,将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分,将100块新表分置于数个小篮中运到北海道,然后将之丢入海中随波逐流。其中50块预定半个月后在海参崴捞起,另外50块预定于3个月后在美国西海岸捞起,捞起后100块新表,保证走时如常。
这两场防震防水的空前演出,使得星辰表红得发紫。星辰员工欣喜若狂,认为这个攻击行动,必定能一举打败精工表,“取而代之”的宿愿眼看就要实现了。可是他们高兴得太早了。
精工表目睹了对手这两场精彩的演出,立即紧急总动员,拟妥了一招“混水摸鱼”的巧计。
在所有售卖钟表的店铺,精工都摆设了一个大型的热带鱼水箱,内置新型精工表一块,配合图片说明强调它的“防震防水”功能,并与店铺人员取得默契。当顾客感染“星辰热”到店里欲购买新表时,若未指名或记不清品牌,店铺人员即告诉顾客,鱼箱中的新表就是他要的防震防水表。
这一妙计,使得精工表力保江山,星辰表的努力大打折扣,桂冠最后还是戴在精工表的头上。
【智慧金言】
此计的解语听起来好像同趁火打劫一计的意思很相近。但也有区别,主要区别是趁火打劫讲的是在敌人内部已经发生混乱的情况下,怎么去捕捉战机,乘机取胜。而混水摸鱼讲的是在敌人的内部并未发生混乱的情况下,首先是怎么去挑起敌人内乱,创造有利战机,然后再去捕捉战机,乘机取胜。
混水摸鱼这一计的运用分为两步走:第一步,要设法把水搅混;第二步要设法趁机捞鱼。混水摸鱼一计要比趁火打劫一计有更深的谋略性,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求指挥员发挥更大的主动性。
混水摸鱼的计谋,也可以用于现代的经营战略中,众多的经营者都想从市场这个大鱼池里捉鱼回去,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往往是那些独具慧眼、手腕灵活的经营者渔利较多,他们常常趁着市场的混乱,甚至故意制造混乱,然后凭着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悄悄地把鱼摸走。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①
【计名探源】
金蝉脱壳原是一种生物现象,指蝉类昆虫在蜕变时,本身脱离皮壳飞去,只留下空壳在原处。古人用这种现象来喻指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淮南子·精神训》:“蝉蜕蛇解,游于太清。”佛家、道家也常以此比喻得道者之死乃弃尸登仙,有如蝉之脱壳。“金蝉脱壳”作为计谋,在元代以前就有此说。《元曲选·朱砂担》第一折有记载。元惠施《幽闺记·文武同盟》中写道:“曾记得兵书上有个金蝉脱壳之计。”实际上,“金蝉脱壳”也是“三十六计”中“走为上计”的一种“走”的方式。施用此计,往往是在形势处于极端不利的情况下,不得不施谋用计脱身,以求东山再起。所以在危急存亡关头,用伪装、掩护或欺骗的手段瞒住对方,以求暗里逃遁,乃是一种权宜之计。
【原文】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②。
【按】
共友击敌,坐现其势。尚另有一敌,则须去而存势。则金蝉脱壳者,非徒走也,盖为分身之法也。故大军转动,而旌旗金鼓,俨然③原阵,使敌不敢动,友不生疑,待已摧他敌而返,而友敌始知,或犹且不知。然则金蝉脱壳者,在对敌之际,而抽精锐以袭别阵也。如,诸葛亮病卒于军,司马懿追焉。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向懿者,懿退,于是便结营而去。(《三国志》三五《诸葛亮传》小注)檀道济被围,乃命军士悉甲,身自(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惧有伏,不敢逼,乃归。(《南史》十五:《广名将传》卷七:〈檀道济传〉)
【注释】
①金蝉脱壳:比喻用计脱身。关汉卿《谢天香》第二折:“便使尽这些伎俩,千愁断我肚肠,觅不的个脱壳金蝉这个谎”。②巽而止蛊:见《易·蛊》卦。彖曰:“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巽:伏;蛊:毒害。此处可解作暗中转移兵力,以制止敌人的为害。③俨然,逼真,好像真的。
译文保存阵地的原形,造成强大的声势,使友军不怀疑,敌人也不敢贸然进犯,而我却可以隐蔽地转移兵力,以制止敌人的为害。
【译按】
同友军联合作战,要仔细察明敌人的态势。如果发现别处有敌人,必须保持原来的阵势而分兵去迎击。“金蝉脱壳”并不是一走了事,它是分身的法术。因此,我方大军转动(移),依然要旗帜招展,战鼓咚咚,很逼真地保持着原来的阵势,这就可以使敌人不敢动,友军不生疑。等到摧毁别处的敌人回来,友军和敌人才会发觉,或者还是没有发觉。“金蝉脱壳”就是在对敌作战时,暗中抽走精锐部队去袭击别处的敌人的奇谋。如诸葛亮病死在前钱;姜维率师回蜀,司马懿跟踪追击。姜维乃命令杨仪反旗鸣鼓,好像要进攻司马懿的样子,司马懿怕中计,不敢追赶而退军,于是杨仪全师而回。又如檀道济被敌人围困,便命令士兵都披上作战甲胄(即皮制的军衣军帽),他自己穿显眼的白色农服,坐在车子上,慢漫向外围进发。魏军害怕檀道济另有伏兵不敢逼近他,他就安然出围回国。
【活学活用】
军事智慧 张飞智夺瓦口隘
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在隆中为刘备分析天下形势说:“您最好占有荆州、益州,一旦出现有利于您的形势,就派一名上将率兵由荆州向宛(今河南南阳)、洛(今河南洛阳)进攻,您亲自率一路人马向关中地区进攻,则可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