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爱是最高的算计
21398100000016

第16章 聪明人为什么会在群体博弈中使用大爱(2)

五是白板说:最早由中国古代告子的“流水说”发源,(告子是孟子同时代人,生平事迹不详,只知他曾和孟子辨论过人性,见《孟子》)。他认为,人的本性无所谓善,也无所谓恶,就象流水一样,可以向东,也可以向西,没有什么是非方向。另外有人补充说,人性是可以为善的,也可以为恶的。这一学说应该是别具一格的,可惜被孟子的性善说反驳了下去,未获得发展。

无独有偶,类似的学说在西方哲学家里也有。首先是古希腊斯多葛派的芝诺,他提出了“人的灵魂是可以写字的纸”的观点。人的灵魂是可以写字的纸,人的本性当然也是可以写字的纸。到了十七世纪,英国学者洛克在他的《人类悟性论》中举婴儿的心灵为例说,人生下来时心灵是一片空白的,就像一张白纸,上面什么也没有。知识和观念(包括道德观念、善恶观念等一切观念),都是后天的实践经验和内心自省的结果。后来被一些唯物主义者接过来,逐渐演变出一个社会人性说,即认为:人性只有社会性、阶级性,没有自然性,离开了社会实践,人性便不存在。毛泽东曾言:“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换而言之,就是: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善,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恶。

以上五种观点,都是各个历史时期人类智慧的结晶。都有着宝贵的认识价值,但又都存在一些局限性。其长其短读者可以思考,在此不敢妄评。

笔者认为人的本性既不是全善,也不是全恶,亦不是白纸一张,更不是人性三品,而是至善,是大爱。人性的本质是大爱,恶是动物的本性。人性至善的种子就埋藏在每个人的肉体里灵魂里,能否生根发芽,就看内在修养和外在管理了。

有人说,现实是在每个人的身上都存在着善恶中三性,即没有清一色的善人,也没有清一色的恶人。善人身上有恶性,恶人身上也有善性。这又作何解释?

这很好解释,人之所以表现为善恶中三种形式,这正好说明人这个动物是个复合体,既有动物兽性——自私之恶,也有人性——大爱至善,也有环境影响的社会性——中性可变。

人是环境的动物,虽然有善恶的种子,但善恶的种子何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全依赖环境的善恶,全依赖社会教育和制度管理,好的教育塑造大爱的至善,差的教育强化恶的分裂冲突性;好的制度塑造好人,差的制度塑造恶的坏人。

一个人,在家乡是好人,一到外地打工,就有可能偷窃杀人。这就说明,恶的引发需要环境,一般来说,静态环境不宜犯罪,动态环境利于犯罪;信息对称不宜犯罪,信息不对称容易犯罪,管理严格不宜犯罪,管理松散容易犯罪。另外,恶的引发与个人素质直接相关,素质低下犯罪率高,素质高的犯罪率低。

总之,人有善恶中三种可能性,只能说明人有兽性、人性和社会性,并不能说明人性是恶,也不能说明人性是可变的中性,人作为一种有追求的动物,他的制高点就是大爱,这种特质只有人才有,其它动物完全不具有,因此,谈纯粹的人性只能谈大爱,只能谈至善。说得更直白一点,人的善恶表达,关键在于社会。因为社会代表教育素质和管理制度。社会是种子的土壤、空气、阳光和水分,社会是筛选种子的园丁,选出善的或者恶的种子,全赖园丁的素质和眼光。选出的种子能否生根发芽全赖园丁配置与种子需要的土壤、空气、阳光和水分。

人有缺陷,因此人在社会上生活需要秩序管理

人有缺陷,这个缺陷是指人除了有大爱的人性外,除了社会的可塑性外,还有兽性的一面。如果在社会管理上一有漏洞,这个自私的兽性立马就会露头,就会展示出恶的一面来。因此,人在社会上生活需要秩序管理,否则,人就是魔鬼!所有的教育和管理,其实都是对付人的兽性的。兽性是否能张扬,主要取决于社会的教育和管理。

社会之所以为社会,关键在于有一种良好的秩序,而社会秩序就是社会质量,社会秩序就是人们的幸福指数。

我们之所以生产越来越发达,幸福指数越来越低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社会秩序出了问题。为了利益,为饱私欲,多少人失去信仰、丧失良知、毫无顾忌。为官者可以任意贪污,执法者可以践踏法律,经商者可以骗取暴利,小商小贩可以肆意欺诈;社会大行其道的不是明规则,而是潜规则;高尚者自掘坟墓,卑鄙者精神抖擞。如此社会环境下,只能导致无处不在的残酷斗争,导致世风日下,心烦意乱。

总之,社会除了满足彼此的利益最大化之外,还有一条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保证社会良好的秩序,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在一个有序的社会里,人人都是强者,而在一个无序的社会里,却只有少数人是强者,绝大多数人都是弱者。只有在有序的社会里,人人才能有尊严的活着!

因此,社会的本质是管理,管理的目的是秩序,失去管理,社会就会瓦解。绝对的市场自由,需要绝对的市场秩序;绝对的市场秩序,需要绝对的市场管理。

社会秩序管理又分为政治与德治。

孙中山先生说“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它的第一个特点是不创造财富,它的第二个特点是权力管理,权力是只有管理者才拥有的强制力量。比如判刑、杀头、体罚等等。是非服从不可的,这就是法律。

德治是非权力管理,它凭借的是一种软力量非必须服从的力量。是一种舆论管理,比如:大家对缺德的人,同声指责,他就会感到有压力害怕而不做缺德的事。俗云:“千夫所指,无病而死。”“唾液也淹死人”。就是指舆论的力量对德治的作用。

还有宗教,也参与了社会秩序管理。宗教,从词源上看,“宗”是祖宗,“教”就是教化;宗教就是用祖宗来进行规教。祖宗已经死了。所以,只能用祖宗的灵魂或神灵来进行教化。从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有他的最高神灵,都规定了他的教义“什么能作,什么不能作”;都有他的教规“违犯了会受到何种处罚”;人们害怕处罚而约束自己的行为,这就是宗教对道德约束的全部意义。因此,笔者认为有没有神灵不重要,人们相信神灵而不干坏事最重要,离开了宗教信仰,谈道苍白无力。当然,迷信宗教有“异化”问题,不在本文讨论之列,一般的宗教信仰对社会治理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无论政治(法律)、德治和宗教治都是对人们行为的限制和约束,都是对人的欲望、需要、目的的限制和约束。对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恶,但是一种必要的恶。因为有了这种必要的恶,才能维持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才能保证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就是道德的他律论。

人类在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快乐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心上的满意;如已经满足的欲望所带来的快乐和满意,二是身体的健康与美丽;如个人的姣好容貌和健康体魄,三是自己劳动和幸运而获得的所有物的享受。如发了财、升了官。第一种是安全的被别人剥夺的可能性极小;第二种虽可能从我们身上夺去,但掠夺者并不能从掠夺中得到好处,只有第三种既可以经暴力或欺诈等非道德的方式被他人所掠夺,而掠夺者又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享受。因此它是影响人类行为善恶的重要因素。

相对于人类享乐欲望的无止境性,而可供享乐的资源的稀缺性,你有了我就可能没有或者可能比你少,这时是你的还是我的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就非常重要了。这就是所谓财产权利问题的实质。

社会财富的可流动性、资源的稀缺性、人的本质的自私性构成了社会一切动乱的根源。为了维护个人利益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长期的生活实践,在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我的就是我的,你的就是你的,互相之间不得侵犯,即财产权利的界定。承认并历行这个原则的行为和观念是道德的、善的,否则就是不道德的、恶的。因此休莫说产权的界定是人性道德的起源和基础。

这也不是理性的选择而是自利使然,长期生活实践,人与人之间长期利益之争使人认识到为了自己利益的稳固,必须承认别人也有他的利益,自己是自私的也要允许别人自私,自利是人的共性,有理性有道德的人在追求自利时最低的准则是不去损害别人的利益。自私并不像一些道德家所说的万恶之源。

人类有了自私性就要去追求更多的享乐,开始是个人,的然后是家庭的。为了这个目的他要努力劳动提高效率创造更多的财富,每个家庭都如此,客观上就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和繁荣。整个人类文明史证明了这个真理。

伦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追求美德还是陷入恶德,说到底是他有无智慧的标志和结果。陷入恶德是“占小便宜吃大亏”,得不偿失,显然是一种真正的愚蠢和不智,也是愚蠢和不智的结果。反之,追求美德是“吃小亏占大便宜”,得大于失,无宜是一种真正的智慧,是智慧的结果。所以,孟子曰:“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

因此,无论是政治与德治,都必须把教育治理作为重要方法来实施。纯粹指望道德自律,这个社会就会乱套。

儒家、康德和基督教的伦理理论认为人性是善的,天生具有美德和理智的自觉追求,人性与兽性的区别是:人性具有理智和道德,兽性则没有。认为法律和道德是必要的善,内在的善,自身的善。道德起源于道德自身,在于完善自我的需要,实现人区别禽兽的需要。道德目的也在如此。这是荒谬的,也与事实不符。这就是所谓道德自律论。

美德并不能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动物也具有美德,狗就具有诚实的美德,甚至比人还忠诚。大量实验和观察证明了这点。自律论的错误还在于混同了道德目的与行为目的,道德不能以道德、品德为目的。而只能以道德行为为目的。而且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决不会去自发的追求善和美德,他追求的是生存,他做“好孩子”的目的是为了讨父母的喜欢而活得更好。

说到底,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生存和和发展,社会必须要有法治和德治才能存在和发展。好的法治和德治其标准是:在不减少每个人利益的前题下,全民利益最大化。

权力没有制约,一定导致腐败

可能发生而又不应该发生的事,却一定会发生。这里说不应该发生的事,是从管理者的角度做出的评价,即管理者不希望发生的事。可能发生的事是从被管理者的角度而言的,即被管理者并不乐意接受管理者给他的限定,同时又有突破这种限定的可能存在。包括做了不应该做的事,而自己并不会蒙受多大损失,或者说所蒙受的损失要小于做了不该做的事,所得到的利益和欲望的满足。

一个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两亿元,净资产超过1.2亿元,每年的采购任务超过一亿元。为了避免采购发生漏洞,他把采购任务交由他儿子一个人承担。没有料到他的儿子也会吃大笔的回扣,甚至因为他儿子吃了回扣,采购的原材料价高质劣,使他企业所承担的一个对外加工订单,因材料质量问题而遭受退货索赔,造成直接损失170多万美元,加上间接损失,蒙受损失总额折合人民币近3000万元,这还不包括信誉品牌损失。这个老板怎么也想不通,自己的儿子也会吃回扣。他只有两孩子,大女儿已经出嫁,他的企业最终都是他的儿子的。按照当地的惯例,外嫁的女儿没有继承权。并且他还告诉我,他儿子花钱,他从不吝啬,手机差不多半年换一次,汽车已经是大林肯了。我问他:“你儿子吃回扣的钱做什么用了?”“他拿钱在一个星级饭店包了一个二奶奶。”他说。“这就对了,就是因为你所给的钱还没有完全满足你儿子的所有欲望。”“不过该花的钱,我都给他去花了。包二奶奶这种花销,我怎么能给他呢?”

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你认为包二奶奶是不该的,但他却认为是可以的。我知道,在广东有些地方,拉车的就要包一个二奶。你儿子作为一个两千多人企业的少老板,他会没有这种欲望和需求吗?你说不应该,这是从你的角度做出的评价。

他认为应该,而你又没有为他提供这份花销,他就必然会想歪门斜道弄钱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并且,你把你的儿子当作世界上最可信任的人,对他的行为不再进行任何控制,这就使他通过吃回扣,满足包二奶的欲望成了可能。你认为不应该,但只要你儿子认为应该,而你又没有堵住所有的漏洞,为他想做的事留有可能,那么他就一定会这样做。尽管你的企业将来是他的,但现在还不是他的。对企业承担责任的是你,享有支配企业权力的也是你。所以你的儿子就可能运用你所授予的权力为自己牟取现实的好处。你对授给他的权力没有控制,他吃回扣也就在所难免。”

现实就是如此,只有通过规范化管理,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利益独立,责任完全的人。谁要做不应该做的事,那就让他付出充分的代价,使他感到做这种不该做的事不值得,那么,堵住了所有“可能”的通路,不该发生的事才不会发生。

总之,实施规范化管理,也就是通过事先的制度规范约定,堵住“可能”的通路,避免不应该发生的事的发生。

无论是大到国家,还是小到家庭,我们都要记住,权力没有制约,一定导致腐败!许多单位、家庭都时常发生这种事情,尤其是家庭,如果男人能赚钱,女人不能赚钱,女人有不能管理好男人,那么,男人找二奶三奶的事实必然发生。正应了那句俗语: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这句话实质是讲权力必须约束,无论那个权力是什么,不管是权,还是钱、色、力、关系,都必然会导致腐败。

人性善恶并不一定由财富多少决定

我国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把人按照财富的多少而划分为不同阶级,从而假定了“人的阶级性”的存在,并且认为人的阶级性高于人性,或者说人的阶级性就是人性。进一步说拥有较多财富的地主、资本家集团的人群,其阶级性是恶的,坏的,残忍的。而拥有财富较少的(或者没有财富的)其阶级性是善的、好的、善良的。

有人一直认为:人性的善良品格与拥有的财富量成反比,财富愈多其人最坏,大地主、大资本家是世上最大的坏蛋,没有财富的无产阶级是世上最好最好的好人。

财富是决定人性的唯一要素吗?否。财富不是决定人性的唯一要素。古今中外拥有大量财富的人,其中有不少视财富如粪土而成为圣贤达人、广行善事的事实,当然也有视财如命盘剥他人的残忍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