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上帝也是单亲
21407000000024

第24章 妈妈都在,孩子慢慢来(6)

婚姻选择的8个暗礁

上帝就是这样的爱开玩笑,他总是要求人们在并不懂事的时候,决定对一生最重要的事--婚恋。父母们都是过来人,他们通常有丰富的阅历和经验,但是即使他们有足够的智慧帮自己的孩子判断,他们很难把自己的观点传递给孩子,这些可怜的孩子,像一个个愣头青一样在婚恋的道路上跌跌撞撞,等他们成熟了,他们也老了,然后再开始经受心中有数却跟孩子讲不通的痛苦。社会的引导也有责任,媒体的宣传也有责任,但是媒体为了更多的利润选择了媚俗,年轻人爱幻想,他们就天天放“流行花园”,塑造些人世间从未有过的海市蜃楼,从经营方面媒体成功地获得了收视率和利润,却是以误导一代人为代价。

但是,为人父母的我们不能够放弃,要想帮助孩子,必须让孩子明白我们的善意,建立和孩子良好的沟通关系。那么,假如我们建立了这种良好的沟通关系,我们要向孩子说些什么呢?下面是我的经验:

1切勿因赌气而选择

婚姻是人生大事中的大事,怎么能因为一时的情绪做选择呢?然而,就是有不少人这样做了。他们或许因为家庭的干涉而更加的逆反,或许因为为了惩罚不懂自己心事的对方,或许……,总之,他们为此草率的作出了选择,结果要长时间的品尝自己选择所带来的痛苦。我们应该提醒孩子,不要让情绪来影响自己的判断,也要尽量不给孩子施加压力从而避免他们因之出现逆反。

2因虚荣而选择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年轻人更容易虚荣,更容易以貌取人,正如歌中所唱:“女人爱潇洒,男人爱漂亮”,可是潇洒漂亮是不能长久的,女人的容貌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快会黯淡,男人的潇洒和酷型,看惯了也就不再感冒。但是,婚姻的时间是长久的,这些不能长久的东西是不能支撑婚姻的。

3警惕一美遮百丑忽视不良嗜好

人们在相处的最初,总是先注意到对方的优点,恋爱中的人更是这样,而且他们还容易因为对方一个突出的优点,而对他浑身的缺点忽略不计。如果你喜欢一个人,或许他(她)有一点就够了。但是爱一个人乃至打算和这个人长期生活,就必须综合考虑,一美是无法遮百丑的。我们并非要追求完美,并非要求对方毫无缺点,但是一定要知道那些缺点是什么,我们能否承受得起,比如一个人有音乐才华,可是他吸毒;或者一个人好的时候特别好,但是脾气来了无法克制,有严重的暴力倾向。我们岂能忍受?

4一见钟情闪电结婚

如果从艺术的角度来讲,一见钟情的故事更吸引人,但是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讲,一见钟情却是很难经得起推敲的。因为一见钟情只是对人的第一印象、第一感觉,只是你在极短的时间内对对方的了解,而实际上在简单的人也是非常复杂的,如果仅凭对对方一方面的喜欢和判断,就锁定终身,不能说就一定很糟,但是冒险性实在太大了。生活和青春的赌注还是不要这么轻易下为好。

5太想结婚

无论是太想有自己的家庭,还是你太想找一个人来互相依靠,当你太想结婚的时候,你就很难作理智的思考。婚姻这种事情,是很看机缘的,机缘未到而草就的婚姻往往走不了多久。

6为了结婚而结婚。

中国人是非常讲究家庭的伦理的,所谓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结婚怎么能“有后”呢?当个人年龄偏大时,父母往往会给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让很多人,像交作业一样把自己嫁掉或者把别人娶进家。当然,为了结婚而结婚的原因并非仅仅家庭一种,但总归这是一种得不偿失的选择。

7成长背景差异过大

俗语讲,结婚要门当户对。这种观念固然有他的局限,但是人的成长背景和家庭成员也是婚姻选择不得不考虑的。成长环境对人的影响太深、太广,成长背景差异过大,会造成到两个人生活习惯、价值观、娱乐、交往等各个方面的差异,而这些是长期的婚姻生活不能回避的。家庭成员也要考虑,假如要和对方家人住在一起的话,那么婆媳关系或者翁婿关系就不得不考虑;假如一方经济条件很差需要接济的话,那么你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就要考虑。

我们不要求完全的门当户对,但是必须要考虑背景给我们带来的差异我们是否能够承受得起。

8缺乏婚姻准备

鲁迅先生说:人们在谈恋爱的时候,旁边最好有一个卖烧饼的。这个卖烧饼的,就是指的物质准备。通常来讲,贫贱夫妻百事哀,生活的困顿会影响到人生活的情绪,情绪的异常必然发作与对方,这个时候就对婚姻提出了考验。物质准备一方面指物质积蓄,一方面指获取物质收益的能力,后者更为重要些。

婚姻准备好包括“合作性”的准备,婚姻是以来包容和经营的,做老公和做老婆都是一门学问,如何处理差异、沟通内心、激励和宽慰,都是值得我们考虑的事情。当婚姻中出现背叛行为的时候,责任并不完全在于背叛方,另一方也必有原因,妻子忙于家务和工作忽略了对丈夫的体贴、丈夫忙于事业忽略了对妻子的关心,都是不称职的表现。

当然,婚姻的学问还有很多,但是,上述这些是最常见和最突出的,希望父母朋友们能够和孩子很好的讨论和应对。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歌德说,没有自信心的人生是一场灾难。的确,自信一个人的生涯发展和人生质量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是最最不能缺少的东西。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讲,有两个因素孩子的自信心有明显相关,其一是孩子的家境,拮据已让越来越多的孩子自卑;其二是孩子单亲的背景与大多数双亲家庭不同,当一个人与周围的人都不相同时,就很容易不自信,除非他有自己的价值标准,好在现在单亲家庭越来越多,这个因素的影响已经渐渐变弱;其三社会上依然存在对单亲孩子不同程度的歧视,环境的看法也很能左右孩子的自信度。

对于这三个因素,我已经在《帮助孩子应对贫穷》、《单亲孩子八类消极心理及应对》中作了探讨。在此,我们主要探讨,除了单亲家庭带来的特殊影响之外,普通意义上,孩子的自信如何形成、巩固,我们可以提供什么帮助。

如何帮助孩子提高自信心

一、寄予成长性的期望

先来看一个例子:

一个妈妈想培养孩子的自立和动手能力,于是……

妈妈:宝宝,好孩子都是自己穿鞋,你能自己穿鞋吗?

孩子:能!

可是因为他没穿过,很难第一次就穿上,于是他哭着说:妈妈,我不能自己穿鞋,我不是好孩子,但是我能自己穿裤子,妈妈,我给你穿裤子好吗?

这就是典型的消极心态,典型的避重就轻,不愿意努力学东西,只愿意向别人展示自己已经很熟悉的东西。家长把事情的结果作为期望,就为将来孩子以成绩为目标埋下了祸根。再看另一种场景:

妈妈:宝宝,你已经会自己穿裤子了,真是个好孩子,你愿意试着自己穿鞋子吗?

孩子:愿意!

妈妈:但是,宝宝,鞋子要比裤子难穿,你做好准备了吗?

孩子:做好了!

但孩子一会儿有点不耐烦了,因为穿鞋子对于他来说太难了。

孩子:妈妈,我不想穿了,太难了。你帮我吧。

妈妈:宝宝,虽然你没穿上,但是你刚才表现得很棒。记住,努力比成功更重要,宝宝,你能说服自己再认真地试一试吗?

宝宝:好吧。

过了一会儿,满头大汗的孩子终于自己穿上了鞋子。

宝宝:妈妈,妈妈,我穿上鞋子了!我穿上鞋子了!

妈妈:你真棒!你真是妈妈的好宝宝!说着,激动得把孩子搂在怀里。

不必多说,孩子有了这次经历,下次面对困难决不会轻易罢手的。这个实例启发我们,不要直接以结果作为期望点,期望点要放在培养孩子知难而进、勇于拼搏的心态上。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不同,不仅影响孩子对任务的选择,还会影响他们对挫折的反应。对孩子的期望一般分为结果性期望和成长性期望。如果我们强调孩子一定要进入前十名,就属于结果性期望;如果我们对孩子的期望不是具体的名次和分数,而是孩子的知识是否增多,是否更努力,是否在进步,就属于成长性期望。

我们要尽量对孩子寄予成长性期望,而避免结果性期望。因为结果有时候并不是孩子能够完全掌控的。比如名次,孩子无法控制别人的努力程度和考试的侧重点,试卷侧重的是否是孩子所擅长的将直接影响到孩子分数的高低。所以,名次的期望会让孩子遭受并不完全切合实际的挫折和荣耀。对于那些基础薄弱的后进生,这种期望是一种破坏性的压力,而对于那些远远超出别人的孩子来讲,这往往成为他们自满的缘由,从而妨碍了他们更多的努力和进步。

与之相对,成长性期望是孩子能够完全掌控的,孩子的知识有没有增加和巩固,技能有没有提高,自己是否已经尽力,是否较原来的自己更加灵活、执着等等都是能够感到和控制的。只要孩子努力他就能在他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我们要强化孩子在此基础上的价值感,此时孩子的成就感是建立在实际的进步的基础上的,更为可靠,也更能持续地激励孩子。

家长在教育中对孩子的期望目标,不仅仅影响着任务选择,而且影响着孩子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感受、思维方式。父母对儿童寄予成长性期望,儿童就会以充分发挥自我和提升自己为目标,就会选择更有难度的任务。在面对挫折时,想到的是自己经受的锻炼和取得的进步,从而能够集中精力面对任务并发挥自我。他们的自信心建立在自己的努力和不断发展的能力上。而背负着家长结果性期望的儿童,则会对是否能达到目标充满着担心,他们更倾向于争取别人肯定性的评价,他们往往靠已经取得的成绩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结果性期望的实现,很多时候不是孩子完全能够控制的。比如,期末考试要进入班级前三名,这个目标就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在里面,题型是否是孩子熟悉的,考试所涉及的内容是孩子准备比较好的还是恰好没准备的,还有就是他人的努力程度也无从得知。而成长性期望就是孩子能够掌握的,他们的努力方向并不是超越谁或者达到什么目标,而是最大程度的利用时间,采取最佳的学习策略,这个目标是具体的,是可以随时察觉和把握的。所以,学习性的期望会促使儿童勇于尝试,并在尝试中淡化压力,从而能在不断地全力以赴中提升自己的能力,高的能力形成高的自信心,高的自信心更助于儿童能力的发展,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

二、帮助孩子创设成功体验

心理学实验表明,孩子的应对技能和对自我调控的信心,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掌握性的经验建立起来的,亲历的成功最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所以,我们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最好的办法就是帮助孩子取得尽可能多的成功。

许多家长可能又会抱怨自己文化水平低,其实在增强自信心方面,成功是没有“大小”的,关键在于孩子如何看待成功这件事。所以,生活中任何领域的成功都有可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而且又暂时不能做好的事情,家长都可以利用来增长孩子的自信心,比如学骑自行车、学习某项体育运动、学做饭等。而且,自信心是可以迁移的,当孩子在某个方面表现得十分出色,那么他在面临另一个陌生领域时,也有理由相信自己可以表现得不错。在《哈佛女孩刘亦婷》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婷婷班里要举行跳绳比赛,可是婷婷并不擅长跳绳,于是她很沮丧。这被细心的父亲看在眼里,于是告诉婷婷肯定能在跳绳比赛中获胜,婷婷不信,于是父亲开始和婷婷一起练跳绳。经过一段时间的苦练,婷婷居然可以连着跳一百多下,并真地在班里跳绳比赛中得了第一。我想这件事肯定极大地增强了婷婷的自信心,它肯定启示婷婷:原来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经过一定程度的努力就可以变为可能。当婷婷遇到自己头疼的事情时,只要想起这次跳绳比赛,她就会信心大增。这就是父亲对婷婷最好的帮助,事实上,这种帮助几乎是任何家长都能做到的。

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极力回避的“死角”,比如有的孩子怕水,有的孩子怕数学课等。假如家长们能够帮助孩子克服这些“死角”,那么孩子的自信心将得到极大地增强。如何克服孩子的“死角”呢?这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一般先从认知上消除孩子的抵触心理,然后再教给孩子一定的应对策略,最后循序渐进地去尝试。比如帮助孩子学习数学,可以先让孩子接触一些相对简单的数学题,或者给孩子展示一些从害怕数学到喜欢数学的人的实例,消除孩子的抵触心理。然后再给孩子讲解学数学的几个步骤,如接受概念、理解概念、运用概念、通过练习达到熟练运用和灵活运用等。其实,每个智力正常的孩子的潜能以及智力水平都是足够的。在基础教育的学习中,实质性困难几乎是不存在的,要么是孩子在接触某个学科的时候没有入门,感到明显的不适应;要么是对教学中的难点没能突破,因而一路落后;要么是学习策略有问题,效率太低、缺乏计划,其实所有这些都是可以解决的。如果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低,也可以考虑聘请家庭教师。我们一定要想办法让孩子感受到那些看起来十分困难的事情,其实没有那么难。

总之,我们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创造成功的体验以便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但方法和形式是多样的:有时候我们可以亲自指导,有时候我们需要帮助他们找到“老师”,有时候需要我们的激励,有时候需要我们去提醒,聪明的父母会在实践中学会怎么做。但无论怎样,我们都必须时时明确我们的目的,那就是,我们要通过事实让孩子相信他们比自己想象的更能干、更优秀。

三、创设“有效”的榜样

在我居住的地方,连续几年都有几个小孩子淹死在无人看管的水池里。于是我决定教3岁的儿子游泳。儿子并不怕水,相反他很喜欢水,但是假如不套上救生圈,不管我怎样劝说、哄骗甚至羞他,他都不会跳进池内,在僵持了两个月后,我请来了一个身材魁梧的救生员,他在以前还做过游泳教练。但他也和我同样一筹莫展,甚至连劝说儿子不带救生圈划一下水都没有做到。

就在这个时候,儿子参加了一次日间野营。营中给成员安排了许多活动,也包括在一个大游泳池游泳。那天我提前了一点时间到营地去接儿子,眼前的一幕让我大吃一惊,我看到儿子跑到跳板上,纵身跳进了游泳池最深的部分。我慌忙脱掉鞋子,准备跳水救儿子。可是儿子在这个时候浮出水面,从容地游到了池边。我跑过去激动地说:儿子,你会游泳了!你会游泳了!儿子看到我如此激动有点窘,他说:“嗯,我3岁了,汤米也是3岁,汤米没有救生圈能游泳,那么我也能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