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糊涂经》学生活
21441900000017

第17章 能取知舍糊涂规则(1)

自然界中万物的变化,有盛便有衰;人世间的事情也同样如此,总是有得便有失。《老子》中说:“祸往往与福同在,福中往往就潜伏着祸。”得到了不一定就是好事,失去了也不见得是件坏事。正确地看待个人的得失,不患得患失,才能真正有所得。很多先哲都明白得失之间的关系。他们看重的是自身的修养,而非一时一事的得与失。

不受物欲主宰,游于物外原典张横渠曰:困辱非忧,取困辱为忧,荣利非乐,忘荣利为乐。

释义张横渠说:痛苦和羞辱不值得忧虑,始终记得痛苦和耻辱却是可悲的事,名誉和利益不值得快乐,忘却名誉和利益才是真正的快乐。

解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让我们容身的尘世之间,人人都在争,处处都在夺。有名的人,事事通达;无名之人,处处受阻;有财之人,有钱能使鬼推磨;无财之人,哭天不应叫地不语,又怎能不让人对名对利心生向往呢?然而就是在这种追求中,很多的人得而不知足,为名利所扰,虽声名显赫,虽富可敌国,却时时难得快乐,这种不快乐的原因在于对名利的追求让他们失去了自己的准则,成为了名利的奴隶,而奴隶是难得快乐的。

名利不可强求,但绝对不求名不求利的人世间是不存在的。为了每日三餐的保障,就得去求一份收入;为了不至于病死家中,不至于子女受不到教育,就得想方设法多赚些钱;堂堂正正一辈子,谁也不想被人说一句不是,落一个不好的名声,这些所求虽然小,但也是求。陶渊明所谓的乐得逍遥只适应桃花源,那里没有争斗,却也没有人气。这样的桃花源人世间即便真能够找得到,也没有几个人能够生存得了。因此说也只能做为一个梦想,在诗词之中被屡屡提到罢了。名利面前,重要的不是是否要求,而是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是让自己的思想去控制追求,还是让追求去控制自己的行为,这个前后的关系是必须把持准确的。

苏东坡说,我之所以能每时每刻都很快乐,关键在于不受物欲的主宰,而能游于物外。

处世端木叔仗义疏财

鸟的翅膀如果绑上重重的金子,就无法飞翔了;人如果被金钱所累,一样也无法走得更远。不管住多么豪华的广厦,吃多么名贵的山珍海味,百年之后,每个人所拥有的都是那么大一块地方。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虽然重要,关键时刻却大可以舍弃。

有一个卫国人叫端木叔,是子贡的后代。他凭借着祖先积聚的财产,变得非常富有,从此以后他不再种田劳动,经营家业,而是醉心于吃喝玩乐。凡是他能想到的美食,就一定会尽力去吃到;凡是他想玩的,就尽力去玩。在他厅堂里的宾客每天都数以百计,厨房里灶火不断,厅堂里音乐不绝。

而端木叔为人又不小气,他把钱财看得很轻。自己家里用不完的钱财他都施舍给了本族的人,如果有剩余,他又拿着这些钱去施舍给本乡本土的人。

端木叔60岁的时候,感到自己年老体衰、时日无多,于是就散尽家财,一点东西也没有给子孙留下。在他病了之后,家里没有钱买药为他诊治,等他死了,家中没有钱为他安葬。

但是全国曾经接受他施舍的人,共同凑钱把他埋葬了,把他子孙该得到的家产又及时地退还给了他的家人。

禽滑厘听说了这件事后,评价说:“端木叔是一个不通晓事理的人,他辱没了自己的祖宗。”

但是段干生却不以为然,他说:“端木叔是一个眼光长远的人,他的德行超过了自己的祖先。他的所作所为,别人不能理解,但是却很合乎情理。”

端木叔是一个懂得享受人生的人,没有为金钱所累。在他有钱有健康的时候,他尽情地享受,并且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等他死后,别人记着他的恩德,又反过来帮助他的子孙。有的时候,人把钱看得过于重要,就会失去做人最基本的快乐。端木叔一生广交朋友,赢得了很好的人缘,而他自己也快快乐乐地活了一辈子,可以说并没有什么遗憾。倒不一定非要效仿端木叔的做法,而是说,凡事不可斤斤计较,更不能总是抱着不吃亏的态度。虽然暂时失去一些钱财,但是你却拥有了丰富而快乐的人生,这还是值得的。

用人刘邦重赏有功之臣

做得好就要获得奖励,这没有什么不对。不要忽视奖励的作用,更不要认为所有的付出都是分内之事。一个苹果不会吃上一辈子,但是如果那个苹果是一份奖励,却会让人甜上一辈子。有付出,有回报;才能有平衡,有公道。

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管人之道,不但在于严明,还在于能够公正大方地赏赐有功之人,人才就应该得到奖赏,有了功劳也应该得到优厚的待遇。

刘邦在封赏方面做得很到位,应该封赏时,绝不犹豫,也绝不吝啬。

刘邦与项羽在中原相持不下,不见胜负,项羽又挟持着刘邦的父亲和妻子不放。刘邦就想与项羽在谈判桌上解决问题。

第一次,刘邦派儒士陆贾去说服项羽,结果项羽没有答应刘邦的请求。

第二次,刘邦派侯公去说服项羽,结果项羽接受了侯公的建议,同意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并归还刘邦的父亲和妻子。

这下侯公可是立了大功,刘邦立即封他为平国君。

郦其食也是一个辩士,第一次来拜见刘邦时,刘邦根本就不想见他。后来好不容易,刘邦见了郦其食,郦其食就劝刘邦以陈留这个富饶的地方为根据地,来发展自己的力量。后来,郦其食帮助刘邦实现了这一谋略,刘邦毫不犹豫地封郦其食为广野君。

郦其食后来又凭着他能言善辩的本领去劝说当时的齐王田广,使田广与汉王刘邦联合起来对抗项羽。他一张嘴就抵得上千军万马,刘邦对他自然也是宠爱有加。

刘邦平定天下之后,大封功臣。他把那些运筹帷幄的人和在战场上立下过汗马功劳的人都进行了论功行赏,并且把其中的一些文官评价得比武将要高。

当刘邦封陈平为户牖侯时,陈平以自己无野战之功为由不敢受封。刘邦坚决地说:“我用了先生的谋略,多次战胜劲敌,这难道不是先生的功劳吗?先生不用上战场,但是战场上的胜利却与先生有关,所以,文臣的功劳并不比武将的差。先生就不要再谦虚了!”

陈平说:“我认为魏无知也是一个贤能之人,如果没有他推荐我,我又怎么能有机会为陛下尽力呢?”

于是刘邦不仅封了陈平,又重新重赏了魏无知这个荐贤之人。

奖励有功之人,目的是使这些人的付出得到回报,同时鼓励他们在以后的日于里加倍地努力。做领导的,一定不能过于吝啬,让下属觉得做得好做得坏都是一个样,如果人人都不尽心工作,那么事业肯定就会停滞不前。

奖励有功之人,虽然付出了一些财物,但是却可以换取人心,下属继续努力工作,对于整个集体的利益是非常有利的。但是现在的企业里,有的领导说话不算数,答应给予的奖励到最后却以种种理由加以推托。这样做虽然节省了一点点小利,却伤害了下属工作的积极性,其实损失的还是整个企业的利益。奖励只是手段,而鼓舞下属的士气才是目的,懂得管理的人,就一定要懂得奖赏下属。

经商窦公放长线钓大鱼

经商重要的是谋利,因此要善用“抛砖引玉”,“抛砖”是手段,“引玉”是目的。“抛砖”只是一种对敌的伪装;而引来之“玉”确实是比“砖”的价值要高的真正美玉。这是一种舍小取大,用一点小小的付出,获得大回报的方法。

唐代京城中有位窦公,头脑灵活,很善于理财,但他却财力微薄,难以施展赚钱本领,没有办法,他先从小处赚起。

他在京城中四处游荡,寻求赚钱的门路。有一天,他来到郊外,青山绿水,风景非常美。有一座大宅院,房屋严整,是一宦官的住宅。他围着宅院转了一圈,来到宅院后花园墙,看见有水流去。但因为没有人管理,显得有点凌乱肮脏。窦公眼睛一亮,心想道:发财的门路来了。于是就打听这水塘是谁家的。见到主人,两人寒暄了半天,窦公说自己想在城外寻一养鱼池,看中了你家的水塘,不知道愿不愿意卖。水塘主人觉得那是块不中用的闲地,就以很低的价钱卖给了他。

窦公买到水塘,存下的几个钱已用去大半。又凑借了些,请人把水塘砌成石岸,疏通了进出水道,种上莲藕,放养上金鱼,围上篱笆,种上玫瑰。

第二年春天,玫瑰花盛开,香气四处飘散,那位宦官休假在家,逛后花园时闻到花香,便打听香从何处来。奴才们带他到花园后面一看,馋得他直流口水,心想若能把这里圈入花园,那该多好。窦公在旁边看着,知道鱼儿上钩了,便凑上前来,躬身施礼,邀请这位宦官参观。当宦官极口称赞此处风景时,窦公立即表示可把此地奉送给他。宦官听了之后,有点不相信,直到窦公交出地契后,才明白这是真的,连忙以钱相送,窦公怎么也不收,宦官有些过意不去。

这样一来,两人成了朋友,常常在一块儿闲谈。有一天,窦公装作无意地谈起想到江南去走走,宦官忙说:“我给您写上几封信,让地方官吏多加照应。”

窦公带了这几封信,往来于几个州县,贱买贵卖,又有官府撑腰,不几年便赚了大钱。而后又回到京师,准备干一番大事业。

他早已看中了皇宫东南处的一大片低洼地,心中有一套干事业的计划,但只因为资金不足,无法实施。如今有了钱,他要回来完成计划了。

那里因地势低洼,所以地价并不贵。窦公买到手之后,雇人从邻近高地取土填平,然后在上面建筑馆驿,专门招待外国商人,并极力模仿不同国度的不同房舍形式和招待方式。所以一经建成,便顾客盈门,连那些遣唐使们也乐意来住。同时又辟出一条街来,多建妓馆、赌场甚至杂耍场,把这条街建成“长安第一游乐街”,日夜游人爆满。

没有几年,窦公挣得钱数也数不清,成了海内外首屈一指的富商。

窦公可谓是放长线钓大鱼,为了实现其长远利益,他处心积虑,心甘情愿地放弃眼前的小利,实乃经营有方。

色欲不节命难保全

原典性分不可使亏欠,故其取数也常多,曰穷理,曰尽性,曰达天,曰入神,曰致广大,极高明。情欲不可使赢余,故其取也常少,曰谨言,曰慎行,曰约己,曰清心,曰节饮食,寡嗜欲。

释义人的天性不可以有所亏欠,所以其表现形式常常很多,每天要推究其理,尽任其性,达天入神,使之广大,进入崇高清明的极境。而人的情欲不应该使它处于溢满的状态,所以必须要有所节制,每天应言行谨慎,约束自我,清心寡欲,饮食有度。

解读人之欲望过重,往往表现为贪心大起,而贪色、贪财、贪权成瘾的人往往难得长寿,因此历代养生之说始终主张要人清心寡欲,以求修身养性,延长寿命。

因“色欲”而致的毁身短命究其根源,全在一个贪字,欲适度,则为本性,而欲过度,则可称其为“贪”,因贪念而乱了心神,终难平心静气。贪欲过度,于身体无益,即使是贪念之中常存侥幸,也难免旁生枝节,总知伤到最后,总归是命。所以在这种色的欲望面前,还是糊涂一点的好,免向伤了自身,或因之而走火入魔,甚至为之而惹出祸端,白白地舍弃了大好的人生。

处世汉献帝舍财保命

东汉末年,群臣叛乱,诸侯割据,汉王室已经名存实亡。

有一次,汉献帝被叛军软禁在长安城里,在一群大臣的帮助策划之下,找了一个机会逃了出来。可是叛军不久就发现他跑了,于是马上派兵去追他,而且抓不到他誓不罢休。

汉献帝带着家属,行动的速度远不如叛军的兵马。眼看叛军就要追上来了,汉献帝急得不行,不知道如何是好,如果被抓回去,后果不堪设想。这时,他身边的老臣董承建议汉献帝及其随从将随身携带的金银珠宝都撒在路上。汉献帝依照董承的建议行事,让车上所有的人都将自己的财物扔到地上,最后连皇后的珠宝首饰都扔掉了。

追赶汉献帝的士兵看到一路上到处都是金银财宝,有的还是世间罕见、价值连城,只有皇家才有的珠宝,就都跳下马来疯抢。他们早将追赶汉献帝的事抛到了脑后,随行军官们大声地斥责他们都没有起作用。这些人心想:有了这些财宝,我还做什么士兵呢?一生都衣食无忧了!

就这样,汉献帝保住了性命,安全地逃到了洛阳。

钱财是好东西,有了钱可以坐享世间繁华。但是这世上有很多东西都比钱重要,比如生命,比如亲情。一个人如果连生命都没有了,再多的钱对于他来说又有什么用呢?汉献帝在关键时刻,虽然失掉了大量的钱财,但是他却保住了性命。

失去一点利益,换取更有价值的东西。这是人生经常要面临的一种选择。很多东西都比钱重要,该舍的时候就得舍。而不能将钱看得太重。

用人胡雪岩舍得花钱“收买人心”

胡雪岩深知金钱的作用,所以他用金钱调动了手下人的积极性,使许多人对他感恩戴德,进而追随他一生。

胡雪岩在筹办阜康钱庄的时候,急需一个得力的助手。经过考察,他决定让原大源钱庄的伙计刘庆生来担当此任,这时,钱庄还没有开业,周转资金还没有到位,胡雪岩就决定给刘庆生一年二百两银子的薪水,还不包括年终的“花红”。

就这样,胡雪岩打动了刘庆生的心。当胡雪岩将二百两银子的预付薪水拿出来时,刘庆生感激地对胡雪岩说:“胡先生,你这样待人,说实话,我连听都没有听过。就算别的商人给我出更高的钱,我都不为所动了!”

与此同时,胡雪岩还替刘庆生把家里的事情都安顿好了,让他把留在家乡的父母妻儿接到杭州,这样他可以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家里的人,解决了刘庆生的后顾之忧。

胡雪岩对于有功者,还特设了“功劳股”,就是从赢利中抽出一份特别红利,专门奖给对胡庆余堂有贡献的人。功劳股是永久的,一直可以拿到本人去世为止。

胡雪岩手下有一位叫孙永康的年轻药工就曾经获得过这项奖励。

有一次,胡庆余堂对面的一排商店失火,火势迅速蔓延。眼看大火就要烧到胡庆余堂门前的两块金字招牌了,孙永康拎起一桶冷水浇遍了全身,然后就冲进火场,抢出了招牌,这时,他的头发、眉毛都让火烧掉了。胡雪岩闻讯,立即从家中赶来,当众宣布给了孙永康一份“功劳股”。

胡雪岩还设立了“阳俸”和“阴俸”,阳俸就是发给老弱多病无法继续工作的人;阴俸就是职工死后,按照工龄长短发给职工家属的生活费,相当于现在的退休金和家属生活补助费。当然,获得阳俸和阴俸的人也都是对胡庆余堂有过贡献的人,并不是每个员工都能获得。

胡雪岩最可贵的地方还在于,他不因为自己赚钱的多少而增减对员工的奖励。有的时候他宁愿自己少赚些钱,也不肯失信于员工,该给员工的钱,他就是借钱也会分文不少地拿出来。

他的第一笔丝生意做成之后,算下账来,所剩并不多,不仅自己筹办钱庄所借的款项无法还清,甚至还留下了新的债务。但是他给自己助手的“花红”仍是爽快地付出了,没有半点儿的犹豫。

由于胡雪岩很注重对员工的物质奖励,所以胡庆余堂吸引了很多人才。有一个人投到胡庆余堂门下后,从22岁一直干到77岁,为胡雪岩服务了55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