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心经全书》学生活
21442300000004

第4章 用“般若”度人生之苦厄(4)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勤劳节俭、运动有方等生活常识。有人总结出一套养生诀窍叫健康四宝:“莫烦恼,莫吃饱,莫感冒,莫过劳。”总之,要想自己身体健康,就需要无病防病,懂得养生之道。

有病不怕——拥有正确的观念

健康的身体十分重要,没有人希望自己生病。但天有不测风云,也许正当一个人充满信心地面对生活时,却遭受了疾病的打击。悲观、失望以及绝望随之而来,我们没有权利责备他面对疾病的表现,或许下面这则故事,会给他以启迪。

云通禅师是一位得道高僧,不幸得了重病,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他将弟子全部叫到身边,说:“我现在已病入膏肓,恐怕活不了多久。”弟子们哭成一片,纷纷劝慰,言辞各异:有的劝师父不要悲伤,或许没那么严重;有的让师父好好休息:有的问师父自己能为他做些什么。云通禅师听后,哈哈大笑说:“老衲时日不多,所以感到至为宝贵,参禅悟法尚未到达彼岸,更须努力。”自此,云通禅师每日与弟子念佛谈经,直至圆寂。

面对无法救治的疾病,云通禅师却不畏惧、不怯懦。在有限的时间里,他更加珍惜一切,他让这有限的生命变得极富意义。

疾病是令人痛恨的,但对于强者而言,疾病却可以使自己对生命重新定位,他们更加认识到人生的宝贵,更加珍惜每一天。庆幸的是,生活中许多疾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战胜疾病——治疗

治疗:是辩证施治而对症下药,不是有病乱投医。要懂得“是药三分毒”的道理,适当为好。西医有检验、手术、救急三大特长。中医对气血阴阳调和、对慢性病的办法多一些。对于治病还要懂得三分治七分养的道理。

智慧金言

理智地应对疾病。无病时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和进行有效的体育锻炼;生病时拥有正确的心态,不惧怕、不怯懦、勇敢地面对,切忌病急乱投医,应辩证施治、对症下药。

11.生死顺其自然

度一切苦厄(苦厄——死苦)

解读

人生八苦第四苦为死苦。死苦:生生死死就是苦海,对于肉体生命有生就会有死,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每一个人都渴望生存,但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逃脱死亡呢?

贪生而怕死,整日酒肉滋味、饱暖温厚、服食药饵,希望能够长生,并不是珍惜生命,而是生活在死亡的威胁里。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则更显得渺小而不值得。

人生何其短,屈指一算,也就短短几十年,好好珍惜短暂的生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死亡来临之际,自然也就没什么可遗憾的了。

活学活用

生死顺其自然

我国著名的诗人陶渊明对死理解的透彻,在他近一百多首诗中几乎三分之一谈到死,每次提到死时态度是那么平静。他说那些一听说死就面如土色的人,其实是不明白自然之理。生死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从三皇五帝到平民百姓,从白发老翁到黄毛孺子,每一个人都从生走向死。

人们似乎对“佛死后的去处”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于是一次次地询问佛陀。

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一日,佛陀拿了一支小蜡烛,便对大家进行讲解。随即点燃了那支蜡烛,而他的弟子生怕蜡烛被风吹灭,用手予以遮掩。

此时,佛陀发话了,“该灭的自然会灭,遮掩又有何用。就像死,它本就是自然规律的表现。”

一会儿,蜡烛就被风给吹灭了。然后,佛陀又说道:“蜡烛熄灭,它的光去向了何处,佛死后也将到那里去。同样的是一种消灭,但光逝烛在。因为烛身为一个物体,佛也一样。”有生就会有死,这是一种自然规律。只有以顺其自然的态度去面对,才能在死亡来临之际坦然地面对;更重要的是,在有生之年有所成就,才能使生命更有意义。

正如萧伯纳所说:“我没有让死亡的恐惧支配我的生命,我的报酬是:我没有白活。”

面对于死亡,我们应该意识到,死是不可避免的,它体现的正是新旧交替、永恒发展的普遍规律。重要的问题不在于关注何时死去,而在于如何珍惜现在,让自己面对死亡之时无怨无悔。

智慧金言

林肯说:“死并没有丝毫可怕之处,假如现在能够很自然地死去,我甚至认为是很值得庆幸的事。然而,我既然来到人间,我认为我也有实践某种生命意义的义务。”但愿我们每一个人在面对死亡时,都能底气十足地对自己说:我没有白活。

12.学会忘记仇恨

度一切苦厄(苦厄——怨憎会苦)

解读

人生八苦第五苦为怨憎会苦。怨憎会苦:相互之间,存在怨恨的冤家对头狭路相逢,令人很不开心。怎样才能解脱呢?

如果让佛陀来解答这一问题,无疑是叫你努力修行。因为,修行得到正果的标准是:静心养性,慈悲宽容,人心被佛心度化而二者统一。能达到这种境界,自然不会受怨憎会苦了。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正在受怨憎会苦的煎熬,我们当然不会建议他们去出家苦行,那又该怎么做呢?

方法只有一个——学会忘记仇恨。没有了仇恨,自然不存在什么怨家对头,也就没有怨憎会苦可言了。其实,这也是符合佛法的。

活学活用

学会忘记仇恨

忘记仇恨是一种博大的胸怀,它能包容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忘记仇恨是一种境界,它能使人生又上一个新的台阶。

有一个动不动就仇恨别人的人,觉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见佛陀,寻求解脱之路。

佛陀给他一个篓子背在肩上,指着一条沙砾路说:“你每走一步就捡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那人照佛陀的话去做了,佛陀便到路的另一头等他。等那人走到了头,佛陀问:“有什么感觉?”那个人回答:“越来越觉得沉重。”佛陀说:”这也就是你为什么感觉生活越来越沉重的道理。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每人都背着一个空篓子,有的人每走一步都要从这世界上捡一样东西放进去,所以才有了越走越累的感觉。如果想过得轻松些,就要学会舍弃一些不必要的东西。而你的仇恨是你最大的负担,要想快乐,你必须学会忘记仇恨。”

忘记仇恨就是忍耐。同事的批评、朋友的误解,过多的争辩和“反击”实不足取,惟有冷静、忍耐、谅解最重要。“退一步,海阔天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忘记仇恨就是快乐。人人都有痛苦,都有伤疤,经常去揭。会添新创,学会忘却,生活才有阳光,才有欢乐。如果没有忘却,人不会快乐,只会淹没在对过去的懊悔、痛苦和对未来的恐惧、忧虑与烦恼之中,人的大脑与神经会因不负重荷而错乱,心也会被人生的一些坎坷咬噬着,永远没有喘息的机会;如果没有忘却,人们可能会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小摩擦而终生没有朋友、没有伴侣;如果没有忘却,那么我们除了在既没有多少记忆也不需要忘却的婴儿身上看到最天真的欢愉之外,我们不会看到任何一张洋溢着幸福的脸。

忘记仇恨就是潇洒。“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有路到长安。”宽厚待人,忘记仇恨。乃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美满之道。事事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活得也累。法国19世纪的文学大师雨果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人难得在滚滚红尘中走一遭,何必寻找那么多的烦恼呢?

实际上,忘记仇恨还是爱他人、爱世界的一种方式。在现实生活中,你千万不要拿显微镜看待周围。人人都有不足,事事都有缺憾。但是瑕不掩瑜,只要我们忘记仇恨,不刻意追求完美,我们就会从中发现自己喜欢的东西,从而拥有快乐而美好的真实生活。

智慧金言

冤冤相报何时了?仇恨越积越深,将永远也没有一个终点;反之,宽恕自己的仇人,仇人自会将心比心。只要能够认识到仇争的害处,相信大多数人都能化解矛盾,和睦相处。

13.珍惜相聚的每一刻

度一切苦厄(苦厄——爱别离苦)

解读

人生八苦第六苦为爱别离苦。爱别离苦:亲密的人在不得不分离时所产生的痛苦,往往久久不能忘怀和消失。

爱别离苦,相信我们大多数人都有体会。正所谓“决乐是比较即兴的、短暂的、幸福却是持久的、需要长期经营的。”对于爱别离苦,我们的建议是:珍惜相聚的每一刻。

看看我们周围,有太多的人把生活中最美好的时刻忽略了,却在与亲人分离后饱尝爱别离苦。与其如此,倒不如好好珍惜相聚的每一刻,让幸福的回忆成为生命中的永恒。

活学活用

珍惜相聚的每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