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止学》学生活
21445800000010

第10章 利卷三(2)

会读书的人,要能读到心领神会,充分理解书中的乐趣、精髓,才不会因陷入文章词句中而受语言的拘泥,局限于窠臼之中,不去求知求真;一个真正擅长观察事物的人,必须把全部精神都注入到事物当中,跟事物结合成一体,才不至于被事物的表面形迹所迷惑而不明白真相。

唐代有个名叫李戎的吝啬鬼,非常富有,但却出奇的吝啬,哪怕是他最亲近的人也不会得到他的一分钱。比如,他的侄儿结婚时,他只送了一件衣服作为贺礼。过了不久,他又把这件单衣要了回来。还有一次,他女儿出嫁,他借了几万钱给女儿。女儿每次回来,李戎便没有好脸色,直到女儿把钱还了,李戎才高兴起来。李戎这个守财奴,只知道积累钱财的乐趣,不知道享受钱财的乐趣。他是钱财的主人,反而被钱财所支配,沦为钱财的奴隶,这不是可笑而又可悲的事情吗?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奴隶,这里的李戎是个钱财的奴隶,我们还会见到很多知识的奴隶。他们博览群书、学富五年,腹中有一大套一大套的理论,道理讲得一板一眼,可是一旦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他们就会不知所措,到处碰壁,有时甚至会撞得头破血流。

众所周知,伯乐是以相马闻名于世的。后来,他把自己的相马经验写成了一本《相马经》。他的儿子看过此书后,乐不可支,认为自己也会相马了,于是便出门寻马,结果却相回来一只大蛤蟆。伯乐哭笑不得,问他怎么相的。他儿子说:“你的《相马经》不是说,骏马的特征是‘隆柔蛞口,蹄如累鞠’吗?”

智慧金言

懂得读书的人,要学会发觉读书的奥妙,不能只单纯地读懂书面的意思,更主要的是要和现实生活相联系,能够将书本上的理论用于实践中。如果单纯地读懂《相马书》,而不去做社会实践,是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相马师的。

利大伤身,利小惠人,择之宜慎也

译文

利益大的容易伤害自身,利益小的能给自己带来实惠,选择它们应该慎重。

解读

人们的贪心和不知足,往往使人求大求全,从不停歇。好高骛远之人更自不量力。一味幻想大功一日可成。而不做扎扎实实的脚下工夫,许多人的失败都是这样产生的。在利益的诱惑面前,在利益大小的选择关头,常常是一个人命运的转折点,在此若没有清醒的头脑和克制的态度,是极易掉进虚妄的陷阱的,到头来事与愿违,一事无成。

活学活用

好财可不能贪财

人不能有贪婪的欲望,当这个欲望产生的时候就会蒙蔽自己的双眼和心灵,原本刚直的性格变得软弱,原本聪明的头脑就会被蒙蔽得很昏庸,原本慈悲的心肠会变得很残酷,原本纯洁的人格会变得很肮脏,最后毁了他一生。古人云:“做人不能太贪,否则将不能成就大事。”

有些人为了自己的私欲会不惜任何代价的达到目标,有时放弃自己的个人和名誉。这样的人即使拥有家财万贯,也不会值得我们所尊敬。正所谓:来的正,黄金美玉不嫌轻;来的不正,一瓢一饮也算重,你说是不是呢?

人都有欲望,我们都在索要自己的东西,使用方法得当将会得到一切,否则也许会丢掉性命。

因贪婪而失败的人很多。

某省税务局的一位高官被判了死刑,临死前写道:“我受贿贪污是从小数额开始的,后来,数额越来越大,自己难以控制。”被判无期徒刑的某银行的一个营业员说过,是贪婪和过分的自私毁了自己的一生,劝告他人不要走自己的路。

人性中致命的弱点是贪婪,它能毁了你的所有。贪婪的人,从来没有满足的时候,总是觉得自己吃亏,觉得自己得到的少而付出的多。正因为这样她们永远不会开心。

有一位澳洲的汽车销售行的老板朋友,他拥有三家销售行和一个维修中心。在一次聚餐的时候他讲了他儿子的一个故事。

有一天,儿子放学的路上拾到一个小背包。里面除了一些个人杂物外还有300多元现金,儿子问他应该怎么办,他反倒问儿子该怎么办。儿子说,已经在捡到包的地方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几天后,有人来电验证背包里的东西后领走了背包,300多元现金一分不少。当时失主执意要留下100元给他的儿子,作为报酬,儿子没要。儿子从小就知道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的道理。有一次儿子在商场看到地上有20元的钞票,他不让儿子去捡,因为捡了不属于自己的钱,会产生贪婪的想法,怕下次不是掉在地上的钱也会动邪念。

他教孩子的理念无疑很值得借鉴。从小事上就拒绝任何贪婪的想法,他儿子知道了自己的幸福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得到的。

如果说金钱是老虎,那么比老虎更厉害的是人那颗贪婪的心。贪婪能使人疯狂,使人利令智昏,失去理性,以至互相残杀,最后失败在贪婪之心。

智慧金言

人人都希望得到利益,这很正常,但君子爱财,应取之有道,如果无视社会法律、规则、道德,一味巧取豪夺,贪婪成性,这样的人会得到别人的唾骂。

想轻松的生活一辈子,千万别有贪婪之心啊!

天贵于恒,人贵于明,动之有戒也

译文

天道贵在有其规律,人贵在明智有节,行动要遵守戒规。

解读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正因如此,节制欲望、战胜欲望才是大人物所应具有的成功品质。相对平庸者而言,放纵欲望不仅让他们失去了理性,更让他们为欲所牵,丧失了崇高的人生目标。可以说,有所戒惕是求利者必须要面对的一个课题,这不只是社会复杂性和求利风险性所决定的,也是天理人道本身的规律所要求的。如果只从个人的欲望出发,不顾客观环境和现实要求,就会碰得头破血流。

活学活用

君子不为外物所累

别人有财富我坚守仁德,别人有爵禄我坚守正义,所以一个有高风亮节的君子绝对不会被君主的高官厚禄所束缚或收买。人的智慧能战胜大自然,意志坚定可以发挥自己无坚不摧的气质,所以一个有才德理智的君子绝对不受命运的摆布。

一个活得洒脱的人,不应为身外之物所累。

孟子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不得志独善其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君子胜过争名夺利的小人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君子保持自我的人格,能正确看待得失,超然物外,不受富贵名利的诱惑,不为任何权势所左右。

《竹窗随笔》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楚王张繁弱之弓,载亡归之矢,以射蛟口于云梦之圃,而丧其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楚人遗之,楚人得之,又何求乎?”仲尼闻之曰:“楚王仁义而未遂也。亦曰‘人遗之,人得之’而已,何必楚?”老聃闻之曰:

“去其‘人’而可矣。曰‘失之,得之’,合乎道。”

其实,又何必说失之,得之呢?何必注重于得失之间的转换呢?如果把天地万物都看作一体,那么又哪来得与失呢?无得也无失,无失也无得。得和失原来都是我们自己蒙蔽了自己的心。

最近,从网上看到一个故事,很能说明这个道理,拿来与大家分享。

有两个公司白领,阿婵和阿杰,因实在忍受不了老板的敲骨吸髓式的盘剥,一同跳槽到了另一家广告公司。新公司的老板还真没得说,不但付给了他们想了多年的薪金底数,而且还三天两头请阿婵单独进餐,说阿婵是难得的人才。

阿婵为了报答新老板的赏识,施展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为客户设计了几套广告方案,客户看后连连说好。结果,那天晚上老板一高兴,又请阿婵来到当地最负盛名的酒吧吃宵夜。几杯酒下肚,老板像是顺便问起阿婵在原来公司的情况。阿婵说:“您也知道,假如老板对我有您一半的好,我也不会跳槽呀!”

老板看了阿婵一眼,说:“我知道你在原来公司的职位,也知道你在原公司有不少客户群体,只要你动员他们过来,成与不成,我保你比原来的职位还要高。”说完,老板侧着头斜视着阿婵,等阿婵回答。

“不能!”阿婵说。

“为什么?”老板说。

“不为什么,这是我做人的原则。”阿婵说。

“你要清楚,他是怎么对你的,他不要你了,你有必要还维护他的利益吗?”老板说。

“我这不是维护他的利益,这是在维护自己的尊严。”

也就是从那次谈话以后,阿杰逐渐和老板接触多了起来,有几次还坐着老板那辆“宝马”出出进进的,很是气派。有一次,阿杰甚至得意洋洋地对阿婵说:“老板说了,只要把过去的客户拉过来,比别的客户多给10个百分点的提成。即使从老板多给的10个百分点的提成中拿出3个百分点来回馈客户,客户都高兴得很呢!这就是双赢。”

两个多月后,老板突然宣布:“明天,我将做出一项重大决定,阿婵和阿杰,他们中有一个人将被解聘,而另一个人将会成为公司的副总经理。”

吃饭的时候,阿杰凑到阿婵跟前,小声说:“怪你自己!”

阿婵有一点点伤感。

出人意料的是,第二天下班后,老板又拉着阿婵来到了酒吧吃宵夜,并让人事部通知阿杰离开。

阿婵可能失去了暂时的利益,但是她得到的是长久的信任和别人的佩服;阿杰得到了暂时的利益,但为财富失去了自己的尊严,让人从心里鄙视。

智慧金言

古人说:“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由于自己正直廉洁,不为名利和权势所迷惑,有着超凡人的思想境界,就是皇帝、宰相也奈何不了他。”如果一个人奋斗不息,专心一致,坚持真理,浩然正气,不为自己的命运屈服,勇于战胜自己,而不受外物的左右,那么必然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众见其利者,非利也

译文

许多人都能看见的利益,就不是利益了。

解读

对利益的认识和判断,成功者和失败者是迥然不同的。人人都能见的好处,所争的人自然众多,由此产生的困难和障碍必然层出不穷,成功的机率也由此大减,纵是越众而出,也已元气大损了,这未必是真正的成功。而真正的成功者并不盲目趋众,他们总是独具慧眼,另辟蹊径,在人所未见之处挖掘出宝藏,赢取大利。

活学活用

面对诱惑,保持定力

战胜私情克制物欲的功夫,有些情况是由于没及时发现私情的害处而又没坚定的意志去控制,有些情况是虽然能看清物欲的害处却又忍受不了物欲的诱惑。大概是由于发现私情的害处就像一种揭发魔鬼的法宝,而坚定意志等于是一把消灭魔鬼的利剑,在战胜私情和物欲方面这种法宝和利剑是不可缺少的。

自私自利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可是每个人都很难做到控制私心私欲并且很难控制好,这是因为除意志、理性等修为外,人的定力和意志品质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大家都知道航天员都是从飞行员中选拔出来的,选拔过程也十分残酷。但是在选拔过程中总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心定”。因为:“心定”才能胜天。

所谓的“心定”也有要两个概念:

(1)不是入选,就只有等待。在航天员选拔中,只有“入选”和“等待”两种状态,没有其他的状态。有些情况下就是零点零几分的差距,航天员的选拔可谓残酷大家都知道,在职场上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处在中间状态的人容易丧失斗志,没有自己的退路,这样就不能令你愈挫愈勇!

(2)心态稳定,随时“归零”。谁有能力在决定上天梯队的最后5小时稳定心态,谁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赢家。航天员层层晋级选拔,一时的胜利(失利)并不意味着最终的成败。虽然我们不都是有机会入选航天员,但身处职场同样可能大起大落,当你在职场上取得一次成功,切不要一劳永逸,新的挑战和机会永远在前方等你。比方说在“神五”选拔时成绩出色的聂海胜虽然最有希望进入神六,但他还是心态归零,要接受新的考核。而费俊龙则属于厚积薄发的那种,能够及时的抓住机会然后胜出。

缺乏必要的定力就是弱者,就容易步入歧途。但加强自己的克制能力,那么你就会是个强者。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总有是是非非的纠缠。引起这种是是非非,就是私心杂念在作祟,这样争过来争过去的。

当看到别人过上了荣华富贵的生活,自己就不满足现状了,就会千方百计地去追求,这样就会越来越无法控制了,就放纵自己纵容自己,最终只会是纵容自己追逐名利。

造成这种事情根本原因就是各种诱惑冲破了自己的防线。有的人知道这样做的后果,但是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坚定的意志力,就会自己抵御不了。可惜的是他们并不知道这种名利、这种荣华富贵,并不是人人都有的。有些情况下就算你做了再多的努力也不能达到你所希望的。这就引发了一个疑问,那就是克制这种诱惑的能力如何修炼呢?办法是“有识有力”。“有识”就是看得清,“有力”就是抵得住。看得清通常情况下都能做到,抵御的住却难倒了不少的人。禅宗有言:“小隐隐于山林,大隐隐于市廛”。这是因为“小隐”者功力不济,定力不深,只能借助山林以求得“身隐”;“大隐”者定力深厚,他们在任何什么情况下都能保持“心隐”。

智慧金言

因此要克制自己的私心杂念和欲望,不仅要有坚定的意志力,更要有智慧的头脑,这可不是件容易事。

众见其害者,或利也

译文

许多人都视为有害的东西,有的却是有利益的。

解读

化害为利,敢为人先,这不是单凭勇气和幸运便能做到的。那种单纯强调稳妥,而不抓住机遇的人,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之士。事情都是辩证的,成功都不会是无缘无故的,如果人们换个思路,换个角度来看待问题,即使身陷困境,也会看到希望,找到出路。在利益的求取上也是如此,可以说在大智慧者眼中,他们的顺境暗含危机,自不会得意忘形;他们的逆境蕴藏生机,也不会悲观绝望。

活学活用

宠利毋居人前,德业毋落人后

获得名利的事情不应该抢在别人前面去争取,积德修身的事情也不应该落在别人后面,对于应得的东西要谨守本分,修身养性时也不应该放弃自己应该遵守的标准。

在“苛政猛于虎”、百姓不堪重负的元代,董文炳在县令任上,敢于为民获罪,设法隐瞒实情不报实际户数,使百姓减少了很多朝廷增加的赋税的负担。之后又拒绝府臣的贪得无厌,凭借“理终不能剥民求利”的情怀,弃官而去。

董文炳出任县令,正赶上朝廷开始普查百姓的户数,以便按户数征收税赋,于是下令谁要是隐瞒实际户数的,就要处以死刑,没收家财。董文炳看到百姓的税赋非常重,要百姓聚居一起,以减少户数,很多官吏觉得不能这么做,董文炳说:“为百姓犯法而获罪,我心甘情愿。”百姓中也有人不愿意这样做,董文炳说:“他们以后会明白我要他们这样做的好处,会感谢我而不会怪罪我的。”因此,赋敛大为减少,所以百姓都非常富足。董文炳的声誉波及四周,旁边县的人有诉讼不能得到公正判决的,都来请董文炳裁决。董文炳曾到大府去述职,旁县的人都聚拢来看他,有人说:“我多次听说过董县令,无缘一见。今看到董县令也是人,为何明断如神呢?”当时的府臣非常贪心,向董文炳索取钱物,董文炳拒绝给予。而且有人向府里进谗言诋毁董文炳,府臣更想加以中伤陷害,董文炳说:“我到死也不会剥削百姓去得利益。”当即弃官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