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之,管理者带头遵守纪律,下属就会想:“他是头儿还这么规矩,大家都一样,谁也没什么特别的,那我也不应该偷懒。”团队精神由此而生,工作效率自然能提高。
人最难的是自律。
唐僧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山中无人,如果他破戒吃荤,也不会有人出来指责,他却严守此节,确实不易。
【智慧金言】
个人能够因迫于压力而守纪,说明该制度比较完善;无任何惩罚后果也能自觉守纪,则说明该人自律性好。冷冰冰的制度与道德良知相比,后者更易赢得下属的认同感,体现在工作上就是彼此合作愉快。所以,真正的规矩并非团队的规章制度,而是每个人的良知。
唐僧和孙悟空能够精诚合作,无疑因为孙悟空认可唐僧“是个至诚君子”,值得相帮。
守规矩即守信
守信是世界上的各大民族共有的美德。
犹太人守契约,做生意有章法,因此富不可言。犹太教、基督教共同的经典《圣经·旧约》,就是讲上帝与人类立下契约,实施救赎计划。连上帝都要讲契约,何况人类!
蒙古人讲信用,成吉思汗曾被金人掳去,后来花了五百两金子赎回。此事见于《蒙古秘史》。
这种交换是平等的,金人与蒙古人以现金交易来赎回成吉思汗,这体现了双方守信的美德。
在这一点上,中国历来重视。儒家标榜十大美德“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信”字在其中。
人无信则不立。
商鞅变法,担心新制度推出后老百姓不遵守,就在城里当眼的地方立上一根大木头,写明谁将此木扛到城门就可获奖五十金。居民们一开始半信半疑,围观了半天也不敢肯定有这样的好事,但不久就有人出来尝试,结果一试果然就得了奖金,商鞅言出必诺的名声就此传开。此后的变法令一推出,百姓都知道必须遵守,秦国由此富强。
商鞅的精明处在于,用一件独出心裁的事情证明自己,在一开始时就树立良好形象。事情本身虽然不大,但手法新奇,百姓纷纷关注;一关注,事情就开始好办。职场上向有“新官上任三把火”之说,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把火就是言出必行。
光给下属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还不够,管理者对纪律的遵守必须长期坚持。
管理是长期的,所以纪律无疑也是长期的,就像妻子给丈夫新婚第一天分外用心,将各色山珍海味通通搬上桌面,使尽功夫烹调得色鲜味美,丈夫自然分外高兴。可要是这位贤妻如果从此以后再也不近庖厨,整日以方便面速冻饺子打发了事,想必做丈夫的不会愉快到哪里去。
【智慧金言】
管理一个团队就像维系一段婚姻,必须时时用心,坚持规矩高于权力。
唐僧曰:
事事讲规矩,人人拿我没办法。
宁肯作茧自缚,也不飞蛾扑火。
守信用,才能发挥作用。
白痴管精英
唐僧是白痴,孙悟空是精英。不是精英管理白痴,而是白痴管理精英。唐僧什么都不会,孙悟空什么都会,会的就受累,不会的就轻松。白痴不需要人管,想管他也管不了。精英正因为太厉害,所以非管不可。白痴管精英,这是一种自然法则。
《西游记》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讲唐僧收了悟空这个徒弟,但还不知道他的神通。别了刘伯钦,孙行者请三藏上马,他在前边,赤条条,拐步而行多时,过了两界山,忽然见一只猛虎,咆哮剪尾而来。三藏在马上惊心。行者一棒把虎打得稀烂,拖将虎来剖了虎皮作衣裳,又自夸道:“不瞒师父说:莫道是只虎,就是一条龙,见了我也不敢无礼。我老孙颇有降龙伏虎的手段,翻江倒海的神通:鉴貌辨色,聆音察理;大之则量于宇宙,小之则摄于毫毛:变化无端,显隐莫测,剥这个虎皮,何为稀罕?见到那疑难处,看展本事么!”三藏闻得此言,愈加放怀无虑,策马前行。师徒两个走着路,说着话,不觉得太阳西坠。
赞曰:
一个白痴,
降伏黑道。
只因恩深。
有人来保。
唐僧心知:有恩于人,就可以有求于人。
我们已经知道了外行管内行的法则,现在可以研究更大的法则了。
那就是:白痴管精英。
有的人见了我这个观点,恐怕又要叫起来:你又故作奇谈了,世界上哪有白痴管精英这回事?
当然有,听我慢慢道来。
东晋朝有个司马道子,此人是皇亲国戚,权重一时。但是对不起,此人是个白痴,生来不识高粱麦子,托父亲的福,做了王公。
说来也怪,就是这样一位大白痴,手下却有位大大有名的精英人物为他效命,那就是谢安。
谢安是多大精英!他指挥九万东晋兵马打败了入侵的八十万前秦军队。谢安指挥的淝水之战比周瑜指挥的赤壁之战还漂亮。
谢安比周瑜更完美,更称得上是精英。
但就是谢安这样的精英,甘心为司马道子服务,精英臣服于白痴。
这是因为:
唯有白痴能用精英。
也唯有精英才能懂白痴。
世上哪有什么白痴,全是装的!
老子说:“我,天下之愚人也。”说他是个大白痴,并以此自娱自乐。
老子的“自愚”哲学一脉传下,于是中国大大小小的皇帝都学会了“无为也,无思也”,装白痴,扮猪吃老虎,让天下英雄都为他服务。
这就中国数千年封建王朝得以存在的原因。
这其中的奥秘可以用八个字概括:
“白痴皇帝,精英政治。”
说得更明白点就是:皇帝扮白痴,让精英为他管理天下。
唐太宗李世民就是这样干的。唐太宗开科取士。假意虚心求贤才,说自己“甚愚也,未知治平之道”。结果把一大批精英吸引来报名。唐太宗知道了这么多笨蛋前来报名,欢喜得打跌,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所谓“彀中”就是射箭的射程。唐太宗这话的意思是说天下英雄都在他的掌握中了。
一家不出两样人。唐僧是唐太宗的御弟,两人手段如出一辙。
唐僧是白痴,孙悟空是精英。不是精英管理白痴。而是白痴管理精英。
唐僧什么都不会,因此什么都不做。
孙悟空什么都会,因此活该受累。
白痴不需要管,想管也管不了。精英正因为太厉害,所以非管不可。
白痴管精英,这是一种自然法则。
白痴才是真正的精英,而谁要是认为自己是所谓的精英,他才是个大大的白痴。
孙悟空的一生输就输在太争强好胜,自命不凡,自以为是精英,结果犯了众怒,被一大群精英围攻,又被最大的精英如来佛收拾了。
凡是精英必会死无葬生之地。
项羽是不是精英?项羽是精英,所以死于非命。
刘邦是不是精英?刘邦不是精英,但他懂得让精英为他服务。张良、韩信、萧何就是刘邦手下的三大精英。
刘邦不是精英,胜似精英!
同样地,唐僧不是精英,管理精英。
唐僧是怎样管理精英的呢?
唐僧是白痴。
他的管理手段就是白痴式管理。
所谓“白痴式管理”,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不作别的要求,只要求手下听话。
听话乃是管理的核心!
唐僧不但要求孙悟空要听话,他还要求猪八戒、沙僧以及一切人全都听话。
乍看这纯属无理取闹,细想很有道理。因为大家都知道唐僧是白痴,所以谁都不会傻到与白痴讲道理。与白痴讲道理等于承认自己是白痴,因为只有白痴才与白痴讲道理。
孙悟空、猪八戒都很聪明,自认不是白痴,所以他们没法与他们的白痴师父讲道理。那么剩下的就只有一条选择了,那就是听话。
你看,唐僧居然能用这这样的手段让孙悟空他们听话,这是白痴吗?
唐僧的手段还有一条,那就是施恩。
众所周知,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是唐僧解救了他。唐僧是孙悟空的救命恩人。
所以无论如何,悟空都会跟师父走。
就算师父是白痴,那也是师父。
就算师父让你做的事不可能成功,悟空也会跟着他做到底。
二人这种不同寻常的救恩关系,使二人的合作牢不可破。
“施恩”乃是白痴式管理的另一翼。
你光是白痴,还不足以管理精英。
你必须有恩于人,他才会听你的话。
你一旦有恩于人,那么他就受制于你。
你说往东他不敢往西,你说往西不敢往东。
有恩于人,就可以有求于人。
恩大,则所求也大。
唐僧于悟空恩极大,所以对悟空也所求甚大。唐僧实际上把取经的重担全部卸给了孙悟空,他只管骑在自龙马上看风景,饿了渴了自然有徒弟去找吃的,妖魔鬼怪来了自然有悟空去挡,悟空实在不行有观音,有玉皇大帝,有如来佛祖。
总之,唐僧取经其实很轻松,就跟玩似的,他把粗活重活都给手下去做,把困难让上头解决,他只需要享受就可以了!
【智慧金言】
高明的管理者应如唐僧,以白痴而通吃天下!
唐僧曰:
扮猪吃老虎,又扮人吃猪。
凡事一律不懂,可免大难。
有恩于人,就可以有求于人。
越厉害的人越想出头,就越容易驱使他。
和气比杀气更有威力
孙悟空一副雷公样子,走到哪里都吓倒一大片。唐僧一团和气,深受各方施主喜欢。如果让孙悟空带队,他们将走不了几步就被众人赶回。只有一团和气的唐僧带队,他们才走得远、才走得到目的地。和气比杀气更有威力!
《西游记》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讲唐僧和孙悟空一路行走,渐渐天晚,看见一处人家,便想上前投宿。到了庄院前下马,行者撇了行李,走上前,叫声“开门!开门!”
那里面有一老者,扶筇而出;唿喇的开了门,看见行者这般恶相,腰系着一块虎皮,好似个雷公模样,唬得脚软身麻,口出谵语道:“鬼来了!鬼来了!”三藏近前搀住,叫道:“老施主,休怕。他是我贫僧的徒弟,不是鬼怪。”老者抬头,见了三藏的面貌清奇,方然站定。问道:“你是哪寺里来的和尚,带了这恶人上我们来?”三藏道:“我贫僧是唐朝来的,往西天拜佛求经。适路过此间,天晚,特造檀府借宿一宵,明早不犯天光就行,万望方便一二。”言语甚是客气,终于求得住处。那老儿颇贤,即令安排斋饭。
赞曰:
说话和气,
人就不惧。
走遍天下。
处处可去。
唐僧心知:以软话软化人。
唐僧说话和气,不像孙悟空那么肆无忌惮。孙悟空样子凶,唐僧面善。所以孙悟空对付妖怪虽然神通广大,对付凡人却往往需要唐僧出马。
唐僧和那庄上的老头叙了叙华宗,便换来了对方的善意款待;唐僧将一件旧衣送给徒弟,就拉近了师徒的距离,使孙悟空感激之余做事分外认真,好脾气换来好人缘,好人缘换来好方便,这就是“和气生财”的道理。
唐僧对内对外都好,所以内外都吃得开。
管理者必然会说话。
尤其要会说软话。
用软话软化人。
须知:和气比杀气更有威力。
须知:高手都会杀人于无形!
古龙小说《边城浪子》中,写剑客阿飞坐在酒店中,雷打不动。他坐在那里与任何一个酒客没有两样,完全隐形在众人中他的对手闯入视线,他依然不为之所动,但随着对手每走近一步,一种“和谐的杀气”马上逼近对手,再施以奇快无比的剑术,将对方刺死。
杀人于有形,必惨烈。
杀人于无形,才算高手。
唐僧不杀人,但他比杀人的人更有威力。他的威力来自和气。
所谓“和气”就是和谐之气。
和谐让人接受。
【智慧金言】
只要是和谐的,天大的事人们都能接受。
唐僧曰:
一团和气,掩盖一身杀气。
凡事不争,造成不争之事实。
对人好,人不能伤。
不耻下问
谦虚之人好似深渊深藏不露,这种不张扬的态度本身就体现了水平。唐僧从不骄傲,这为他带来诸多好处。孙悟空处处骄傲,一路吃苦不小。唐僧谦虚使他获得很多免费午餐,比如这次乌巢禅师传他《心经》就非常极时。
《西游记》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玄奘受心经》讲唐僧收了猪八戒,队伍渐渐壮大,师徒三人前行,猛抬头见一座高山。三藏停鞭勒马道:“悟空,悟能,前面山高,须索仔细。”
八戒道:“这山唤作浮屠山,山中有一个乌巢禅师,在此修行,老猪也曾会他。”
三藏道:“他有些甚么勾当?”
八戒道:“他倒也有些道行。他曾劝我跟他修行,我不曾去罢了。”
师徒们说着话,不多时,到了山上。三藏再拜,请问西天大雷音寺在哪里。
禅师道:“远哩!远哩!只是路多虎豹,难行。”
三藏殷勤致意,再问:“路途果有多远?”
禅师道:“路途再远,终须有到之日,却只是魔瘴难消。我有《多心经》一卷,凡五十四句,共计二百七十字,若遇魔瘴之处,但念此经,自无伤害。”
三藏拜伏于地恳求,那禅师遂口诵传之。
此时唐朝法师本有根源,耳闻一遍《多心经》即能记忆,至今传世,此乃修真之总传。做佛之会门也。玄奘法师悟彻了《多心经》,打开了门户。那长老常念常存,一点灵光自透。
赞曰:
请教于人,
必有好处。
免费午餐,
多吃多补。
唐僧心知:越谦虚好处越大。
野兽初生时,不会捕猎,只会张嘴吃。慢慢地父母教它各种生存技巧,日后方能自立。如果一只小兽拒绝老兽的传授,那它就会活活饿死。
野兽尚且好学,何况人!
我们看小狮子学捕食,欣欣然,悄悄然,极力模仿大狮子的举动,可谓好学之极。
它学大狮子藏在草丛里观察。
它学大狮子轻轻趴下。
它学大狮子缓缓起身,猫着身子潜行。
它学大狮子悄无声息逼近猎物。
最后它学大狮子猛地射出,一声巨吼扑在了猎物身上!
小狮子的每一个动作都是跟大狮子学的,它的成绩来自于它的谦逊。
如果一只小狮子只学会一两招就以为自己了不得了,那么它会很快在残酷的环境中死去。
学习,源于崇拜。
崇拜,源于敬畏。
敬畏,源于目睹了诸多神奇之事。
当耶稣的门徒看见耶稣履海的神迹后,都相信了他是真正的主,从此跟随他。
而耶稣说:
“凡看见我就相信我的话的人是好的,但那些没看见我就相信我的话的人有福了。”
没看见就相信,这是难的。
看见就相信,这是好的。
小狮子看见了它的父母捕食时的飒爽英姿,顿时相信了“我也能”!
于是它学习。于是它成长。
朱子诗云: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源头活水就是所有动物共有的好奇天性。
好奇产生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动力。
个中原理,读者可以详参拙作《孔子做人绝学》中相关章节。
谦虚之人好似深渊。
好似深渊深藏不露。
这种不张扬的态度本身就体现了水平。
谦虚的人没有破绽。
高手对敌时,如果一方骄傲得不得了,那么他就会破绽百出,容易被击倒。
如果你谦虚谨慎,那么就会破绽较少。当你真正修成一个平和、谦逊的人,那么你就没了破绽。
没有破绽的人无法击破。
真正的大人物都是谦逊的。
只有那些半大不大的角色才一天到晚炫耀自己的无知。
小时候我老师告诉我:“满壶全不响,半壶响叮当。”讲的是人的学问就像壶里的水,装满了就不响,没装满就叮当响。很显然,“不响”才是高境界!
不响,意味着沉默。
这种沉默是自信,这种沉默有一种大喜悦。
谦逊,无疑是一种自信。
唐僧从不骄傲,这为他带来诸多好处。
他的不骄傲使他处于空虚等待状态,极易被外部注入新鲜事物。
悟空处处骄傲,一路吃苦不少。
他的骄傲使他处于溢出的状态,极易被外部掠夺、拿走固有的东西。
唐僧的谦虚使他获得很多免费午餐,比如这次乌巢禅师传他《心经》就非常及时。
越谦虚越显水平。
越张扬越没档次。
凡物过盛,势必摧之。
老子说“大成若缺”,就是讲有大成就的人时刻处于阙如状态。
他不觉得完美。
他只觉得缺陷。
他不觉得满足。
他只觉得遗憾。
这样,他就会体会到更多朴素的道理。
就会获得更多平凡的经验。
他平平常常做人,平平淡淡做事。
他独处不闷。
他群居不厌。
如果去远方,他会第一个发现路旁的花,但他绝不是第一个摘花的人。
虽然他最懂得赏花。
但他更懂得惜花。
惜花使他获得更多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