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变化令人吃惊。
这是一个让人惊诧的民族。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极强的适应力。这个民族没有一点问题,有问题的只是那个附着他们身上的封建桎梏。
1877年,这批孩子已有50多人升入中学,18人升入大学。1880年,已有60多人考进大学和职业学校。他们学的专业大都是在国内难以学到然而又是急需的学科,比如交通运输,比如造船,比如煤铁开采、五金制造,比如机械工程企业管理、比如邮电通讯、比如军事工业等等。一个时代正向一个时代一点一点接近,而这些留学生就是伸向大工业时代的触手。
他们就是中国的希望。
他们就是中国的未来。
与此同时,日本人也正向大洋彼岸的英美等国学习。日本著名的伊藤博文就是在1866年只身去英国留学的。他只比中国这批留学生早五六年,但是,二者的遭际却大不一样。
中国留学生原定学成后依次回国,不料却因保守派的攻讦而半途而返。
一次,驻美公使陈兰彬和留学生监区谔良、吴子登召集学生训话,当他们出现在孩子们面前时,这些刚吃了几天洋饭的学生竟然直立不跪,数典忘宗的行为使他们勃然大怒。他们上奏朝廷,说他们剪掉辫子,忘了祖宗制度,长成了绿眼长毛模样,他们这样的适异忘本,即使学有专长,能为我大清服务吗?
李鸿章闻知大惊,多年心血,就要被这些弄舌之人付之水流。空言爱国是最省力得好的事情,一切保持原样,不越雷池一步,美其名日袓宗典制完美无瑕,擅自改进就是背叛,洋人是妖是魔,外国是蛮夷之邦,若向它们学习等于不爱国家民族,就是有卖国倾向。李鸿章多次受到保守派的攻击。这次他力主派员送学,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得以完成,眼看学期过半,再有几年这些人才就可以回国派上用场,哪想到有人竟上书朝廷,建议召回。他立即劝阻总理衙门不要听信一方奏报,最好使学生们全部学成,或者半撤半留,不然数十万两银子打了水漂不说,还会受到外国人耻笑。但是,保守派最终取得了胜利。
总理衙门拒绝了李鸿章,并且决定撤回留学生。就这样,这120名留学生,除10名学生拒绝执行清廷命令告假不归之外,剩余的分3批凄然回国。
即使是这样,这批留学生仍成为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批科学技术人才,如冶矿方面的专家黄耀昌、陈荣贵、邝荣光,铁路专家詹天佑等等。还有多人参加北洋海军创建工作,担任舰队司令、海军次长等要职。甲午海战中,和邓世昌一同殉职的陈金揆就是留美学生。
但是,大部分人没有得到清政府的重用,他们被挤在政界军界之外,碌碌无为,只被各领事馆录用为翻译,被外国银行招为工作人员……
然而,从美国学成归来的伊藤博文却得到日本政府的极端重视,29岁就担任了工部大辅,刚过30岁就升任参议兼工部卿,此后又一路顺风,最后成为首届内阁首相。以他为首的日本内阁,其成员大都是似他这样经历的人。
似这种不同的际遇,必然会造成两个国家不同的命运……李鸿章的晚年心境是悲凉的。
甲午海战,他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出国送学,半途而废;出国签约马关,国人一片詈骂之声。国家还是如此贫弱,大半生惨淡经营徒劳无功。然而人却老了。只有衰老如期而至。身为弱国外相,他感到身心交瘁。
约见窦纳乐时,李鸿章头昏脑胀。他并不想见他,但他不敢不见他。他已经没有足够的精力和体力与他们周旋。他感到很累,很累。在他主管各国事务工作中,他的尊严和人格被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吸纳而去。作为单个人,与那些各国使者相比,他充满智慧和经验,人也饱经风雨一脸苍桑,他的眼睛也曾犀利锐利过,谈话也幽默风趣,但所有这些都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