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香港回归
21616900000058

第58章

日本的陆军同样给英国的陆上部队以沉重打击。战斗是先在新界打响的。在垃圾湾一带,双方展开激战,不到三天时间,英军苦心经营的18公里长、号称远东马其诺防线的垃圾湾防线便被日军攻破。为了保存实力,当时的港督杨慕琦不得不收缩兵力,退据香港岛进行防守。

杨慕琦是香港第21任总督,也是最倒霉的总督。他本来想避免当年日俄争夺旅大时俄军残败的命运,但是他力不从心。日军投入香港的兵力太强大了。日军共约3万5千人,飞机1300余架,2300部运输车,500艘登陆艇。以绝对优势迫使守卫香港的英军放弃了抵抗。

英军投降了。港督杨慕琦投降了。

他曾经顽强地抵抗过。但英国上层人物心里明白,英国无法和日本人抗衡。丘吉尔首相就说过:假若日本对我们宣战,我们根本就没有机会可以防守得住香港,也没有办法可以把它从苦难中解救出来。

大英帝国耻辱地低下了头颅。

1941年12月25日,杨慕琦与日军司令官酒井隆中将签订了《停战协议》。他眼睁睁看着在香港飘扬了百年之久的英国国旗跌落在尘埃里,升上了日本国的太阳旗……

四十年过去了,每每念及二战,人们仍会想起英国人这耻辱的一页。就是现在,撒切尔夫人仍不免有些脸红。

香港被日军占领说明什么?说明大英帝国已经衰落,说明它已经没有能力保护它的殖民地,说明它已是英雄末路……

现在,日本人又一次在经济上显示出它迫人的趋势。倘若失去香港,英国就会失去整个东南亚,这将是英国新的耻辱,也是她本人的耻辱……

她将竭尽全力阻止香港拥入中国的怀抱。她暗暗下定决心。

下午四时,在人民大会堂前,中国政府总理赵紫阳为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一行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

附近景山学校的学生们手持鲜花和彩带,列队欢迎英国客人。孩子们向撒切尔夫人献上美丽的鲜花。军乐团演奏着中英两国国歌。

在赵紫阳总理陪同下,撒切尔夫人检阅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

撒切尔夫人显得异常兴奋,她不时向欢迎她的人们挥手致意,用你好一类的短语向他们问好。

欢迎仪式结束后,赵紫阳陪同撒切尔夫人来到人民大会堂谈判会场,开始第一轮会谈。

谈判会上,撒切尔夫人首先发难。

她仍打出三个条约合法的旗幡不停地挥舞着,搅动一池碧水不停涌动,谈判气氛骤然紧张。

赵紫阳总理当仁不让,他毫不客气地逐条驳斥了撒切尔夫人的所有主张,表述得既合情合理,又不失主人风度。

赵紫阳说:中国政府决定,待1997年新界租约期满之际,将收回整个香港地区;在恢复行使主权的前提下,中国将采取一系列特殊政策,包括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由香港当地中国人管理,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等,以保持香港的稳定与繁荣……

当翻译把赵紫阳关于香港的未来说给撒切尔夫人时,她震惊了。她没有想到中国对香港问题考虑得这样全面、成熟、具体……她几乎无言以对。

直到第一轮、第二轮会谈结束,撒切尔夫人也没找到更好的应对办法。

撒切尔夫人感受到了威胁。

北京的凝重和雄浑压迫着她,迫使她不得不搅尽脑汁寻找对付北京的灵丹妙药。

会谈结束后,是短暂的休息。中国方面为撒切尔夫人安排了一些访问。在中国官员和驻华大使柯利达等人的陪同下,撒切尔夫人来到北京著名的商业区王府井大街,只不过爱逛商店的撒切尔夫人并没光顾那里的商场,她只是在一个狭窄的胡同里,找到了要访问的对象…中央美术学院。撒切尔夫人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学生们的画展和画室。她看到了她喜欢的很具象的油画作品。她是个爱好美术的人,与她的政治风格不太一样的是,她却偏爱很古典的具象风格的美术作品。她的这种偏爱在欧洲受到了狙击,不管是在法国或西班牙,即使是她的异常保守的英国,具象作品也很难见到,但是她却在中国发现了。她感到很高兴。

她想触摸北京底层老百姓的生活,于是,她选择了海淀区大钟寺农贸市场去参观。据说这是北京市最大的一家农贸市场,那里的庞杂让她吃惊。但是那里的农副产品却异常丰富。她通过翻译一一询问了各种蔬菜的价格,就像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

撒切尔夫人是个出色的政治家,人称铁娘子。但她仍是个女人,也没忘记自己家庭主妇的职责。她平素的消遣方式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工作之余回到家里钻进厨房,为丈夫丹尼斯和孩子们烧上一道她新学的菜肴。这是她的避风港湾。在厨房里思索哲学问题和政治问题,就像把鲟鱼放在火上煎烤,等她满面春风地从厨房里钻出来的时候,那就是说,那些复杂的棘手的问题已经解决了。

但是中国的问题很难解决。

她放下手中的蔬菜,很想钻进她的远在大洋彼岸的自己家中的厨房,但这只是幻想。参观访问结束了。她回到了钓鱼台国宾馆。该怎样进行明天的谈判呢?

刚吃过晚饭,她便急急召来驻华大使柯利达、研究邓小平的专家理查德,伊文思、香港总督尤德、亚洲及太平洋事务助理次官唐纳德等一干人,研究明天怎样对付中方主帅邓小平。会客厅里,撒切尔夫人正倾听来自各方面的意见。谈话中,大家把焦点集中到了邓小平身上,在这方面,伊文思从50年代就开始研究邓小平,他最有发言权。于是先由他给大家介绍邓小平的一些情况。

邓小平是16岁离开四川广安县牌坊村的,在他去法国勤工俭学之前,他几乎从未走出过四川。他的父亲邓文明是一个有文化的乡绅。有一次,他在重庆看到一则广告,说是重庆要开设一所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培训青年学生到法国勤工俭学。

这则广告登出的时间是1918年底。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应该是1872年清朝政府派送学生去美国留学的继续。只不过是那一次是官办,这一次是民办。时间已过半个世纪,恐洋症已渐变为出国热而已。当时不仅仅是去美国、法国、英国,还去苏联、日本等国。邓文明作为农村的知识分子,他已经有很远的眼光看到中国之外的世界。他那时就已经懂得,要想使自己亲爱的儿子长大成人,成为比他有出息的人,成为国家栋梁之材,就必须走出国门,向西方国家学习。于是邓文明就从重庆给儿子写信,征询他愿不愿去国外学习。

父亲的信送到了牌坊村邓小平的手里。他的仅比他大三年的族叔邓绍圣也接到了邓小平父亲的信。

邓氏家族是个大家族,这个家族是邓小平出世二百年前从华南移居四川的。这个家族有个叫邓时敏的人在清代乾隆时当过翰林和大理寺正卿这样的大官。在他告老还乡时,为了纪念他,村民们在村口盖起了牌坊,上面还雕刻着皇帝的御笔。这个村子从此就起名为牌坊村了。

因为祖上有过这样的学而优则仕的榜样,邓家数代读书的热情一直没有消减。邓小平5岁起就在老式私塾读书,7岁又上新式小学。12岁入广安中学。那时,邓小平就已经很关心国唭和政局,他还参加了学生抵制日货的活动。

理查德伊文思说:在邓小平的童年时代,对他影晌巨大的是辛亥革命。这次革命推翻了陈旧的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自1644年以来一直占据皇位的清王朝。这场运动的领导者就是著名的孙中山先生。

于是,邓小平和邓绍圣不久就去了重庆,先进入预备学校学习,不久就去了法国。

邓小平从此就走上了革命道路。因为他在法国接受比他年长的勤工俭学学生赵世炎和周恩来的影响,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并被选入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执行委员会,成为职业革命家……

唐纳德此时插话进来说,这些材料说明什么呢?譬如他童年时期的影响,这似乎和谈判了无关系。

香港总督尤德是个中国通,他对中共所执的哲学观点曾进行过系统研究。因此他对唐纳德说:伊文思所说的很重要。尤其是邓小平的童年,他曾受过孙中山辛亥革命的影响。他很小就开始仇恨帝制,仇恨清王朝的腐朽黑暗统治。所以,在他的内心里,根本就不可能承认那个清王朝沿袭下来的条约。他会说,新中国将废除一切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不平等条约……

这当然是完全可能的。伊文思又接着说。谈到文革之后的邓小平,伊文思说,作为一位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取得的两大成就就是:一,使中国走上了经济迅速发展的道路;二,把中国引入了囯际生活的主流。在经济发展方面,他的主要贡献就是把经济工作列为全党工作的重点,并且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因此,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内部和老百姓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威望。在外交方面,他具有丰富的外交经验,既是铁腕人物,又刚柔相济。最近他成功地访问了美国。也成功地教训了越南……

伊文思最后说,以他掌握的邓小平的材料看,邓小平是个非凡的人物,他不会轻易接受撒切尔夫人关于香港问题的一系列主张。他将是最主要最强硬的狙击者。

那么,怎么样才能遏制住中国方面的火力呢?应该在哪些方面构成火力点向中国发难呢?撒切尔夫人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