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香港回归
21616900000062

第62章

现在,丹尼斯又开始调侃了。他说的是中国本世纪最有权势的皇太后,想借此调剂一下撒切尔夫人高度紧张的神经。慈禧太后建造这座宫苑时,不过五十多岁,和玛格丽特现在的年纪相仿,可是她却只知挥霍中国人民的血汗,而玛格丽特却不。至少他丹尼斯认为是这样。丹尼斯拥护英国的现行制度,拥护英国的资本主义社会,更拥护以玛格丽特为首相的内阁政府。他知道清朝时的中国和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打了那么多年,为什么英国总处上风,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比封建社会先进的缘故。

但是,这一次与中国人交手,玛格丽特却遭受了挫折。丹尼斯没有参加会谈。当他的玛格丽特离开国宾馆前去谈判的时候,他照例给她打气,说他在宾馆等着她的好消息。他们匆匆吻别的时候,他看到玛格丽特的神情有些心不在焉,当时他就觉得亊情不妙。因为玛格丽特很少这样,鸡做书从来就信心十足,不会忧虑重重,只有遇到麻烦,而且难以逾越时她才会这样。果然,玛格丽特神色黯然地回来了。她伏在他的肩上,显得身心交瘁。他亲切地抚着她的背,轻轻拍着她,像哄着一个孩子。丹尼斯比玛格丽特大十岁,他总像一个父亲那样呵护着她。这一次也一样,他为她揉着摔疼的膝部,并帮她换去那身贵重的蓝底红点的连衣裙,小心翼翼地为她摘下那串珍珠项链,一直到玛格丽特神情好转才放下心来。做这些事情时唯有丹尼斯才知道玛格丽特的心思,他知道该如何处理那些看来极细小而实际上关系重大的事情。比如那串白色珍珠项链,这是她最珍爱的,因为这是她父亲送给她的,然而,被她称之为良师益友般的父亲却离她走了,他于1970年病故,离她任内阁大臣仅几个月。现在,这串珍珠项链成了她和父亲保持联系的唯一信物,是她沟通父亲所在世界的秘密通道。还有她最爱的宝石蓝裙子,这是她的好运颜色。结婚前,玛格丽特总是穿暗灰调子的衣服,黑的灰的等等。结婚后,她的第一件鲜艳色彩的裙子就是宝石蓝颜色,从此,她就交了好运。加上她是保守党人,保守党人在参加竞选时胸前都戴象征特定党派色彩的大绢花,比如工党用红花,自由党人用黄花,社会民主党用蓝红两色花,而她的保守党用的正是她喜欢的蓝色花。她的丈夫丹尼斯也喜欢蓝色。基于这一切,她一直把蓝色当做她的幸运颜色,每到出席盛典或国事访问时,她都穿上宝石蓝颜色的衣服,让这美丽的蓝颜色保佑她和她的英国。

可是,仍然穿一袭蓝裙子的她,怎么失望而归呢?

丹尼斯不好打昕会谈的情况。因为这是国事。他们家有不成文的规定:在家不谈国亊不谈政治。

但即使玛格丽特不说,丹尼斯也能猜得清楚:一定是会谈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于是在颐和园游玩的时候,丹尼斯就想方设法取悦玛格丽特。

玛格丽特知道丈夫的用心,她不由得很受感动。令人难堪的一页翻过去了,她虽然不悦,但有丹尼斯诙谐的话语和可人的笑容,她觉得释然了。

她情不自禁地挽起丈夫的胳賻,就像一对上了年纪的外国游人,游览起美丽的颐和园来。

9月25日,撒切尔夫人按原计划离开北京前往上海。赵紫阳总理赶到钓鱼台国宾馆为她送行。昨晚夜宴之前,撒切尔夫人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一个颇具规模的记者招待会。此时,中英联合声明已经发表。声明中说:今天,两国领导人在友好的气氛中,就香港前途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双方领导人就此问题阐述了各自的立场,双方本着维持香港的稳定和繁荣的共同目的,同意在这次访问后通过外交途径进行商谈。联合声明中并没有透露中英两国会谈的实际内容,但中国方面却在声明后面加上了至于中国政府关于收回整个地区主权的立场是明确的,众所周知的这句话,立时引起中外记者的猜测。撒切尔夫人成为记者们围追堵截想一探究真情的对象。出于礼节和多种考虑,撒切尔夫人举行了这个记者招待会。她在会上首先谈到了这次北京之行的目的,谈到了英中两国联合声明的内容,并对中国政府的热情款待表示感谢。谁知这时,她却突然失声,嘴巴干张却说不出话来,像蹦上河岸的鱼。后来还是她的新闻秘书赶快递给她一杯矿泉水,她喝了几口,清清嗓子后才又发出声来。一些记者又将这件事联系到她北京之行的不顺上来,并提出许多尖锐的问题让她解答,但她一一挡了回去,坚决拒绝了记者们想剌探联合声明以外的会谈内容。

赵紫阳问起了她的嗓子情况,询问是否因说话太多导致失声,撒切尔夫人感谢他的关心,说大概是不习惯北京的气候的缘故。因为英国伦敦气候湿润,不像北京气候千躁。撒切尔夫人也询问了赵紫阳的身体情况。谈起身体,撒切尔夫人不无羡慕地对赵紫阳说:还是邓小平先生的身体好!他昨天同我谈了两个小时,一点也看不出他累,而且思路敏捷,条理清晰,真是了不起!

334赵紫阳总理和撒切尔夫人一行亲切告别后,由外交部副部长章文晋陪同英国客人乘机离开北京。

上午十时左右,撒切尔夫人的专机在上海虹口机场徐徐降落。一踏上这块土地,撒切尔夫人心情就好了许多。上海令她轻松。一是这里的气候湿润,和伦敦差不许多,二是建筑风格也偏近欧洲,许多建筑是百年前就建造的,式样典雅古朴,使她不由得想起家乡林肯郡那个尖顶教堂。她认为这是英国文化的一注血脉流淌的结果。她为此而骄傲。

和别的地方不同,上海几乎是和英国人的侵华史一同长大的。一条以《南京条约》命名的南京路出现在150年前的黄浦滩边,从此它就疯长起来。

撒切尔夫人认为英国人会点石成金。她认为这是英国和中国的不解之缘。英国人的殖民地遍布世界,但唯有在中国才桃李皆丰。香港是帝国王冠上的明珠,而上海则是它手中的一颗宝石,它们都熠熠生辉,光彩照人。

访问的日程安排得极满。中国方面没有人知道撒切尔夫人的腿部手术,没有人知道她这时因劳累过度而脚步蹒跚一不过这样的情形是在她的使团内部。下午是去江南造船厂参观,铁娘子甚至有些倦意了,但一想起英国和上海的非凡关系,想起自己的公众形象,她就强打精神,装着很精抻的样子去了。

造船厂里,一艘新船就要下水。船主叫包玉刚,香港有名的船王。真是天造地设,正是新船竣工交付时,来了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命名庆典就由她来主持了。

包玉刚是香港的新闻人物,撒切尔夫人早有所闻。香港百年,世诉浮沉,说来令人感慨万端。香港自强划属英以来,过去许多年一直是英商巨贾聚集之地,哪有中国人经商玩票的事?

香港的巨变是70年初。那些在美国、西欧日本等国采用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生产及经营管理方法先后汇聚于此,并迅速作用,使香港旋即膨胀。香港工业率先从低档、劳动密集型向高档、技术密集型转变,使纺织、制衣业让位于机械、电子、玩具等工业,向现代化生产、经营方向发展。

香港自50年代开始由转口港向制造业中心发展。70年代,风向又发生变化,由于香港经济向多元化发展,香港的制造业又开始下降,代之而起的是第三产业、转口贸易和制造业并驾而驱,它既是远东最大的贸易港口,还是远东国际金融中心,同时它的旅游业和建筑业也相当发达。

香港更令人拍案称奇的是华资、中资在资本界的崛起。香港历来受英资财团所控制,70年代,英资财团在港投资总额达600亿港元,比美资高出两倍,比日资高出三倍。英资集团雄踞香港经济峰峦之上,真是一览众山小,虎视何雄哉。由于经济称雄,使英资财团跻身于行政、立法两局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港英政策。华资历来在英资之下,对英资望而生畏,不敢与其一争高下。然而,到了70年代后期,形势发生急剧变化,一批有作为的华资集团跃跃欲试,想趁英资注意力分散时向它们占领的阵地发起冲击,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