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色彩其实很有趣:“卉”生活“卉”色彩
21629200000006

第6章 色之辨识——一起来认识色彩

色彩的特性

残像

tips7:手术室医生的服装为什么是绿色的

为什么外科医生服装会选择绿色而不是白色呢?这里就有一个补色的原理,手术服做成绿色是对眼睛进行补色,避免产生视觉疲劳。外科医生在做手术的时候,需要一直盯着红色的血液,如果时间太长,就会造成视觉残像,再看白色的墙壁或衣服会有青绿色的光影,感觉眼花缭乱。如果眼睛看着绿色的手术服,可以吸收青绿色的后像,使眼睛得到休息。

人的视觉器官对色彩具有适应性,通常,色彩视觉的第一感受时间为5~10秒钟,过了这段时间“色彩适应”开始起作用。而视觉色彩补偿现象也被称为视色错觉现象。作为视觉规律,这直接关系到色彩的美学问题。

对色彩不恐惧、不执着也是一种成长。

视觉残像形成的原理是因为神经兴奋所留下的痕迹而引发的,是眼睛连续注视所致,所以又被称为“连续对比”视错觉。

视觉残像有两种:一种是当视觉神经兴奋尚未达到高峰,视觉惯性作用残留的后像,即正后像。如我们看到的烟火本来应该是亮点,可是由于视觉残留的特性,我们会看到亮点拖着长长的尾巴,形成无数条线。另一种是由于视觉神经兴奋过度而产生疲劳并诱导出相反的结果,即负后像。比如,在白色或浅灰色背景上放上一块单色图形,注视一阵后,将视线移开,背景上就会出现原来颜色的互补色图形。红色的负后像是绿色,黄色的负后像是紫色,蓝色的负后像是橙色,明色的负后像是暗色,暗色的负后像当然就是明色了。

当人对某一颜色光已经适应之后,突然转入其他色环境中,对后者的颜色感觉趋向上一次色光环境的补色,这也是为什么从充满红色光的舞台环境进入日光(白光)环境,会感觉周围所有的物体颜色都带有绿色的原因。

请转至彩插2,仔细感受一下视觉残像。眼睛会顺应原来的色彩刺激,把印象带入新的色彩中。

傍晚的时候,把室内的灯光打开,会觉得室内物品的颜色偏黄。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眼睛习惯了这样的照明环境,就不会再有偏黄的感觉了。

恒常性

笔者曾经在教学的时候做了一个实验。在黑暗的房间,用一个纯白色盘子盛放着一些草莓,然后放在紫色的灯光下,在灯光的照射下,盘子和草莓的颜色都改变了。然后问学生盘子是什么颜色,大家都认为是紫色,而认为草莓是红色的,虽然草莓呈现的颜色显然已经不是红色了,而是看上去快腐烂变坏的感觉。因为学生没看见盘子的本色,但都知道草莓固有的颜色是红色的。这种情形也就是色彩的恒常性。

孩子在使用橡皮泥和绘画铅笔时,总有一两种色彩会早早地用完。关注孩子无意识的色彩偏好,通过色彩看出孩子的心理及兴趣。

诱目性

顾名思义,诱目性就是指色彩容易引人注意的特性。常规来说,柠檬黄、大红、艳粉都是能引人注意的颜色,因为饱和度高的颜色容易引人注意,所以在标志中用的比较多。无论是路牌警示标志还是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开关、厂房设备的使用标志,黄色、红色都是合适的颜色。不过要强调的是,不能忽视背景色和环境色的影响,如果背景色本身就是饱和度很高的红色,那么在背景色前再用红色就不能够达到诱目性了。说到这,我不得不提一件印象极为深刻的事情。

2004年我曾经受邀成为某地产公司的色彩顾问,为他们的“巢Nest”别墅开发项目作色彩诊断。这个楼盘项目的营销口号是“有爱,就有巢”,该地产的董事长认为大众将会越来越关注如何正确科学地使用色彩,色彩对他的别墅项目也非常重要,所以通过网络媒体找到我。那时,全国的专业色彩顾问及机构都不多,地产界和色彩的“联姻”还是非常新鲜的,引起很多媒体的关注,该地产公司也想借此机会举行个合作签约仪式邀请这些感兴趣的媒体参与,作为一个新闻点,在营销上也突破了之前的概念。在仪式开始前两天,我向该地产公司了解签约台背景以什么颜色布置,当时他们的设计方案还没有出来,就没有给我明确的答复。我估计他们不会使用大红色,因为,他们的LOGO是大红色的,所以在当天我选择了件红色的套装,当我到现的LOGO被反白了,在红色的背景下,白色的LOGO也是很诱目的,而我就不“诱目”了,完全融到背景中了。

鲜艳的颜色诱目性高,但需要应用在恰当的环境中,所以背景色是什么很重要。比如红色很容易将人吸引,但如果周围的背景都是红色,那么红色就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了,自然失去了诱目性。在鲜艳色林立的广告牌中,无彩色的广告也许更能起到诱目的效果。其实稍作留意,生活和工作中很多地方都会用到色彩的这个特性,户外楼房上的广告牌如果使用的色彩诱目性强就真正达到了广告的效果,如果广告牌比较高,天空是背景的话,一定要考虑不要让广告牌的颜色融入到天空色中。我们在会议场合进行发言,需要让听众聚焦在你这里,这时就要考虑讲台背景色是否会影响到自己,有时还需要考虑是否有摄像设备,有些细条纹服装在电视上会花。

视认性

在中国,张贴喜讯都是在红色的纸上用墨汁写出喜讯内容。虽然红色很诱目也表示喜庆,可是红色上面的黑色文字,并不能让你容易识别,在强光下,还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有眼花缭乱的感觉。

“诗词中的色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视认性是两种以上配色产生的识别能力。对于展示性的广告品,诱目性要高、视认性也要高,才可以达到良好效果。

同时我们要注意到,诱目性高的配色不一定视认性就高。视认性的高低取决于明度差的高低,通常我们说“白纸黑字”,黑色和白色都是无彩色系,但两色配色的明度差高决定了其视认性肯定高。鲜艳的红色和纯正饱和的绿色在一起的配色很抢眼,诱目性高但是不容易看清楚内容,也就是视认性低,且易产生视觉疲劳。

对于色光来说,红色的诱目性最高,绿色次之,蓝色更低,霓虹灯广告普遍都喜欢用红色,就是这个道理。

色彩的形成

色彩的产生离不开光,没有光就没有色彩感觉。通过光的照射,物体对光产生吸收与反射现象。被物体反射出来的光刺激人的眼睛,经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形成对物体的色彩认识。在色彩视觉过程中,光、物体、眼睛是三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太阳是大地的母亲”,正是由于太阳光的照耀,才使地面富有生气:

疾风劲吹,江水奔流,花开果熟,万物生生不息。太阳光是最重要的自然光源,它普照大地,使整个世界变得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当光线随时间的推移以及天气发生变化时,都会直接影响物体的色彩。除了太阳光之外,还有其他各种光源,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灯光,它是人工光源,比阳光弱得多,而且所含的可见光比例也和阳光不同。一般白炽灯发出的光常偏黄,是黄色光,而日光灯发出的光则偏蓝色光。

光是电磁波的一种,电磁波包括宇宙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无线电波及交流电波等,它们都具有不同的波长与振动频率,波长的长度差别决定颜色的不同,振幅的强弱决定同一个颜色的深浅明暗差别。在电磁波中,只有从380nm至780nm波长之间的电磁波,能被人的视觉感知,这段波长叫可见光谱,或称为光。可见光线大致分为长波长、中波长、短波长,也就是通常说的红、绿、蓝。因为太阳光是红、橙、黄、绿、青、蓝、紫7种不同波长的光的复合,故称为复合光,自然界中的太阳光、白炽电灯和日光灯发出的光都是复合光。牛顿曾做实验让太阳光透过三棱镜,分解成像彩虹一样呈现扇形分布的色带。这7色光中的任一色光都不能再单独分解,这些光就是单色光。

感冒了?没关系,换身白色的内衣,再喝下3大杯白开水,上床休息,在被窝里等着恢复健康吧。

tips8:色散与光谱

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而形成光谱的现象叫作光的色散。复色光进入棱镜后,由于它对各种频率的光具有不同折射率,各种色光的传播方向有不同程度的偏折,因而在离开棱镜时就各自分散,形成光谱。让一束白光射到玻璃棱镜上,光线经过棱镜折射以后就在另一侧面的白纸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其颜色的排列是靠近棱镜顶角端是红色,靠近底边的一端是紫色,中间依次是橙、黄、绿、蓝、靛,这样的光带叫光谱。

那么我们是怎么捕捉周围物体的颜色呢?在光照到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物体反射,一部分光被物体吸收。如果物体是透明的,还有一部分透过物体。不同物体对不同颜色的反射、吸收和透过的情况不同,因此呈现不同的色彩。比如,吸收了所有光的物体,我们看到的是黑色;反射所有光的物体,我们看到的是白色;吸收了其他光而反射出了红色光的物体,我们看到的就是红色。那想想看,灰色是怎么回事呢?

色彩的分类

我们将色彩分为无彩色系和有彩色系。

无彩色系指黑、白及两者调和后形成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从物理学角度看,黑、白、灰不包括在可见光谱中,故不能称之为色彩。但在心理学上,它们有着完整的色彩性质,在色彩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颜料中也有其重要的任务:当一种颜料混入白色后,会显得比较明亮;相反,混入黑色后就显得比较深暗。因此,黑、白、灰色不但在心理上,而且在生理上、化学上都可称为色彩。我们会说鲜艳的红,很暗的蓝,却不会说这个灰很鲜艳,因为无彩色系只具有明度属性而没有彩度的属性。

可见光谱中的全部色都属有彩色系。它以红、橙、黄、绿、蓝、紫为基本色。基本色之间不同量的混合,以及基本色与黑、白、灰(无彩色)之间不同量的混合,会产生出成千上万种有彩色。有彩色是由光的波长和振幅决定的。其中波长决定色相,振幅决定色调。有彩色系具有色相、明度、彩度(纯度、艳度)三个属性。

注意,黑色不但会吸热还会令人长皱纹,常穿黑色衣服会令人提前衰老。

色彩的三个属性

“我喜欢白色的百合,黄色的玫瑰”,我们在描述颜色的时候会这样说。可有时我们也会描述得更为详细,“我不喜欢深绿色”或“我喜欢鲜艳的红色”。

色相(hue)当说到“白色”时,我们脑海会浮现白色,这就是色彩的相貌,即色相。白色是这种颜色的名字,即色相名,也是依据不同波长在光谱上的位置所代表的名称,如大红、普蓝、柠檬黄等。色相是有彩色的最大特征,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最主要的标准。某种色相在调色时,加黑、白、灰而产生了出不同的颜色,这些颜色都只属于一个色相。人的肉眼可以分辨出约180种不同色相的颜色。

明度(value)当说“深绿”时,我们对绿这个色相的深浅有了更详细的描述,这是光明度低。在有彩色系里,反射光最多的是黄色,吸收光最多的是紫色。

绿色的草地上有一棵大树,在阳光的照射下,树荫下的草地和树荫外的草地两种颜色明度不一样。阳光下的绿色是明亮的绿,也叫明度高的绿;树荫下的绿,显得颜色较深,也叫明度低的绿。

彩度(intensity)我们在说“喜欢鲜艳的红色”时,也就对红色的彩度作了详细描述。

色彩的强弱程度或纯净程度,就是色彩的彩度,彩度也叫艳度或饱和度、纯度。色彩的纯度越高,有彩色成分的比例越大。可见光谱的各种单色光是纯度最高的颜色。颜色鲜艳的彩度高,不鲜艳的彩度低。红色的颜料加了白色后,变成粉红色,这时的红色变浅了,即明度变得比较高,饱和度降低了,即彩度降低了。同理,红色加了黑色,变得更深,明度变低,彩度也变低了。想想看,彩度降低了,是不是明度也一定降低?

从色彩心理中引出的色彩印象,不仅在商品色彩规划上,而且在建筑以及土木工程的色彩规划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tips9:光泽与荧光

金子在暗处不发亮时,是土黄色,银子在不发亮时是浅灰色。金、银等会发亮的情形叫光泽。光泽是物体的表面状态有许多小平面,这些小平面将光线像镜面一样全反射出来,让眼睛感到灿烂的反射光。光泽不属于色彩的属性之一。

荧光漆、荧光颜料等色料中包含的荧光剂,受到光线照射时,会发出更明亮的反光,也不属于色彩的属性。

色调(tone)在明度、彩度、色相这三个要素中,某种因素起主导作用,我们就称之为某种色调。比如一个人可能穿着多件衣服,用了多种颜色,但总体有一种倾向,是偏蓝或偏红,是偏暖或偏冷等。这种颜色上的倾向就是色调。

通常可以从冷暖、色相、纯度、明度四个方面来划分色调,象征着森林、大海、蓝天等。不过,冷暖色调只是相对而言。

从色相划分,有红色调、蓝色调、黄色调等。

以纯度划分,有鲜艳色调、浊色调、清色调等。

把明度和彩度结合,有淡色调、深色调、暗色调、浅灰色调、暗灰色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