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圣经的智慧
21656000000040

第40章 不变的人生哲理(3)

皮尔·卡丹从小就对服装感兴趣,即使是在最贫困的时候。

他的父亲——一个贫困的意大利农民带着妻子和7个孩子背井离乡到法国的圣莱第昂谋生时,他才刚满两岁。他是被母亲用一块蓝被单裹着离开家乡的。

他生活在天天都要为吃饭与穿衣的事而发愁的家庭里,却偏偏对各式各样的服装感兴趣。

童年的时候,他喜欢在街上游逛,时装店里多姿多彩的时装常常使他流连忘返。他的耳边经常传来这样的斥责和嘲讽:“滚开,穷鬼!你也来看时装?”“小意大利佬,买套时装去送给小情人吧。哈哈……”

然而,一个梦想却在他幼小的心中升腾:“以后,我也能做各种各样的时装,做出许许多多好看的时装。”

皮尔·卡丹念中学的时候,由于贫困和年迈多病,皮尔·卡丹的父母再也无法维持这个家庭了。皮尔·卡丹不得不从中学退学去做工,他的选择是去裁缝店当小学徒。

他的梦想,他的勤奋,使皮尔·卡丹的技艺很快就超过了师傅。他经常别出心裁地设计出一些新颖的服式,很受当地小姐的青睐,常常有人找上门来请他设计时装。他白天当裁缝,搞设计,晚上还到一个业余剧团当演员,以便于更好地观摩和研究各种新奇高雅、绚丽多彩的舞台服装,这对他未来的设计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时候的皮尔·卡丹,在当地已小有名气。然而,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他并不是要当一名制衣匠,他的梦想是当一名“时装设计大师”。

他下决心要去世界时装艺术的中心巴黎闯荡一番。然而,初闯巴黎的尝试却失败了。当时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拉开序幕的时候,巴黎乌云密布,所有的时装店都关了门。皮尔·卡丹随着逃难的人流,从巴黎流落到一个小城市里,几经周折,总算找到一家服装店安定下来。几年以后,他又成了这家裁缝店里最出色的裁缝。生计有了着落,但皮尔·卡丹却越来越苦恼,他觉得在这里待得越久,离巴黎就越来越远。他不甘心自己的梦想变得越来越渺茫。

有一天,他遇到一位同样因战争流落到此的贵妇人。贵妇人对他身上高雅奇特的服装很感兴趣,听说这是他自己设计制作的,她更是十分惊讶。卡丹向她述说了自己的苦恼和梦想,贵妇人不由得感叹说:孩子,你一定会成为百万富翁,这是命中注定的。这个预言更激起了他心中压抑已久的激情和愿望。

皮尔·卡丹带着贵妇人提供的地址,再次来到巴黎城。他按那贵妇人提供的地址找到了巴黎爱丽舍宫对面街上的女式服装店,这是一家专为大剧院设计缝制服装的颇有名气的服装店。凭着他高超的技术和对舞台服装的独到的见解,老板毫不犹豫地收下了他。

在那里,皮尔·卡丹潜心于自己的工作中,对高级服装的制作有了更成熟的经验。

服装店开始为法国先锋派电影《美女与野兽》设计服装,皮尔·卡丹参与了这次设计制作。他为角色设计的一套刺绣绒服装使角色在影片中大放光彩,也使皮尔·卡丹一举成名,成了巴黎服装界引人注目的新星。

从此以后,皮尔·卡丹开始不断地激励自己去追逐和实现自己的梦想。他曾为当地最负盛名的时装大师夏帕瑞当过助手,也曾为被尊为时装界领袖的迪奥当过助手。终于,他以自己多年的积蓄,为自己办起了一家小公司。4年后,他的第一家服装店正式开张了。

皮尔·卡丹不仅要圆自己的梦,而且要使这个梦想日益完美,在他的生命中放射出夺目的光彩。他要以不断的创新,不停的标新立异来确立他作为一个最成功的时装设计大师的地位。

他设计的时装千姿百态、色彩鲜明,充满浪漫情调,很合巴黎人的口味,再加上配有音乐伴奏的时装表演,使他的时装更富有魅力。他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时装大众化”的口号,把设计重点放在一般消费者身上,让更多的人买得起、穿得起。这个口号成了巴黎时装界的一个历史性的突破。皮尔·卡丹源源不断地推出风格高雅、质地适度、价廉物美的时装,深受中产阶级妇女的欢迎,这使他的时装店天天门庭若市。

大胆的创举,招致了法国保守的时装界同行的攻击,但皮尔·卡丹却我行我素,继续进行他的“时装革命”。他说:“我已被骂惯了。我的每一次创新都被人抨击得体无完肤。但是那些骂我的人,接着就会去做我做过的东西。”

法国时装从来就是女性一统天下,皮尔·卡丹却推出了色彩明快、线条简洁、雕塑感强的男性服装,又一次在巴黎引起轰动。他设计的系列童装更是怪诞离奇,极富想象力,从而迅速地占领了欧洲市场。

皮尔·卡丹得意地说:“我曾立下诺言,等我创业以后,我的服装不仅能够穿在温莎公爵身上,而同时连他的门房也有能力购买。”他确实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皮尔·卡丹在经营上也是新招迭出,令人目不暇接。他不遗余力地在全球拓展他的品牌和他的商业帝国的疆域。他的成功似乎永无止境……

同样的人还有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

瓦特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勤劳的人之一,他的生平证明了所有他的经验都确认了这么一个道理:那些天生具有伟大精力和才能的人并非一定就能取得最伟大的成就,只有那些以最大的勤奋和最认真的训练有素的技能——包括来自劳动、实际运用和经验等方面的技能去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力量的人才会取得伟大成就。与瓦特同时代的许多人所掌握的知识远远多于瓦特,但没有一个人像瓦特一样刻苦工作,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服务于对社会有用的实用操作方面。在各种事情中,最重要的是瓦特那种对事实坚忍不拔的探求精神。他认真培养那种积极留心观察、做生活有心人的习惯,这种习惯是所有高水平工作的头脑所赖以依靠的。实际上,埃德奇沃斯先生就对这种观点情有独钟:人们头脑中的知识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更多地是由早年时代所培养起来的留心观察的习惯所决定的,而不是由个人之间能力上任何巨大的差别来决定的。

甚至在孩提时代,他就在自己的游戏玩具中发现了科学性质的东西。散落在他父亲的木匠房里的扇形体激发他去研究光学和天文学;他体弱多病的状态导致他去探究生理学的奥秘;在偏僻的乡村度假期间,他兴致勃勃去研究植物学和历史。在他从事数学仪器制造期间,他收到一个制作一架管风琴的订单,尽管他没有音乐细胞,但他立即着手去研究,终于成功地制造了这架管风琴。同样,在这种精神的驱使下,当执教于格拉斯哥大学的纽卡门把细小的蒸汽机模型交给瓦特修理时,他马上投入到学习当时所能知道的一切关于热量、蒸发和凝聚的知识中去,同时他开始从事机械学和建筑学的研究。这些努力的结果最后都反映在凝结了他无数心血的压力蒸汽机上。

可见,天赋过人的人如果没有毅力和恒心作为基础,他只会成为转瞬即逝的火花。许多意志坚强、持之以恒而智力平平乃至稍稍迟钝的人都会超过那些只有天赋而没有毅力的人。正如意大利民谚所云:“走得慢且坚持到底的人才是真正走得快的人。”那些最能持之以恒、忘我工作的人往往是最成功的。

综上所述,人人都渴望成功,人人都想得到成功的秘诀,然而成功并非唾手可得。我们常常忘记,即使是最简单、最容易的事,如果不能坚持下去,成功的大门绝不会轻易地开启,除了坚持不懈,成功并没有其他秘诀。

圣经箴言

不要害怕死亡的判决。要记住,你以前的人遇见过死亡,你以后的人也将遇见死亡。上帝的许诺:只要坚持奋斗就有成功的希望

一个人必须经过一番刻苦奋斗,才会有所成就。

《圣经》上说:“你们求,必要给你们;你们找,必要找着;你们敲,必要给你们开。因为凡是求的,就必得到;找的,就必找到;敲的,就必给他开。”这可以理解为面对困难不退却、不逃跑,坚持奋斗就有成功的希望!

要论遭受挫折和失败,有谁能和亚伯拉罕·林肯相比呢?以下是林肯的人生经历:

年轻的林肯失业了,他十分伤心,但他下决心要当政治家、当州议员,糟糕的是他竞选失败了。在一年里遭受两次打击,这对他来说无疑是痛苦的。他着手自己开办企业,可一年不到,这家企业又倒闭了。在以后的17年间,他不得不为偿还企业倒闭时所欠的债务而到处奔波,历尽磨难。他再一次决定参加竞选州议员,这次他成功了。他内心萌发了一丝希望,认为自己的生活有了转机:“可能我可以成功了!”第二年,他订了婚,但离结婚还差几个月的时候,未婚妻不幸去世。这对他精神上的打击实在太大了,他心力交瘁,几个月卧床不起,甚至还得过神经衰弱症,之后他觉得身体状况良好,于是决定竞选州议会议长,可他又失败了。此后他又参加竞选美国国会议员,而这次仍然没有成功。

他虽然一次次地尝试,但却是一次次地遭受失败:企业倒闭、情人去世、竞选败北。他没有放弃,他也没有说:“要是失败会怎样?”3年之后,他又一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最后终于当选了。两年任期很快过去了,他决定要争取连任。他认为自己作为国会议员表现是出色的,相信选民会继续选举他。但结果很遗憾,他落选了。因为这次竞选他赔了一大笔钱,他申请当本州的土地官员。但州政府把他的申请退了回来,上面指出:“做本州的土地官员要求有卓越的才能和超常的智力,你的申请未能满足这些要求。”

接连又是两次失败。在这种情况下你会坚持继续努力吗?你会不会说“我失败了”?然而,他没有服输。他竞选参议员,但失败了;两年后他竞选美国副总统提名,结果被对手击败;又过了两年,他再一次竞选参议员,还是失败了。

在林肯大半生的奋斗和进取中,有九次失败,只有三次成功,而第三次成功就是当选为美国的第16任总统。那屡次的失败并没有动摇他坚定的信念,而是起到了激励和鞭策的作用。每个人都难免要遇到挫折和失败,亚伯拉罕·林肯面对失败没有退却、没有逃跑,他坚持着、奋斗着。他始终有充分的信心向命运挑战,他压根就没想过要放弃努力,他不愿放弃,所以他成功了。

在向成功之巅攀登的途中,你必须记住:梯子上的每一阶梯放在那儿是用来让你搁脚的,是让你向更高处爬的,而不是用来让你休息的。

正如威廉·詹姆士所说的:“在失败了之后,我们不仅要重整旗鼓,而且还要做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甚至第七次的努力。在每个人体内都有巨大的储备力量,但除非你明白并坚持开发使用,否则它是毫无意义的。”

圣经箴言

__瘸鼢嘲蛳啊谭≯势晦零争热;,0看到大风,就开始下沉:要把目光放在未来我们要把人生变成一个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

在阿波斯特·彼得下沉之前,他只在水上走了很短的距离。《圣经》上说:“当他看到狂暴的大风时,他很害怕,就是在那个时候他开始下沉。”他为什么会看见风?他为什么会下沉?很显然,因为他的视线离开了他的目标——耶稣基督。当你的视线离开了你的目标时,你也会下沉;当你的眼睛盯着目标的时候,你实现目标的机会就非常大。无论这个目标是什么,情况都是如此,关于这一点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在过去航海的年代,曾经有一位首次出海的年轻水手。当船在北大西洋遇上大风暴的时候,他受命爬上高处去调整风帆以适应风向。在他向上爬的时候,他犯了个错误——低头向下看。颠簸不定的轮船和波涛汹涌的海浪使他非常恐惧,他开始失去平衡。正在这时,一位有经验的水手在下面向他大喊:“向上看!孩子,向上看!”这个年轻的水手按照他说的话做了以后又重新获得了平衡。

所以说,当情况看起来似乎很糟糕的时候,你应该看看你是否站错了方向。当你看着太阳的时候,你不会看见阴影。向后看只会使你丧失信心,向前看才会使你充满自信。当前景不太光明的时候,试着向上看,你一定会获得成功。

任何事业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创设一定的条件,把握住青春年华的每一个机遇;它是一个过程,一个需要付出艰苦劳动、克服重重困难的过程;它需要战胜挫折和失败,以坚忍不拔的精神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也就是在这样的经验积累之上,成功才悄然来到你身旁。所以你必须在这个时期激发你成功的欲望,在这个充满幻想和憧憬的岁月里,奠定你事业成功的基石一一立志,把目光放在未来。

孔夫子云:“吾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说的就是“三十而立”的基础是15岁有志于学。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切都需要从零开始。立志,就要做到零的突破。突破零不易,假如无远大的志向,零是不可能突破的,因为没有志向的奋斗是不会有前进的动力的。人们奋斗过程中巨大动力的形成就源于他所确定的目标,也就是说立志是奋斗的必要前提。

“夫志当存高远”,我们在确定志向的时候不应该忘记这句话。“成才”是每一个人向往的目标,其实,它也是人生追求的目标。这是因为岁月的流逝过程中社会赋予“才”的内涵不断丰富,个人对“才”的认识也不断发展变化的缘故。但作为人生第一次选择成才的目标,它奠定着人生追求的基础,所以理想和志向的确定至关重要。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人生也就会变得毫无意义;要立志,立大志,需要有一个宽阔的视野,要纵观今古,横览中外,作长远的打算。

那么,如何立志才是正确的呢?下面有几点建议:

一、志从难中来

有志者,在战争、伤残乃至死亡的磨砺中都会坚贞不屈。即使命运给予的与其追求的是两个极端,也绝不妥协,即使失败,也会俨然以胜者的姿态宣告:“我绝不是悲剧!”

伏尔泰怀着那颗“欧洲良心”,在巴士底狱的黑暗中,在英伦三岛的流放里,用《哲学通言》唤醒庶民心,用《百科金书》号召战友起来,那旨在划破脓血横溢、痛疽丛生的欧洲社会的壮志,在无尽的挫折磨难中,将这一伟人的故事镌刻在历史的里程碑上。

二、志从追求中来

人生的巨轮由我们载运远航,彼岸的航线已确定,那一幕扬帆便是追求立志的高远。

朱敏,一位中国边远乡村的农民的儿子,对事业成功的追求给了他一个机会,跳出中国迈向加州,在那里克服一切困难后,由他创建的硅谷网迅公司展现出辉煌前景。在无尽的拼搏与追求中拉开序幕,用追求的理想做志向的襁褓,扬起航帆,开足马力,做直指胜利彼岸的导航员吧。

三、志从激情中来

那个叫梵高的潦倒疯子,在布尔齐亚艺术家的嘲讽中依旧如此努力地拥抱世界,在《向日葵》中燃烧对艺术的激情,在《自画像》中宣泄对美的渴望。他有着天才的志向,有着被埋葬在巴黎郊外的鸿志。于是在百年后的今天,人们发现了孤僻的潦倒天才梵高那不可逼视的光芒。

最后,我引用大文豪高尔基的一段话来作为本篇的结束:“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处,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

圣经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