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圣经的智慧
21656000000044

第44章 追求幸福(1)

耶稣的失踪:一个人就是他整天所想的那些

每个人的特性都不一样,但每个人的特性都是由他们的思想塑造出来的。

《圣经》上记载:约瑟带着妻子马利亚和儿子耶稣在加利利省的拿撒勒城定居下来,他们一家过着平静幸福的日子。

在父母的抚育下,耶稣一天天地长大,他身体健康,聪颖过人。虽然没上过学,但只要是书,他就能读懂书中的内容,并能给其他人讲解,即便是一些内容比较艰涩的书,他也能领悟。

每年逾越节,按照犹太人的宗教习惯,约瑟和马利亚都要到耶路撒冷圣城去庆祝,并在那里住上几天:逾越节的庆祝活动。要把男人和女人分开,他们将在两个地方进行庆祝,男人和女人绝不能混杂到一起。但小孩子则不受限制,他们可以自由活动,可以随着父亲,也可以同母亲在一块儿。

耶稣十二岁这年,约瑟和马利亚照例要去耶路撒冷过逾越节,他们也带着耶稣一同前往。

耶路撒冷在拿撒勒城以南,距拿撒勒城很远。从拿撒勒到耶路撒冷要走几天的路,跋山涉水,非常辛苦。耶稣一家带了祭礼及一些吃穿用品。翻山越岭,几天后终于到达耶路撒冷。

按规定,约瑟和马利亚必须分开,耶稣可以自由活动。于是,他们分别汇人了庆祝的人流中。人们快活地庆祝着,载歌载舞,耶稣也夹在人群里分享着这一快乐。

几天过去了,逾越节结束后,人们都打点好行装启程回家,约瑟和马利亚分别在自己的人流中往他们聚合的地方走,当时,约瑟以为耶稣和马利亚在一起,而马利亚以为耶稣是同约瑟在一起,他们都很放心。可却没有料到,耶稣根本就没和他们俩在一起。

来到聚合点,约瑟夫妇见了面,这时他们才发觉耶稣并没在对方身边。二人当时非常着急,因为逾越节人山人海,逾越节一过,大家又都忙乱地挤着往回赶,所以,要找失散的人是很难的。约瑟和马利亚想,也许耶稣已回到了他们会合的地方,于是,他们就在附近找了起来。可是,找了许久,仍不见耶稣的影子,问周围的亲友,人们也都摇头说没见到耶稣,这下约瑟和马利亚慌了神。

在附近没有找到耶稣,他们只好回到耶路撒冷去找。三天后,终于在圣殿里找到了他。

见到耶稣,约瑟和马利亚欣喜万分。而此时,耶稣正和教授圣经的教师们在一起讨论问题,只见他一边听、一边问,他所问的都是些非常深奥的问题。他回答起问题来也是那么从容、聪明,令在场的人们惊奇不已。

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正是贪玩的时候,很少有人到圣殿里听讲,因为那些律法书和先知书对孩子们来讲如同天书一样,他们无法听得懂。可是,耶稣却表现出了超常的智慧,他不仅来听,而且还能发问和回答,显示出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神力。连约瑟和马利亚都在心里暗暗称奇。

见到耶稣,马利亚惊喜万分,她说:“孩子,你为什么不告诉我们一声你在哪儿呢?吓得我们四处找你也找不到,你不知我们有多担心。”

耶稣却不慌不忙地说道:“你们为什么要找我呢?难道你们不知道我是应该在我父亲家吗?”

对于耶稣的话,约瑟和马利亚当时还无法理解其含意。

耶稣随父母回到了拿撒勒城,他尽心孝敬父母。他的智慧与日俱增,他的身体一天天强壮起来,上帝喜爱他,凡人对他的喜爱也与日俱增。

耶路撒冷的这次失踪,显示了耶稣智能超凡的一面。

可见,每个人的特性,都是由思想造成的;我们的命运,完全决定于我们的思想,也就是一个人的心理状态。

人们所必须面对的最大问题,也是我们需要应付的唯一问题,就是如何选择正确的思想。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如果我们想的都是快乐的念头,我们就能快乐;如果我们想的都是悲伤的事情,我们就会悲伤;如果我们想到一些可怕的情况,我们就会害怕;如果我们想的是不好的念头,我们恐怕就不会安心了;如果我们想的净是失败,我们就会失败;如果我们沉浸在自怜里,大家都会有意躲开我们。

这么说并不是暗示我们对所有的困难都应该用习惯性的乐天态度去对待。生活不会这么简单。不过,大家应选择正面的态度,而不要采取反面的态度。换句话说,我们必须关切我们的问题,但是不能忧虑,倘若这样,你就可以在关心一些很严重的问题的同时,在衣襟上插着花昂首阔步,像罗维尔·汤马斯一样。

罗维尔·汤马斯曾主演一部关于艾伦贝和劳伦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征的著名影片。

他和几名助手在好几处战事前线拍摄了战争的镜头,用影片记录了劳伦斯和他那支多彩多姿的阿拉伯军队,也记录了艾伦贝征服圣地的经过。他那个穿插在电影中的演讲——“巴勒斯坦的艾伦贝与阿拉伯的劳伦斯”,在伦敦和全世界都大为轰动。在伦敦取得巨大成功之后,又很成功地周游了好几个国家。然后他花了两年的时间,准备拍摄一部在印度和阿富汗生活的纪录影片。当罗维尔·汤马斯面临庞大的债务以及极度失望的时候,他很关心,可是并不忧虑。他知道,如果他被霉运弄得垂头丧气的话,他在人们眼里就不值一钱了,尤其是他的债权人。所以,他每天早上出去办事之前,都要买一朵花,插在衣襟上,然后昂首走上牛津街。他的思想很积极而勇敢,没有被挫折击倒。对他来说,挫折是整个事情的一部分——是达到事业高峰所必须经过的有益训练。他的心理素质是非常坚强的,经过一番奋斗他终于摆脱了困境。

无独有偶,下面的这个故事,也可以证明思想的力量。

卡尔什么事情都发愁。他之所以忧虑是因为觉得自己太瘦了;因为他觉得自己在掉头发;因为他怕永远没办法赚够钱来娶个太太;因为他认为自己永远没办法做一个好父亲;因为他怕失去他想要娶的那个女孩子;因为他觉得自己现在过的生活不够好;他很担忧他给别人不好的印象;他很担忧,因为他觉得自己得了胃溃疡,他无法再工作……

辞去了工作后,卡尔内心越来越紧张,像一个没有安全阀的锅炉,压力终于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地步。后来卡尔回忆道:

“如果你从来没有经历过精神崩溃的话,祈祷上帝让你永远也不要有这种经验吧;因为再没有任何一种身体上的痛苦,能超过精神上那种极度的痛苦了。

“我精神崩溃的情况,甚至严重到没办法和我的家人交谈。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思想,充满了恐惧,只要有一点点声音,就会使我吓得跳起来。我躲开每一个人,常常无缘无故地哭起来。

“我每天都痛苦不堪。觉得我被所有的人抛弃了——甚至上帝也抛弃了我。我真想跳到河里自杀。”

后来,卡尔决定到佛罗里达州去旅行,希望换个环境能够对他有所帮助。他上了火车之后,父亲交给他一封信并告诉他,等到了佛罗里达之后再打开看。卡尔到佛罗里达的时候,正好是旅游的旺季,因为旅馆里订不到房间,就在一家汽车旅馆里租一个房间睡觉。他想找一份差事,可是没有成功。所以,他把时间都消磨在海滩上。卡尔在佛罗里达时比在家的时候更难过,因此,他拆开那封信,看看父亲写的是什么。父亲在信上写道:“儿子,你现在离家近1000英里,但你并不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对不对?我知道你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同,因为你还带着你的麻烦的根源——也就是你自己。无论你的身体或是你的精神,都没有什么毛病,因为并不是你所遇到的环境使你受到挫折,而是由于你对各种情况的想象。总之,一个人心里想什么,他就会成为什么样子;当你了解这点以后,就回家来吧。因为那样你的病就好了。”

父亲的信使他非常生气,卡尔觉得自己需要的是同情,而不是教训。

当时他气得决定永远不回家。那天晚上,经过一个正在举行礼拜的教堂,因为没有别的地方好去,卡尔就进去听了一场讲道。讲题是“能征服精神的人,强过能攻城略地”。

卡尔坐在神的殿堂里,听到和他父亲同样的想法,脑子里所有的胡思乱想一扫而空了。卡尔觉得自己第一次能够很清楚而理智地思想,并发现自己真的是一个傻瓜——他曾想改变这个世界和全世界所有的人——而唯一真正需要改变的,只是自己脑子里那架思想相机镜头上的焦点。

第二天清早,卡尔就收拾行李回家去了。一个星期以后,他又回去干以前的工作。四个月以后,他娶了那个他一直怕失去的女孩子。他们现在有一个快乐的家庭,生了五个子女。生活比以前更充实、更友善。卡尔相信自己现在能了解生命的真正价值了。每当感到不安的时候,他就会告诉自己:只要把摄影机的焦距调好,一切就都好了。

可见,我们内心的平静和我们由生活所得到的快乐,并不在于我们在哪里,我们有什么,或者我们是什么人,而只是在于我们的心境如何,与外在的条件没有多少关系。人与人之间本来只有很小的差异,但这很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距。巨大的差距当然决定了是成功、幸福,还是平庸、不幸。而原本很小的差异就是凡事所采取的心理暗示不同。所以说,两种不同的心理暗示必然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

综上所述,一个人的命运是由自我意识决定的,这句话的含意就包括了思想。正如亨利·福特曾经说过的那样:未来取决于我们的态度,这是不变的。只要是我们内心所想的,无论贫穷或者富有,成功或失败都将成为事实。

圣经箴言

一根梁木安在屋子里,屋子就能坚固,不怕地震;一个人经过理智和良知的陶冶,就能在危机关头保持清醒的头脑清醒。快乐多年的启示:认识到快乐的意义和价值

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在于自己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的过程。

《圣经》上说:“人活多年,就当快乐多年。”

一个人要想生活得幸福,必须充分认识到快乐的巨大意义和巨大价值,有积极、正确地追求快乐的强烈意愿,培养强烈的快乐意识、快乐观念,把快乐作为日常生活的必修课。

快乐,一方面取决于客观现实;另一方面则取决于人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如果觉得不幸福,就会感到不幸;相反,只要心里快乐,绝大部分人都能如愿以偿。很多时候,快乐并不取决于你是谁,你在哪儿,你在于什么,而取决于你当时的想法。

两个人从同一个窗口往外看,一个人见到的是泥土,一个人见到的是星星。有一个囚犯,当法庭宣布判处他五年徒刑的时候,他竞高兴得跳了起来,因为他一直以为要被判八年。所以,莎士比亚说:“事情的好坏,多半是出自想法。”伊壁鸠鲁也说:“人类不是被问题本身所困扰,而是被他们对问题的看法所困扰。”

可见,倘若掌握了乐观思维法、光明思维法,人生万事万物都能够给我们带来快乐。性格好的人总是能看到生活中好的一方面,对于这种人来说,根本就不存在什么令人伤心欲绝的痛苦,因为他们即使在灾难和痛苦之中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找到心灵的慰藉,正如在最黑暗的天空中,心灵总能看见一丝亮光一样。尽管天上看不到太阳,重重乌云布满了天空,但他们还是知道太阳仍在乌云之上,太阳的光线终究有一天会照到大地上来。

尽管这种愉快的性格大多是天生的,但正如其他生活习惯一样,这种性格也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和培养来获得或加强。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充分地享受生活,也可能根本就无法懂得生活的乐趣,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我们究竟是经常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还是黑暗的一面,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对生活的态度。生活是两面的,问题在于我们自己怎样去审视生活。我们完全可以运用自己的意志力量来做出正确的选择,养成乐观、快乐的性格,而不是相反。乐观、豁达的性格有助于我们像下面这位厨师一样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候也能看到光明。

一天晚上,在纽约华尔街附近的一间餐馆里,一位打工的中国MBA留学生和餐馆大厨在聊天。

MBA对餐馆大厨说:“总有一天,我会打进华尔街,到跨国大公司,这样我就会出人头地,前途就会有保障了。希望到我毕业时,经济不要像现在这样低迷。”

餐馆大厨笑着说道:“要是经济继续低迷,我餐馆歇业,我也就只好回到华尔街,去当银行家了。”

MBA吓了一跳,眼前这位家伙岂能跟银行家画上等号?

大厨又说道:“我以前就在华尔街上的银行上班,每天都是午夜才下班回家,我早就厌烦了这样劳苦的生活。我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烹饪,看着亲友们津津有味地赞叹我的厨艺,我便乐得心花怒放。有一次午夜两点钟,我终于结束了公务,在办公室里咀嚼着令人厌恶的汉堡包,终于下定决心辞职去当一名专业的美食家,这样不仅可以满足自己挑剔的肠胃,还有机会为众人奉献厨艺。从那时到现在,我一直活得很快乐。”

可见,具有乐观、豁达性格的人,无论在什么时候,他们都感到光明、美丽和快乐的生活就在身边。在这种情绪之下,寒冷会变成温暖,痛苦会变成舒适。这种l生格使智慧更加熠熠生辉,使美丽更加迷人灿烂。快乐来自于活在当下,当你突然明白周遭微风拂过树梢,枝头弯折,山顶的薄雾和明亮的天空全都是你的延伸之时,你就会感受到快乐正如这位年轻人说的一般。

一位少年去拜访一位年老的智者。说:“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给别人愉快的人呢?”

智者望着他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很难得了。我送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意吗?”

少年回答道:“是不是说,在我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别人,这样痛苦自然就减轻了;当我欣喜若狂之时把自己当成别人,那些狂喜也会变得平和中正一些。”

智者微微点头,接着说:“第二句话,把别人当成自己。”

少年沉思了一会儿,说:“这样就可以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求,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

智者两眼发光,继续说道:“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

少年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说,要充分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以侵犯他人的核心领地。”

智者哈哈大笑,说:“很好,很好,孺子可教呀!第四句话是,把自己当成自己。这句话理解起来太难了,留着你以后慢慢品味吧。”

少年说:“这四句话之间有许多自相矛盾的地方,我用什么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呢?”

智者说:“很简单,用一生的时间和经历。”

少年沉默了很久,然后叩首告别。

后来这位少年成了壮年人,又成为了老人,再后来他离开了这个世界。很久之后,人们还是时常提到他的名字。因为他是一个快乐的人,而且也给每一个见到他的人带来了快乐。

总之,快乐的心情像一股永不枯竭的清泉,有人把快乐的心情称为蔚蓝的天空,快乐的心情就是一首没有歌词的永无止境的乐章。它使人的灵魂得以宁静,使人的精力得以恢复,使美德更加芬芳,人的精神、灵魂、美德都从这种愉悦的心情中得到滋润。

圣经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