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审美与管理视野中的影视传播
21657300000035

第35章 管理视野中的影(17)

院线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有足够的高质量片源或者自己投资制片。其中重要的是有利于寻找到每部影片与相应观众群体的最佳契合点。影片因此要类别化、市场化,影片要充分显示自己的个性,呈现特色性、排它性经营。同时片源的多少应与院线的规模、组合比例协调一致,及时、准确、高速。院线的成员要充分考虑到地域位置与特色影院的搭配。坚持平等互利、利益共享,与院线单位成员间保持定性的、长久的合作伙伴关系,以保证院线长远利益的最终实现。

根据我国目前电影业的实际情况,院线制呈现出以下几大特征: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成为每个电影企业都在思考的问题。各电影公司积极引进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表现当代电影艺术、技术最新成就的影片,在启动活跃市场的同时,可凭借每年引进的几十部进口片,生产、代理发行一部分国产片,以每年投放150部左右影片的实力,组建运作“进口片”为主体的全国性院线;以上海电影制片厂为龙头企业的南方联合性发行公司,以新的经营模式,落实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广泛谋求联合,形成特色鲜明的南方院线;以北京电影制片厂为龙头的电影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成立以“国产片”为主体的北方院线;各省和省会所在地市电影公司以不同的方式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组建自己的子院线;香港现有的院线,组建以“港台片”为主体的院线,从松散型向紧密型过渡。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磨合重组之后,院线制逐步形成了符合国际惯例,适应我国电影市场要求的规范化的运作机制。

三、股份制为主的发行放映新体制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电影制作的高成本必须仰仗高额的票房回报来实现其资本的回收和增值。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的电影市场人为割裂,制片业只管按国家下达的指标生产影片。一部电影拍摄下来,制片厂获得的仅是电影公司给的百万元预付款和发行后所卖拷贝的部分提成。影片发行是赔是赚都与制片厂没多大关系。电影公司拿到影片后,向隶属于地方的省级公司发行,省级公司再向下发行到地市公司,依次直至影院。制片由制片厂到影院至少经过三四个环节,票房收入被层层分割,到制片厂只剩下很少一点。

以1992年为例,全国制片业销售总收入为1.78亿元,去掉制作成本,赢利仅423万元。发行体制改革以后的票房总收入是19.9亿元,其中发行收入9.1亿元,放映收入10.8亿元。一边是高成本低收入,一边是低成本高回报。流通领域的分配极大限制了电影制片业的发展,使得制片行业丧失了积极性,不愿再去主动考虑观众的需求、市场的需要,于是制片的导演开始有了没有市场压力的创作环境,有的把玩艺术,有的搞实验电影、探索电影或者粗制滥造匆匆上市,导致了制片业的萧条局面。

没有制片业的繁荣,就没有中国电影产业的真正繁荣,再好的院线管理体制没有片源也是无米之炊。因此,成立股份制,建立制发放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的集约化经营之路,是一次成功的尝试。这一切证明对发行放映体制进行改革,刻不容缓。“紫禁城”影业公司的新体制率先迈出的一步,已获得初步成功,这是具有开创性的实际举措,对整个影视传播系统有了一种推动作用和示范的性质。

“紫禁城”影业公司作为一家国有股份制企业,由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和北京市文化局共同组建,双方按比例投资,构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以电影资源最佳配置、电影人才优化组合为原则。北京市电影公司、北京电视台的加盟,使院线制的实施有了一个有利的市场条件,初试成功。“紫禁城”影业公司以影片的经营策划、生产发行、资金管理为目标,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管理,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总经理向董事会负责,由董事会任命,公司重大决策由董事会研究通过,总经理执行,公司工作人员由总经理聘任,实行全员劳动合作制,实行不同档次的分配原则。这种模式在制片上的成功在于减少了盲目性,并且由于过去体制造成的制片厂与市场的分离状态得以克服。做到了科学的投资、分配,并且经过周密的策划,以销定产、论证投资,改变了制片、发行、放映生产程序,转变为以发行、放映为整个电影生产体系的龙头,积极研究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公司的繁荣就是制片业的繁荣与获利。形成了资金投入的良性循环,上下一心同甘共苦的经营氛围。

而辽宁北方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以资本为纽带,实行资产重组,人员重组,利益重组,将全省范围的市场作为一个大市场,统筹规划,实现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其最终目标是建立起市场上更有效地参与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这一战略性决策是使我国国有企业摆脱困境,实现资本最大增值的又一经济模式。这也是其它省市可供参照的试行模式。先有的松散型经营团体资产相连变为紧密型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避免重复建设的浪费,形成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大影业集团,大大增强了市场能力,使电影行业的改革整体协调推进。

通过资产重组,建立制片、发行、放映一条龙,即通过不同法人主体的法人财产权、出资人所有权、债权人债权进行符合资本最大增值目的的相互调整。对实业资本、产权资本、无形资本等重新组合,打破区域界线,打破行业割据状态,在大市场、大规模、全方位、全行业的基础上进行纵向资产联营重组市场,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成员地位平等,任人唯才,产生竞争机制,政企分开,不以行政命令干预企业决策,以契约为依据自愿组合,这不是一种简单的组合,而是以企业的命运为目标,实现股东的最大利润分成。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有效率的市场经营主体和竞争主体。

市场完全放开,发行公司方可一展宏图。影片发行中介在任何体制下都是电影进入市场不可缺少的一环。建设影视传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发行机构。那么发行机构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简化半机关式管理模式,建立与市场息息相关的高效务实的精干的管理机制。发行机构以资产形式或以合同协议形式与影院建立合理的经济联系,做好中介工作。发行公司与制片厂建立公平交易的院线制关系,双方遵守契约,严格履行合同,共同以信誉、实力赢得市场。我们的电影实际上是需要产业化和大工业生产的,充分利用集团优势覆盖市场,从行业内部的相互需要和有机联系出发,资产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在制、发、放一条龙的机制上形成共同的运行机制、共同的利益共享是最终目标。

从1993年合拍影片进入高潮以来,港台和部分西方国家的中小资金逐渐进入中国影视领域,国际资金的注入对中国影视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2001年,好莱坞哥伦比亚公司投资《大腕》具有了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它意味着好莱坞的资金将流入中国影视市场。2002年海内外三家公司投资张艺谋的《英雄》见证了海外资金对中国市场的青睐。2005年热播的《功夫》的成功股份制的投资功不可没。单一的行业或企业已经无法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进行跨业经营、资金引进才能增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最初的跨业经营到今天的大规模的兼并重组,实现了资源共享、资金流动、利益共享的市场行情,为达到双赢奠定了制度上的保证。

§§§第三节 影视合流与资源配置

一种新兴的艺术,既继承传统,又要突破传统;而一种传统的艺术要想在新兴艺术的挑战面前得到生机和发展,既要维护自己固有的特点,又要吸收新的血液,恐怕这也是规律。电视和电影只有都在自主的意识下,进一步的结合和借鉴,才能使两者都得到深层的发展和开拓。如今,电影艺术给予了电视很深的影响,作为后起的电视,它直接继承着电影文化的遗产,把电影艺术作为它的直接参照系。尽管电视夺走了电影院的大部分观众,电影却也通过电视传播获得了空前的大普及。从总体上说,任何艺术的终极目的都不过是使更多的人欣赏它,使社会的文明程度得到提高,使民族的文化素养得到增强。电视的出现,从根本上实现着电影艺术的伟大历史使命,既符合影视传播工作者的本职要求,也符合人民群众的美学愿望。电影与电视的合作,电视变成了电影的“特洛伊木马”,借助于电视传播,电影艺术取得了比以前多出数倍的观众。国家广电总局为使广大观众“打开电视看电影”,还特别允许各电影集团开办自己的电影频道。于是,除了中央电视台的电影频道之外,2003年上影集团、长影集团、西影集团先后开播了地方台电影频道,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

一、影视合流的成效

无论是从国际还是国内影视传播来说,影视合流都呈现出一种必然趋势。从国际上来看,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早已确立了电影、电视、音像三位一体的大观念体制。在我国影视合流这一重大举措的实施会有哪些体制与机制方面的变化呢?

影视合流后,影视创作体制形成新的格局。在上海市组建了上海电影电视集团公司,该公司以上海电影制片厂为母体,集上海电影技术厂、上海电影发展总公司、上海东方影视发行公司、上海新光影艺苑和上海银星皇冠假日酒店、上海影视乐园组建而成。上海集团公司实行影视录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以创作故事影片为主,兼拍电视剧;随后又组建了上海永乐电影电视集团公司,该公司以永乐股份有限公司为母体,集合原上海电视台所属的两个电视剧制作公司、三个电视剧制作社和东方电视乐园组建而成。该公司也具有影视录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体制,同时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和东方电视台合并,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一个实体,之后,合并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上海电视台。

上海方面,影视合流是领导和群众集体智慧的产物,是顺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是为了影视传播事业的蓬勃发展。影视合流以后,电影从业人员的工资福利大为改观,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了电影不景气所带来的从业人员思想情绪的变化,提高了员工的创作积极性,增强了电影队伍建设的凝聚力。老影片成了眼下荧屏的一个热点,许多复播老片仍然是观众如云,收视不俗,使真正好的影片产生了永久的生命力,让一代又一代人受益。就像一部古典名著,总有源源不断的新读者,这些观众常常是慕名而来,早期的播出类似于片前宣传,媒体介绍。口耳相传和流行一时的主题歌都成了免费广告,令新的观众们忍不住要看个究竟。老观众也带着一种怀旧的情绪重温一遍曾经的感受,再获当代新感受,使这些质量上乘的老影片盛宴构成了荧屏的一道美丽的景观。

影视合流后,优势互补,资源得到了合理的利用,美影厂与上海电视台合并后不久,就与上视联合策划了一台“六一”晚会。“该台晚会既是庆祝国际儿童节的晚会,也是纪念中国美术动画片诞生70周年,新中国美术电影走过50年光辉历程的晚会。经过电视台的宣传,介绍了晚会充满童趣的精彩纷呈的画面。美影厂制作设计的卡通城舞台颇具创意与想像力,为这台晚会增添了风采。从策划到制作充分体现了影视合流后优势互补产生的创作活力,旗开得胜。”①影视合流使资源配置优化,艺术发展融合协调,有利于影视传播整体的综合文化建设。故事片、科教片、美术片得以在屏幕上更加顺畅播出,丰富了电视节目源,同时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了影片的社会效益,鼓励了一直处于弱势的科教片、美术片的发展,为其提供了市场和舞台,使影视传播平衡、总体发展,还可以使长期库存的科教片、美术片通过荧屏与观众见面,这在以前是很难实现的。借助于影视合流的新机制,给想了解处于弱势地位的科教片、美术片的观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美术片以美术造型为主要表现手段,可细分为动画片、木偶片、剪纸片等。科教片是以传播科学知识,推广新型科学技术、新经验为基本目的的影片。根据宣传目的和观众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科教片、教学片、军教片、科学杂志片、旅游片。这些影片的受众范围虽小,但还是弥补了影视传播要健全、平衡的总体需求。

影视合流后引入了竞争机制,推进了影视创作的发展,最主要的是对电影的挽救和经济上的投入,为创作电影精品提供了基础。影视合流,至此已不是两个部门机械的简单合并,合并的结果不是物理反映,而是一种化学反映,一种质的变化。上海方面刚刚影视合流后,就为上影厂投资1000万元,其中《红河谷》600万元一炮打红。《黄河绝恋》也在全国铺天盖地地上映,取得了很好的收益。这是体制改革的结果,是影视合流的结果,是影视传播的自然规律,也是人心所向。

① 《电影电视艺术研究》,人大报刊复印资料,1996年第2期。

二、影视合流是影视和谐共生、同步发展的基础

电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已有长达100年的坎坷历史,电影业缓慢地艰难地实现着一条龙的自我超越;电视诞生于本世纪30年代中期,最初兴起于少数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曾一度是只有资产阶级上层社会享受得起的工具。尽管在实质上人们不得不屈服于对影视“同源共生”的理性认识,而事实上,诞生初期的电视与电影之间客观存在着对抗性的矛盾和斗争。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影视合流以不容论证的趋势走向无可辩驳的事实一体化。影视由彼此敌视的“分而治之”日趋纳入“合流共治”的有序轨道。为了影视传播事业的总体目标,为了电影艺术有更多的人欣赏到它,当电影业举步维艰,而电视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影视合流将带动两者全面发展,是为电影的生存搜寻到了新生的契机,为电视的精品迭出铺设了坚实的路基,影视合流之势从此势不可挡。

其一,影视合流,其中电视在制作节目中可以从电影的活动原理、制作处理中得到启示,这两者都源于视觉原理,有异曲同工之处。两者的融汇在极大程度上克服了电视制作的粗糙,从而提高了电视产品的艺术价值。

其二,影视合流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收入。电影可以借助电视的强大覆盖网络进行直接宣传和介绍,电视定期或不定期地向观众推荐最新影片,提供影片的上映信息。中央电视台的电影频道正是以其正确的媒体宣传吸引了最大限度的观众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