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中国十大孤本小说文库
21661100000204

第204章 三教偶拈(9)

是年九月先生再至南昌,檄各道院,取宸濠废地,改易市廛,以济饥代税,百姓稍得苏息。时有泰州王银者,服古冠,执木简,写二诗为贽,以宾礼见。先生下阶迎之,银踞然上坐。先生问何冠?曰:“有虞氏之冠。”又问何服?曰:“老莱子之服。”先生曰:“君学老莱乎?”对曰:“然。”先生曰:“君学老莱,止学其服耶,抑学其上堂诈跌为小儿啼也?”银不能答,色动,渐将坐椅移侧。及论致知格物,遂恍然悟曰:“他人之学,饰情抗节,出于矫强。先生之学精深极微,得之心者也。”遂反常服,执弟子之礼。先生易其名为艮,字曰:“汝止。”同时,陈九川、夏良胜、万潮、欧阳德、魏良弼、李遂、裘衍,日侍讲席,有朱泗杏坛之风。是年冬,武宗皇帝自南京起驾,行至临清,将宸濠一班逆贼,并正刑诛,人心大快。正德十六年,春正月,武宗皇帝还京,三月晏驾,四月,世宗皇帝登极,改元嘉靖,诛江彬、许泰、张忠、刘翚等诸奸,录先生功,降敕召之。先生以六月二十日起程,方至钱塘,科道官迎阁臣意,建言国丧多费,不宜行宴赏之事。先生复上疏,乞便道省亲。得旨,升南京兵部尚书,赐蟒玉,准其归省。

九月至余姚,拜见龙山公。公当宸濠谋逆时,有言先生助逆者,公曰:“吾儿素在天理上用工夫,必不为此。”又或传先生与孙、许同被害者,公曰:“吾儿得为忠臣,吾复何忧。”及闻先生起兵讨濠,又传言濠怒先生,欲遣人来刺公,公宜少避。公笑曰:“吾儿方举大义,吾为国大臣,恨年老不能荷戈同事,奈何先去以负民望乎。”怡然不变。至是相见,欢如再生。值龙山公诞日,朝廷存问适至。先生服蟒腰玉,献觞称贺。至明旦,谓门人曰:“昨日蟒玉,人谓至荣。晚来解衣就寝,依旧一身穷骨头,何曾添得分毫。乃知荣辱原不在人,人自迷耳。”乃吟诗一首云:

百战归来白发新,青山从此作闲人。峰攒尚忆冲蛮阵,云起犹疑见虏尘。

岛屿微茫沧海暮,桃花烂熳武陵春。而今始信还丹诀,却笑当年识未真。

先生日与亲友及门人辈宴游山水,随地指点良知,一时新及门就学者七十四人。是年十二月,朝廷论江西功,封先生为新建伯,食禄一千石,荫封三代。少时,梦威宁伯王越解剑相赠,至是始验。

明年正月,先生疏辞封爵,不允。时龙山公年七十有七,病笃在床,将属圹,闻部咨巳至,促先生及诸弟出迎曰:“虽仓遽,乌可以废礼。”少顷,问:“巳成礼否?”家人曰:“诏书巳迎至矣。”乃瞑。先生戒家人勿哭,加新冕服,拖绅。事毕,然后举哀,一哭顿绝,病不能胜。门人子弟纪丧,因才任使,仙居金克厚典厨,内外井井。先生以先后平贼皆赖兵部尚书王琼从中主持,又同事诸臣多有劳绩,己何敢独居其功,再上疏辞爵,归功于琼。时宰方忌琼,并迁怒于先生。御史程启充、给事中毛玉相率论劾先生,指为邪学。先生讲论如故。门人尚谦临去,先生赠诗云:

珍重江船冒暑行,一宵心话更分明。须从根本求生死,莫向支离辩浊清。

久奈世儒横臆说,竞搜物理外人情。良知底用安排得,此物繇来是浑成。

嘉靖三年,海宁董沄,号萝石,以能诗闻于江湖,年六十八来游会稽。闻先生讲学,戴笠携瓢,执杖来访,入门长揖上坐。先生敬异之,与语连日夜。沄言下有悟,因门人何秦请拜先生门下。先生以其年高,不许。归家,与其妻织一缣以为贽,复因何秦来强,先生不得已,与之倘佯山水间。沄日有所闻,欣然乐而忘归。其乡之亲友皆来劝之还乡,曰:“翁老矣,何自苦如此。”沄曰:“吾今方扬鬐于渤海,振羽于云霄,安能复投网而入樊笼乎?去矣,吾将从吾所好。”遂自号从吾道人。

时郡守南大吉,先生所取士也,以座主故拜于门下。然性豪旷不羁,不甚相信,遣弟南逢吉觇之,归述先生讲论,如此数次,大吉乃服。始数来见,且曰:“大吉临政多过失,先生何无一言?”先生曰:“过失何在?”大吉历数某事某事。先生曰:“吾固尝言之矣。”大吉曰:“先生未尝见教也。”先生曰:“吾不言,汝何以知之。”大吉曰:“良知。”先生笑曰:“良知非我常言而何?”大吉笑谢而去。

于是辟稽山书院,聚八邑彦士讲学。萧璆、杨汝荣、杨绍芳等,来自湖广;扬仕鸣、薛宗铠、黄梦星等,来自广东;王艮、周冲等,来自南直;何秦、黄竹纲等,来自南赣;刘邦采、刘文敏等,来自安福;曾忭来自泰和;魏良政、魏良器等,来自新建。宫刹卑隘,至不能容。每一发讲,环而听者三百余人。一日讲“君子喻义小人喻利章”,众人俱发汗泣下。邑庠生王畿与魏良器相厚,每言妨废举业,劝勿听讲。及是日,闻讲,自悔失言,即日执贽为弟子。

嘉靖四年,门人辈立阳明书院于越城西郭门内光相桥之西。明年正月,邹守益以直谏谪判广德州,筑复古书院,集生徒讲学。先生为书赞之。四月,南大吉入觐,被黜,略无愠色,惟以闻道为喜,其得力于先生之薰陶者多矣。是夏,御史聂豹,巡按福建,特渡钱塘来谒先生,听讲而去。时席书为礼部尚书,特疏荐先生,御史石金等亦交章论荐,不报。

嘉靖六年,广西田州岑猛作乱,提督都御史姚镆征之,擒猛父子。未几,其头目卢苏、王受构众复乱,攻陷思恩。镆复调四省兵征之,弗克。阁老张璁、桂萼共荐先生,起用总督两广及江西、湖广军务。先生闻命,力辞,不允。乃于九月起马,由杭衢,历常山、南昌、吉安诸处。一路门人迎接者,动数百人,不必细说。

十一月,至梧州。先生以土官之叛皆由流官掊克所致。乃下令尽撤调集防守之兵,使人招卢苏、王受,喻以祸福。二人见守兵尽撤,遂自缚谢罪。先生杖而释之,抚定其众,凡七万余人,不动声色,一境悉平。时八寨、断滕峡等处,自韩都堂雍平定以后,至是复据险作乱。先生因湖广归师之便,密授方略,令袭之。卢苏、王受请出兵饷,当先效力。三月之间,斩首三千余级,扫荡其巢而还。朝中当事大臣,犹以先生擅兵讨贼为罪。赖学士霍韬力诵其功,乃得免议,止以招抚思恩之功,颁赐奖赏。先生一日谒伏波将军庙(庙在梧州),拜其像,叹曰:“吾十五岁梦谒马伏波,今日所见,宛如梦中。人生出处岂偶然哉!”因赋诗云:

四十年前梦里诗,此行天定岂人为。徂征敢倚风云阵,所过须同时雨师。

尚喜远人知向望,却渐无术救疮痍。从来胜算归廊庙,耻说兵戈定四夷。

先生大兴思思学较,广西士民始知有理学。十月先生以积劳成疾,病剧,上疏乞休,不候旨遂发。布政使王大用,亦先生门人,备美材以随。十一月二十五日,逾梅岭,至南安登舟。南安府推官门人周积来见,先生犹起坐,咳喘不已,犹以进学相勉。二十八日晚泊船,问何地。侍者对曰:“青龙铺。”明日,召周积至船中,积拱俟良久,先生开目视曰:“吾去矣。”积泣下,问有何遗言。先生笑曰:“此心光明,复何言哉!”少顷,瞑目而逝。时二十九日也。享年五十七岁。南赣兵备门人张思璁进迎于南野驿,用王布政所赠美材制棺。周积就驿中堂,沐浴衾殓如礼。明日为十二月朔,安成门人刘邦采适至,同官属师生设奠入棺。初四日,舆登舟。士民远近遮道,哭声震地,如丧考妣。舟过地方,门生故吏连路设祭哭拜。将发南昌,东风大逆,舟不能行。门人越渊祝于柩前曰:“先生岂为南昌士民留耶,越中子弟门人相候已久矣。”祝毕,忽变西风,舟人莫不惊异。门人王畿等数人,以会试起身,闻先生讣音,还舟执丧。二月,抵家,子弟门人辈奉柩于中堂,遂饰丧纪。妇人哭于门内,孝子及亲族子弟哭于幕外,门人哭于门外。每日四方门人来者,百余人。十一月,葬横溪,先生所自择地也。先是前溪水入怀,与左溪会,冲啮右麓,术者心嫌,欲弃之。有山翁梦见一神人,绯袍玉带,立于溪上曰:“吾欲还水故道。”明日,雷雨大作,溪水泛溢,忽从南岸而行,明堂周阔数百丈,遂定穴。门人李珙等更番筑治,昼夜不息,月余墓成。会葬者数千人。门人中有自初丧迄葬不归者,即孔门弟子之怀师,亦不是过矣。御史聂豹,原未拜门下,及闻讣之后,遣吊奠,亦称门人,盖素佩先生之训,中心悦而诚服也。后十二年浙江巡按御史周汝贞,亦先生门人,为建祠于阳明书院之楼前,匾曰《阳明先生祠》。各处书院,俱立先生牌位,朝夕瞻礼,比于仲尼。今子孙世世袭爵为新建伯不绝。先生幼时,常言:“一代状元,不为希罕。”又言:“须作圣贤,方是人间第一流。”斯言岂妄发哉!先生殁后,忌其功者或斥为伪学,久而论定,至今道学先生,尊奉阳明良知之说,圣学赖以大明。公议从祀圣庙,后学有诗云:

三言妙诀致良知,孔孟真传不用疑。

今日讲坛如聚讼,惜无新建作明师。

又髯翁有诗云:

平蛮定乱奏奇功,只在先生掌握中。

堪笑伪儒无用处,一张利口快加风。

济颠罗汉净慈寺显圣记

诗曰:

裂网掀番出爱缠,金田得入效金仙。

发随刀落尘根净,衣逐云生顶相圆。

悟处脱离烦恼海,定来超出死生关。

皇恩佛德俱酬足,一朵争开火里莲。

此八句诗,见三教中,惟禅最妙,能离凡证圣,亦能临凡显圣。话说南宋光宗时,浙东台州府天台山国清寺,有一长老,名一本,号法空,乃累劫修来活佛。时值年终,密布彤云,扬扬飞雪。长老在方丈中独坐,令厨下整晚饭。一声云板,众僧皆集,至斋堂。饭罢,长老仍于方丈禅椅上坐,侍者进茶。忽闻一声响如霹雳。长老曰:“是甚么响?”乃与侍者同行至法堂,转上佛殿,入罗汉堂,见一罗汉连椅仆地,惟长老阴知,佯曰:“另作理会。”回至方丈,令侍者拈香点烛。此时雪下愈大,有诗云:

姑射真人宴紫薇,双成击碎玉琉璃。

朗然宇宙难分辨,大地众生正路迷。

长老危坐禅椅,闭口垂眉入定。少顷回来,曰:“也去不远。”众僧曰:“某等心愚道浅,不谙禅机,愿闻其详。”长老道:“便说无妨。适来紫脚罗汉,厌静思动,已投胎去了。异日你等亦有知者。老僧待一月余,亲往吩咐他一言。”众各散讫。

且说台州府天台县,有一人姓李,名茂春,乃高宗朝李驸马之后,官拜春坊赞善,为人纯厚,不愿为官,辞职隐于天台山。止有夫人王氏,年三十余,未曾生长,每每祈神求佛。忽一夜,王夫人梦吞日光,自此得孕,十月分娩。时值宋光宗三年十二月初八日,一更时分,产得一男,俗名踏莲花而生,双手合掌,红光满室,瑞气盈门。赞善大喜。渐至月余,有国清寺长老来谒。赞善迎接上堂。茶毕,长老曰:“近闻相公弄璋,特来拜贺,就求一观。”赞善曰:“承吾师盛意。奈小儿离胎日浅,身体未净。”长老曰:“愿见何妨。”赞善曰:“吾师少坐。”即入内宅来问妻兄王安世,道:“国清寺长老欲见小儿,不知可否?”安世曰:“向闻此僧道高德厚,欲见此儿,君勿吝也。”赞善乃令丫鬟捧出。长老忙接过手曰:“你好快脚,不要走差了路头。”儿但微笑。长老看讫,递与丫鬟曰:“此子日后通天达地,入圣超凡,老僧送一名曰修元,令他修本命元辰。”赞善起谢,长老作别。赞善曰:“本留吾师素斋,奈舍下荤筵,尚容叩刹。”长老曰:“老僧来年正月西归,大人不弃,愿一送为感。”赞善曰:“吾师春秋未盛,正当安享清福,何故遽发此言?”长老道:“时至难留。”当下相别回寺。赞善是日广设华筵,管待亲友,到晚而散。

长老回寺,光阴荏苒,不觉已至来年正月,时届上元。长老于法堂升坐,击鼓三通,众僧云集,鱼贯焚香,两行排立,大众静听。长老云:

正月半,放华灯,黎民处处乐升平。元辰令节无敷演,归去来兮话一声。

既归去,弗来兮,自家之事自家知。若使他人知得此,定被他人说是非。

故不说,只成呆,生死事,不须猜。山僧二九西归去,待报诸山次第来。

话生死,谁谙悟,个个原来有此路。光阴趱过几多人,绿水青山还似故。

山色清,水光绿,阎罗老子无面目。寄与大众早修行,来此同登极乐国。

长老念罢,众皆跪下,告曰:“我师愿再留数十载。”长老曰:“死是定数,焉可稽留。”众僧泪下。长老令侍者抄录法语,速报诸山,令十八日午时来送我。是日长老下法座,遂令置龛毕。至十八日,诸山人等咸至,李赞善亦来。斋罢,入方丈相见。长老嘱赞善曰:“令公子诚非官吏,但可为僧。倘若出家,可投印别峰远瞎堂为师。”赞善应允。长老沐浴更衣,到安乐堂禅椅上危坐。诸山和尚一应人等,左右站立,后先发进。长老呼五弟子,吩咐衣钵之类。“若等均派监寺可记数,若等五人各宜谨慎为人,毋得放肆。”弟子大恸。长老曰:“时候已至。”急焚香点烛,众僧辞拜,同声诵经。长老令取纸笔,遂作一绝云:

耳顺之年又九,事事性空无丑。

今朝撒手西归,极乐国中闲走。

书毕,正值午时,下目垂眉圆寂讫。众各举哀,请法身入龛。后二月初九日,已三七矣。是日天朗气清,远近毕至送殡,乃请祇园寺道清长老指路。长老立于轿上曰:“大众听着:

柳媚花娇二月天,绮罗锦绣簇名园。

士人不爱春光好,撒手西归返本源。

恭惟国师长老,性空和尚觉灵,本性既空,事情何有。争奈禅心,明明不朽。经诵《楞严》,字书蝌蚪。佛氏为亲,泉石为友。六十九年,无妍无丑。天命临终,自知弗守。约死期生,果然应口。稳坐龛中,便不须走。休得痴呆,听吾指剖。咦!

西方是你旧路,弗用弥陀伸手。”

赞罢,众人悒悒不已,迤逦而行,到山化局,停下龛子,松林深处,五弟子遂请寒石岩长老下火。长老立于轿下,手执火把曰:“大众听着:

火光焰焰号无名,若坐龛中惊不惊。

回首未知非是错,了然何必问他人。

恭惟圆寂紫霞堂上性空大和尚,本公觉灵,原是南昌儒裔,皈依东土禅宗,脱离尘俗性皆空,真是佛家之种,无喜无嗔和气,有才有学从容,名山独占乐其中,六十九年一梦。咦!

不随流水入天台,趁此火光扫净土。”

念罢,举火烧着,舍利如雨,火光中现出一和尚,腾空而去。观者无不嗟叹。

赞善蒙长老临终之嘱,折折不忘。不觉修元年登八岁,有舅王安世一子名王全,年十岁,赞善乃与安世共延师教子。修元入学读书,过目成诵。读毕,静坐终日不言。自小会饮酒,父母禁之,故不至醉。年十二,吟诗作对,举笔成章,时时偷看佛门经典,累夜不倦。小时听人述性空和尚之语,欲见印别峰远瞎堂,无由相会。节届清明,先生假馆,赞善令二子送先生回家。转来,在祇园寺门首经过,修元拉王全同进寺中游玩。二人携手入寺,升阶登殿,遍绕回廊,遂入方丈。但见一床于中,左坐一官,右坐一僧,两边排立数十行童,各执纸笔。修元向前揖曰:“许多行童在此何为?”长老曰:“在此争功。”修元曰:“学生年幼,不识所争何功?”长老曰:“此位大人乃王太尉,因下海至黑水洋,蓦然波浪狂起,许出一愿,方得平安。还家乃舍财一千贯,请道度牒,开剃一僧。为见行童多杂,乃成一对对得好者,便剃为僧。”修元曰:“对在何处?见赐一观。”王太尉因见修元人物俊雅,语言洒落,遂取所出对与修元看之。对云:

茫茫欲界,总□□水狂波,谁人脱离。

修元不假思索,即援笔对曰:

攘攘浮生,只有青山净土,凭我逍遥。

王太尉并长老一见骇然,便请修元、王全坐定。长老曰:“二位小官人请问姓名居住。”修元曰:“表兄王全,学生乃李赞善之子李修元。”长老曰:“可知可知。十余年前,国清寺长老归天之日,曾与尊府言,公子只可出家。今日既成此对,理合剃为僧矣。”修元曰:“出家亦美事,但未奉父命,不敢自专。”长老曰:“贫僧自造宅见令尊大人礼请,今日岂敢造次。”二子告别,长老送出山门,回方丈对王太尉曰:“此子慧性非凡,异日不可量也。倘剃度得此子,山门有幸。明日且看赞善主意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