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持续性腰腿剧烈疼痛,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期的特有症状,反映于腰部痉挛性疼痛伴下肢明显的放射痛。这种剧烈的疼痛可持续数日,其中以下肢疼痛较为剧烈,如同刀割样疼痛,夜间常因剧烈疼痛而不能安睡。其原因为椎间盘突出对后纵韧带的刺激,下肢剧烈的放射痛是突出组织对神经根的压迫,使神经根充血、水肿。
(3)反射痛是神经根受压后的反应,一般不表现自发症状,当按压神经的分支时,可出现向另一个分支部位的传导疼痛。
(4)麻痛为神经根受压后的损伤反应,,神经受压后,初期可表现一种皮肤烧灼感,皮肤异样过敏感,后期,则表现皮肤的敏感性降低甚至感觉迟钝。
(5)恢复期残存的酸麻疼痛症状,经过治疗后,腰部活动功能恢复正常,下肢直腿抬高70°以上,腰腿痛症状基本消失。但活动后仍感酸麻不适症状。说明椎间盘突出对神经根的压迫已经解除,但神经根受压损伤仍需要一个生理恢复的过程。
12.怎么识别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怎么办
骨质疏松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老年骨质疏松症时,产生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骨质疏松引起的骨痛,无固定的疼痛部位,休息后减轻。骨质疏松疼痛时无关节红肿、积液,四肢关节活动正常。骨质疏松骨痛与平时病人的负重活动量及气候、温度变化亦相关。
骨质疏松的发生与激素调控(主要为雌激素、甲状旁腺激素)、营养状态(钙、磷、蛋白质和脂肪等)、物理因素(运动、日光)、免疫功能和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绝大多数病人疼痛出现于骨质疏松的中后期。
药物治疗包括雌激素替代疗法、降钙素以及应用二磷酸盐治疗。雌激素缺乏引起骨丢失是产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降钙素具有强有力的抗溶骨作用和显著的镇痛作用。二磷酸盐是对破骨细胞所介导的骨吸收的一种有效的特异性抑制剂,它能选择性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与骨矿物质紧密结合,直接阻挡破骨细胞对骨的吸收,抑制破骨细胞前体转化成熟,从而有效地抑制骨吸收,减轻腰背骨、髋骨及四肢骨疼痛。
13.为什么会发生腰肌劳损?怎么识别
引起腰肌劳损的常见原因很多,劳动中长期过度固定某一种不平衡的姿势是造成慢性腰肌劳损的一个重要原因,如经常弯腰负重或单肩扛重物等。另外腰部损伤未愈,时间一长局部出现的渗出液便慢慢地形成纤维性变,可以压迫或刺激背神经后支,引起经常性腰痛。再有就是先天性畸形,如单侧的腰椎骶化、横突肥大或腰椎两侧小关节发育的不对称,均可使腰部失去正常的稳定而出现疼痛。
本病表现为一侧或两侧疼痛不适,时轻时重,并与气候有一定关系,但腰部的活动功能都无明显障碍,只有一部分人有脊柱侧弯、腰肌痉挛及下肢出现牵引痛等症状。治疗可用针灸、推拿、神经阻滞、药物贴敷等。
患有本病者要随时注意腰部保暖并减少负重,活动时可紧扎3~4寸宽的自制硬腰带;要经常变换姿势,注意纠正姿势不良;睡木板床,仰卧时腰部可垫枕头;平时还应注意加强腰肌的锻炼活动。
14.脚腕子扭伤后疼痛怎么办
一不小心扭伤了脚腕子的事情时有发生。脚腕子扭伤了如果有骨折,自然会去医院;如果没骨折,也不要大意了,这里面可是有讲究的。
扭伤了脚腕子,关节活动的韧带损伤,如不及时有效治疗会引起踝关节炎,感到脚踝关节的地方隐隐作痛,路走多了,痛得厉害,此后,脚很容易扭伤,尤其是在路面不太平的时候,偶尔腿还有打软的感觉。每次脚腕子一旦再扭伤,就要重复一遍疼痛、水肿、贴膏药和休息。
关节的活动是要靠韧带维持的,关节旁的韧带断裂,关节活动就会不稳定。统计发现,有韧带损伤的踝关节扭伤,50%会有后遗症。长期关节不稳定,会将关节表面的软骨磨坏,而软骨是不可再生的。软骨损坏后便开始疼痛,引发关节的炎症,逐渐加重后,便会产生关节的畸形;畸形反过来又会加重关节的破坏。
踝关节扭伤并非小事,如果有明显的肿胀、淤血,需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拍片后没有骨折,可以两周后再去医院做检查,看看踝关节周围韧带及软骨的损伤情况。如果已经有了多次的踝关节扭伤,或有关节不稳的感觉,最好抓紧时间去医院治疗,不要拖。
15.年纪大了为什么容易足跟痛
足跟痛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虽然从外表看既不红也不肿,但当站立或行走时都会感到针刺样疼痛,给行动带来了极大不便。足跟疼痛有跟骨骨刺、跟部滑囊炎、跟腱炎、跟垫炎、跟骨骨折等多种原因。当受寒湿、久站、长途行走、奔跑和走不平路时,足跟部的肌腱韧带即会发生慢性反复损伤而产生无菌性炎症,出现渗出、水肿、粘连或滑囊形成,局部压力增加产生疼痛、跛行。
为什么年纪大的人容易发生足跟痛,而活动量大得多的青年人却很少发生呢?原因是人上了年纪以后,足跖筋膜开始发生退行性改变,组成跖筋膜的纤维组织逐渐失去了弹性,当长途步行或从较高处跳下时,就容易受伤,并且难以恢复成原有的结构,往往形成瘢痕组织,使跖筋膜的弹性更差,疼痛也就持续存在而得不到缓解。如果跖筋膜附着在跟骨结处的创伤性炎症反应长期存在,就会刺激跟骨的骨膜,造成骨质增生,形成鸟嘴样的骨刺,骨刺在足负重时,可以对足底软组织产生机械性压迫而疼痛。骨刺形成之后一般是不会被吸收的,用局部封闭法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性水肿的消散和吸收,从而达到疼痛康复的目的。
16.为什么会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在体内各种神经痛中居于首位,是常见病。但坐骨神经痛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其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也就是说任何原因引起的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缘的疼痛均称之为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是人体最粗大的神经干,由腰骶部数支神经组成,从骨盆内穿出,经过臀部向下走行至腘窝附近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管理小腿和足的肌肉运动和皮肤感觉。一般来说原发的坐骨神经痛非常少见,临床上所见的坐骨神经痛大多数为继发性坐骨神经痛,是由坐骨神经通路受邻近组织病变的刺激、压迫或破坏引起的疼痛。比较常见的疾病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内肿瘤、梨状肌综合征、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等。由于上述这些疾病所引起的坐骨神经痛只是一种临床症状,只有找到真正的病因才有可能有效的治疗坐骨神经痛。
§§§第四节女性疼痛
1.怎么识别特别“青睐”女性的四类疼痛
由于女性的生理解剖特点及不同年龄段的特征性改变,疼痛作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困扰着各年龄段的女性健康,女性对疼痛的反应更为敏感、程度严重、疼痛范围广泛且持续时间长。从年青时代的痛经直到老年慢性退行性改变,疼痛问题几乎伴随女性整个人生。
(1)痛经30%~50%的女性遭遇过痛经。这其中相当一部分女性属于原发性痛经,只能靠止痛药缓解疼痛。
(2)骨关节炎女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这是因为,女性随着年龄增长容易脱钙,从而导致骨质疏松。从50岁甚至45岁开始,女性骨关节炎的发病率就逐年递增,到了70岁以上几乎达到100%。
(3)与女性职业有关的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等,从事文秘、财务、空中服务工作的女性易受到这类职业病的侵袭。
(4)由妇科疾病引起的疼痛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等,这类疾病多发生在三四十岁女性的身上,主要临床特征是经期时出现继发性的疼痛。
2.为什么会发生痛经
多数妇女来月经时或行经前后会出现轻微下腹、腰骶部不适,一般不影响生活或工作,属正常现象。痛经指月经期疼痛症状明显,影响正常生活。它本身是一种症状,不是病,但却意味着可能患有妇科病。
医生习惯上将痛经分为轻、中和重度。轻度痛经指疼痛影响生活或工作,但可以忍受,有时需休息一下。中度指疼痛需要用止痛药才能减轻。如果服药无效,需用止痛药止痛,则为重度。痛经按性质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前者指月经初潮后半年到1年内发生的痛经。这种痛经比较常见,多发生于未婚年轻妇女。痛经有的很严重,但一般并不意味着有妇科病。假如妇科检查正常,使用一些止痛药物或用中药治疗,多能奏效。原发性痛经在产后往往明显减轻或消失。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均发现,有原发性痛经的妇女以后容易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因此,这些妇女应定期检查。继发性痛经指妇女于月经初潮后数年开始发病。这种痛经一般是由妇科病引起的,应该及时到医院做妇科检查。能引起继发性痛经的疾病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盆腔炎症等,其中以前两种病最常见。有时宫内节育器(避孕环)也可引起痛经。
3.发生原发性痛经怎么办
发生原发性痛经时可采取以下治疗方法。继发性痛经则需针对病因治疗。
(1)一般治疗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平时注意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适当营养及充足睡眠。重视月经生理的宣传教育,通过解释说服,消除病人恐惧、焦虑及精神负担。加强经期卫生,避免剧烈运动、过度劳累和防止受寒。
(2)抑制排卵应用口服避孕药物,90%以上症状可获得缓解,这可能是由于内膜生长受到抑制,月经量减少,前列腺素量降到正常水平以下导致子宫活性减弱。
(3)使用止痛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芬必得)、散利痛等。
(4)应用β受体兴奋剂如沙丁胺醇(舒喘灵)、舒喘宁,通过兴奋肌细胞膜上β受体,活化腺苷酸环化酶,导致子宫肌松弛,痛经得到缓解。
(5)应用钙通道阻滞剂应用硝苯啶治疗原发性痛经。给药后子宫收缩减弱或消失,肌肉收缩振幅、频率、持续时间均下降,基础张力减少,同时疼痛减轻。
(6)使用维生素B6及镁—氨基酸螯合物利用维生素B6增加胞浆内镁离子浓度,以治疗原发性痛经。
(7)使用棉酚及中成药。
4.为什么乳房会疼痛
乳房痛分生理性、病理性和精神性三类。
生理性的乳房痛多与雌激素、孕激素等有关,青春期、行经期、孕期、人工流产后和性生活后都会引起乳房胀痛,都被认为是正常的。
病理性乳房痛应及时治疗相关疾病。胸壁疾患、心脏病、颈椎病、口腔疾患等都可引起这种疼痛,约占乳房疼痛病例的26%。这些病的疼痛常被误认为是乳房疼痛。产生疼痛后应及时检查,但乳房疼痛最常见的病因是乳腺增生,乳腺炎也是常见因素。乳腺增生乳房疼痛,不随月经周期的变化,没有固定的时间,持续时间较长些,这些妇女的年龄多在40~45岁左右。乳腺炎乳房疼痛则非常明显,难以忍受,并伴有红、肿、热,多数发生在初产妇产后1~2月内。
乳房疼痛也常常与情绪波动、工作紧张等有一定关系。压力增大导致疼痛,精神因素也会影响激素分泌和月经来潮,导致乳腺增生等情况。工作太忙,压力加大的时候,不仅会出现月经紊乱,还会出现乳房疼痛。有些女性“预计”月经前后可能出现乳腺疼痛,往往在那时候就真的出现了疼痛,这已经形成了一种心理暗示和条件反射。所以保持心情舒畅是减少或消除精神性乳房疼痛最好的方法。
5.乳房疼痛怎么办
在治疗乳房疼痛之前,医生会对你的乳房情况做一些了解,如手检、B超或乳腺钼靶X线摄片,然后做出初步诊断。
(1)B超乳腺脂肪组织多,非常适合超声检查,而且费用低廉,无任何创伤。
(2)乳腺钼靶X线摄片能清晰显示乳腺各层组织,可以发现乳腺增生、各种良性肿瘤以及乳腺组织结构紊乱,可观察到小于0.1mm的微小钙化点及钙化簇,是目前早期发现、诊断乳腺癌的最有效和可靠的方式。
(3)病理学检查常用的方法有细胞学检查、活组织检查等,是准确可靠的检查方法。
30岁以上的妇女每半年可去专科检查一次;40岁以上的妇女最好每3个月手检一次,每半年做一次B超检查,每一年做一次乳腺钼靶X线摄片。
轻度生理性疼痛本身不需要任何治疗,可穿一件适合的运动性胸罩,能较好地支撑乳房,穿上一天一夜,常能缓解乳痛;疼痛明显者,国外常用月见草油进行治疗。对乳腺增生所引起的疼痛,可根据不同的症型进行治疗,一些中成药制剂有一定效果,对增生较重、囊性增生、疼痛明显、年龄在40岁以上者,可短期选用一些激素类药治疗;有肿瘤可疑则行手术治疗。
6.怎么识别妇科疾患所致的下腰痛
女性由于解剖及生理特点而产生一些女性特有的疾病,如子宫体炎、附件炎、子宫后倾、子宫脱垂、盆腔肿瘤等。患有这些疾病的妇女,常会有下腰痛症状。此外,月经期间、盆腔充血、经期紧张、怀孕期间均可致下腰部疼痛。因为子宫及附件的神经来自腹下与卵巢交感神经丛和副交感神经的盆内神经,这些神经又起自第2~4骶神经,当病变累及这些神经,就可反射性地引起下腰痛症状。但妇科疾患所致的下腰痛与其他原因所引起的下腰痛并不相类似,它有如下特点:
(1)妇科疾患引起的疼痛部位较为局限,一般常位于腰骶部,很少有下肢症状。
(2)妇科疾患引起的疼痛性质一般为胀痛、钝痛、酸痛或隐痛,无明显的放射性疼痛。
(3)下腰痛的症状与月经期或原发的妇科疾患有密切关系。
(4)除下腰痛症状外,主要表现为妇科的症状。
(5)骨伤科方面的检查腰骶部无阳性体征发现,压痛不明显,压痛点不局限,直腿抬高试验为阴性,叩痛不明显;妇科方面检查可有子宫后倾、子宫脱垂等阳性体征发现。
(6)盆腔部位、子宫及附件的B超等检查可有影像学方面的改变,而腰骶部的X线等辅助检查无阳性征象。
7.为什么要警惕女性急性腹痛
(1)黄体破裂黄体破裂是女性急性腹痛的常见病因。它的疼痛表现为突发的撕裂样腹痛,短时间后变为持续性坠痛,轻者疼痛逐渐减轻,重者痛渐加剧,并伴腹腔内出血。正常情况下在月经第14天左右,女性会发生排卵,此时排出的卵泡如果没有遇到精子,便会转变成黄体,然后在腹腔内逐渐萎缩。但在此期间,如腹腔受到强烈刺激与撞击,个别人会导致黄体破裂,出血,引发急性腹痛。在出现腹痛的同时,还会出现肛门下坠感、有便意、心慌、大汗、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
(2)卵巢囊肿扭转卵巢囊肿扭转后,囊肿循环障碍、坏死、血性渗出,引起腹部炎症,与急性阑尾炎临床相似,但卵巢囊肿扭转的疼痛多为阵发性绞痛。此病的发生多与病人体位急骤变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