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老年医疗保健10000个为什么(中册)
21662400000074

第74章 眼科(1)

§§§第一节基础知识

1.眼睛为什么能够看见东西

我们经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为无论是世界上丰富多彩的宏观万物,还是显微镜下的微观物体,都是通过人体最重要的眼睛来观察的,可以这么说,外界90%以上的感觉信息是由视觉系统所接受的,所以,眼睛就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及学习的重要保障。

那么,眼睛是如何来接受外界信息的呢?

其实,仅仅依靠眼睛的本身是看不到东西的,眼睛的作用就是把从外界接受来的物体图像传真到大脑,经过视觉中枢的分析和处理后才产生了“看见”的感觉。

人的眼球好像一个电视摄像机,屈光系统相当于一个镜头,外界的物象经过镜头的缩小聚焦投影到视网膜,而视网膜上的几亿个感光细胞能够将物象的光能转变成电能,而且根据物象的大小、形状、色彩等不同发出不同的电信号冲动,这些电冲动经过视神经及其通路传导到大脑枕叶,最终产生了视觉现象。

2.为什么要进行视力检查

去眼科看病的病人,医生首先要病人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查视力,测量视力所用的视力表是根据视角的原理设计的,视角的大小与目标的大小成正比,与目标的距离成反比,所以视角越小,视力就越好。

我们通常所说的视力也就是中心视力,它所反映的是眼底黄斑中心的视功能,即眼睛分辨得出最小目标的能力。视力的好坏是衡量视觉功能正常与否的尺度,也是分析病情的重要依据。

眼睛分辨视力表上的标记越小,表明视力也越好,未用镜片矫正的视力称为裸眼视力,用镜片矫正的视力称为矫正视力,如果眼睛连矫正视力也达不到1.0,也就是我们平常所知道的正常眼的水平,那么极有可能眼睛有疾病了。视力的情况能够让医生大致判断眼睛视功能的高低,所以测量视力有助于诊断病情,千万不要轻视,也不要怕麻烦。

3.视力残疾的标准是怎么制定的

视力下降到一定的程度上,我们就可以判断为视力残疾了,从医学的角度上来看,狭义的盲是指无光感的完全失明者,然而,广义的盲系指双眼失去识别周围环境的能力。那么,对视力残疾判断的标准是如何制订的呢?

目前,我国所用的标准是世界卫生组织1973所制定的。

低视力与盲目的分级标准

级别最佳矫正视力

低视力10.3~0.1

低视力20.1~0.05

盲30.05~0.02或视野半径<10度

盲40.02~光感或视野半径<5度

盲5无光感

根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视力障碍的比例高达68.44%,盲与低视力之比为1∶1.25,由此推算,全国的老年视力残疾者有750万之多,而且,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性眼病的致盲率还将有所增加。

4.为什么要检查眼底

当我们去眼科或神经内科看病时,也有的在体检时,医生往往会看一下眼底,那么为什么要检查眼底呢?

眼底通常指的是视网膜、脉络膜、视神经的起始部分,视网膜的血管等结构,眼底情况正常与否不仅与眼睛的病变有关,也与全身的疾病相联系,所以我们要检查眼底。

看眼底时,要注意这样几个方面:第一是视神经起始部分,即视盘的颜色、边界、杯盘比例,从这几点可以看出有没有青光眼,视神经有否萎缩、发炎,颅内压是否增高;第二是黄斑区,这是眼睛看东西最重要的地方,如果有病变将对视力产生极大的影响;第三是视网膜的血管,血管的变化不仅提示眼底的疾病,更是对全身情况的一个良好评价;第四是视网膜的颜色、色素、变性、岀血、裂孔、脱离等观察。

5.人从明亮处进入黑暗处时为什么会一下子看不清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当你从户外明亮的太阳下面进人到一个黑暗的场所,比如电影院时,一下子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过了几分钟后,视觉才逐渐地恢复,视力也变清晰起来,可以看到周围的一切了,有的人可能会想这是不是夜盲症呢?其实这是一种生理现象,叫暗适应。

在我们视网膜里有两种感光细胞,一种叫视锥细胞,它主要是感受明亮光线的刺激,所以在白天环境下工作为主;另一种叫视杆细胞,它主要感受的是黑暗光线的刺激,所以在晚上的情况下工作为主。当我们从明亮处突然进人到黑暗场所时,视杆细胞的兴奋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我们一下子就什么也看不清了,过一会儿,待视杆细胞兴奋后,视力就恢复了。

6.人眼为什么能够形成立体视觉

看过立体电影的人都知道,这种类型的电影要比普通电影好看,为什么呢?因为它比普通的电影多了一个深度感觉,也就是立体感觉,是一种三维图像的画面,那么这种立体视觉是如何形成的呢?

当人的双眼注视前方一个物体时,该物体在双眼视网膜上各自形成清晰的物象,然后传导到大脑皮质,由大脑皮质将它们融合成一个物象,这被称为融合功能。另外,我们也能注意到,当双眼注视前方的某个物体时,两眼的角度总会有些小的差别,这也说明双眼在看东西时,由于两眼的位置不同,各自的角度是有差别的,所以在视网膜上形成的物象必然也有小的差异。根据以上的原理,人们就可以分辨出两个不同距离的物体了,即形成了立体视觉。

立体视觉是人的双眼视觉功能,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十分的重要,没有立体视觉就分辨不出远近、深浅,就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的不便,也会给许多的职业带来限制,所以说立体视觉是人们重要的视功能之一。

7.人的眼球为什么能够转动

我们在看物体时,双眼向各个方向都能够自如地转动,看到的视野范围也就很大了,那么人的眼球为什么能够自由地同步地转动呢?

在我们每个眼球的表面附着着六条肌肉,分别是内直肌、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上斜肌、下斜肌,它们分别从眼眶不同的骨壁伸向眼球巩膜的一定位置,在神经中枢的指挥下,这六条肌肉相互配合,分工合作,步调一致维持着人体眼球的运动。如果某一条肌肉或几条肌肉受到损伤,又或者指挥肌肉的神经出现问题了,就会引起这些眼睛肌肉的不协调,会出现斜视、复视等现象,这时应该及时到医院去看病了。

8.为什么眼泪对眼睛的健康很重要

人的眼泪是由眼睛的泪腺、副泪腺和结膜的杯状细胞所分泌的,这些泪液被均匀地分布在眼睛的表面,可以起到湿润角膜和结膜的作用,防止眼球干燥,如果眼泪分泌不足的话,就有可能出现眼睛干燥综合征。此外眼泪还能够冲刷结膜囊里的灰尘等物体,同时泪液里的溶菌酶和免疫球蛋白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所以,眼泪对眼睛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眼泪是在不断分泌和排出的,排出的道路是通过泪小点、泪小管、泪总管、泪囊、鼻泪管到鼻腔里面,如果这条通道有所阻塞的话,就会出现流泪的现象。

9.为什么“黑眼珠”不是黑的

平时我们经常说到的黑眼珠指的是角膜,而角膜实际上是透明的,不是黑色的,外国人的蓝眼珠也不是蓝色的,透明的角膜就好像一层玻璃罩,透过这层玻璃罩可以看到眼内的组织——虹膜,由于不同人种的虹膜颜色不同,通过角膜反光就分别是各种颜色的眼珠子,黑种人和黄种人的虹膜是棕褐色,角膜的反光就是黑眼珠了,白种人的虹膜是浅灰色,反映到角膜的就是蓝眼珠。

角膜在眼睛的最前面,占了眼球壁的前1/6,直径平均为11mm,在组织学上又分为5层。角膜对眼睛的完整性和屈光起极大的作用,所以要好好保护它。

10.为什么年纪大了眼睛会老花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年纪大一点的人看近东西的时候往往要把物体拿得远一点或戴上老花镜才能够看清楚,这是眼睛老花的表现,那么年纪大了眼睛为什么会老花呢?

在我们眼睛的内部有调节眼睛看远看近的三部分组织:晶状体、睫状体和悬韧带,它们之间合理协调的收缩和放松就使我们能够自如地看远看近了,这种调节能力年纪越小越强大,随着年龄增大后,调节能力逐渐下降,就会出现老花的情况。

当然,由于每个人身体状况的好坏、原来屈光状态的不同、工作性质的差异,老花出现的早晚会不同,一般在40~45岁左右就会有所表现。身体体质好的人老花出现晚;原来有远视眼的人老花出现早;原来是近视眼的人,老花情况就不是那么明显了。

§§§第二节白内障

1.白内障是怎么形成的?怎么分类

在人眼睛内部有一个像纽扣大小的器官,叫晶状体,正常时,晶状体是透明的,所以当光线进入眼内时不会产生阻挡现象,视力就正常了。后来随着年龄的增大或其他的一些原因,晶状体的透明度逐渐下降,混浊了的晶状体就会呈现白色状态,所以就称为白内障。

由于引起晶状体混浊的原因不同,我们把白内障分成几种类型:与年龄相关的白内障叫老年性白内障,出生时就存在的白内障则是先天性白内障,由于外伤造成的白内障属于外伤性白内障,而继发于其他疾病的白内障就归属于并发性白内障。

2.为什么会发生白内障

白内障是一个常见的疾病,人们对这种疾病的研究也非常得多,但是到底引起白内障的原因是什么,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结论。

在其中有几种类型白内障的病因是明确的,比如先天性白内障是母亲在怀孕三个月内感染了风疹病毒而导致的;外伤性白内障是由于外伤直接损害了晶状体的结构从而引起晶体蛋白的变性。但是与年龄相关的老年性白内障原因有多种,对它的确切病因仍然不是非常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1)紫外线照射。在一些海拔高的地区,比如西藏,白内障的发病率明显要高于内地,发病年龄也要年轻得多。(2)体内代谢紊乱。如果一个人患有全身性的一些疾病,像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尿毒症等,他的白内障会出现的比较明显。(3)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有研究表明,机体缺少某些抗氧化剂、硒元素等成分时,白内障的发展会比较快。(4)营养不良。临床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身体状况不佳的人白内障发生比较早。

3.老年性白内障的视力模糊是怎么进展的

患了老年性白内障以后,开始的时候自己并不一定有什么感觉,可能在体检或无意中检查眼睛时才发现。随着白内障的发展,首先出现看远处的视力下降,相反,看近处的视力有所好转,可以不戴老花镜看东西,有人以为是返老还童了,这时通过验光可以发现眼睛表现出近视的状态,用近视眼镜可以全部或部分地提高视力。当白内障进一步加剧后,慢慢地远近视力都出现障碍,验光配镜也无济于事,严重地影响到生活和工作,最后的结果是双目失明。

4.药物为什么不能根治白内障

在白内障引起视力开始模糊阶段,可以使用一些治疗白内障的药物,包括眼药水,比如白内停眼药水、卡他林眼药水、障翳散眼药水等,以及一些口服药,如石斛夜光丸、杞菊地黄丸、障眼明片等。这些药物的治疗作用是因人而异的,对有些人确实可以起到使病变进展缓慢,视力下降不明显;但对大部分病人来说,可能效果是不显著的,早晚会丧失有用的视力。因为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白内障,尽管病理机制不同,但是最后的结果都是晶体蛋白的变性;从理化性质来看,蛋白的变性是不可逆转的,所以一旦发生了白内障,要使之重新变得透明几乎是不可能的。

5.怎么选择白内障的手术时间

有人说,白内障一定要等到完全看不见了才能手术,越成熟越好;也有人认为当白内障的视力下降到对生活和工作有影响时就应该手术了,不能等到完全失明,这样的手术效果比较好。

应该说,这两种看法都没错,只是在白内障手术方式变化过程中的一种理念的转变。白内障的手术方法经历了几千年漫长的岁月,术式有几个发展的时期,而不同的手术方式对视力的要求也不同,经过不断的提高和改进,目前已经到非常成熟的阶段了。从我国古代开始,白内障是用一根银针将混浊的晶体压到眼球的内部,使光线能够通过瞳孔,可以恢复一点视力,对完全失明的人来说这点光亮也是很宝贵的,这种方法一直到解放前才逐渐淘汰。第二种方法是将眼睛打开一个小口子,把整个混浊的晶体都吸出来,这种方法对手术医生和手术器械的要求低,费用很便宜,所以在国内施行了很长一段时间。由于摘除了晶体,使眼睛内部少了一个屈光组织,术后视力恢复不理想,需要带一副厚厚的眼镜才能解决生活视力问题。用这两种手术方法时,对白内障的视力要求就是到完全看不见了才能开刀,而且是越成熟越好。

随着显微手术技术的普及,目前在绝大部分地区所进行的白内障手术方式都是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所不同的是,有些是大切口加硬性的人工晶体植入,有些是小切口加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还有些是微切口加注入式人工晶体植入。当然,切口越小,手术费用也就越贵,对医生的要求也越高。对每一种手术方式都有一定的优点,也可能存在不足之处,选择哪一种方法,由医生根据病人的情况而决定。采用显微手术方法治疗白内障之后,对白内障何时手术的视力要求就大大地提前了,有时视力下降到0.4~0.5就可以开刀了。应该说,白内障手术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提前一点开刀的话,对病人术后的视力恢复有很大的好处,因为患白内障时间过久,视网膜的功能会有所下降,到那时再手术,视力的康复就不够理想了;此外,对许多白内障病人来说,提前一点时间手术,术后可以继续工作,而且提高了生活质量。

6.糖尿病为什么会并发白内障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糖尿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了,而糖尿病引起的白内障也有日趋增多的现象。

“糖尿病性白内障”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白内障,它属于“并发性白内障”的范畴,也就是说,这一类白内障与我们经常提到的老年性白内障不同,那是晶状体自身的老化变性,而并发性白内障则是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晶状体改变。作为糖尿病引起的白内障,它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开始当血糖升高后,晶体的渗透压也增高,就会吸收大量的水分进入晶体,晶体就变得膨胀,病人就会感觉到看远处的东西模糊,看近处的物体清楚,类似近视眼的状态;一旦血糖下降,晶体内的水分也随之减少,视力就恢复正常;当然假如血糖下降得太多,晶体也会脱失太多的水分而出现远视的情况。在长时间的血糖波动打击下,娇嫩的晶体内部蛋白质成分逐渐产生变性,从而形成混浊,即成为白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