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三国演义》学生活
21690100000019

第19章 修智:精于谋略才能成为赢家(2)

张让、段琏等太监密谋诛杀何进,他命太监埋伏在嘉德殿门外,然后诈、传太后的诏命,让何进宫。待何进一入宫门,几个太监一拥而上,当即把他杀死。

张让、段琏又写了一份假诏书,书中命樊陵为司隶校尉,许相为河南尹,企图控制要害部门。罢去袁绍、王允的官职。尚书们不由得怀疑起来,卢值派人去宫门绍、袁术也带兵杀来。宫门早已关闭,中黄门持械守卫,袁术在宫门外叫骂,要他们交出张让等,得不到反应做便开始放火。

张让等挟持太后、少帝陈留王,从复道向北宫门逃去。

守在那里多时的尚书卢植,当即诛杀了太监,与此同时,袁绍、袁术等也从南门攻入。他们乱杀一气,死者两千余人。张让、段琏乘乱兵劫持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逃出皇宫,其余的宦官全被袁绍杀死。

驻在郊外的董卓,见城内火光冲天,知道己发生变故,连夜带兵入城,途中得知少帝已被劫持离京,就由城西转向城北追去。

张让等人从皇宫逃离后,匆匆出洛阳北门,沿黄河步行至小平津时,被河南尹王允派来的人追上,张让等人纷纷投河自尽。

少帝又被董卓的人马迎走,因此开始了董卓专政,天下十八路诸侯征讨董卓,王允计杀董卓,造成天下大乱的局面。

【智慧金言】

古之英雄豪杰,善纳忠言,方能成大业,成大器,而如何进之流,失败乃是必然。

历代与太监的争斗,都因手中无兵权而失败,何进手中有兵,却被宦官所杀,不由得令人感慨万千!何进之死,正与他缺乏谋略,粗心大意,做事不果断而又自负的性格有关。

扫除烟雾,直面敌人

在三国时期,公孙渊占据着辽东,想欺诈魏国,他认为假如不和吴国绝交,魏国一定不会相信;如果是诱骗吴国的使者来把他杀掉,那么魏国肯定会相信,并且能够得到喘息的机会,逐渐寻找机会再自立为王。所以,他开始对吴国称藩,并且还献马给吴国。

得到公孙渊愿称臣和进贡的消息后,吴王孙权非常高兴,大家讨论要派遣张弥、许晏等人带领一万兵士前去为公孙渊赐爵封位。

议论决定以后,群臣纷纷庆贺。

只有顾雍说:“上下竟然如此互相欺瞒,真是太可悲了,你们竟还为它庆贺。”

孙权说:“远方的藩国向慕公义,首先向我国称臣,世祖即位之前得到了河西的土地,比起我们现在,哪能比得上呢?而丞相何以为这件事忧心?”

顾雍回答说:“我是忧心张、许两位使者再也回不来了。虽然陛下威名恩德远播,但是比起魏国,哪个力量强大呢?现在公孙渊不称臣于魏国,而称臣于吴,他这样舍弃邻近的强大外交援国,却去结交远方穷乏的国家,这是不符合常情的。”

吴王说:“可他为什么要对我国称臣呢?”

顾雍说:“公孙渊要自立为王,惟恐魏攻打其后方。欲结交魏国,又因为已经结交于我们吴国,怕被认为立场摇摆不定。如果进贡一些物品,结交吴国,那么吴国一定会派使者回报,并且加以册封。这样一来,他一方面既可以图得我们将送他的金银宝器等贵重物品,同时,又能趁此时机扣留我国的使者,然后再向魏国称臣。魏国必然认为他已断绝和吴国的关系,定不会去讨伐他而且会然更加重视。公孙渊便可乘此机会休兵养民、称雄辽东了。

“如果陛下不信,只要去一封信责备他过于轻率,就会立刻拆穿他的诡计。按照臣下的办法,只要派遣士兵百人护送使者就足够了。魏国知道此事后,定认为公孙渊奉事吴国十分诚心,最后仍然不会相信公孙渊,那么,他的阴谋也就难以得逞了。”

事后,公孙渊果然背叛吴国,与顾雍所预测的完全一样。

若不是顾雍的远见和判断力,吴国很可能就会成为公孙渊投靠魏国的“牺牲品”了。隔山观虎斗,于乱中求胜。

南郡作为必争的军事要地,在曹仁与周瑜双方的斗智中,先是周瑜误入圈套,然后曹仁又中埋伏,直到吴曹两家打得昏天地暗,紧紧地胶着在一起。

最后,周瑜杀败曹仁,率军直取南郡。哪料想,当他来到城下时,却见城上“旌旗布满”,只见大将赵子龙威风凛凛地站立在南郡城头:“都督少罪!吾奉军师将令,已取城了。”周瑜十分愤怒,挥军攻城,却被乱箭射下。

周瑜在起兵攻打南郡时,听说刘备也欲取此城,心中十分恼火,曾亲自带领兵马,与刘备交涉。刘备按照孔明的安排,答应由周瑜先取南郡,如他取不下时,“备必取之”。周瑜信以为真,无忧虑地去攻打南郡了。其实,孔明之所以让周瑜先打,是由于对战局的发展早已胸中有数了。他不但预测到曹操回许都时,对南郡必有安排,求胜心切的周瑜必然中计;同时,他也算计到周瑜吃了败仗,一定会对曹仁报复。所以,他决定先让他们双方拼杀,自己作壁上观,然后再乘机取利。他知道,两虎相斗,不死也伤。

当周、曹双方在南郡激烈争夺时,孔明在一旁冷眼观之,随时准备乱中取胜。周瑜、曹仁只顾了当面的敌情,却完全忘记了在他们背后尚存一只“黄雀”,正随时准备乘虚而入,坐享其成。

诸葛亮之所以能乘虚入南郡,主要就是乘着周、曹双方乱成一气,伤亡都很大。他深知乱则有隙的道理,于是乘乱偷吃了一颗白来的大果子。

兵家常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真是千真万确。诸葛亮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审时度势,无误地对敌对的各种具体情况和未来的局势进行了准确预测,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了乘乱占取南郡的正确决策,以至于拣了一个大便宜。

曹操也曾数次采用“乘乱”取胜的计策。如在官渡之战中,袁绍被曹操打败后一厥不振,两年之后死去,他的长子袁谭自命为车骑将军,幼子袁尚承袭父业,于黎阳驻扎。二人各立门户,互争高低,本来很好的兄弟,一时间反目成仇。

不久,曹操亲自带兵进攻黎阳,讨伐二袁兄弟。袁谭、袁尚在曹军兵临城下之际,暂停了内讧,共同对敌,迎战曹军。士气本来低落的袁军一触即溃,袁谭、袁尚连夜逃往邺城。邺城易守难攻,曹操无心恋战,领兵退回,留下贾信驻守黎阳,他欲对两袁施行欲擒故纵之计,就假装远征刘表,西平驻扎在西平地区。

曹操的军队刚刚撤走,袁谭和袁尚就开始矛盾重重而相互攻击。袁谭在平原被袁尚围困,万般无奈,就只好派遣辛毗向曹操投降,请求曹军来解平原之围。

为此,曹操征求幕僚们的意见。大部分人都认为,目前刘表的势力日渐强大,应当尽早攻打刘表,以免后患。而袁谭和袁尚已被打败,内部纷争不断,难以构成威胁,不足为虑。

然而,谋臣荀攸却说:“现在天下多事之秋,群雄纷争,刘表镇守住江汉地区,没有能力向四面八方扩展,这是志向短浅的标志。可袁氏兄弟却占据了北方的四个州,拥有十万大军,倘若他们两人团结起来一致,就很难轻而易举消灭他们。现在,袁氏兄弟忙于争斗,肯定顾不上两头,等到他们中的一人取胜,势力强大起来,亦极难制服。我们正应该乘他们现在内讧时进攻,可以轻易取胜。此乃绝好的机会,一定不要放过。”

曹操听后,以为确是这样,决定同意袁谭的请求,出兵邺城攻打袁尚。袁尚出逃山中,不多久,袁谭也反叛。曹操在南皮攻杀袁谭,冀州遂平。没有了退路的袁尚投奔了三郡乌丸,曹操随之又远征三郡乌丸,袁尚又逃往辽东。曹军在柳城击溃袁军,辽东太守公孙康将袁尚杀死。曹操最终乘乱攻灭了袁氏兄弟,取得了河北的大部分地区,实力大大增加。

【智慧金言】

有一个十分简单的道理——趁对手外战的混乱和内讧之时向对手出击,能够轻而易举地取胜。由于敌人在陷入外战和内讧的混乱状态时,手忙脚乱,这是天赐的良机。只要作出准确的判断,正确的决策,把握住这种良机,是很容易取得意外收获的。

自乱阵脚诱敌,反戈一击

在白马之围后,曹操准备收兵向后撤,不料突然接到报告说袁绍派河北名将文丑率大军来攻,声称要报关羽斩杀颜良的大仇。文军已渡过黄河,前锋将与曹军后卫接触。曹操稍事考虑,便立刻传令:以后军变前军,以前军变后军;粮草先行,军兵跟随。

部将吕虔惊问道:“为什么部队在后而粮草在前呢?”

曹操说:“粮草置后面,多被掠夺,放在最前面才安全。”

吕虔说:“假设碰到劲敌,让他们掠去,怎样应对?”

曹操说:“待敌人到达时,另行安排。”

吕虔忧心重重,不知曹操何意。

曹军驮着粮食辎重的马队沿河堑抵达延津一带,一路逶迤行进。曹操的指挥方位处在后军,突然听得前军一片乱喊,急忙派人前去查看。有人很快来报说:“河北文丑大军已到,我军相继抛弃粮草,四散奔逃。而后军距离还来不及相互照应。”部将们纷纷露出疑虑不安的神情,惊而望着曹操,束手无策。

曹操擎起马鞭朝着南边一个土丘指了指:“不如先去那里躲避一下。”曹军人马一齐奔上土丘。曹操还让士兵统一解除甲衣,卸下马鞍,将战马放到土丘四周休息。这时只望见文丑军队乘势追杀而来。

将领们说:“情势十分危险,我们还是急收马匹,退兵至白马吧。”

谋士荀攸忙说:“这是诱惑敌军的大好时机,为什么要退兵?”

曹操连忙向荀攸频频示意,并拈须微笑。荀攸领会了他的用意,也不想说破。

文丑先抢了粮草,又发现土丘下丢弃了不少战马,又令军队抢马,于是士兵争先恐后夺取,队形却都乱成一团。

曹操乘机命士兵一齐冲下土丘,冲乱了文丑的大队人马。曹军四面包围文军,文丑挺身出来独自迎战,手下士兵自相践踏。文丑难以遏制住乱军,不得不拨马而逃,被关羽一刀斩于马下。曹操命令全军拼力追杀。文军大部分落水,死伤十分惨重。曹军将先前丢弃的粮草以及马匹全部夺了回来。

在庆功宴上,曹操对吕虔说:“我当时命令把粮草放在前面,而后又让卸了鞍子的战马休息,就是要卑而骄之,麻痹敌人,让他们从内部混乱不堪。我的计策,只有荀攸一个人明白呀。”众将都钦佩不已。

【智慧金言】

由于曹操的计谋超人、善于决策,才使得他逐渐锋芒毕露,而名垂青史。

有虚有实、险中取胜

“兵不厌诈”,是《孙子兵法》最精典的语言。在战斗中谁能够欺骗住敌方,误导敌方的思想,谁就能把握最后的胜利。在《三国演义》中,“狡诈”而取胜的故事和案例如果说大家的比较熟悉的话,还有一些大家容易忽视的案例,比如贾诩设陷,巧败敌人。

公元198年夏天,曹操假传诏书,再次兴兵,对南阳军阀张绣进行讨伐。张绣难以招架,便退兵于南阳城内坚守不出。敌人久攻不下,令曹操心情急躁,便亲自骑马围着南阳城转悠了三天,果然发现张绣守城的一些破绽:东南角城墙的砖石,新旧有别,而且鹿角大多数遭到毁坏。

曹操计上心头,召集各位将领,传令在城西北堆积柴薪,摆出了集中攻西北方向的态势。但实际上,他却秘密命令军队准备攻城器具,打算从东南角突袭入城。

另一边,张绣发现曹操骑马绕城观察三天,又见西北角曹军堆积许多柴薪,内心十分奇怪。谋士贾诩笑道:“曹操看了我们三天,我也看了他三天。我早明白他的意思了,我们要将计就计,曹操必败无疑。”

张绣惊异地问道:“是何道理?”

贾诩说:“我在城墙上,见曹操对东南城角砖石的新旧颜色察看得十分认真,我知道:他一定认为那里是薄弱环节,准备自此突入。可他明里却在城西北堆积柴草,虚张声势,准备诱骗我军将主力放在西北方向守卫,他们以为声东击西之策略。”

张绣惊问:“那我们该怎么应对?”

贾诩笑道:“我们可将计就计,命令精锐士兵,饱食轻装,匿藏于东南房屋内,使城内百姓佯装土兵,摆出尽力防守西北的姿态。到了晚上,让曹军在东南角爬城。等他们进入城里,一声炮响,伏兵齐起,他们防不胜防,便可以活捉曹操。”

张绣采纳了贾诩的计谋。

忽然,有探子报告曹操,说张绣集中兵力到西北角上呐喊鼓噪,拼力守城,而城东南防卫反倒非常空虚。曹操大笑:“姓张的果然中了我的计!”便命令军队秘密预备好爬城工具。白天,他只是命令部队假装攻西北角。到晚上二更时分,却命精锐主力爬上城墙,砍开鹿角,只见城中没有一点儿动静,他们便一拥而入。忽听得“咚”地一声炮响,张绣的伏兵四面冲杀出来。意外事件突发,曹操慌忙退兵,张绣率领精兵勇猛掩杀。曹军败退出城,溃散数十里之外。张绣直杀到天明方始回师入城。这次战役,曹操损兵折将五万多人,失去辎重无数。

《三国演义》中,张特诈降克敌固城也是一介虚实并用、险中求胜的战例。

公元253年,东吴大将诸葛恪率兵攻魏,包围了合肥新城。魏军守将张特手下仅率三千人马,经过三个月的苦战,也已死伤大半。城墙已有多处即将被攻破,吴军攻势日急,情况很危急。

这时候,一个缓兵之计在张特的脑海中形成了。

有一天,张特预先通知吴军暂停攻城,他亲自走上城头,对诸葛恪说:“现在城中粮草已尽,官兵伤亡过半,我已无心继续抵抗,决心投降。但魏国有一条法律,敌人来攻时,守城官兵坚守到百天之后,如果还没有援兵来救,那就算是投降了,其父母妻子等亲属可免于治罪。你们自攻城以来,已近百天,希望你们再延缓几天,待百日后我即投降,以求保全亲属性命。明天我就把全城官兵的名册造好送来。这里是我的官印,你们可以先拿去,作为我投降的凭证。”说毕,便把印绶扔到城下。

吴军官兵对张特说的话深信无疑,就不再攻城。张特回到城中时,乘机连夜加固城防,拆下房屋的木料、砖石修补被攻破的城墙。第二天,张特又登上城头,大骂吴军:“我堂堂魏将,岂能投降,誓与你们血战到底!”

到这里,诸葛恪才知道上当受骗了,于是下令再行攻城。但因给了对方喘息的机会,最终导致失败,久攻不下,伤亡很大,被迫撤退。

而小说中,吕蒙诈病欺关羽的故事,就更精典了。

公元219年,蜀将关羽率军北伐,进攻曹魏的樊城。因樊城和吴将吕蒙驻守的陆口相邻,为防不测,关羽在公安和南郡留了一些守军。吕蒙为进攻关羽的后方,故意称病以诈敌人,孙权同意后,吕蒙就宣称自己病得很历害,要求回建业养病。于是孙权公开发布檄文,召吕蒙回建业。

关羽听到吕蒙回建业养病的消息后,信以为真,没有往别处想,不够重视,反倒觉得消除了后顾之忧,将留下的守军逐渐调往前线。正当关羽在樊城与魏军激战时,吕蒙偷偷地进攻关羽的后方江陵,直接威胁到荆州。

【智慧金言】

“兵不厌诈”虚实并用,是永恒的用兵之道。以多种手段向敌人传递错误信息,必会造成敌人的错觉和心理恐慌。这种重要的用兵谋略,拿到我们今天的战争当中,仍有借鉴之处。

顽劣作戏,内藏玄机

在我国民间,流传着一个曹操在小时候如何狡诈应变的故事。

儿时的曹操十分机智狡诈,很多地方不同于其他孩子。他非常贪恋游猎、歌舞等事,而对于当时每个孩子都要死肯书本知识的作法,曹操没有一点儿兴趣。

出身于仕宦之家的曹操,父辈一般都特别专注、用心地读书,并因之谋求到了合适的社会地位。所以,对家族中子弟的教育也异常严格,尤其特别厌恶他们不务正业,只知放鹰走马、听歌看舞,觉得那样会影响学业、消沉意志败坏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