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三国演义》学生活
21690100000021

第21章 修智:精于谋略才能成为赢家(4)

韩遂即便满身是嘴,也说不明白,就焦急地说:“你如果对我不信任,那我明天出阵找曹操说话,你突然冲出阵前,一枪把他刺死便是了!”

马超说:“如这样,才见太守真心。”

第二天,韩遂一马出阵,马超隐蔽在营门里面,单等曹操出来。

韩遂令人到曹操寨前喊话:“韩将军请曹丞相叙谈!”

曹操却派曹洪出来和韩遂相见。马离韩遂仅几步之遥,曹洪在马上躬身对韩遂说:“昨夜丞相拜托将军的事,请不要延误了。”

说完,勒转马头就往回跑。

马超听得真切,大怒,挺枪纵马,冲上前欲刺韩遂。被将官们拦住,劝回营中。

韩遂实在走投无路,部将们就劝他投降曹操。韩遂便写了密书,派人送给曹操。马超不知怎么知道了这个事,便率兵来攻韩遂,曹操乘机联合韩遂,攻击马超,开始了一场混战。

最后,杀得马超仅剩下三十多人,逃往陇西临洮;韩遂被马超砍断一只手,后来曹操封其为西凉侯,他的兵马都被曹操收编了。

西凉平定后,曹操可专下心来对付刘备和孙权,不再有后顾之忧,可一心对付刘备、孙权了。曹操使用离间计,真不愧“奸雄”的称号。

【智慧金言】

古人云:“非圣智不能用间”。就是说,并非才智高的人不能完美地运用离间计。离间计要求大胆筹划,小心实行,断然结束。只有这样,才能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收获。

以假乱真,麻痹敌人

我们都知道,像曹操、诸葛亮、周瑜那样的智谋型的次策者,都很善用谋略和诈术,就像张飞那样的“粗人”,也不止一次使用相似的智谋呢。

曹操战胜吕布后,带刘备回到许都。刘备哪是那种甘愿寄人篱下之人?他想办法运用韬晦之计,迷惑曹操。后来,他借截击袁术之机,逃离许都,打败袁术,将曹军将领车胄诛杀,夺回徐州,又策动袁绍起兵伐曹。曹操大怒,一边亲率二十万大军迎战袁绍,一边令刘岱、王忠二将,打着丞相的旗号,讨伐刘备。

当时,正是初冬,天特别冷,而且漫天飘雪。两军冒雪布阵对峙。关云长跨马提刀同王忠首先交战,不几个回合,就将王忠活捉于马上,返回本军。张飞看到二哥立了头功,心中焦灼,立刻对刘备说:“待我去活捉刘岱来。”

刘备说:“刘岱亦一镇诸侯,不能轻敌。”

张飞冷笑道:“这等小人,哪值一提?我一定活捉他回来。”

刘备说:“只提醒你鲁莽性子别损了他的性命。”

张飞叫道:“若杀了他,我偿性命便是了!”

刘备就把三千兵马交给张飞。张飞即率军前进。

刘岱见王忠被活捉,坚守寨门,不敢出战。

张飞终日在寨门前恶语伤人,刘岱知是张飞,更不出战了。张飞像那样叫骂了好几天,见刘岱不出。寨门攻打不下,焦躁之后顿生灵感。他传唤全军今夜二更去劫刘军营寨,白天,却在本家营帐里饮酒作乐,喝得酩酊大醉,有意寻找一个帐前军士的错处,喝令左右将他痛打一顿,并且把他捆缚在营里,骂道:“哼,待我今晚出兵胜利归来时,拿你的脑袋祭拜军旗!”说完,却悄悄示意左右,故意放他逃走。那军士跑出寨门,越想心里越是气愤,便径往刘岱营中,密告张飞阴谋夜劫刘寨的情报。

刘岱哪曾想这是张飞一计,见军士给打得鲜血淋漓,便相信了他的情报,高兴地说:“好,今夜叫张飞来尝尝我的伏兵味道。”然后,他传令空出营寨,部队都埋伏在寨外,单等张飞闯入,来个“瓮中捉鳖”。

当晚,张飞真的兵分三路,长驱直入,其实他的中路只有三十人,任务是闯入刘寨抢先放火,却教左右两路人马抄在刘寨后面,单等火起为号,然后夹击刘岱的伏兵。到了三更时分,张飞亲自率一支精兵,先断了刘岱的后路。中路三十人,果然抢入刘寨放火。寨外刘岱伏兵大声喊叫,向寨内杀入,张飞两路兵马一齐出动,围杀刘岱伏兵。刘军顷刻乱成一团,不知张飞究竟有多少人马,四面而逃。刘岱自率一支余部夺路逃走,正赶上张飞拦住退路,急忙回避,只交战了一个回合,就被张飞活捉了。余部相继缴械投降。

张飞遣军使跃马驰入徐州报捷,刘备十分高兴,对关云长说:“三弟一向粗鲁、莽撞,不想,今天也会用智作战了,我以后不必为他担忧了。”

在和张郃交战中,张飞使用的“诈”术也堪称精典。

张飞嗜酒如命。他几乎是逢酒必饮,每饮必醉,每醉必出事端,不是打人,就是误事,这是张飞的一个大弱点。这弱点,在他斗智用谋还未成熟的阶段,必定会留给对手可利用的机会。

张飞在守徐州时,刘备曾再三叮嘱张飞不饮酒或少饮酒。但刘备刚走,张飞便豪饮起来,酒后又痛打曹豹,终于致使吕布乘机杀进城来,他的酒还没醒,就糊里糊涂地把徐州丢了。可是,随着张飞在战争中日益成熟,他的弱点却变成了他使用“诈”术麻痹迷惑敌人的一种制胜手段。如,张飞宕渠山战张郃时,他的这个弱点就利用的非常好。

张飞在山西一带战败张郃后,挥军乘胜追击,一直追至宕渠山下。张郃凭借有利地势据山守寨,坚持不出,一连“相距五十余日”。张飞十分无奈,于是在山前扎驻大寨,每日饮酒;饮至大醉,坐于山前辱骂。刘备闻讯后,大惊失色,急忙找孔明商议。诸葛亮非但不惊慌,反倒马上令魏延送去三车好酒,还在车上插上了“军前公用美酒”的大旗。

张飞得到美酒后,不但自己更加的嗜酒无度,还将美酒摆在帐前,“令军士大开旗鼓而饮”。那张郃在山上见这样子,再也控制不住杀敌的心情,便带兵乘夜下山,直袭蜀营。当张郃冲进大寨,看张飞在帐中端坐,举枪就刺。

哪料想,刺倒的竟是一个拿草编的“假张飞”。

原来,魏军误中了张飞埋伏,张郃惨败,曹军的宕渠寨、蒙头寨、荡石寨全被张飞获取。

如果张飞不用此计,而是硬拼的话,估计其结果很难预料了。先斩后奏,争取主动权。

三国时期,太史慈在郡里任官,正赶上郡里和州里有矛盾,难辩是非。这样的情况下,上奏章的早晚决定当事者的主动与被动权。当时,州里的奏章已派人送出,郡里的官员担心自己落在后头,造成被动,欲寻一得力的使者去追赶州里送奏章的人。于是就选中了太史慈。

他马不停蹄地赶到了洛阳。这时,州里派出的官员也刚到,正在求守门的官吏给自己通报。

太史慈问:“你想通报上奏章吗?”

州里来的官员回答:“是的。”

太史慈又问:“你的奏章在哪儿?题头落款是不是写错了?”遂将小吏拿的奏章拿过来看,奏章刚拿到手,太史慈便把小吏的奏章撕得粉碎。

州里来的小吏大叫,拉住太史慈不肯放手。

太史慈对他说:“如果你不把奏章给我,我也没有机会把它撕了。是祸是福,咱俩都一样承受,总之不能让我独自蒙受罪责,与其这样,不如咱俩来一个一走了之。”

他俩离开后,太史慈一人悄悄地返回,轻易地把郡里的奏章呈交朝廷。

【智慧金言】

在关键时,不按常规处理问题。敢于先斩后奏,更能展现出个人超常的智慧和胆略,因为他争取了主动,冲破了重重艰难险阻,为争取他的目标,为争取利益和主动的形势,做出聪明的选择。

以假乱真,困惑对手

诸葛亮除了空城计之外,还屡次使用诈术,如“增灶减兵”和“草木皆兵”之计就十分著名。

公元230年,蜀与魏在一次交战中,诸葛亮军中因粮草短缺而退兵。退兵时,诸葛亮根据魏强蜀弱的情况,以及魏军主将司马懿由于数次遭蜀军伏击而用兵谨慎、决策多疑的特点,决定使用“增灶减兵”的计谋,用以对付魏军的追击。蜀军边撤退,因为数次增挖锅灶,“今日掘三千灶,明日掘四千灶,每日退军,添灶而行”,用这种办法迷惑魏军,司马懿唯恐上了诸葛亮的当,不敢冒进。他每天派人到蜀军留下的营地查点灶数,当看到灶数逐日增加时,就对他的部下说:“诸葛亮素来多谋,现在他不断增兵添灶,如果我们继续追赶,肯定中计,还是不追为好。”魏军真的停止了对蜀军的追击。蜀军顺利撤退,彻底摆脱了被优势敌人追歼的危险的局面。

还有一次,诸葛亮使用了“草木皆兵”的计谋。

“草木皆兵”这一典故说的是:公元383年,符坚率兵南下,攻打东晋,发现东晋军队布阵严整,对面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像是人形,十分害怕。造成对手心理上的极度惊恐,利用其错觉,进行心理干扰,也是旨在攻心的谋略技巧。

公元234年8月,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大将姜维、长史杨仪按照诸葛亮的临终安排,秘不发丧,蜀军将领没有将他去世的消息说出去。却把尸体裹着放在车里,整顿军队,有秩序地开始向汉中撤退。司马懿从老百姓那里听说诸葛亮已不在人世,马上率军追赶。

五丈原刚过,长史杨仪遵照诸葛亮的遗嘱,命令蜀军倒打旗帜,猛擂战鼓,共同呐喊,佯装要进攻司马懿的样子。这时候,从树林里突然推出一辆小车,车上端坐着一尊诸葛亮的偶像,羽扇纶巾,鹤袍皂绦,缓缓而来。司马懿见孔明还活着,大惊,他怀疑自己老眼昏花,但鉴于以往多次因追击而吃亏的教训,深恐诸葛亮还没死,乃诱兵之计,于是急忙退回营中。蜀军得以从容退去,进入斜谷后,始发讣告。此后民间一直流传着“死诸葛吓退活司马”的传说。

很显然,尽管诸葛亮已死,他的仪表、风度和足智多谋的形象,还深深地刻在司马懿的记忆里,再之诸葛亮的用兵神奇,司马懿上当多次,眼前的形像对他自然产生一种心理威慑力,使得司马懿不敢贸然上前。

【智慧金言】

做为一个政治家和军事家,在许多场合需要的是足智多谋,细心大胆,真假虚实等各方面军事素质和思想交互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成就一时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