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三国演义》学生活
21690100000033

第33章 驭人:驾驭人才为我所用(1)

以“德”感人,以“让”服人

给自己多留点余地,就是无论什么路况,都别开得太“极限”了——速度适中。就像是有些人所说的那样“做人不能太倔强、太死板、太刚硬”,路也不可走的太绝,可方可圆,能屈能伸,当忍则忍,随机应变,是许多历史人物成功的重要途径,说话办事能够权衡利害,把握轻重,外表大度圆融,内心见棱见角,如此处事待人,才有回旋之地,这些道理,值得我们铭记、研究,并且自身力行。

所以无论是做什么样的事情,都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绝,都需要给对方同时也给自己留点余地,其实真正的意思就是给自己留条退路,留一片蓝天。不管是什么人,在了解生命的意义之后,都应该这么做。因为,这里面有对自己一时莽撞的弥补,有对自己一时糊涂的反思,有对客观情况发生变化的回旋……这样,就准备了一条合情合理的退路。痛苦也好,无奈也罢,最重要的是自己还能够留得住面子。

古语道:“卑让,德之甚。”也就是说,做人应该有意降低自己的地位去谦让对方,这便是做人为“德”的根本。即,做人应该注意以德服人。例如,当官的人不要因图一时的威风而故意摆出官架子,高高在上目空一切,让别人仰你鼻息,给别人一种盛气凌人之感,这样很容易造成对方的逆反心理,产生不愿与你合作的抵触情绪。在别人心目中高大的地位和形象应该是由别人甘心情愿为你树立的,而且一旦树立,大家就会以你为偶像,而尽心竭力地为服务。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在无形中追求这样的偶像效应的。

以德来感人,敢于为小,善于为小。在这一点上,刘备做得就特别好,为了兴复汉室,争得霸业,刘备和关羽、张飞两个平民百姓结为患难与共的生死兄弟,桃园三结义,这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典故了。

刘备当时是皇室宗亲,世称刘皇叔,和关羽、张飞结义,这对关、张二人可说是受宠若惊,他们自会拼死效命,而成为刘备的左膀右臂。后来,刘备又三顾茅庐,为了聘请诸葛亮作为军师,不惜三次亲自到诸葛亮的茅屋去请他。当时刘备和诸葛亮地位相差悬殊,刘备虽然在争霸的过程中屡遭挫折,但是也颇有名望的。且刘备当时已经年近五十,而诸葛亮只是二十多岁而没有名气的小辈。刘备竟然会特地三次造访孔明,以最崇敬的态度请求孔明做他的军师,及至在孔明应允之后,又立刻把军中全部作战计划等国家大事都委任于他。可见其最彻底的谦虚态度以及最深切的信赖了,这可算是“德之甚”了,最后终于请得诸葛孔明,也像给自己又添了一个智囊。人人知晓诸葛亮是上通天文,下晓地理,知前料后,神机妙算,乃百年难遇的人才。

除对孔明以外,刘备对其他部下也是这样。

在战斗中,当赵云从敌人重围中冒着性命救出太子阿斗后,刘备没有表现出正常人得到儿子时的那种欣喜若狂,而是生气地把阿斗扔到地下,感叹说:“为了你,我几乎折损了一员大将!”刘备这种故意笼络收买人心的一言一行,又如何不使部下感动而誓死效忠呢?

刘备这样做,正是有意压低自己的地位,让文臣武将与他没有距离,才得到众多的归附者,也得到了文臣武将的赤胆忠心,为报达知遇之恩,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他浴血奋战而万死不辞的。

曾经有位画家,非常懂得留余地,每每为花鸟传神,替山水留韵,他总能够做到恰到好处地留些空白,这一“留”给人以诗的想象,弦的余音。他知道让人感到满满当当未必是艺术,简简单单方为境界。

这份艺术享受在这一意境中,还可浮想连翩。虚室生白,不仅仅是对装潢和摆设的一种独到的见解,更是一种高深的见识;园林留白,空间的旷远和花草的疏朗,也是一种高明的手笔;而人生更像一幅画,需要有留白的地方。俄国一位作家曾说过:“在人的一生中,失去的比获得的更为重要。种子消失之后,才能发芽。”而人生就像是一个大舞台,要想活得精彩,活得壮美,活得有气魄,就不仅要学会给生命留白,而且还需要淡然看待人生的得失成败。所留下的空白并非是苍白,而是一种境界,一种襟怀。如果说科技的空白我们要常常填补,那么对于生活的空白我们则要时时留出。

人的一生就像是得失的轮回,而得失就像是一对跳跃的、充满灵性的音符,在不停地编织着人生乐章中每一个悠扬的旋律。生活中,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只有从来没有的东西,才永远不会失去。“百得会有一失,百失也会有一得”,这句话虽然谈不上是至理名言,但也与民间所说“甘蔗没有两头甜”,“高楼临街却喧哗”的道理是一样的,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得与失相互的利弊。

所以在这种利与弊之间我们必须要学会做事留余地,其实留余地也可以称作是对自己的一种解脱方式。有的时候,为了一件毫无意义的小事儿,双方争论得面红耳赤,这种时候,只要有一个人会解脱,说一句“开个玩笑嘛,何必当真”就完全可以熄灭“战火”,从进攻的路上撤退下来。最后,谁也不会受到伤害,大家仍和好如初。

从这一点也能够体现出一个人自身的修养,是完善自我的一种方式。把话讲得有些弹性,使别人听起来感到舒服,做起来有一个灵活的安排,这样,大家心里面才能没有负担,从而轻轻松松,坦诚相处。

【智慧金言】

一个人无论地位怎样,是担任要职,还是做普通工作,都不可以思维混乱;假如有一天工作变化,个人还能不能在职;假如有一天提升了,自己能不能很快适应。不论上述情况能否成为现实,但做事都需要留有余地,这也是一个明智之举。如果在我们的面前横着一座大山,或是流着一条大河,它们阻挡了我们前进的道路,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试着用退一步的战术来应对,而且还需要能够做到当机立断。碰到南墙也不回头,那不能算是执著,只能说是一种愚蠢的行为。人注定是要走路的,路在哪个方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能够达到目的地。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企业的老板在创业时期凡事亲历亲为,以身作则,就是对员工极大的鼓励。)

马谡失街亭后,诸葛亮不得不挥泪斩之,可他也一直深深地自责。按说安排马谡守街亭时,诸葛亮反复叮咛,责任应该可以推卸掉,但是诸葛亮没有推卸责任,反而自行请罪,自降官职。老板尚且如此,做员工的也就不会轻易推卸责任了。

然事实上,在职场上通常的逻辑却是:“天底下只有伙计的错,没有老板的错。”老板也是人,是人就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老板犯了错误如果不自查自咎,别人是无法对其进行指责的。一些刚愎自用的老板出于一种虚荣心,硬着头皮不承认自己的错误,甚至更恶劣的还把“黑锅”扣到别人的头上,这样的老板到头来只能被错误吞噬。承认错误并不意味着丧失老板的威信,相反,勇于承担责任,深刻反省错误的根源,反倒能增强员工的信心,得到员工更大的拥护。

“小霸王”孙策在平定江东之时,每每带头冲锋在前,有人劝其不宜亲陷敌阵、轻敌小寇,而孙策则说:“非此则将士不用命耳,”孙策能很快一举平定江东,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他与众将士同甘共苦,并处处以身作则。

曹操也是一个敢于承认错误和承担责任的人。在一次出征前,他下令:“如有践踏麦苗者,杀无赦。”结果他自己骑的马却受了惊,践踏了麦苗,怎么办呢?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自己定的规矩自己不能破坏吧,于是,曹操想拔剑自刎以捍卫法令的威严,但在当时来说,这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若曹操死了,谁领着大家打天下呀,好在聪明的谋士想出了一个注意“以发代首”。虽然法令没有得到彻底的执行,但总算给民众一个说法,曹操“言必信,行必果”的伟岸形象由此也变得越加高大。

老板以身作则,对部下是一种特别好的激励。老板严于律己,率先垂范,胜过夸夸其谈的千言万语,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无声的示范是最好的模样。许多成功的老板均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

老板杰克,并不鼓励员工加班,他认为优秀的员工会在规定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但他本人却每天一直都工作至深夜才离开。一开始没有几个员工加班,反正老板又没要求加班,可一看到杰克每天都很晚才回家,于是员工们自然地增加了8小时以外的工作,慢慢地形成了一种风气。只要一遇到紧急的工作,员工都自发地留下来加班加点工作。当然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员工的付出终有回报,工作也高质量的完成了。

老板的一言一行都在员工的视线之内。老板若说了不算或说了不做,久而久之,公司的凝聚力就会大大消减,慢慢地消极懈怠的员工也会越来越多。所以作为老板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能给员工留下话柄。有些公司的风气不正,在老板看来是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其实问题恰恰出在老板本身,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

【智慧金言】

古人云:“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老板说话要算数,主动以身做责,一方面树立了自己在公司的威信,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能够赢得员工的高度信任。而这种自上而下的凝聚力不但可以提高一个集体的智慧水平,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员工的士气。所以若想让员工死心踏地地为公司工作,老板要时刻注意反省自律。

要让员工感受到被关怀

(让员工切实感受到关怀,这样便可大大地提高员工潜在的工作动力。)

张飞因为喝酒被吕布抢了徐州,使刘备的家眷陷入城中,张飞受到关羽的责备意欲自杀谢罪。而刘备却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今虽失了城池家小,安忍受兄弟半道而亡?”一句话说得张飞感动不已、痛哭流涕,难怪张飞要誓死追随了。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仅仅是物质上的奖励不能完全达到真正激励员工为公司“卖命”的目的。现在不是最提倡人文关怀吗?要使员工真正地感受到公司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从而产生归属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出员工尽可能大的潜力,从而有效地服务于公司。

有一个很细心的老板,每逢员工过生日这一天,不仅破例为其开个party,还允许员工在这一天休息。因为每个员工来时都填了一份履历表,老板看后并在台历上注明。事情虽小,但员工则是满怀感激之情。员工能够感觉到被关怀、被尊重,这在员工心理上将会产生怎样的效力呢?换来的岂止是员工加倍地努力工作?

“待遇留人,事业留人”都为一些老板所重视,但很少有老板注重“感情留人”。现代管理中就非常崇尚感情投资,无数实践表明,感情投资有时比奖金更能唤起员工的工作热情,它所带来的效益是金钱激励所不能取代的,而且也是增强员工忠诚度的重要方法之一。

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关心和爱护是人最基本的一种精神需要。员工需要物资保障的同时,更需要切实的安全,可靠的归属和感情的温暖。

【智慧金言】

成功的老板不但善于挖掘人才,同时更知道如何使用人才,怎样激励人才,使其发挥最大的聪明才智,努力为公司工作。这是其它任何一项投资都无法比拟的。

老板本身要胸怀大志

(有时企业员工的努力与否是与老板是否胸怀大志成正比的。)

三国时期,荆襄一代皆能人,可很少有归附刘表的,而刘表也“小富即安”,“吾坐拥九郡足矣,岂可别图”?是以三分天下并没有刘表的份儿。而刘备,虽白手起家,却拥有赵、关、张、马、黄等多名大将为其卖命,谋臣中更有孔明、庞统两位著名军师,因此而占据楚汉一隅。

刘备依书中所说,应该是个穷光蛋,除了耳大、臂长、专长编草鞋之外,什么都没有,可谓:“一穷二白。”但其志向远大,举着“光复汉室”的大旗。刘备参与了镇压黄巾军的起义,讨董卓、战袁术,奔波半生,无立锥之地,虽常寄人篱下,可胸中大志未曾泯灭过。当初“隆中对”,诸葛亮第一句问刘备的就是:“将军你的志向是怎样的?”此时,若刘备回答自己只是想当一个荆襄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诸葛亮说什么也不会跟着他卖命。但刘备素有大志,时时以天下苍生为念,终于吸引了众多文臣武官,一步步地创立了蜀汉基业。

老板理想远大,员工也会认为这样的公司大有前途,跟着这样的老板干有奔头。若老板都像刘表那样“知足常乐”,员工也就没有什么盼头了。始终不放弃心中理想和追求的老板,能够让员工始终心存希望,因为目标和理想在一天天的接近,而员工在实现这一志向过程中不但提升了公司的效益,同时自身利益也得了极大的满足。

【智慧金言】

成功的老板,总是在一个目标即将实现之际马上制定下一个目标,他不会使员工感到没有方向感的。同时员工在这样一家公司工作会时常感觉每天都有新目标,天天都有新精神。无形中让员工有一个尽可以施展个人才艺的空间,因此成功的老板是不会让员工在精神上有丝毫懈怠的,而员工有了奋斗的目标自然也就有了新动力。

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

诸葛亮的军队在平定南中的叛乱时,每到一处,所向披靡,进展非常顺利,最后,只剩下了逃到建宁的南蛮孟获。

孟获是南方的一个大姓的首领,掌握着大家族的势力,为人豪迈慷慨而多智,颇受当地土人的拥戴,是一个敢出头而又不怕死的倔强人物,很不好付对。他一边顽强抵抗,一边向各处极力鼓动各少数民族反抗朝廷,影响十分巨大。

诸葛亮知道,要消灭孟获并不困难,但要实现南中安定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想起出征前和马谡的谈话,决定这次作战以攻心智取为主,使之从内心里降服,让他反过来起到长期帮助朝廷稳定南方疆域的作用。

诸葛亮决定将孟获收为己用,就采取围而不打的战法。孟获在建宁城里忙了一阵,做好了守城死战的准备,可是诸葛亮就是不发动进攻,使他满腹狐疑,猜不透诸葛亮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每天早晚上城观察蜀军的动静。过了几天,孟获发现围城的蜀军不像刚来时那样摩拳擦掌,表现出有些疲惫和散漫。孟获十分不情愿久呆在异地他乡,就决定突围向南,返回家乡。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深夜里,南王孟获带领手下人马悄悄打开南门,一齐往外就冲,没有想到竟然落进陷马坑中,都被蜀军捉住,被五花大绑押到诸葛亮的帐中。

没料想,诸葛亮起身,亲自给他松了绑,并且给他披上衣服,劝他归降朝廷,而且还亲口保证他和他的人马以及财产都能得到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