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三国演义》学生活
21690100000007

第7章 明志:志向决定命运(1)

敢拿青春赌明天

(赌固然是一种勇气,可是胜算几为零的时候,最好还是别赌。)

赤壁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表面上看曹操新近取得了荆州战役的胜利,士气也非常高昂,而其又以“奉辞罚罪”的名义,坐拥百万大军浩浩荡荡而来。孙权依靠江东的有利地形,似乎也不是那么轻易就能被征服的。究竟是降还是战?孙权一时难以决断。此时吴国的最高军事指挥官周瑜对形势做了深入的分析: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可实为汉贼,群众基础并不好;曹操长途跋涉更是犯了兵家的大忌,属于强弩之末;后方不宁,马腾、韩遂是后患;另外,尤其要命的是曹军多为北方人,不习水战。曹军有以上四点不利条件,打败他并非绝无可能。听了周瑜的分析,孙权终于下定决心,准备在赤壁与曹阿瞒豪赌一把。

赤壁之战在今天看来,可谓商战中难得一博的实例。可人们也必须看到,这种赌一次、博一回的决策并非是毫无根据的。这种“博”是建立在对两军优劣对比进行科学分析基础之上的。

兵法云:“夫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那么何为“多算”呢?一般来说,超过六成把握就属于“多算”了。在决策过程中具有百分之百把握的事情通常是不存在的,倘真如此也不需要决策了。较高水平的决策都是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的,而且多数是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做出的,这时,对决策者来说就是一个重大的考验,是进是退全在一念之间。赌正了就赢,赌错了就输。

【智慧金言】

老板在决策时需要有赌的勇气,但在没有较大把握的前提下,绝不可以盲目拼赌。投资不是撞大运,在赌一把之前,一定要经过大量而广泛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之后做出理性判断。是投资就有风险,就会有输赢。

置之死地而后生

(伸头一刀,缩头还是一刀,搏一下或许可以有赢的希望。)

有意将自己置于绝境,有时会激发我们身上的巨大潜能。在腹背受敌中,退与攻都是个绝路,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或许还有一线生机。虽然做了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做肯定是不会成功。因为决定成功的因素很多,有内在的、外在的、客观的、主观的,做了至少还有一半的成功机率。

“置之死地而后生”本是一句兵法上的要诀,但马谡却僵化地理解了这句话的内涵,生搬硬套地将其运用到街亭防守上,结果却大败而归。知识分子常犯的错误就是死读书,读死书,不考虑实际情况,生硬地将经典拿来运用,孤立地看待问题,不能运用辨证的、普遍联系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正如诸葛亮所说的那样:“死守经典,数黑论黄,坐议立谈,无人可及,随机应变,百无一能。”

好的主意都是“逼”出来的,思想懒惰、贪图安逸是人性的一个弱点,所谓“多难兴邦”,当国家陷入生死存亡的境地时,其民众也会表现出空前的团结。一个公司,也是如此,当公司经营不是很景气时,大家都能齐心协力把业务搞上去,情况一旦略有好转,大家都没有了生存的危机,“内耗”马上就开始了。

许多企业其最终走向衰落的原因往往不是来自外部。因此,聪明的老板总是人为地制造危机,时时向员工传递大敌当前的信息,让员工始终处于“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状态。由于大家都忙于应付来自外面的危机,因而也就无暇顾及内部分歧了。有道是“逸则生变”,太平天国就是由于大家被暂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丧失了警惕性,严重的内耗使一只颇有战斗力的队伍元气大伤,最终被绞杀了。

【智慧金言】

从某种意义上讲,“危机”对个人、企业、国家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背水一战”是商战中的一种策略,有时反倒能使企业起死回生。

赌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智慧

(赌场中,只靠勇气押宝的十之八九会输得一败涂地。)

诸葛亮死后,蜀国的军事指挥权便交给了大将军姜维掌管,姜维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九次讨伐中原。其本意和初衷都是好的,但姜维忽略了一个事实。蜀国当时人力、物力、财力远不如诸葛亮在世时期,已不宜打长期消耗战了,而且蜀军长途跋涉,劳师远征,后方补给困难,常常无功而返。后人评说姜维,认为他虽然有一定的文韬战略,其勇气也十分可嘉,但他连年征战,导致国库空虚,国内的社会矛盾也日益加剧,这无疑等同于加速了蜀汉的灭亡。

赌,需要勇气,同时也需要智慧。生意场中每做出的一个决定,犹如下棋,每落一个棋子其实都带有“赌”的成分,不可能百分之百地知道后面要发生的事情。但作为决策者来说,总是要把各种可能都考虑清楚,然后再决定走哪一步棋。人常说“下棋看五步”,其实能看出三步就非常了不起了。

诸葛亮和周瑜都是智商极高的决策者,但二者在决策时的风格却迥然不同,周瑜“赌性”更强,在策划方面,周瑜的特点是“一步三计”,或者说是计中有计,其缺点是,如果前面的计策不成,后面的计策就很难实现了,“蒋干中计”是成功的案例,而“赔了夫人有折兵”是失败的案例;诸葛亮的企划思路特点是“一计三步”,一切都在掌握之中,赌的成分较少,决策比较稳健,但有时也会丧失机会,比如没有采纳魏延的计策,最后丧失良机。

【智慧金言】

马谡怎么就丢了街亭?凭他的才学完全有更好的点子来守住街亭。但是马谡信手拈来,拿着一个固有方法来应对多变的战场,怎么能行?赌,有时也是一种智慧的体现。诸葛亮虽然从不冒险一搏,但他在马谡失了街亭之后,还是坐在空城里赌了一把,结果他成功了。

守正出奇,大胆创新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某公司生产了一批新产品,由于是新生事物,很少有人问津。在如何打开销路的问题上,两任销售经理A君与B君走了两条不同的道路。A君依营销的老办法,挨家挨户的登门推荐。而B君深入系统的市场调研后发现,问题不在产品本身,而是未能给产品进行准确的定位。于是B君针对产品的特点,锁定了一部分固定的目标群体,先让他们试用,满意了再买,不满意可以无条件退货。于是B君坐在家中,生意却找上门来了。而且一传十、十传百,产品终于打开了销路。再看看A君,路没少跑,几乎跑遍了城市的每个角落,最终也没有推销出多少产品。

A君的勇气和兢业精神固然可嘉,可方法不得当,效果并不好;B君不但有勇气,还有A君所不具备的策划头脑。没有策划的销售是最为蹩脚的销售,成绩自然不甚理想,“手脑并用”才是营销的上策。

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运转地球,本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情,但在科学家的眼里,这并非绝无可能,条件是要有一个“支点”。事实上,很多老板,手中始终握着一根杠杆,但可惜的是,他不会使用,同时他也听不懂专家的“支点理论”,或者即使听明白了,也不肯将杠杆交给专家。他所希望的就是既不用杠杆,也不花资金找“支点”,只让专家徒手搬起地球,这简直痴人做梦。

老板应该教会员工用脑袋去想问题,“容忍别人有不同的意见,允许别人把话讲完”,鼓励员工创新。有些员工生怕提了反对意见,而失了饭碗,所以每每惟惟诺诺。即便有的员工有这个勇气,冒险提出“不”字,可能还由于说话的方式方法没有对老板的脾气而被老板以“不适应公司文化为由”逐出山门。这样的企业,其结果只能是“庸才沉淀”,有本事,带棱角的人都走了,剩下的只是些小心翼翼捧着饭碗的一些猥琐阴毒的谄媚之徒。这样的企业能好得了吗?

【智慧金言】

一些失败的老板往往只要求员工盲目地服从,迂腐地忠诚,久而久之,员工都没了自己的主见。凡开会必“是、是、是”,难得听到不同的意见,这正是某些老板的最大失败之处。

错失良机,时不再来

在人的一生中充满了机遇,而机遇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所以,当机遇来时,应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做出选择,切不可优柔寡断,错失良机,因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机遇,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有的人抓住了,有的人错过了;有的人发现了,有的人不知晓;有的人在不断的创造机会,而有的人却在苦苦的等待机会。但机遇对于每个人来说又是不公平的,因为它不喜欢懒汉,也不欣赏投机,它只偏爱那些有准备头脑的人,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它的人。因此,聪明的人往往勤奋努力,不断开拓,持之以恒的去创造机会,而不是坐等机会。由此可见,机遇的大门只为那些有准备头脑的人而开的。

只有准备的越充分,成功的希望才越大。如果你的准备工夫不够,那么,你的成功机会也就不大了。一个缺乏准备的人一定是一个差错不断的人,纵然具有超强的能力,千载难逢的机遇,也不会获得成功。

机遇,只会垂青有准备头脑的人,看准时代的特征,掌握大势,找准机会,才会获得成功。机会总会偏爱有准备的人,有准备头脑的人,他不会放弃拼搏,捕捉财富的机遇。

刘备和孙权之间的同盟关系,一直维持了相当长的时间,由于强敌在侧,他们不得不携手合力抗曹,直到荆州问题引爆冲突,孙权才萌生异志,后来趁关羽攻击曹魏,和曹操暗暗中勾结,出兵与曹军夹击关羽,意欲夺回荆州。

关羽的被杀害,就意味着孙权必将面临刘备的复仇大军。此时,如果曹魏趁火打劫,和刘备联合作战,东吴江山势必难保。孙权在当时惶惶不可终日,常常彻夜难眼,后来采纳下属建议,派使者向刘备求和。刘备痛失爱将手足,悲情未消,见东吴使者,顿时火冒三丈,大声怒斥,没有一点和解之意,并言不日举兵攻打东吴,为关羽报仇。使者无功而返,向孙权禀报经过,孙权彷徨无计,左右思虑很久,决定降曹,若曹丕肯接纳,则可偏安一隅,慢慢养精蓄锐,以图东山再起。

曹丕见东吴使说明请降一事,犹豫着是拒绝还是接受,就召集身边谋士,让他们献计献策。

曹丕身边聪明人不少,尤其是刘晔,他对孙权的心机早已洞悉,坚决反对接纳孙权。刘晔说,孙权无故投降,必有缘故,此人胸怀异志,不能养虎遗患,惟今之计正是应联合刘备,铲灭东吴才是。

刘晔说,蜀汉攻击吴国边境,曹则攻击吴国心脏,不出十日,孙权可灭。之后蜀汉势单力薄,就算得到吴的一半土地,也无济于事,迟早灭亡,届时我们便可一统天下。

魏主曹丕提出从蜀汉背后偷袭,刘晔反对说:“蜀远吴近,蜀发现我们出兵攻击他们,一定回军迎击。刘备正在怒师攻吴,闻听我们也准备攻打吴国,知道东吴必亡,必然特别高兴,加速挺进,与我们争夺孙权土地,决不会抑制忿怒,帮助孙权合击我们。”

孙权可谓福大命大。比起曹操来,曹丕的判断力果然略逊一筹,他不听刘晔的建议,决定接纳孙权。这样一来,孙权侥幸化解了魏、蜀夹攻的危机,幸免于难。

如果魏主曹丕真的采纳刘哗的建议,在历史上,三足鼎立的局面很可能会大大缩短,而大大提升了曹丕的历史地位。

机遇,总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出现,如果把握不住时机,则可能会遗憾终生;不能及时抓住,就可能错过良机;因此,抓住时机,海阔天空;抓不住时机,寸步难行。机遇就在你面前,抓住机遇,快速发展。一个人一生中的机遇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实践证明:等待观望、畏首畏尾、行动迟缓、怨天尤人,是不可能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的,特别是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各种新知识,新技术与日俱增。如果知识准备不足,思想观念不新,办法不多,随时都可能丧失来到眼前的机遇。而一旦错过机遇则功败垂成,甚至会遭到无情的淘汰。

机遇,它是个神奇的东西。给“疑无路”的人带来“柳暗花明”的境界,让商人散尽的千金“还复来”,让“屈心抑志”的文人从此“青云直上九重霄”。说来神奇,其实它经常出现在我们身边,而智者能发现它、利用它走向成功,愚人往往错过它却抱怨命运不公;其原因就在于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头脑的人,只有有准备头脑的人才能辨识和把握好机遇。

在生活中,善于辨识和把握机遇而获得成功的事例比比皆是。比如,英国科学家弗莱明,他花了几年时间去专心研究对付葡萄菌的办法,但最终却一无所获,一次,因为偶然看到一只培养葡萄球菌的碟子生了霉,长出了青绿色的霉斑,弗莱明通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而发现了青霉素。美国著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在研究做灯丝的材料时,试验了上千种材料都遭遇失败,最后偶然试用钨而获得成功。有的人把科学家的这些重大发现和发明的原因归结为偶然的机遇,这种说法是一个谬误。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指出:“在观察的领域里,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试想,如果费莱明不是一个细菌学专家,或者对葡萄菌没有经历数年的研究,或者粗心大意,把发了霉的培养液随手倒掉了,那他还能成为青霉素的发现者吗?试想,爱迪生如果不是通过无数次试验,证明上千种材料不能做灯丝,并一直倾心于此项研究,又怎能发现适合做灯丝的钨呢?

在我国历史上,姜子牙磐溪垂钓数十载才迎来文王,后辅佐周武王攻下殷商的都城镐京,灭了荒淫无道、沉溺酒色的纣王,建立了周氏王朝;诸葛亮高卧隆中数十载,而换来“三顾茅庐”的典故,进而辅佐刘备三分天下。试想,姜太公成就的取得难道仅仅是因为与文王的偶然相遇吗?孔明三分之计的成功难道只是因为刘备偶然听到传闻而三顾茅庐吗?不,因为,他们在机遇到来之前,却早已胸中韬略万千,他们早已做好了把握机遇的准备。

在现实的生活中,有些人坐着等机遇,躺着喊机遇,睡着梦机遇;其实,机遇就像满天的星斗,可望而不可及,即使机遇真的来到身边,他们也不会发现,更不用说去捕捉和利用机遇了。

【智慧金言】

大凡那些成功者,在他们的成功道路上,或多或少地都蕴涵着一定的机遇,但机遇从来都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能否抓住机遇、把握机遇、利用机遇,关键在于人们的准备,在于人们的勤奋努力。朋友,面对机遇,你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你的头脑,去抓住机遇、利用机遇,发展自己,获取成功,达到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