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精神
21795700000129

第129章

联系人:张昆

这是一篇寥寥数语的招募告示,乍一出现,并不惹人注目,人们对它的印象仅限于它的简洁质朴充满人情味,它没有大话空话套话,就像拉家常一样让人亲近,然而却透着深深的关爱之情。哪怕是为孤寡老人洗一件衣服、为下岗职工送一碗饺子、为孤儿们买一个书包……这些话语让我们想起陈红唱的那首歌《常回家看看》。只不过陈红唱的那首歌是小家故事,而这条告示让我们联想起整个哈尔滨这个大家来,它不光有父亲母亲爷爷奶奶,还有兄弟姐妹姑舅表亲,更重要的是还有生活困难的人。我们享受幸福生活的时候,不要忘了他们也许为大年三十年夜饺子发愁,为难有一件过年衣服而愁肠百结,为新学期拥有一件新书包而朝思暮想……这些都是针头线脑的繁琐小事,既不是经天纬地又不是赶山追海,但却是实实在在,明晰而具体。而哈尔滨新闻和南岗社区服务中心就是从这些平常小事做起,在春节将至前夕,为他们送去第一缕春风……

张晓凤是奋斗社区的下岗女工。她和丈夫张连海过去都是哈尔滨灯泡厂的职工。下岗后,张晓凤的丈夫突然得了坏死性胰腺炎,光给丈夫治病就花了8万元。丈夫的命是保住了,可是家里债台高筑,张晓凤也不得不辞去钟点工,每天只能在家伺候丈夫。家中的生活来源只得依靠双方的老人,但是,已是风烛残年的双方老人,自己还异常艰难,若是靠他们接济,夫妇二人常常不忍,日子宛如在漫漫的长夜里浸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年四季有冬有夏,有冷有热,有充沛富足的阳光照射,有融融月光润泽滋养,他们会感觉到生活的诗意。而张晓凤夫妇却难以拥有这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阳光似乎永远照耀不到他们身上,他们的太阳丢失了,也许千万年也寻找不回来。因为他们活在城市的底部。然而,即使是早已心灰意冷的张晓凤,在1·28当天晚上的电视节目上,还是看到了这条让人激动的消息。

张晓凤有些半信半疑。从种种媒体上听多了扶贫济困帮助人的消息,但不是在某某纪念日前,就是为了什么什么由头。常常是风吹一溜烟水过地皮干,照了相登了报上过电视后,一切如故,生活还是老样子,并不会给人以真正的帮助。但是,今年报纸上登的消息有些不太一样,有几句话真正说到了张晓凤的心里去了,她激动地叫醒昏睡的爱人,让他看哈尔滨电视台播发的当日新闻。

这一晚,夫妇都没有睡好。

第二天一大早,社区志愿者们就敲开了张晓凤的家。社区医院的医生们为张连海检查了身体,服务中心还送来了米、面、豆油、水果。两位计时嫂免费为张晓凤家进行了清洁工作,帮张晓凤收拾了厨房。东北人家对厨房非常看重,尤其是过年,一般都要收拾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但张晓凤因心事重重,愁绪多多,厨房乱得难以插脚。两位计时嫂把厨房打扫得窗明几净,锅勺碗碟擦洗得锃明瓦亮。临走她们拉着张晓凤的手说,我们还会再来的……

正是从这一天起,张晓凤夫妇心中丢失的太阳又回来了……

哈尔滨新闻编辑部和南岗社区服务中心联合发出倡议之后,第一个打进热线电话的志愿者是顺通医药公司的周敏。

周敏是个漂亮女人。她对衣着很在乎。她现在就穿着流行的千禧棉袄出现在公众的视线里。都说哈尔滨女人讲究、爱美,这些在她身上都得到了印证。不仅如此,她还拥有一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当电话那端响起她清脆的嗓音时,热线一端的服务人员立时兴奋万分。就像竞猜活动中有人得了一等奖一样,若是第一个打进热线的是个男人,就把他比喻为圣诞老人,若是女人,那无疑就是走了出来,成为阳光行动的象征性人物。然而路不平坦。她曾在生意场上跌过跟头:那些钱都是亲朋好友凑的。催款索要围追堵截。然而,也正是在这危难时期,她受到全粤在她背后给她以援手,使她从困境走出,重新回到了阳光下。知道人在困苦时企盼帮助的心,但授人以鱼,却想授人以渔。她说,我想安置一名下岗女职王某就业,帮助她彻底站起来。下岗职工伊淑华跟着周敏来到了顺通公司。里警生意越做越红火。每每生意扩展的时候,她都不忘帮助那些下岗女工们。汕一岗奎王堕红,在她最失意时,丈夫离开了她,然而周敏却接了,不是阳光行动,是工商局组织的一帮一,周敏把陈红领到了自己的公司。不苟言笑,也不注意仪表。孕敏就经常开导她,亲自向她传授业;也谈女人的悄悄话,渐渐地,陈红变了,烫了头发,衣服也讲究了,笑容也回来了。女人开始爱美了,就是希望的春天回来了。

伊淑华进顺通不久,也很快挺直了腰杆。的经历,就会更珍惜今天的工作。她们体味生活比年轻人更深刻。我给了她们机会,也等于给了自己机会。这是个显而易见的道理。由这样的人组成的企业团队,她们会从心底里生出很强的凝聚力,她们不怕吃苦不怕受累,每个人都明了自己从事的一份工作和企业有着多么深刻的内在联系,真的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她们工作格外上心,而这也正是我们公司越办越好的一项重要原因。现在周敏的公司已由单纯零售向批发零售结合拓展,她正在计划扩展新的更大规模的药物实验室,为新的腾飞积极准备。

看完周敏的材料,便有了这样的想象。在哈尔滨的上空,一群悠游的天鹅优美地滑过天际,这就是周敏和她的姐妹们留给笔者的意象画面……

哈尔滨新闻编辑部和南岗社区联合倡议发出不久,根据市民反映的热烈程度,两家又在媒体上宣布,此次送温暖活动周更名为阳光行动。一个月后,两家又举行了阳光行动办公室成员揭牌仪式,并成立了双方联合组成的阳光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领导成员分别由《黑龙江日报》社南岗区的主要领导担任,成员包括南岗区民政、卫生、建委职能部门的领导和《黑龙江日报》哈尔滨新闻的编辑记者及各街道工委书记和主管社区服务工作的主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办公室负责阳光行动日常的志愿者协调建立帮扶对子和宣传表彰先进等工作。

南岗区常务区长于丛凤和《黑龙江日报》社副社长高煜伟分别在揭牌仪式上讲了话。他们传达了这样一种思想:从揭牌始,标志着阳光行动步入了规范化管理和组织性推进的新的阶段,媒体将陆续发挥特殊作用,号召全社会都来参与阳光行动。它意味着这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哈尔滨市委市政府领导给予阳光行动以很大的支持。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市长王宗璋给阳光行动以很高的评价,他在阳光行动结对仪式上说:南岗区社区服务中心和《黑龙江日报》、哈尔滨新闻编辑部联合发起的阳光行动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所以我们应该大力提倡、支持阳光行动,推动阳光行动不断发展壮大,让全社会更多的志愿者来参与和奉献,帮助和资助更多的困难职工和群众。这样,既有政府行动,又有社会参与,就能帮助更多的困难职工解决问题,逐步走向正常、幸福的生活,从而加快实现全市人民的安居乐业……阳光行动有了政府的参与,很快在社会上蓬勃开展起来。一些学校、单位、商家、企业也纷纷加盟,一时间,在南岗社区甚至掀起了一股爱的春潮。

文化社区率先成立一个自己的阳光行动办公室,通过广泛发动,南岗区驻街24个单位327名志愿者加盟了阳光行动,与21位住在文化社区的特困人员结成了帮扶对子;奋斗社区驻街道单位三九药业,是阳光行动的积极响应者和参与者,他们与奋斗社区联手举办了以关爱老人、关爱健康为主题的阳光行动专家义诊活动,聘请了十多位医学专家,并与21位贫困无助的心脑血管病患者结对,给以免费跟踪治疗。哈尔滨秋林公司、人和集团、和平公司、肯德基公司等著名企业也纷纷加入阳光行动,使这项活动走得更加平稳坚实……

一个小小的倡议,何以引起这样大的反响?阳光行动在掌声中让人深思。

哈工大人文学院院长王亚林教授说:阳光行动是具有方向性的新生事物,即使在社会保障体系非常完善的将来,我们的社会也需要扶贫济困的阳光行动。社会通常在三种力量的推动下前行,这就是市场力量、政府力量和社会力量,随着社会的发展,第三种力量将日益发展和不断壮大,这是一种伟大而纯洁的力量,它是社会良心和公德意识复合生成的一种力量,正是这支伟大的第三种力量,将有可能解决前两种力量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

哈师大哲学系主任孙慕天教授说:阳光行动之所以能一呼百应一发不可收,反映了人的内在向善渴求和道德完善的需求,同时也呼应了部分企业塑造自我形象的要求。

黑龙江大学应用经济研究所所长王朗玲教授说:阳光行动是一曲人道主义和人性的凯歌。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逐步深入,社会必将更加人性化,这是一股巨大的潮流,它将成为未来的世纪主流。我认为,阳光行动是构建社会主义慈善制度的突破口,我们必将找好落脚点,才能步人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哈尔滨的阳光行动至今仍在行动,阳光更加灿烂。夜晚,踏过哈尔滨冰雪覆盖的街区,看到幢幢楼房内闪烁的每一簇灯光,便会联想起那里没准就会有一个企盼阳光的人家。

有人说,越是太阳照不到的地方出现阳光,才是世界上最美的阳光。据说世界上最美的阳光要数埃及南部阿布·辛拜勒神庙里的阳光。神庙最里面有一条60米长的甬道,在甬道的底部供奉着拉美西斯二世和阿蒙神的雕像。这座建造于3000年前的神庙,运用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天文地理、建筑、数学等科学成果,在每年的2月21日和10月21日,让阳光像河流一样穿过60米长的黑暗甬道,将光芒直接照射到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上。

当经过计算的阳光如约照到拉美西斯二世雕像上时,你会惊赞这是世界上最美的阳光。

中国的贫困家庭每年也有被阳光准时照射的经历。但是,哈尔滨市南岗社区和哈尔滨新闻编辑部联合倡议引发的阳光行动,将打破人们关于昨日阳光的印象。

他们的阳光黑夜白天都一样灿烂。他们的阳光一年四季都会出现。他们的阳光才是世界上最美的阳光。

他们融人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