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精神
21795700000164

第164章

大百顺村每名党员都有扶贫解困的具体任务,采取一帮一形式,确定了脱贫目标和脱贫时限。村里有个残疾青年叫林海龙,自幼小儿麻痹,和年迈的母亲一起生活,生活十分困难,村支部就于1996年七一党的生日那天,组织全体党员开展我为党旗添光彩活动,帮助他建了养猪场,养了6头猪,并开了食杂店,仅一年的时间,就使他摘掉了贫困帽子,第二年就娶上了媳妇。几年来,由于党员干部的帮助,全村22个贫困户全部脱贫,开始走上致富路。农村工作中,交公粮、征税费、计划生育、社会治安是几件难事,而在大百顺却不是难事,年年都提前完成征粮、交税任务,违反计划生育的问题和村民上访率为零。村民们纷纷说,党员干部带头干的事情不会有错事,我们跟定了他们。

董慧波是建堂乡的党委书记,是长春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生。来到建堂乡七八年了,他在这里默默耕耘,为这片土地贡献了最宝贵的青春年华。据说大百顺村的诸多景点他都参与了设计,比如说大百顺村颇为现代感的村门等等。从外表看董慧波和这里的老百姓没有多少区别,只要一开口,他的政策水平语言能力就表露出来了。他说大百顺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最根本的一条经验就是,该村是用改革发展的新思想带领农民富起来的。

董慧波如是说: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如何改变传统落后的种植方式,大百顺村把眼睛紧紧盯在了增强村民科技意识,提高村民学科技、用科技的能力上。几年来,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典型户示范引路,赴外地参观学习,创办各类协会等办法,大百顺人的观念交了,科学种田的思想树立起来了,大百顺人对科技致富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自1997年以来,全村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66期,培训农技骨干70多人,培训农民1540人次。现在,每个农户都有一个甚至几个科技明白人。发放科技资料近万份,重点推广普及了抗旱早熟,节水增收,科学育秧、种子包衣等8项综合配套技术,林口县大豆垄三栽培技术就是在大百顺村试验成功,并迅速推广全县的。绿色证书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全村已有90名村民获得了绿色证书,几十名村民荣获农民技术员称号。大百顺人善于走出去,请进来,请来10个科研单位的32名专家科技人员与150个农户结成良缘对子。大百顺还推进农业机械化,全村农机具保有量已达千余台件,成为全县惟一的农机专业村。到目前,大百顺村良种率达到了100%,主宰作物大豆全部采用垄三栽培技术,烤烟全部采用工厂化育苗、覆盖、节水旱灌技术,水稻全部采用旱育稀植技术。由于大百顺人的科技意识强了,种田的科技含量高了,大百顺土地上产出的效益也提高了,科技是大百顺村富起来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终究形成不了大气候,大百顺村又继续在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上大做文章,以规模促发展,以规模求效益。1996年前,全村烤烟种植面积不足百亩,而且地块分散,再加上技术不过关,田间管理跟不上去,产量低,质量差,种烟户收效不大,农户对烤烟生产的积极性不高。近几年,县里把烤烟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点产业来抓,村干部看准了发展烤烟是一个富民的好项目。1997年,村委会主任王友发和村会计陈福新两人带头分别种植了8亩烤烟,全部采用覆膜技术,采用规范化的栽培模式进行田间管理,当年亩产收入达到1100元以上,比一般粮食作物平均亩产增加700多元。在他们的带动下,在村里的扶持下,1999年金村烤烟种植面积猛增到1000亩,并且是连片种植,统一管理,实现收入近百万元,成为全县重要的烤烟生产基地村。在蔬菜生产上,村里在打井灌溉、农用物资方面进行倾斜,在发展裸地菜的同时,大力扶持农户建设温室大棚,目前,全村建成日光节能温室10栋,所生产的蔬菜辐射到全乡。在抓好种植业的同时,大百顺村还在养殖业上大做文章,建起了高标准、规范化的科技养殖小区,引带了72户村民成为养殖专业户,养殖基地已经初具规模。

大百顺村在整个村域经济布局上,尤其注重壮大多种经营生产,以促进农民增收。几年来,大百顺村在调整种植结构上做文章,大力发展经济作物。今年,大百顺村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比例达到4:6,经济作物面积远远超过了粮食作物。其骨干项目主要有烤烟、白瓜子、甜菜、药材、蔬菜等。在指导农民生产上,大百顺村不打无准备之仗,坚持订单农业这个方向,把跑市场、抢订单、抓销售作为第一生产环节,充分发挥农村经纪人、各类协会、农副产品经销处的作用,先找市场,让农民手握订单发展生产,给农民吃上定心丸。今年,大百顺村已经为4000余亩的经济作物找到了婆家。大百顺村注重发展自己的特色项目。抓住毗邻山林的优势,大力发展山产品采集业,仅此一项,每年就可实现人均收入800—1000元。积极培育特种养殖业,在村南沟开发建成占地60亩的综合养殖小区。发展林蛙生产,饲养绒山羊110只,重点发展三笨,即笨猪、笨鸡、笨蛋,现已发展家鸡散养2000只。积极发展林果业,利用退耕的山坡地开发了1500亩的果园和1200亩的松树,并且以每年三四百亩的速度递增,使昔日的荒山变成了绿色银行,总价值达600万元,既保护了生态,又使村里有了长远的稳定收入,年增值达20万元。

大百顺村的传奇人物李善文,是那种很难看出实际年龄的人,说是年过花甲,但从他的相貌举止和精神面貌看,说是四五十岁,也没有人表示怀疑。他中等身材,衣着朴素,脸色红润,一个朴实能干的山里人。谈起村里的精神文明建设,他立时有板有眼地说起来。

李善文如是说:

大百顺村的两个文明建设根本的变化,缘于大百顺村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动力,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思想政治工作核心是要在转变人们的思想,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下工夫。针对当前农民学习难坚持、时间难保证、人员难集中等诸多难题,党支部在村管理层面上编织成金字塔式的强大思想政治工作网络,选出20名小能人做思想政治工作传导器,连接着全村人,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刚一公布,村里立即广播传达,组织村民观看实况,并将新闻信息摘要写在板报上,做到家喻户晓。村里组建了能容纳300人的教育培训中心,备有电视机和各种录像、图书资料。定期召开会议,宣传科学知识,宣传党的方针路线,批判唯心主义、有神论、封建迷信和一切歪理邪说,牢固占领思想阵地。1998年,有两名外地功练习者到我们大百顺村传授功,我问他们,有没有宪法大,没有宪法大请离开。将这两人撵走。后来又有人来到大百顺村串联,受到全村人的抵制,全村没有一人练习功。

为了更好地做好广大农民的思想引导,大百顺在村屯的建筑设计上颇下了番苦功。在村门前的山路旁、石壁下村的村民们自己动手绘出一幅画像,画中以大百顺村作为背景,书写着发展才是硬道理7个大字,时时提醒激励大百顺人靠改革发展壮大自己。在公园和文化广场的画壁上,文化长廊的玻璃橱窗内,引入注目的黄继光、刘胡兰、董存瑞等英雄人物跃然壁上,村里五好家庭、十佳青年、致富之星等光荣彩照镶嵌在内,鼓舞和感染着村民奋发向上,使大百顺村人时刻置身在学习教育的环境中,思想观念和道德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

几年来,大百顺在加强环境建设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具本村特色的百顺文化。百顺文化广场的修建成为大百顺村独具创意的百顺文化的一个缩影,展示着大百顺人的高品位的文化素质。占地1.5平方公里的河边公园,景观别致,花坛、喷泉、百鹤壁、中华名人百图展、百家大院等景观令人流连忘返。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为全村百姓提供了足够的业余文化活动空间,成为村民茶余饭后、休闲娱乐、大型群众文体活动的最佳场所。村民自发成立了秧歌队、鼓乐队、小号队、健美辅导队和小型歌舞团等,在农闲时节,开展各种文艺活动,白天这里宽敞明亮、整洁有序,夜晚这里灯火辉煌、鼓乐齐鸣,百顺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激发了年轻人的学习兴趣,他们分别选择自己适合的项目进行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精神需求和品味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为大百顺村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村里农房砖瓦化率达到了100%,砖围墙、铁大门100%,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中小学生巩固率100%,计划生育率100%,安全饮用水100%,有线电视人户率100%,电话安装率100%。环境的改变、积极的发展、人们素质的提高,这就是大百顺村最根本的变化。它使百顺人越来越有信心,道路越走越宽广……

从大百顺村驱车沿着乌斯浑河向西,在河的上游20多公里处,就是著名的八女投江的地方。在采访大百顺村之前,笔者特意驱车到刁翎镇三家子村东北4公里处的乌斯浑河口东岸小关门嘴子山西坡上,在这里参观了八女投江纪念馆。高高的纪念碑上,写有八女英魂光照千秋八个大字,碑的背面铭文写道: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指导员冷云同志率领下有杨贵珍安顺福胡桂芝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风善八位女战士于一九三八年十月在此地与日寇英勇作战投江殉国缅怀先烈教育后代特立此碑以志纪念。在碑的左侧矗立着极朴素的八女投江纪念馆。馆内陈设简单,仅有10多幅照片和不多的文字,还有八位烈士的肖像画。站在山坡上,可以看见急速流淌的乌斯浑河。当年,烈女们就是从南边的大山里走下来,膛过湍急的河水,想西去密林寻找抗联主力,不想在这里宿营时被告发,与刁翎镇赶来的日军激战多时后投江而死……乌斯浑河从此成为寄托民族英魂的地方,成为一个民族的象征。

八女投江在当地有多种版本,每一种版本都令人感动。发生在62年前的那个血色清晨将会永远刻在中国人的心中,记忆永远不会褪色。

离别大百顺村,我的眼前一直晃动着百顺儿女一个个生动的形象,不知为何,他们总是和当年的八女投江的画面重叠在一起,虽然年代久远,但在精神层却有某种奇特的联系和暗合。这就是他们都有着共同的英雄气节和永不屈服的战斗精神。这是白山黑水儿女特有的民族品性。正是这伟大的民族性格,才使他们后来居上,在负重中奋勇前行。这是一个奇特的文化现象,不管是渤海文化还是金源文化抑或是建州女真文化,都有一个由弱变强、由小到大、由失败走向胜利的故事。当下,当祖国南方春潮涌动的时候,由于季节的关系,这片土地的春天又一次来迟了,但这并不影响它的收获。它常常是后发制人的,因为它有着绵长而持久的耐力,有着常人不及的爆发力。

它一定会给我们带来第四次巨响——精神文明的巨响。这就是冻土地文化更加激动人心的不同凡响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