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手记(6)
1997年5月8日,雷锋生前的战友乔安山来到江苏省连云港新浦汽车总站,与这里35年如一日,坚持拉雷锋车的车站人员亲切会面。
一位叫杨得祥的诗人以优美的诗句记录了这次会晤——1997年5月8日的新浦,
清晨的露珠都在注目;雷锋生前的亲密战友,赶来与雷锋车的亲切会晤。
话语,有点哽咽;心潮,有些奔突。35年的感悟呦,全化着两行晶莹的泪珠……
原以为雷锋,早已离开自己的国度。
没想到他在港城,正悄悄地落户。这需要什么样的信念呦,
才能使口号变成脚步?
这需要什么样的恒心呦,才能使冬笋长成翠竹?
该诗的标题为《乔安山的眼泪》。据新浦汽车总站站长范德喜说,乔安山看到雷锋车的班组成员后,他的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乔安山没有想到千里之外遇到了一群知音。在共同经历了离开雷锋的日子之后,乔安山默默品味雷锋35年。在这35年中,雷锋本身也遭遇了世态炎凉。当雷锋热像风一样吹过去之后,冷落和贬损也开始洒向雷锋。然而雷锋默默无语。雷锋活着的时候也曾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冷嘲热讽,他也曾苦恼过,也曾哭过鼻子,但雷锋就是雷锋,他总是默默的,既不争辩,也不申诉。他仍默默地做好事,并不在乎别人怎样说。因此,乔安山知道雷锋、深知雷锋。他认为学雷锋首先应该懂雷锋,和雷锋的灵魂融为一体才算真学雷锋。乔安山知道雷锋的灵魂在哪。那些把学雷锋当做应景文章的人,那些把学雷锋做好事当做交换筹码的人,那些借学雷锋玩花活哗众取宠邀功请赏以加官晋爵的人,他们永远读不懂雷锋,他们永远只了解一些皮毛,他们不知道雷锋的灵魂究竟在嗖。
乔安山知道雷锋的灵魂在。
所以他一看到雷锋车就泪流不止。
1997年5月8日的那一天,乔安山在江苏省北端靠近山东的一处地方,据说这里曾是《西游记》和《镜花缘》的故乡,它既出水晶又出海鲜,这个地方就叫连云港,就在这个市的新浦汽车总站,乔安山发现了一群知道雷锋的灵魂在哪的人,于是,他禁不住泪水涟涟。于是,诗人说:乔安山的眼泪,就是雷锋的遗物。
1963年春天,当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发表之后,新浦汽车总站长途服务组的七位小伙子和姑娘们都听到了那隆隆滚过的春雷。看看全市许多战线都动起来了,他们几个也慌得不行,惟恐落在别人的后面。可是,怎么向雷锋同志学习呢,学他什么呢?大伙就一直琢磨。他们几个顺着要是雷锋在新浦汽车站,他的目光会向哪个地方盯,他的思想会向什么地方想的思路,不禁一下子豁然开朗。
从新浦汽车站到火车站约有500米的路程,按说这段路程不算太远,但大凡从汽车站下车的旅客,许多是要转车去火车站的。旅客常常背着大包小包,有的拖儿带女,还有一些老弱病残,对他们来说,这500米就是一段艰难的旅程。如果雷锋来到新浦车站,他的目光会放过这一段宛如人生的旅途吗?不会。
大伙异口同声。
于是长途组的姑娘和小伙子们就行动起来。初时他们没有用车子,因为那时车子很贵,他们只能用扁担挑,用手提。他们用竹子做了三个扁担,等旅客从长途汽车上下来,他们就围上去,问需要不需要转车,问明白后,他们就用扁担挑着大包小包,有的帮着旅客扶老携幼,再把旅客送到火车上去。
他们感觉到自己很像雷锋。就这样他们干了半年。
年底时,车站领导表扬了他们,并奖给他们一辆平板车,还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雷锋车,一块儿送给他们。
雷锋车从此诞生了。
如今,雷锋车已经38岁。
38年来,雷锋车换了6辆,人换了6茬,但雷锋车一直没有停下来。38年来,雷锋车接送旅客约10万人次,接送行李16万件,送危急病人等300多人,累计行程13.8万公里。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精神长征,凡是参加长征的雷锋车成员,一个也没有掉队。
她叫李保英,是第一代雷锋车手。1963年,她还不满20岁。那时她是汽车公司修理厂的一名学徒工。她那时爱看的书是《雷锋日记》,看得久了,雷锋的模样就在她眼前活起来。她也学着雷锋的样子开始做好事,她看长途组的同志利用休息时间接送旅客,就去当帮手,时间长了,就觉得离不开这个集体了,长途组的人也舍不得她,汽车站领导就出面和汽车公司协商,把李保英给调了过来。
一天晚上,李保英在候车室发现了一个孤零零的小男孩。当时候车室旅客稀少,李保英看看周围并没有关照他的人,再看看孩子东张西望的神色,就放不下心来了。李保英上前询问孩子,孩子怯生生地回答说,他叫刁洪海,今年9岁,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了,他一直与奶奶相依为命。前不久,奶奶又去世了,洪海成了无依无靠的人。好心的村民们给洪海说,去找你的生身母亲吧,只有她才是你惟一的亲人。于是村里的人就给他凑了路费,让洪海从响水到东海县岗埠农场去找母亲。哪知从响水到连云港后天色已晚,已没有去东海的车了,这可是孩子没有想到的事情,他不知道该怎样度过这个夜晚。李保英看着孩子那期待的眼神,母爱之情油然而生。她想起了雷锋的目光,如果今夜他在新浦,如果他看到孤苦无助的小洪海,他会离开他吗?李保英熟悉雷锋的目光,他永远洒向那些孤苦无助的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雷锋是一个善解人意的人,对每一个受困者和遭受厄运的人来说,雷锋永远是一棵不倒的圣诞树,他本人就是中国的圣诞老人。他不会在灯红酒绿中去趋炎附势,不会在纸醉金迷中锦上添花。他永远只会雪中送炭,他只会出现在弱势人群中间。他是天使一般的人。
李保英也浑身洋溢着天使般的光泽。他在小洪海最无助的夜晚给了他一份温暖和惊喜。李保英把小洪海领回了家,帮他洗澡,为他换上干净的衣服,给他做了一顿可口的饭菜,然后让小洪海甜蜜地进入梦乡。这是苦孩子刁洪海平生以来所度过的最温馨的夜晚。仅仅是一个夜晚,就使小洪海明白了,爱是人间的太阳。
第二天,被爱的太阳照射和温暖了一夜的小洪海,苍白的脸上有了些许红润。他被李保英送上了去东海的汽车,当他回眸一望时,他依恋的目光里闪现着儿子对母亲才有的那种神情。
从此,李保英真把小洪海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在李保英关爱目光的注视下,小洪海健康地成长着,从上学到参军,再到结婚,李保英一直在物质上接济他,在精神上关怀他。
刁洪海从一个苦孩子变成了幸运的孩子。
然而,李保英自己的孩子却没有刁洪海那样幸运。事情缘于李保英的爱心上。一次,正当班的李保英看到一个带婴儿的母亲,无论如何也哄不好哭闹的孩子,她就关切地走上前去,帮那位母亲哄婴儿。听那位母亲说,孩子正在生病,高烧不止,而自己又没有奶水,没办法哄住大哭不止的孩子。看孩子这样,母亲难过得直掉泪。那时李保英正在哺乳期,儿子和眼前这个孩子差不多大,听着孩子的哭声,李保英不由自主地把生病的婴儿抱在怀中,为婴儿喂起奶来,直到婴儿吃够了奶,甜甜地睡着后才还给那位母亲。回到家后,她又抱起了嗷嗷待哺的儿子……哪知李保英喂生病的婴儿时乳房上已携带了病毒,儿子旋即就大病一场,他染上了小儿麻痹症,从此落下了终身残疾。据医生诊断,这一切都因交叉感染所致。
然而,李保英无怨无悔。
她不认为这是因爱而惹的祸。
就这样,李保英把雷锋车一直推到了退休,从人生的春天一直推到了人生的秋日。
她叫朱秀兰,曾是雷锋车组的第二代组长。她拉雷锋车到了第15个年头的时候,医院诊断她得了癌症。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朱秀兰仍然惦记着雷锋车,因为她是雷锋车组长,雷锋车已经20岁了传到她手里的东西她不能把它丢失了,这是她对第一代雷锋车手立下的誓言,也是她们共同的感情信物。她常年生活在需要救助的人群中间,她已经习惯了推着雷锋车行走,已经习惯了车站嘈杂的声音,还有那温热和浑浊的候车室气息。她好几次从病房里偷跑出来,为的就是再感受感受雷锋车的感觉。就在她生命垂危的时候,她拉着女儿肖彦的手,让女儿答应她接过雷锋车,继承她一个雷锋车手的光荣和使命。肖彦果然来到了新浦汽车站,接过了妈妈手里的雷锋车,一直推到现在。回忆妈妈朱秀兰,肖彦这样对笔者说——
世上只有妈妈好,我有一个好妈妈。妈妈善良、和蔼、热情、宽容的母爱,深深扎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在记忆模糊的岁月里,妈妈常领一些奶奶、婶婶回家,在我上中、小学的时候,妈妈还是经常领许多奶奶、婶婶回家,就像服侍亲人一样。那是一个冬天的黄昏,妈妈下班回来,扶进一位老奶奶——她面色灰黄,好像病得很重;我和爸爸知道,家里又来了新奶奶。妈妈对我和爸爸说:这位大娘从山东过来,受了风寒,病倒在候车室里,我就接她回来了。爸爸听后,赶紧去医院给老人开药,服侍老人吃药后,又腾出我的小床给老人睡下。当时,我们家的住房只有十七平方米。当晚,爸爸又只好去单位休息了。第二天早上,老人烧退了,妈妈买来许多好吃的,把老人送上回家的客车。临别时,老人泪流满面地说:好闺女,你的恩情,俺咋报答呀。妈妈很动情地说:大娘,你就当我是你的女儿吧。从此,我们家又多了一位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