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存载着诸多传说典故的匾额,还具有独特的历史、学术、实用和艺术等价值,它既向人们显示了历代文风、时政、地理、历史以及文字和书法艺术变迁之过程,也成为今天人们研究历史文化发展的最直观的实物例证。确实,自有匾额以来,它就与人们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与建筑、书法、民俗、文学和艺术等紧相结合,可以说是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就其内容和作用而言,可以说是写景状物、言衷抒情、音流弦外,其悬于宅门之上则显得端庄典雅,而挂在厅堂之上又使蓬筚生辉,若装点江山名胜则更显古色古香,更使江山增色。如此,匾额虽片辞数语,着墨不多,但望之却巍然大观,叙事绘景,写意抒情,寓意深邃,具有极大的文学艺术感染力。
既然匾额有如此之功用,故大凡有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之处多有名匾依存,它们与名山胜景相辅相成,倍增景色。而这些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也正是由于有了大学者、大文豪或大书法家举笔挥毫,题写标名,才使其相得益彰,名驰天下。甚至有些本来不为人知的地方,也因为有了著名的匾额而使之驰名起来,遂成为人们向往的一处观览旅游胜地。
粗浅解说匾额的形式变化、历史源流及其功用,下面就列举几处匾额较为重要且比较集中之地,以供读者窥其一斑。
始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的山西应县木塔,高六十七米有余,是中国现存唯一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塔,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木构建筑,距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对于这样一座如此高大雄伟、结构精巧的木构建筑,应当何以名之、状之、赞之,历史上的骚人墨客、书家、学者和艺术大师们便充分利用了匾牌这一艺术形式,积极发挥其高妙的点睛作用,挥毫题写了层层匾额,将古塔辉映得更加辉煌而绚丽。这些匾额不仅文辞精练,寓意贴切,而且书法遒劲,气势轩昂,堪称是文学和书法艺术之瑰宝。当然,现存木塔内外的数十块牌匾不仅具有文学和书法艺术上的价值,而且也是木塔修缮历史和重要活动的珍贵史料。例如,悬挂在第五层南面外檐的一块“峻极神功”匾额,是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北征时亲笔题写,这四个字不仅高度评赏了这一木构杰作,而且也是这一重大政治军事活动的真实记录。例如,第四层南面明武宗朱厚照于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来此进行登塔宴赏活动时所题的“天下奇观”四字匾额,也是对这一杰构的高度评价。其他的如“万古观瞻”、“天柱地轴”和“天宫高耸”等匾额,莫不十分贴切而又生动地描绘出了这一木质绝构的雄姿。尤其是正面第三层“释迦塔”这一主题匾额,字体雄浑,体形硕壮,其形成与宋李明仲《营造法式》所例举的“华带”牌匾极为一致。最为珍贵的是,在这块匾额上还记录了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和元延祐七年(公元1320年)两次对木塔和寺院进行修缮的题记,这是此塔早期维修的文字记载。当然,与这些匾额相配合的还有塔上的许多对联,如第二层南面的一副对联曰:
拔地擎天四面云山拱一柱;乘风步月万家烟火接云霄。
再如第三层南门外的一副对联曰:
俯瞩桑干滚滚波涛萦似带;遥指恒岳苍苍岫幢屹如屏。
这些匾额和对联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切时切景切情,十分高妙。
被称为清帝王夏宫的北京颐和园,是匾额非常集中的地方,其数量之多,在国内恐怕是名列第一的。据初步估计,悬挂在全园建筑上的匾额恐怕要达数千之多,就拿长廊一处的匾额来说,就有数十块。例如,不仅在长廊两头的进出口处均有匾额,就连长廊中间的四座小亭子,每座也都有几块匾额悬挂其上。比如说,四座小亭子的正名匾额,就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并结合湖光山色和周围环境而题写的,所题“留佳”、“寄澜”、“秋水”和“清遥”四方匾额,即四亭之名,其表达的情景都显得极为贴切。当然,除了亭的正名匾额外,其它匾额也都题写得富有诗情画意,比如“烟霞天成”和“文思光被”等等。再如,在长廊西头以短廊连接的一座三层楼阁上,其中有一方名曰“山色湖光共一楼”的匾额,人们如果登楼一览,颐和园内那万寿山的秀色和昆明湖的波光果真是尽收眼底,这不能不使人感到这块匾额题写得是多么的恰当而绝妙。当然,还有排云殿及其前面牌楼上的“云辉玉宇”匾额,万寿山东头前山与后山分界处的城关式建筑上的“赤城霞起”和“紫气东来”匾额,西堤上的玉带桥、界湖桥、豳风桥、镜桥、练桥与柳桥上等桥廊上的匾额,谐趣园及其园中的亭、廊、殿、桥之匾额,无不是经过时人千锤百炼、反复推敲而写成的。另外,当人们步入园中,举目眺望,那一亭一殿、一廊一榭、一桥一坊、一楼一阁,都有匾额指示行径路线或说明其所在,使匾额的实际功用得以充分体现。因此,这些匾额犹如颐和园中一颗颗明亮的珠玑,与古典园林建筑、优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散发出其独特而迷人的魅力。
与北京颐和园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大量匾额存在于全国各地的园林之中,例如北京的北海、中南海、玉泉山、香山、恭王府,承德的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扬州的个园、何园和杭州的西湖等等,匾额之多,内容之丰富,实在不能一一列举。
作为五岳之首的泰山,它不仅是世界著名的风景胜地,也是中国历代封建帝王来此封禅、祭祀的重要场所。当然,这样一处风景优美且具有非同寻常历史意义的游览胜地,更是骚人墨客和学者名流的向往之地,同时也因为有了他们的到来,而使泰山拥有了诸多匾额牌牓之珍品。例如,从山脚下的岱庙、遥参亭沿着登山道路攀登至碧霞祠、玉皇顶,在庙宇之内、山路之峰、山道两旁都布满了值得人们留意的诸多匾额。它们并非单独制作的悬挂牌匾,而是直接题刻于建筑物或碑石上之额,即坊额或碑额。坊额,是刻于牌坊上者,按牌坊来说,于汉唐时期中国城市中的坊里制度,在坊门上书写坊里名称之额,也即是匾额源流之一种。泰山之牌坊甚多,在登山正路上标志登山行程和位置的,有遥参坊和岱宗坊等无数匾额珍宝,它们不仅标志出建筑物的名称和内涵,而且指示着登山行程或其有特殊意义的含义。这里除了殿阁亭台等建筑物上的匾额外,有两种形式的“一天门”、“二天门”和“中天门”等,每一个坊都标示出登山所在的位置和行程之约计。如行至中天门石坊时,便可得知已至行程之半,且此处亦为停歇观赏美景之最佳处。在这条登山路上,还有特殊之石坊,坊上题额记载了历史上曾在此发生的重要事件,故而值得一书。例如,一天门红门宫前一座明代石坊上,就醒目地题写了“孔子登临处”的坊额,这就是后人为了怀念孔子登泰山而作。例如,在中天门之北有一方“五大夫松”石坊额,同样是后人为了记叙秦始皇登泰山在此遇雨避于树下,并赐封该树为五大夫这一故事而题写的。如此等等,在泰山之上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不一而足。
碑额,顾名思义是标冠碑刻之名,概括碑文内容的画龙点睛之笔,书法艺术价值甚高,往往以篆籀或隶楷大字为之。例如,泰山岱庙内之秦、汉、晋、唐、宋、元、明、清历代之诸多碑刻,其中不少碑刻就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当然,刻于泰山之碑中当首推岱顶大观峰之《纪泰山铭》这一巨碑,该碑为唐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唐玄宗李隆基封禅泰山时所书。在高十三点三米的“纪泰山铭”碑上,共题刻有九百九十六字,被称为“自汉唐以来碑碣之雄壮未有及者”,不仅其碑文书法开“唐隶”之一格,而且其碑额“纪泰山铭”四个大字,同样是雄浑古朴,冠带全碑。至于由后人在其上加刻的“天下大观”四字,虽云极尽称颂之谀辞,实则有损于原貌也。因为坊表和碑首之匾额,在中国匾额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故在此加赘数言。
以上所举应县木塔、北京颐和园和山东泰山三处,虽说是匾额较为集中之地,且各有其鲜明的特点,但也仅是中华匾额群星中之数颗,其它各地各种类型的匾额汇集之处,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例如,北京之故宫,山东曲阜之孔庙、孔府、孔林,全国各地之祠堂、寺观、名山胜景等等,所在皆是,实在是无法一一例举。
匾额,由于它是集语言、书法、字印、建筑和雕塑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因而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容,一方名匾,既要有较强的思想性,又要有感人的艺术性。精妙的内容,可以引发人们进行哲理性的思考和丰富的联想;优美的形式,则可以使人们得到艺术上的熏陶和享受,许多名匾还可以讲出诸多妙趣横生的故事来。例如,北京颐和园中谐趣园内的一块“知鱼桥”的坊额,以及江苏无锡惠山园中的一块“知鱼槛”匾额,就包涵了一个十分有意义的中国古代哲学故事,即它们都出自《庄子》的濠梁问答(濠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上,庄子曰:“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之不知鱼之乐?”当然,匾额既是骚人墨客益智抒情的领域,也是广大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它虽是阳春白雪,但也能雅俗共赏。
总之,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又是文物古迹保存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其匾额可谓是遍布神州大地,浩若烟海,而要将所有匾额全部收集起来,实是一件难事,即便在这里列举所谓名匾也难以概全,至于具体匾额的内容与书法艺术、雕刻艺术、制作技艺等等,更不是这部书所能全部承载并阐述深透的。如此,还是请读者从书中去领略、参悟或到亲自现场去观览体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