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新罗马帝国梦
21806100000020

第20章 完全失去东非(3)

1936年,意大利军队入侵埃塞俄比亚,攻下埃全境,塞拉西流亡英国。

1941年,英军在埃塞俄比亚军民的支持下打败东北非意大利侵略军,5月5日塞拉西恢复帝位。

1974年9月12日,少壮军官发动政变,废黜了塞拉西,成立军事行政委员会。1977年2月,海尔·马里亚姆中校发动政变执政,担任国家元首。

1979年,海尔·马里亚姆成立埃塞俄比亚劳动人民党组织委员会,推行一党专政。1987年9月,门格斯图结束了军事统治,成立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共和国。1988年3月,埃塞俄比亚爆发内战。

1991年5月28日,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推翻门格斯图政权,7月成立民主政府。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主席梅莱斯·泽纳维担任总统。1995年5月,举行多党选举。8月22日,成立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梅莱斯当选总理。

此前,世界反法西斯的人民运动,以空前的规模发展。埃塞俄比亚的游击队不断发展壮大,游击队的武装斗争更加活跃,已经进入了大反攻阶段。

埃塞俄比亚海尔·塞拉西皇帝来到苏丹的喀土穆,那里有很多埃塞俄比亚军队。1941年1月下旬,海尔·塞拉西率两千名游击战土自苏丹攻入戈贾姆省,组织人民起来打游击战,力量不断壮大。

很快,坎宁安在北方与普拉特中将率领的英印联军会师。英军从厄里特里亚向南进攻。

虽然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的败局已定,但驻东非的意军总指挥奥斯塔公爵们率领残余意军在安巴阿拉吉山附近的高山区组织防御。

5月3日,南非部队和埃塞俄比亚游击队到达安巴阿拉吉山,向高地上的意军发起了进攻。

埃塞俄比亚的游击队在进攻高地的过程中消灭了许多意军,加快了奥斯塔的投降。

5月12日,坎宁安和普拉特的两支英军赶到安巴阿拉吉山地区。当时,意军缺少弹药和水,遭到南非部队炮火的轰炸。意军无法坚守,奥斯塔决定向英国正规军投降。

5月19日,奥斯塔接受了投降条件,率部投降。奥斯塔在安巴阿拉吉高地的投降使意军投降总人数增加到23万。

但是仍有8万意军还在战斗,一部分在加拉锡达莫省的亚的斯亚贝巴的西南部,由加泽拉将军指挥,约有4万人;一部分在首都西北部的贡德尔地区,由纳斯将军指挥,约有4万人。

英军主力和南非部队被调到了其他战场。这场战争的最后阶段的任务留给了驻守埃塞俄比亚的非洲英军。非洲英军数量很少,行军的路途遥远,雨季到来后道路泥泞,行军迟缓。

非洲英军集中兵力攻打加泽拉的部队。尽管连降大雨,道路崎岖不平,非洲英军的行进十分艰难,但仍然把意军赶到了加拉锡达莫省。

6月21日,英军进驻季马,意军吓得逃往农村。从刚果增援的一支英军向意军进军,在半路上拦住了意军。意军和刚果英军在7月3日展开激战,疲惫不堪的意军加泽拉部队投降了。

在东北部地区,纳斯的部队驻守特纳湖上游的山区,总部设在贡德尔。意军的阵地十分坚固,但装备不足。非洲英军的进攻被多次打退。9月27日,意军弹尽粮绝。驻守峨茨菲特要塞的意军向英军投降。盘踞在贡德尔地区的纳斯的主力部队遭到英军不断炮击,于1941年11月28日投降。

至此,整个东非抗意战争结束,埃塞俄比亚人民重新站起来了。

埃塞俄比亚的抗战胜利给意大利带来沉重的打击,暴露了法西斯意大利的侵略性和虚伪性。墨索里尼的法西斯统治在非洲人民和英国远征军的打击下,受到了重创。

埃塞俄比亚的抗战胜利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认识到,只有同帝国主义列强斗争到底,才能解放自己;小国同样能打败大国,只要小国人民敢起来反抗,就一定能战胜大国侵略。埃塞俄比亚人民的反意战争,在二战结束后极大地促进了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

埃塞俄比亚的游击战充分显示了埃塞俄比亚人民的力量。他们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经过几年的血战,终于使意大利军队投降,在世界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历史上写下了最光辉的篇章。

埃塞俄比亚人民的伟大胜利是世界人民的胜利,大大提高了埃塞俄比亚的国际声望,取得新的更大的胜利。

由于游击队员的支持,英军才能取胜。在把意大利侵略军赶走后,埃塞俄比亚成立民族政府。英国向埃塞俄比亚提出解散政府的要求,被埃塞俄比亚人民拒绝。结果,埃塞俄比亚人民在埃塞俄比亚、厄里特里亚和索马里展开反对新侵略者英军的斗争。

当时,英军完全占领了意属东非,埃及的安全得到了保障。从此,美国运输船可以在苏伊士运河自由通行,大大增加了从美国运来的物资总数,极大地缓解了英军在中东地区的物资紧张状况。

不久,盟军开通了“塔科拉迪”航线,这条航线从西非通过塔科拉迪和拉米港口,取道喀土穆,直达开罗。通过这条航线,盟国把大量的飞机和物资运到了中东。

英军在昔兰尼加和东非的胜利鼓舞了英军士气,但这种士气很快德国被其他地方的军事胜利蒙上了阴影。意大利第10军被消灭后,墨索里尼同意接受德军的援助。

向柏林求助

早在法国战役结束时,希特勒就开始考虑下一个进攻目标:首先征服英国,再对付苏联。

希特勒向英国发出招降的讯息,遭到英国政府的拒绝,他只好派空军空袭英国。不列颠之战失败,“海狮”计划破产。用登陆手段打败英国的计划完全失败后,希特勒想对付的目标就是苏联了。

同时,他还想用间接手段来孤立英国,这种间接手段主要是:拉拢日本来对付英国,而且还能牵制苏联;利用西班牙、维希法国和意大利来控制非洲和西地中海;拉拢东南欧各国加入轴心国,控制巴尔干地区和东地中海地区。

在这样一个全面战略下,希特勒反对墨索里尼在巴尔干地区再作扩张企图,这使墨索里尼感到耻辱。

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一向宣称他们合作无间,然而,他们很少会谈,而两国参谋本部之间也没有联合作战计划,两国政府之间更没有太多的联系。

德意两国表面上互相捧场,暗地里各怀鬼胎、猜忌心很重。希特勒的所有行动事先都不通知墨索里尼,往往事后才向他作“报备”,因为他不相信意大利人。

而墨索里尼对德国领土的不断扩张又羡慕又妒忌,希特勒的态度越来越专横,墨索里尼十分愤怒。

1940年10月4日,墨索里尼和希特勒在布里勒隘路会见,希特勒对三天内德国即将向罗马尼亚开战的决定完全保密。意大利的实力远远不如德国,希特勒自然不会顾及墨索里尼的想法。德国入侵罗马尼亚后,墨索里尼感到气愤,在几周以前,希特勒还曾严禁意大利在巴尔干地区进行军事扩张。

墨索里尼对齐亚诺说:“希特勒总是不把我当回事,我现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意大利也要占领希腊,事先也不告诉他。”

就这样,北非战事还没有结束,1940年10月15日,墨索里尼不顾意大利将领们的反对,下令入侵希腊。

10月28日,意大利军队入侵希腊,使希特勒措手不及,把他的战略计划都打乱了。希特勒也不好说什么,因为事先不通知盟友就采取行动是德国的首创。

而另一方面,英国却趁机打起了小算盘。意大利入侵希腊一周后,一支英军在希腊登陆,英国海军偷袭塔兰托港,炸毁意海军5艘军舰。

墨索里尼的骄傲自大铸成了大错,意大利部队不愧是著名的“饭桶”军队,他们很快就被希腊军队打败,严重影响了轴心国家百战百胜的形象,给德国留下个烂摊子。希腊军队虽然在数量和装备上不如意军,但他们英勇顽强。意军在希军和共产党游击队的前后夹击下,遭受重大损失。意大利最精锐的“朱利亚”师团伤亡两万人,还有5000人被俘虏。

由于意大利节节败退,英国空军又在希腊建立空军基地,可从那里轰炸罗马尼亚的油田,对德国的石油供应造成严重威胁。德国被迫替意大利收拾残局,希特勒派德军去赶走英军并征服希腊。一方面是挽回轴心国的面子,另一方面也是消除英国的威胁。

英国戏剧化的成功再加上希腊的顽强抵抗使反法西斯声势为之一振。那些本想加入轴心组织的国家害怕了,暂时观望或者索取高价,比如西班牙。

希特勒严厉地指责意大利的溃败所引起的严重后果:“南斯拉夫、保加利亚、法国的贝当政府不想加入轴心国了。而且,英国趁机在希腊建立了克里特基地,轰炸罗马尼亚和意大利南部。我将不得不把增援北非的德军和补给品投入巴尔干半岛战争,这对将发动的埃及作战产生了严重的后果。这会过早地引起苏联向我们开战,到时候我们将被迫与苏联交战。”

另外,德国与希腊间隔着4个国家,即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前两个国家已成了德国的帮凶,而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也同意德军借道。

这时,南斯拉夫忽然发生政变,推翻同意加入轴心国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