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少城轶事
21814800000023

第23章 成都历史上千古流芳的三位大美女(2)

成都的菜肴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川菜,一类是小吃。小吃大多来源于民间,然后传入宫廷,经过加工再回到民间。小吃能够流传下来的必是著名的文人或某位大美女的提倡,这一点在后面写到的其他几位美女的情况也大致如此,所有能够流传的东西,不管是诗词还是菜肴,都与某位大名人或大文人的提倡分不开,这是一个千古不变的规律。

成都的名小吃来自宫廷的都比较考究,来自民间的则比较粗糙。花蕊夫人是一个大美食家,她发明的酒制羊头是今天腌腊制品的早期制法,四川人过年过节离不得腌腊制品,他们不知道根源在于一些宫廷美妇的提倡和发明创造。花蕊夫人生活在宫中,才能够有这么多的时间和这么多的原料用来试验制作各种美食。

川菜的来源也有三种途径,一类来自宫廷,一类来自公馆,一类来自民间。来自宫廷的成了川菜的标志性菜肴,来自公馆的形成了川菜的各种流派,来自民间的则是大众菜肴,如麻婆豆腐和回锅肉等等。这三种来源经过不断改良和融合才形成了川菜博大精深的体系,这是题外之话。

花蕊夫人的另一项贡献在于“张仙送子”的传说。花蕊夫人本是为了祭拜后蜀主孟昶,画了夫君的像供奉,被宋太祖发现只得谎称是拜的张仙送子图,这本是一托词,不料不胫而走,成了宫内外女人们的习俗,连民间的妇女也仿效,这一民风流传至今,特别是蜀中拜送子图特别盛行,这都是花蕊夫人的影响所致。

花蕊夫人最终死于宋朝的宫廷之争,被乱箭射中,这是花蕊夫人这种身份的女人的最终结局。一个蜀中美妇就这样结束了自己悲惨的一生。她的美貌是盖世的,她的才华是横溢的,因而她的死就更具有悲剧意义。悲剧就是把人生美好的东西撕破给人看,花蕊夫人的死犹如一朵开得正艳的牡丹被人折断,这是对美的摧残。

二、蜀中名女卓文君

卓文君夜奔司马相如,当垆沽酒的故事在蜀地家喻户晓。卓文君是一大美女,她的出身与今天的美女标准完全吻合。首先,她出身于富豪之家,是钢铁大王卓王孙的掌上明珠。其次,她是移民,祖居赵国,是当时的大都市邯郸的城民,在秦统一中国灭掉赵国之际才辗转迁移蜀地的边鄙小邑临邛,也就是今天成都所辖的邛崃。其三,卓文君是一位才女,一生留下许多名篇,其《百头吟》《诀别书》为千古绝唱。成都之所以有厚重的文化积淀,与一代代的文人雅士留下的文化遗产分不开,其中也与包括卓文君在内的许多女才子的文学创作分不开。

说到卓文君的移民还得从公元前228年说起。这一年秦灭赵,“秦移民万家入蜀”,针对的主要是六国诸侯的后代及各国的富豪商贾,主要是旨在解除他们对秦国统治的威胁。赵国的冶铁大户卓氏就这样迁往蜀地。蜀地本就富裕,铜铁矿石丰富,拥有技术和资金的卓氏如鱼得水,成为当时最大的金属制造商,又垄断了铁质武器的制造,一时富甲天下。临邛自古被称为天府南来第一州,在历朝历代都是成都南线交通的门户。当时临邛有两大富豪,一家自然就是卓王孙,另一家是程郑。两家仆役数百,良田千顷。程郑也是移民,由山东迁徙至此,两家联为亲友,来往甚密。这日程郑告诉卓王孙说都亭中来了一位贵客,修美,人才出众,气度不凡,恐是很有来头的人,应该设宴款待。卓王孙闻之就在家中准备了奢华的盛宴请来贵客,这就是当时蜀郡著名的才子司马相如。其时卓王孙之女文君新婚丧夫,住在娘家,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大剧就如此这般在川南小城临邛上演。

司马相如的“凤求凰”美不胜收,不光音律美,词美,弹奏吟唱也很美,加上他又是一个一表人才的风流才子,又有如此勇敢大胆直白的表达,怎能不让青春美貌的文君心动:

凤兮凤兮归故乡,游熬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

卓文君被司马相如的一曲“凤求凰”所感动,毅然夜奔前往,一方面说明司马相如高超的演奏水平和卓越的音乐创作天赋,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卓文君的鉴赏力和果敢的行动能力,鉴赏力使她具有追求美的强烈愿望,果敢又使她不拖泥带水,敢于采取行动。别地的美女大多除了美就没有别的什么东西可以传世,而蜀中美女不仅相貌美,而且诗文也美,追求美的行为十分大胆和执著,这在当代的美女中也继承了这一传统。

貂蝉是否也如卓文君或花蕊夫人一样留下大量的美文传世,笔者未曾考证过,即便有也绝对比蜀中美女的逊色,蜀中美女能诗能唱是一大特点,正如前面论及的是文化美女,没有文化的美女蜀中很多,但都流传不下来,可见美的传播是要有载体的。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之所以动人不仅在于卓文君敢于毅然“夜奔”,更在于面对司马相如家徒四壁的境况,以文弱千金之身当垆卖酒,维持生计。一个首富之女,一个风流才子;一个郎才,一个女貌;一个做堂倌,一个当招待;一个夫唱,一个妇随,这故事本身就具有巨大的广告效应。而且他们把小店直接开在卓王孙的家门口,这不仅有叫板、宣战的意义,也有表演的成分。果然,文君之父卓王孙不得不屈服,承认了这桩婚姻和这个女婿。这个故事并没有到此了结,才子司马相如后来有了艳遇,文君再次站出来加以抗争,她的抗争是一个美貌才女式的抗争,她的武器自然不可能是一哭二闹三上吊式的民间手段,她用的是诗!因为她针对的对象是成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辞赋大家,他对诗歌的理解力堪称绝顶。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文君是正确的,对待一个诗人只能用诗歌,而对待一个莽汉才能用上吊,司马相如被文君的诀别诗句深深打动。他们的爱情起点是司马相如的“凤求凰”,而他们爱情的复归则是文君的诀别诗。司马相如后来受到汉武帝的重用任中郎将,并出师南夷建立丰功伟绩,给一个文学色彩很重的千古爱情绝唱写下一个圆满的结局。

临邛自古是酒城,才演绎出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当垆沽酒的爱情大戏。卓文君是一个符合当代人审美情趣的敢爱敢恨的美女,但凡成都历史上有名有姓千古流芳的美女多是卓文君之类,所以成都是一文化名城,成都是一美食之城,成都是一安乐之城,这种财富是别地不具有的。卓文君的贡献在于她演出了一出千古爱情绝唱,她征服的是司马相如这种风流才子,没有她为爱情的献身精神的鼓舞,一个蜀中落魄文人司马相如也不可能名垂千古。成都历史上出过无数的文化名人,是与成都历史上拥有众多卓文君这样文采卓著的美女分不开的。

三、蜀中才女薛涛

谁都知道成都有大名鼎鼎的杜甫草堂,杜甫是中国历史上可以与李白齐名的大诗人,被称为诗圣。其实,可以与杜甫相提并论的还有女诗人薛涛,薛涛一生在成都留下了大量的诗作,显示了她非凡的才华,她没有被人们充分地研究和供奉,不是因为她的才华有什么逊色之处,完全是因为她是一名女子,又是一名歌伎、诗伎,这在封建社会是大忌。但成都人却对女诗人薛涛顶礼膜拜,成都有杜工部的草堂,亦有薛涛的望江楼和薛涛井,这是两处同等重要的名胜。

薛涛也是移民,她是安史之乱后流亡蜀中的长安小吏薛郧与妻子裴氏的女儿。她从小深得其父的悉心栽培,八岁便能吟诗,14岁时父亡,她就担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在那个年代,一个弱女子想要糊口谋生除了凭借自己的美貌和歌喉,凭借自己的才学之外别无所谋,年轻的薛涛成了歌伎,尽管她卖艺不卖身,但一个“三陪女”哪怕到了今天在人们的眼中也是没有地位的。

薛涛是凭借一首叫“谒巫山庙”的诗展示其才华的,这首诗深得节度使韦皋的赏识,一个风尘女子写的不是风花雪月和清丽凄婉,且有怀古怅今的精深之思,使韦皋大为惊叹,以至于后来要推荐她担任校书郎的官职。薛涛虽然因为身份低贱没有真正成为校书郎,但“万里桥边女校书”的美名远播,连盆地之外的名人雅士也都争相与她唱和。

如今到成都来的外地人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来“洗眼睛”——看美女,薛涛那个年代的外埠客人到成都来的目的同今天到成都来的人居然一样,为的是来看一看这位蜀中美女诗人。如今的成都仍有一大批美女文人在川内声名显赫,以至于许多人到成都来就是为了一睹风采。成都自古出诗人,特别出女诗人,恐怕是因为成都这种地方风水好,有诗歌创作的磁场,女文人们在这样的氛围中容易发挥自己的才华。成都不缺少美酒香茶,这两种液体在人的血液中流动都有助于诗文的创作。

薛涛是当时的大交际花,与她交流过的风流才子举不胜举,有白居易、杜牧、刘禹锡等等。她亲自制作一种粉红色的小彩笺,这种笺纸做工特殊,清雅别致,她用这种笺写上自己的诗作,一时成为人们的收藏珍品。唐朝风行的彩笺题诗都学的是薛涛的做法,以至于这种风气流传至今。成都的文人爱把诗写在明信片上,写在书笺上与文友诗友互赠,这是唐朝就流传下来的遗风。薛涛的许多行为千百年来为成都人效仿,她的“十离诗”、“登筹边楼诗”、“赠远”和“锦江春望词”等诗词一直为人们传唱,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薛涛的远大抱负,她不只是一位会写儿女情长的女诗人,她的吟唱豪情满怀,掷地有声,气势浩大,从她的诗作中你看不出她是一个风尘女子,她的气度可与沙场大将媲美。

一到节假日,有许多成都的大、中学生就会聚到纪念薛涛的公园——望江公园去,他们的目的就是瞻仰这位女诗人,许多人还抄录她的诗作。在成都薛涛的名气一点不比杜甫小,她不是一位地域性女诗人而应该是一位历史上的伟大诗人。

薛涛是一个悲剧人物,她的才情美貌为人倾倒,但在那个时代这种才情和美貌给她带来的只能是悲苦。悲剧中的薛涛把人生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了那段历史,蜀中的这些美女们印证着这条千古不变的真理。美的东西终将成为残片,如花瓶、瓷器被深埋在泥土中,但有一天被挖出,将这些残片拼接起来你将为它的美所折服。因为它存在于非常久远的年代,那是一个动乱的时期,是一些人们早已失去记忆的岁月,通过这些残片人们突然发现美正是在那个时期建立的,这么美的思想是从一个叫薛涛的柔弱女子的口中传出的,这美就使人怆然泪下。

薛涛在她的“登筹边楼诗”中的头两句写道:

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

这是何等的豪情壮志,令人叫绝。另一首叫“雨后玩竹”,表达的是不愿同流合污的孤高气节。

南天春雨时,那堪霜雪枝;众类亦云茂,虚心能自持。夕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薛涛是成都历史上千古一人的女诗人,在中国的历史上这种女才子也不多,成都的武侯祠、杜甫草堂和望江楼并称成都的三大名片,武侯祠属于政治家诸葛孔明,而草堂和望江楼都属于诗人。尤为可贵的是望江楼还是一位女诗人的纪念碑,她的灵魂永远站在这座临江楼上唱着她不朽的诗歌。

薛涛一生追求幸福和爱情,但爱情迟迟不肯垂青于她,直到41岁半老徐娘时才遇见大诗人元稹。薛涛比元稹大11岁,但她凭借她的成熟美,凭借她的才华征服了这位京官。

薛涛本是被人作为“美人计”献给元稹的,因元稹是来调查一桩公案,又是一位不慕钱财的御史,但他同样抵御不了才色双全的蜀中女杰。古代有不少文人骚客在他们的作品中提到过“锦城云乐”,说少不入川,人一到了成都这种温柔之乡,好吃的这么多,好玩的目不暇接,又美女如云,很容易消磨斗志,滋生享乐。元稹遇见薛涛便陷入了“薛涛井”中,而薛涛遇上元稹更是干柴烈火,这是等待了许多年才等来的爱情井喷。

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元稹完成了公务返京,从此两人天各一方,风流诗人的感情很容易移情别恋,元稹与薛涛再也没有机会相见,薛涛只能把一腔离愁寄予她的诗歌。其实对于元稹来说他怎么可能与一个艺伎、诗伎厮守终生呢,他的一去不复返,终无音信是对薛涛的抛弃,只是薛涛当局者迷,看不透这一点,从此只能以泪洗面,了此残生。但无论怎么说对一个人的思念于一个诗人的创作来说还是有益的,正是在这种无尽的伤离中薛涛写下了许多诗篇。

薛涛一生共经历过11位节度使,每一位都对她的才学美貌敬重和垂青,这是非常少见的,自古红颜多薄命,薛涛用自己全部的身心等待能与心上人再度相逢,但她等待的只是一个负心郎,年近暮年,薛涛只能穿上道袍,过起了隐居生活,不再参与诗酒花韵之事。这一隐居长达20年,在65岁时辞世。哪怕在隐居了这么多年后,她的声名仍然不减,以至于她死后当时的剑南节度使段文昌为她亲自题写了墓碑:“西川女校书薛涛洪度之墓”。而薛涛的真实身份只是一名艺伎,这是空前绝后的荣誉。如今望江楼有一副楹联:

古井冷斜阳,问几树枇杷,何处是校书门巷?大江横曲槛,占一楼烟月,要平分工部草堂。

这副楹联写尽了这位女诗人繁华而悲苦的一生,锦江作证,繁华只是一梦,青春似这东流之水一般流去,永不复回,但女诗人的精神财富却是成都这座历经两千三百多年而不衰的城市的文化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