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想起新鲜、纯净、清爽、沁人心脾的空气,一定会想到酣畅淋漓地呼吸一口的具体动作;如果我们把教育的整体行为视为一种氛围,而不仅仅是接受更为表面的“环境”意义,那么我们就会受到激励,在为孩子营造环境方面有更多的行动和更多的打算。
——夏洛特·梅森
座右铭
我的一些读者肯定知道家长协会的座右铭:“教育是一种氛围、一种训练、一种生活。”这个座右铭以特别简练的图表形式出现在我们的藏书封面上。有人告诉我,作为一个群体,我们注定要按照自己的座右铭生活。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写信给我,专门提到大众教育的问题。他说:“当前最需要这样的一种教育观点,那就是《父母周报》的座右铭中那些令人难忘的文字所体现的思想。”一条鼓舞人心的座右铭会永远成为一种力量,但是通过座右铭的名气去生活和实践我们的座右铭,并用它指导我们的生活是两码事。而且我担心的是,如果家长协会打算以解释和说明这些“令人难忘的文字”为己任的话,那么它恐怕就得面对大量频繁的思考和紧张狂热的生活。然而,我们并非怯懦之辈;我们有着打算并且是热切的打算,而且对于那些决意要取得最佳成果并为之努力的人们来说,就一定会出现最佳结果。
19世纪的教育模式:教育是一种氛围
我认为我们有时会误把部分当成整体,犯下以偏概全的错误。在我们上述的定义中,“教育是一种氛围”是三个要项当中最令我们满意的一项,这大概是因为它最能诱惑我们天生的放任自由之本性。顺便说一句,如果用“环境”一词去替代“氛围”这个充满灵性的词汇,我们就会对它失去一些兴趣。毫无疑问后一个词是象征性的,但是对我们所有的人来说,象征意义比一个事物的名称所表现的意义要重要许多。我们一想起新鲜、纯净、清爽、沁人心脾的空气,一定会想到酣畅淋漓地呼吸一口的具体动作;如果我们把教育的整体行为视为一种氛围,而不仅仅是接受更为表面的“环境”意义,那么我们就会受到激励,在为孩子营造环境方面有更多的行动和更多的打算。
空虚的后果
如果“教育是一种氛围”的概念使我们产生新鲜有活力的思想;如果我们把它理解为我们的孩子要拥有阳光、绿地、温馨的居室、漂亮的图画、在学校里通过老师温柔的鼓励学习知识,进而回避他们不想学习的一切内容,还有富有魔力的老师通过发挥几乎难以抗拒的力量去促使孩子们去做别人所做的事,成为和别人一样的人——如果这一切都包括在我们关于“教育是一种氛围”的概念之中的话,难道我们不就可以如释重负,相信教育事业已经成功了吗?非也!因为虽然离了空气我们不能生存,但我们也不能只靠空气而存活;所以靠“环境”熏陶长大的孩子很快就显示出空虚的迹象;他们很少有或根本就没有健康的好奇心、注意力或努力的动力;更为糟糕的是,他们丧失了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盼望着无需自己付出或谋划,天上就能掉下馅饼。
厌倦的后果
教育寓于环境,或者更诗意一些,寓于氛围之中,这一概念已经影响了一两代人的思想,而且在我看来,它在今天的公众生活和私人生活里留下了痕迹。我们更乐于被动接受而不愿意主动付出;我们不愿意为了追求这样或那样的生活去辛勤劳动;必须有人为我们安排生活;必须有紧迫的任务逼着我们去应对接二连三的工作。我们渴望场面热闹的娱乐节目,不论是在大街上的露天表演,还是剧院里的舞台上演出,我们都一样地痴迷。就是莎士比亚的作品也沦落到这样的境地:人们只喜欢他的剧作上演时呈现出的绚丽场面,却很少留意这位大诗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观点。这一切的现象并非人们故意为之,这不过是因为我们想逃避由于片面的教育观所带来的烦恼——即教育只是一种氛围。
18世纪的教育模式:教育是一种生活,其后果是智慧衰竭在18世纪末出现了一种更为致命的厌倦心理,它同样也是片面的教育观导致的后果。“教育是一种生活”在当时不知不觉地成为一种教育模式;其结果就是狂热地追求思想。读一读德斯蒂尔女士和她的朋友们的故事,我们会感到非常悲哀,她们组成一个命名为“女才子”的社交圈,这个圈子里的人们常常去朗布依埃旅馆聚会。她们很少睡觉,因为她们忙得无法入睡;她们不惜熬夜,互相画素描像、猜谜语、做游戏,尽做一些耗费才智的无用之功。第二天一大早她们中的一些人又开始聚会,谱一些微不足道的乐曲,唱一些没什么意义的歌曲。我们可能会像她们一样互相对着打呵欠,但是,如果我们像她们那样在某件事上瞎折腾,我们在一连串的娱乐节目中的耗损无论如何都赶不上她们狂躁地追求诱人的思想所耗费的才智。而且,19世纪初期的社会生活为20世纪初留下了应有的教训。那时的人们像我们一样要犯错误,因为他们还不懂得事物之间存在着比例的科学道理。我们说“教育寓于环境”,而他们会说“教育寓于思想”。事实是二者兼有,而且还有介绍教育的另一个方面内容的第三个定义。
教育就是培养才智,这种教育模式导致了畸形的发展关于教育的第三个观点,即“教育是一种训练”也一直拥有许多支持者。我们都相信,在智力和道德方面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的训练是教育的第三大要义。但是如果我们感觉到性格和行为上的某些品质如同毛线成品一样枯竭了,由于这种或那种教育机器即数学、古典文学、科学或体育等的磨损而衰竭了,那么教育就出现了过度行为,也就是说,当发展所谓的才智的思想取代了生理学上关于智力习惯的培养这一更为真实的观点时,教育中出现了过度行为。我们的认识也就出现了偏颇。两种观点的区别似乎不甚明显,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同样,实践中的巨大差距就是源于教育概念上的细微差别。普卢塔克的父亲让他阅读荷马的作品,以让他获得一些崇高的生活观念。如果这个男孩被迫埋头学习荷马的古典文学,就像一个被用来开发才智的机器,那么其结果就会使他成为一个迂夫子、一个在许多方面都与生活失去联系的人、一个不能用清醒的头脑和大度的胸怀去应对一切的人。在我看来,这种认为训练就是要发展才智的思想已经倾向于培养片面的人才,带有畸形发展的局限性。有一天,一位艺术家告诉我在艺术上成功的条件就是要痴迷艺术,画家必须心里想着画,手里练习画。也就是说,他的手里做的,心里想的除了画就不能有别的。可是,在艺术变得高尚的时代,人们不仅仅是艺术家。例如,昆铁?马特西要打铁、绘画,还要做许多别的事情。米开朗琪罗写十行诗,设计建筑、绘画。总之,雕刻石像绝不是他表达思想的惟一方式。莱奥纳多起草协议、设计运河、弹奏乐器,什么都干,而且样样精通。但是在当时,这些伟人们以及他们的导师从未想过开发才智进行训练的事情。
教育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