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让习惯完善你的一生
21860400000011

第11章 天道酬勤,勤奋是人生腾飞的翅膀

勤奋是人生振翅高翔的羽翼,只有它能使人生变得深刻和完整。勤劳才是传家宝,靠勤劳,任何人,任何时代都会打造出一片天地来。古人云:天道酬勤。勤奋是通向成功的必由之道,爱拼才会赢,要想出人头地就必须勤奋。勤奋的人才是自立、自尊、受人爱戴的。要问人生的秘诀,那便是勤奋。

1.勤奋是成功的不二法门

只要勤奋,肯努力,你就能实现你的梦想。付出才有收获,勤奋是成功的不二法门。

杰克·伦敦在19岁以前,还从来没有进过中学。他在40岁时就死了,可是他却给世人留下了51部巨著。

杰克·伦敦的童年生活充满了贫困与艰难,他整天像发了疯一样跟着一群恶棍在旧金山海湾附近游荡。说起学校,他不屑一顾,并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偷盗等勾当上。不过有一天,当他漫不经心地走进一家公共图书馆内开始读起名著《鲁滨孙漂流记》时,他看得如痴如醉入神了,并受到了深深的感动。在看这本书时,饥肠辘辘的他,竟然舍不得中途停下来回家吃饭。第二天,他又跑到图书馆去看别的书。一个新的世界展现在他的面前——一个如同《天方夜谭》中巴格达一样奇异美妙的世界。从这以后,一种酷爱读书的情绪便不可抑制地左右了他。他一天中读书的时间往往达到了10至15小时,从荷马到莎士比亚,从赫伯特·斯宾塞到马克思等人的所有著作,他都如饥似渴地读着。当他19岁时,他决定停止以前靠体力劳动吃饭的生涯,改成用脑力谋生。他厌倦了流浪的生活,他不愿再挨警察无情的拳头,他也不甘心让铁路的工头用灯揍自己的脑袋。

于是,就在他19岁时,他进入加州的奥克兰德中学。他不分昼夜地用功,从来就没有好好地睡过一觉。天道酬勤,他也因此有了显著地进步,他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把4年的课程念完了,通过考试后,他进入了加州大学。

他渴望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在这一雄心的驱使下,他一遍又一遍地读《金银岛》、《基度山恩仇记》、《双城记》等书,随后就拼命地写作。他每天写5000字,这也就是说,他可以用20天的时间完成一部长篇小说。他有时会一口气给编辑们寄出30篇小说,但它们统统被退了回来。

后来,他写了一篇名为《海岸外的飓风》的小说,这篇小说获得了《旧金山呼声》杂志所举办的征文比赛头奖。但是他只得到了20元的稿费。他贫困至极,甚至连房租都付不起了。

那是1896年——令人兴奋和激动不已的一年。人们在加拿大西北柯劳代克,发现了金矿。

跟随着像蝗虫一样的陶金者人流,杰克·伦敦踏上了柯劳代克之路。他在那待了一年,拼了命似的挖金子。他忍受着一切难以想象的痛苦,而最后回到美国时,他的囊中却仍然空空如也。

只要能糊口,任何工作他都肯干。他曾在饭店中刷洗过盘子;他擦洗过地板;他在码头、工厂里卖过苦力。

后来,有一天——他饥肠辘辘,身边只剩下两块钱了——他决定放弃卖苦力的劳苦工作,献身于文学事业。这是1898年的事。5年后的1903年,他有6部长篇以及125篇短篇小说问世。他成了美国文艺界的最为知名的人物之一。

无论是优裕的环境中,还是在穷困的环境中,只要肯勤奋,就会实现你的梦想,因为你付出了就会有收获,因为天道酬勤。

2.业精于勤,荒于嬉

能够成就事业的人,关键是在于勤奋。勤者必成事,惰者必败事。这是不容置疑的。

养成勤劳的习惯,回报你的,也必将是丰厚的成果。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成事在勤”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养成勤劳习惯,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

人在旅途,目的不仅仅是游山玩水,还应该肩负着人生的使命,向前走,不停地走,一直走到人生的终点,体味人生的意义,无怨无悔地走完人生之途。

旅途上的食粮便是勤奋。没有它,一个人不可能在人生路上走得很远,即使能走远,也是碌碌无为的,依然两手空空。只有勤奋,才能走好人生的路,获得事业的辉煌。无论是做到的抑或是没有做到的事,勤奋都可以让你获得应得的回报。要知道,圣贤不是天生的,都是勤奋造就的。

南宋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朱熹,是个从小就立志当像孔子那样的人。在他上学读书的时候,有一天,老师有事外出,没有上课。学生们高兴极了,纷纷跑到院子里的沙堆上游戏、打闹。这时候,老师从外面回来了。他站在门口,望着这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们“造反”的情景,摇摇头。猛然,他发现只有朱熹一个人没有参加孩子们的打闹,他正坐在沙堆旁,用手指聚精会神地画着什么。先生慢慢地走到朱熹身边,发现他正画着《易经》的八卦图。从此,先生便对他另眼相看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朱熹这样好学,很快成为博学的人。十岁的时候,他已经能够读懂《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儒家典籍了。孟子曾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人。”当朱熹读到这句话时,高兴得跳了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是呀,圣人有什么神秘呢?只要努力,人人都能够成为圣人啊!”

圣人其实并非可望而不可即,治学之路就如同登山,唯有攀登不辍,才能一步步靠近峰顶。“一览众山小”的圣人们的成功其实亦是由勤奋得来的。《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孔子读《易经》竟然能把编联简册的牛皮翻断三次,可见其勤奋。”

世上任何事情,缺了勤就不易实现,如果有了勤,成功也就不会太难了。

伟大的劳动造就伟大的成就,而勤勉耕耘也就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他在其父司马谈死后的第三年被任命为太史令。司马迁立志要写一部史书,通过网罗天下的旧闻轶事,考察事情的起始终末,“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如饥似渴地读国家珍藏的书籍。同时整理各种历史资料,目的只有一个,完成这部著作。有一天,上大夫壶遂来拜访司马迁。他看到司马迁埋头看书,孜孜不倦的样子,有点不明白,就问:“子长!听说你想写部史书,很好啊!可那不是件很容易的事,你没日没夜苦读,不觉得太辛苦了吗?”司马迁说:“先父在世的时候说过,周公死后五百年,出了个孔子,写了《春秋》。孔子死后到现在又有五百年了,应该有人能写出像《春秋》那样的书。先父去世了,这件事我应该承担,我要当仁不让,也不敢谦让啊!”壶遂理解了司马迁的写作意图,了解他的心思后,高兴地点头说:“子长,我明白了。你是要把这盛世的美德发扬光大,真是在做件大好事。我祝你早日成功。”不久,司马迁开始写作了。他反复研究和比较历代的史料,认真整理了自己亲手调查来的资料。经过多年的努力,一部史料翔实全面、叙述生动感人的《史记》终于诞生了。勤奋是通往成功的唯一的一条“华山之道”登上它,才能撷取成功的果实。“书同有路勤为径”不光如此,任何事都应该勤奋对待。

3.天才出自勤奋

养成勤奋的习惯,才能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很多人总想找一条通向成功的捷径,当众里寻它千百度之后,才发现“勤”字才是成大事的要诀。

天道酬勤。没有一个人的才华是与生俱来的,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着勤奋的故事。在成功的道路上,除了勤奋,是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的,成功的人都是勤劳的人。鲁迅说得很形象:“其实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绝不会就是一首好诗。”“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工作上。”

笨鸟先飞,尚可领先,何况并非人人都是“笨鸟”。“勤奋”,使人如虎添翼,能想又能闯。任何事情,惟有不停前进方可保持生命力,不前进便要后退。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人才云集,竞争对手很多。快节奏的生活,的竞争时刻令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压力,而成就的得来并不像老鹰抓小鸡那样容易,它是靠勤奋得来的,停滞一步便会落后于人。

钱穆是现代著名的史学家、思想家,也是一位教育家。是从乡村中走出来的国学大师。他1931年到北大任教,之后又随西南联大到西南后方,直到1940年离开昆明去成都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任教。这期间也曾在清华兼课,可以说是对北大、清华两校都有影响的国学大师。

作为一代国学大师,钱穆与同代其他思想家、学者不同,他没有念过大学,非学院派;他没有留过洋,非西洋派;他甚至比长期生活在文化政治中心的梁漱溟都不如,他来自中国社会最底层的乡村。他是从乡村中完全靠自身的勤奋努力走出来的史学巨擘。他在中小学任教之余,利用一切时间,博览群书,经、史、子、集无不涉猎,对考据、训诂亦极嗜好,终身以史学为归宿。

他勤奋求学的经历很有代表性。无论是吃饭、课间休息、上厕所都要看书,不分严寒酷暑;夏天为防蚊叮,他学父亲把双足放在水中坚持夜读。又效仿古人刚日读经、柔日读史的方法,定于每日清晨必读经、子等难读之书,夜晚后开始读史书,中间上下午读一些闲杂书,科学安排时间。为了提高读书效率,有时间思考问题,1918年他学会了静坐,每天下午四点后必在寝室静坐,体悟到人生最大学问在于能虚此心,心虚才能静,才能排除杂念,专心攻读和思考。

语言学专家王力教授也自有其一番激人奋进的经历。王力教授常常向青年一代传授他的治学之道。他的成功来自于他的刻苦勤奋,年轻时夜以继日地看书,天文地理、经史子集,博览群书,打下了后来做学问的基础。他24岁学英语,27岁学法语,50岁学俄语,80岁高龄开始学日语,这种精神使他后来精通六国语言和几十种中国方言。

“文革”期间,王力遭到批斗,晚上坚持著书立说。1976年以后,他加快了研究的进度,每天坚持工作8小时以上。正是勤奋刻苦地学习,才使得王力教授博学多才而且硕果累累。

王力教授一生写了40多种学术著作,近200篇科学论文,共上千万字(译著不计在内)。他的研究涉及语言学的广阔领域,无论是语法,音韵和词汇,无论是汉语的现状和历史,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一切,无不是用勤劳的学习而获得的。

王力非常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在文字改革,汉语规划和推广普通话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还积极领导汉语教研室对语言文字教学的课程进行改革、创新。他主编的《古代汉语》,从1964年出版至今,一直是全国高等院校不可替代的好教材。

如果说天才,王力教授可以算得上是一位天才了。可这“天才”不是天生造就的,而是通过勤奋学来的;如果说成功,王力教授也可算得上是当之无愧的了,而这成功的途径,是用辛勤刻苦的汗水换来的。惟有勤奋、努力,不停地学习,进步,成功的征途才会少一些弯路,才会少一些曲折。

自古以来,惟有勤奋才是无往不胜的成功秘诀。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借光、闻鸡起舞……无不体现着一个“勤”字。每个人要养成勤的习惯,唯有如此,才会在成功之路上少走弯路。

4.天道酬勤,爱拼才会赢

滴水石穿,绳锯木断。当我们勤奋不懈时,一切阻力都不会生存,成功就在掌握之中。

但凡在中关村工作过的人都可以体会到,人就像被绑在了陀螺上,不能有一刻的停歇。因为如果你一旦停下来,你就要被社会所淘汰。

“干什么那么玩命干啊?”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中关村人怎么回答呢?他们说:“虽然累,虽然辛苦,但是这是有回报的,我们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是在长自己的本事,不断地克服一个义一个的困难,这样做可以提高我们个人的能力。”能力是你未来的生存基础。如果你的生存能力提高了,在未来的道路上你能走得更加潇洒。反之,如果你不能努力于自己的工作,一天天地混,个人的能力不能持续地提高,企业很难用你。一时可能没什么,但你却把自己淘汰于时代的前之外了,在别人前进时,你就已经落后了,“落后的国家要挨打”,落后的人则持处于失败者的地位。

每天,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们就开始奔跑了。

狮子妈妈教育自己的孩子时说:“孩子呀,你必须跑得快一点,再快一点,更快一点,你要是跑不过最慢的羚羊,你就会饿死。”

而在另外一个场地上,羚羊妈妈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呀,你必须跑得快一点,再快一点,更快一点,如果你不能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还要快,邪你就肯定会成为他们的猎物,被他们吃掉。”

狮子与羚羊就是这样教育着自己的一代又一代,让他们努力加油,争取快一点,再快一点,更快一点……

我们每个人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你无法停下来,因为一个人停下来,他将被社会淘汰;一个企业停下来,它将被时代淘汰;而一个国家停下来,它将被世界所淘汰。生存竞争,这正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原动力。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圣相”,在我国的近代史中他占有了重要的一笔,即使是现在,《曾国藩家书》依然可以列为畅销的书籍,可见他对我们现代人的影响力之巨。这样一个闻名遐迩的人物,很多人认为他该是属于那种天纵英才之流的,但实际呢,据史书记载,他小时候可是天赋不高,甚至有点愚笨。

关于他有这样一件事,有一天他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

偏巧,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那个贼希望等屋里的人睡觉之后进去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啊,就是不见他睡觉,曾国藩还是翻来覆去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知道,曾国藩实在是称不上天资聪颖的,反倒是那个贼人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这两个人的结局却不一样,那个人虽然聪颖,记忆力不一般,只是听了几遍的文章就可以复颂,但是还是成了一个贼,而曾国藩却成为了连毛泽东都钦佩的人,称赞道:“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公。”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5.勤劳才有收获

只有用勤劳才能采集到真正的“金子”,用你的劳动去获得你想要的,比幻想你想得到的更重要。

自从传言有人在萨文河畔散步时无意发现金子后,这里便常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淘金者。他们都想成为富翁,于是寻遍了整个河床,还在河床上挖出很多大坑,希望借助它找到更多的金子。的确,有一些人找到了,但另外一些人因为一无所得只好扫兴归去。

也有不甘心落空的,便驻扎在这里,继续寻找。彼得·弗雷特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在河床附近买了一块没人要的土地,一个人默默地工作。他为了找金子已把所有的钱都押在这块土地上。他埋头苦干了几个月,直到土地全变成坑坑洼洼,他失望了——他翻遍了整块土地,但连一丁点金子都没看见。

六个月以后,他连买面包的钱都快没有了。于是他准备离开这儿到别处去谋生。

就在他即将离去的前一个晚上,天下起了倾盆大雨,并且一下就是三天三夜。雨终于停了,彼得走出小木屋,发现眼前的土地看上去好像和以前不一样:坑坑洼洼已被大水冲刷平整,松软的土地上长出一层绿茸茸的小草。

“这里没找到金子,”彼得忽有所悟地说,“但这土地很肥沃,我可以用来种花,并且拿到镇上去卖给那些富人。他们一定会买些花装扮他们华丽的客堂。如果真这样的话,那么我一定会赚许多钱,有朝一日我也会成为富人……”

彼得仿佛看到了将来,美美地说:“对,不走了,我就种花!”

于是,他留了下来。彼得花了不少精力培育花苗,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各色鲜花。

他拿到镇上去卖,那些富人一个劲地称赞:“噢,多美的花,我们从没见过这么美丽鲜艳的花!”他们很乐意付少量的钱来买彼得的花,以便使他们的家庭变得更富丽堂皇。

五年后,彼得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成了一个富翁。

阿凡提借来几两金子,骑毛驴到野外,坐在黄沙滩上细细筛起来。不一会儿,国王打猎从这儿经过,问道:

“喂,阿凡提,你这是干什么?”

“陛下,我正忙着在种金子哩!”

国王听了感到诧异,又问道:“快告诉我,聪明的阿凡提,金子咋个种法?”

“您怎么不明白呢?”阿凡提说,“现在把金子种下去,到秋天就可以来收割,把头10两金子收回家去了。”

国王一听,眼睛都红了,连忙赔着笑脸跟阿凡提商量起来:“阿凡提,你种这么点金子,能发多大的财?要种就多种点。种子不够,到我宫里拿好了!要多少有多少。那就算是咱俩合伙种的,长出金子来,十成给我八成就行了。”

“那太好啦,陛下!”

第二天,阿凡提就到宫里拿了2斤金子。过了一个星期他给国王送去了10来斤金子。国王打开口袋,一看金光闪闪简直乐得闭不上嘴,他立刻吩咐手下,把库里存着的好几箱金子都交给阿凡提去种。

过了一个星期,阿凡提空着一双手,愁眉苦脸地去见国王。国王问道:“驮金子的牲口都来了吧?”

“真倒霉呀!”阿凡提忽然哭了起来,说道:“您不见这几天一滴雨也没下吗?咱们的金子全干死啦!别说收成,连种也赔了。”

国王顿时大怒从宝座上直扑下来,狂呼大吼道:“胡说八道!我不信你的鬼话!你想骗谁!金子哪会干死的?”

“这就奇怪了!”阿凡提说,“您要是不相信金子会干死,怎么又相信金子种上了能长呢?”

国王听了,再也说不出话来。

“摇钱树”、“聚宝盆”恐怕只会在传说中才有,现实中不会有。做任何事都是如此,勤劳才是摇钱树,惟有勤劳才是人生的“金子”。

6.勤劳方能自立

勤劳的人才充实,才会体味到勤奋的意义,勤劳方能自立,方知生活的美好。

无论劳心劳力,竭尽所能勤勉从事,各行各业,凡是勤奋不怠者必定有所成就,出人头地。

出家的和尚,息迹岩穴,处于山水之间,看破红尘,与世无争,他们也自有一番精进的功夫要做,于读经礼拜之外还要勤行善法不自放逸。且举两个实例:

一个是唐朝开元间的百丈怀海禅师,亲近马祖时得传心印,精勤不休。他制定了“百丈清规”,他自己笃实奉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一面修行,一面劳作。“出坡”的时候,他率先行动以为表率。他到了暮年仍然照常操作,弟子们于心不忍,偷偷地把它的农作工具藏匿起来。禅师找不到工具,那一天没有工作,但是那一天他也就真格的没有吃东西。他的刻苦的精神感动了不少的人。

另一个是清初的以山水画著名的石溪和尚。请看他自题《溪山无尽图》:“大凡天地生人,官清勤自恃,不可懒惰。若当得个懒字,便是懒汉,终无用处……残袖住牛首山房,朝夕焚诵,稍余一刻,必登山选胜,一有所得,随笔作山水数幅或字一段,总之不放过。所谓静生动,动必作出一番事业。端教一个人立于天地间无愧。若忽忽不知,懒而不觉:何异草木?”人而不勤,无异草木,这句话沉痛极了。过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生活,英文叫做Vegtat。义为过植物的生活。中外的想法不谋而合。

勤的后面是懒。早晨躺在床上睡懒觉,起得床来仍是懒洋洋的不事整洁,能拖到明天做的事今天不做,能推给别人做的事自己不做,不懂的事情不想懂,不会做的事不想学,无意把事情做得更好,无意把成果扩展得更多,既好逸乐,四体不勤,念念不忘的是如何过周末如何度假期。这就是一个标准懒汉的写照。

恶劳好逸,人之常情。就因为这是人之常情,人才需要鞭策自己。勤能补拙,勤能损欲,这还是消极的说法,勤的积极意义是要人进德修业,成为名副其实的万物之灵。

其实,对许多人来说,失败使人重新评比自己的生活,从而整装上阵,失败意味着一定的损失,但同时也意味着获得属于只有勤于奋斗的人,只有他们才能体味到其中的奥妙。

勤劳的人方知道生活的美好,才能获得生存的回报。

7.勤劳才方出人头地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勤劳与收获是成正比的,没有轻而易举的成功,只有勤奋成才的真理。

一位魔术大师在苏丹面前表演魔术,他的精彩表演深使苏丹大为赞赏,被称为天才。

可是一位大臣说:“陛下,大师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位大师的技艺,是他勤奋练习的结果。”

苏丹被臣子反驳之后,感到大为扫兴,于是他轻蔑地对他大喊道:“你没有任何天才,你到城堡里去吧!在那里你可以好好考虑我的话。为了不让你感到寂寞,送给你二只小牛犊做伴。”

从到牢房的第一天起,这位大臣就练习抱着小牛犊,从下面的台阶一直走到塔楼。几个月后,小牛犊长成了一头很结实的公牛,大臣的力气也大增。

一天,苏丹突然想起他的大臣还在监牢里,于是就去看他。当苏丹看到他时,非常惊讶:“真主呀,这多么神奇,多么不可思议呀。”

这位大臣,用双手捧着一头大牛,对苏丹说了从前说过的话:“陛下,大师不是从天下掉下来的。我的力量是我勤奋练习的结果。”

没有苦,哪有甜,不靠勤劳的双手,靠别人的施舍,终究是个“奴仆”。

阿拉伯有一位著名的驯马师,他驯出来的马甚至被称为神马。熟悉驯马师的人都知道,每天早上,驯马师会指挥着一群马绕圈子跑,这其中有雄健的大马,也有很小的幼马。驯马师的助手,则一边呵斥着马,一边抓着马鞍左右跳跃。看起来活像马戏团的特技表演。到了中午,沙漠的太阳正毒,驯马师却和他的助手骑马向沙漠深处奔去,下午4点,当他们返回时,人们才发现每人手上都拿着一把弯刀,仿佛出征归来的样子。

有人问驯马师:“你为什么要叫许多马绕圈子呢?”

驯马师说:“因为我教那些小马,跟在大马身后,学习听口令和顺服。没有大马的带领,小马是很难教的。如果我是老师,大马就是家长,我在学校教导,父母在家中带领,任何一方都不能少。”

“那你的助手为什么要抓着马鞍左右跳跃呢?”

“那是教马学会均衡,维持稳定。”

“至于中午的时候骑马出去,”驯马师接着说,“是因为中午天气最为炎热,让马在一望无际、其热如焚的沙漠里奔跑,这是一种磨炼,经得起的才能成为千里马。而弯刀,是我们故意舞给马看的,用刀光闪烁刺激马的眼睛,发出强烈的音响。经历这种场面,还能镇定自若的,才能成为最好的战马。”

人的成长与驯马是同理的,正如俗语所说,“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如果你不能“勤奋努力,如果你吃不了勤中之苦,怎么能出人头地呢?”

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这样才吃得香,才有味道。

8.克服懒病的恶习

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一个民族而言,懒惰都是一种堕落的、具有毁灭性的东西。懒惰、懈怠从来没有在世界历史上留下好名声,也永远不会留下好名声。懒惰是一种精神腐蚀剂,因为懒惰,人们不愿意做举手之劳;因为懒惰,人们不愿意去战胜那些完全可以战胜的困难。想要有出息,想要成为强者,必须克服懒惰的恶习。

有些人终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无论做什么都舍不得花力气、下功夫,但他们的脑瓜子可不懒,他们总想不劳而获,总想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他们一天到晚都在盘算着去掠夺本属于他人的东西。正如肥沃的稻田不生长稻子就必然长满茂盛的杂草一样,那些好逸恶劳者的脑子中就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思想杂草”。

无论王公贵族还是普通市民都具有这个特点,人们总想尽力享受劳动成果,却不愿从事艰苦的劳动。懒惰、好逸恶劳这种本性是如此的根深蒂固、普遍存在,以至于人们为这种本性所驱使,往往不惜毁灭其他的民族,乃至整个社会。

那些生性懒惰的人不可能在社会生活中成为一个成功者,他们永远是失败者。成功只会光顾那些辛勤劳动的人们。懒惰是一种恶劣而卑鄙的精神重负。人们一旦背上了懒惰这个包袱,就只会整天怨天尤人,精神沮丧、无所事事,这种人完全是无用的之人。

亚历山大征服波斯人之后,他目睹了这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亚历山大注意到,波斯人的生活十分腐朽,他们厌恶辛苦的劳动,却只想舒适地享受一切。亚历山大不禁感慨道:没有什么东西比懒惰和贪图享受更容易使一个民族奴颜婢膝的了,也没有什么比辛勤劳动的人们更高尚的了。

有个人周游世界各地,见识十分丰富。他对生活在不同地位、不同国家的人有相当深刻的了解,当有人问他不同民族的最大的共同性是什么,或者说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时,他回答道:“好逸恶劳乃是人类最大的特点。”

懒惰是一种毒药,它既毒害人们的肉体,也毒害人们的心灵,懒惰是万恶之源,是滋生邪恶的温床;懒惰是致命的罪孽之一,它是恶棍们的靠垫和枕头,懒惰是魔鬼们的灵魂……一个懒惰的人无法逃脱世人对他的鄙弃和惩罚。再也没有什么事情比懒惰更加不可救药的了,一个聪明然而却十分懒惰的人本身就是一种灾祸,这种人必然成为邪恶的走卒,是一切恶行的役使者,因为他们的心中已经没有劳动和勤劳的地位,所有的心灵空间必然都让恶魔占据了,这正如死水一潭的臭水坑中的各种寄生虫,各种肮脏的爬虫都疯狂地增长一样,各种邪恶的、肮脏的想法也在那些生性懒惰的人们的心中疯狂地生长,这种人的心思灵魂都被各种邪恶的思想腐蚀、毒化了……

所以,万万不可向懒惰和孤独、寂寞让步,必然切实地遵循这一原则,无论何时何地也不要违背这一原则,只有遵循这一原则,身心才有寄托和依归,人们才会得到幸福和快乐;违背了这一原则,就会跌人万劫不复深渊。这是必然的结果、绝对的律令。

真正的幸福决不会光顾那些精神麻木、四体不勤的人们,幸福只在辛勤的劳动和晶莹的汗水中。懒惰,只有懒惰才会使人们精神沮丧、万念俱灰;勤奋,也只有勤奋才能创造生活、给人们带来幸福和欢乐。

勤奋是治疗人们身心病症的最好药物。“没有什么比无所事事、空虚无聊更为有害的了。”

那些游手好闲、不肯吃苦耐劳的人总是有各种漂亮的借口,他们不愿意好好地工作、劳动,却常常会想出各种主意和理由来为自己辩解。其实,一心想拥有某种东西,却害怕或不敢或不愿意付出相应的劳动,这是懦夫的表现。无论多么美好的东西,人们只有付出相应的劳动和汗水,才能懂得这美好的东西是多么地来之不易,因而愈加珍惜它,人们才能从这种“拥有”中享受到快乐和幸福,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真理。即使是一份悠闲,如果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来的,这份悠闲也就并不甜美。不是用自己劳动和汗水换来的东西,你就没有为它付出代价,你就不配享用它。

无论一个人处在什么样的地位,他具有什么样的权力和身份,他都必须或者说有义务去勤奋劳动。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达官显要还是普通市民都必须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各尽所能,为社会做出自己的应尽的贡献。但有些人却偏偏会这样去做——白吃白喝一辈子,从来没有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懒惰、无所事事从来就不是一种荣耀,更不应该成为一种特权。尽管在这个社会上有许多卑鄙的小人极满足于白吃白喝,并以大肆挥霍、浪费为荣,但那些稍有头脑、有抱负、有良知的人们毫无疑问会鄙夷他们。这些堕落的贵族与他们自己享有的尊贵荣誉完全不相符合,他们早已成了行尸走肉,已经不具有良知和人性了。

年轻人最容易染上懒惰与拖延这种可怕的恶习,本来一件事明明已经考虑过、计划好了,甚至于决心已经下了,但却迟迟不见他的行动。而最常见的说法却是:“我也知道应尽早做好这件事,但不知怎么搞得这几天总是没情绪,也不在状态;再加上你也知道我的条件不好,看样子,这件事恐怕要黄了;现在肯定做不好了,唉!还是等以后再说吧!”于是,他便开始拖延,该做好的事情一点没做,无关紧要的事情却做了不少。

那些能够取得杰出成就的人,都能克服自己的懒惰情绪,尽早地投入自己要做的事情。比如,彼得大帝总是天一亮就起床,他说:“我要尽可能地使自己的生命延长,所以就尽可能地缩短睡觉的时间。”这样的例子真是不胜枚举。

一定要警惕那种使你不能按时完成工作的习惯,这里所指的就是,懒惰和拖延的习惯。要做的工作马上去做,干完工作后再去娱乐,决不要在完成工作之前先去消遣。

懒惰和拖延是人性的一大弱点,它在生活中的力量不仅强大,而且令人讨厌。懒惰和拖延的习惯往往会阻碍人们做事,因为它们能足以消灭人们做事的热情和创造力,更为糟糕的是,它们有时还会造成悲惨的结局。比如有的人明知身体有病,却出于懒惰,拖延着不去就诊。如此造成的结果是,不仅他身体上要遭受病痛的折磨,也很可能因此造成病情的恶化,甚至转化为不治之症!

为人应该意志坚决地克服懒惰和拖延的恶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