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鬼谷子》学生活
21870700000013

第13章 抵第四(1)

见微知著,适时而动进退自如

抵巇,是一种治世技法,是一种道术。这种道术包括两部分内容,其一,“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其二,“(世)不可治,则抵而得之。”

本文先从自然现象的论述入手。自然事物的破坏,往往是由缝成隙,由小隙到大隙。要补救,则在刚见缝隙时就着手。由此而知社会事件也是如此,事端初起,隐冥难知。圣智之士,则能知兆联于初萌,塞缝隙于始见。若其隙不可塞,世不可治,则乘其隙而击破之,砸烂旧世界,创造新世界。

这就是纵横策士们的处世策略和技巧。

原文

物有自然,事有合离;有近而不可见,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①以验来②也。

巇者,罅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险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③巇④之理也。

事之危⑤也,圣人知之,独保其用,因化⑥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经起秋毫之末⑦,挥之于太山⑧之本。其施外,兆萌牙孽⑨之谋,皆由抵巇。抵峨隙,为道术。

天下分错⑩,上无明主,公侯无道德,则小人谗贼,贤人不用,圣人窜匿,贪利诈伪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离散,乖乱反目,是谓“萌牙巇罅”。圣人见萌牙巇罅,则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或抵覆之。

五帝之政,抵而塞之,三王之事,抵而得之,诸侯相抵,不可胜数。当此之时,能抵为右。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蛾罅,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阖,能用此道圣人也。圣人者,天地之使也,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可以上合,可以检下。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

注释

①往:过去。

②来:将来。

③抵:对抗。

④巇:同“隙”,虚的意思。

⑤事之危:事情有危机的迹象。

⑥因化:顺应变化。

⑦秋毫之末:秋天动物会新生出细毛,这里比喻事物的微末。

⑧太山:即泰山。

⑨兆萌牙孽:兆萌是微小的迹象,牙孽是伐木后从根部所生的新芽,这里比喻事物变化的初迹。

⑩分错:错,混乱、骚乱。分错意思是四分五裂。

谗贼:进谗言的歹徒。

窜匿:逃跑隐匿。

伐射:互相征伐互相射杀。

巇罅:裂痕、分裂。

反之:帮助这些,使之复原。

五帝:我国古代五位圣天子,也就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也有人认为是伏羲(太嗥)、神农(炎帝)、黄帝、尧、舜。

三王:古代三位明王,也就是夏禹王,商汤王、周文王。

右:指上位。

天地之使:天地的使者。

上合:对上可以合作。

检下:对下可以督查。

译文

万事万物都有自己存在发展的规律,事情也有自己的一套离合发展的道理。有时距离很近却彼此不了解,有时距离很远,却能彼此熟悉。距离近却不了解,那是由于没有审视对方言行的缘故;距离远却彼此熟悉,那是因为经常来往互相体察。

所谓“巇”就是“罅”的意思;而“罅”则是“涧”的意思。小裂痕会变成大暇罅。当裂痕刚出现时,常有先兆,当先兆初露头角之时,就应该设法加以对付堵塞,使其变小,使其不再扩展,然后将其扼杀在萌芽时。这一过程有所获,这就是抵巇的原理。

当事情发生危机时,只有圣人才知道,能独自维护其功用。圣人总是顺应事物变化的原理来说明事情的原委,并且能通过各种谋略,来观察细微之处。万事万物刚刚萌芽的时候,就像秋天鸟兽之毛一样细微,一旦发展起来就像泰山的根基那样稳固。当这种圣人的德政推行外方后,那么奸邪小人一切阴谋诡计尚处于萌芽状态时,就加以堵塞,乃至于消灭,可见抵巇是一种道术。

天下纷乱时,在上的没有一个明君,在下的臣子没有道德。这样,小人就会谗害忠良,贤能之人不被信用,圣人逃避躲藏了起来,贪赃枉法者兴风作浪,君臣互相猜疑,国家纲纪土崩瓦解,国与国之间互相攻战杀伐,民不聊生,流离失所,骨肉乖离,夫妻反目,这就是国家政治出现了危机。当圣人看见这种政治危机之后,就要采取相应的手段去对付这种局面。国家如果能够治理,就要对反叛者加以镇压消灭;如果不可治理就对之彻底改造,使之获得新生。通过各种方式使反叛者归正,或使反叛者消亡。

五帝时代的政治手法,是对敌手进行抵抗,然后将其消除,以此来维护巩固政权;三王时代的政治手法,也是对敌手进行抵制、消灭,而取得政权。至于诸侯之间的互相征伐,频率繁多,已无法统计。当天下混乱时,能抵抗对手的人为尊者能人。自从天地有离合变化以来,逆乱事件不断出现,这是为政者不可不慎察的。要想观察这问题,就要用“捭阖之术”,能用此道的就是圣人。所谓圣人,乃是天地的使者。假如世间没有可“抵”之事时,圣人便深深地隐匿在民间以等待时机,假如世间有可“抵”之事,圣人就挺身而出,为国家出谋划策。对上可以配合明君,对下可以治理百姓。能够因袭并遵循抵巇的人,就是世界的守护神啊!

活学活用

无论是在古代政治斗争中,还是在现代社会处理人际关系时,及时消除裂痕是一个必须随时清醒对待的问题。裂痕好比气球,当裂痕出现时,就是气球充气的开始,如果不及时消除裂痕,气球就会不断地被充气。当裂痕大到一定程度,气球也就不断地膨胀而接近极限。最后,气球超过极限而爆裂。这时,裂痕就会以一种极端的方式给两者带来伤害。

鬼谷子还说,圣人总是能利用事物变化发展的原理,通过观察敌人的一举一动,在裂痕初露端倪之时,消灭一切奸邪小人的阴谋诡计。

解决“巇”的方法,鬼谷子称之为“抵”。鬼谷子说:“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解决矛盾,要抓住时机;实施谋略,要遵循事物规律。审时度势是抵巇术的重要原则。要消除裂痕,就在矛盾出现之时,抓住合适的时机,正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鬼谷子说,天下大乱之时,朝廷无明主,公侯乏道德,小人猖狂,忠良放逐,圣人隐居,结果上下猜疑,纲纪瓦解,百姓相残,父子分离,夫妻反目,以上种种都是裂痕。圣人发现裂痕,就会采用抵巇术控制裂痕。国家出现裂痕,或者对反叛者加以抵抗并消灭,或者征服已不可治理的国家,使其获得新生。

在古代历史上,每一个朝代对朝廷内部的叛乱或者外部的侵犯,都会及时地派兵镇压、抵抗,消除统治裂痕。朝代更迭亦是如此,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李渊出兵结束了隋朝,开始了一个新的朝代唐朝;唐朝末年,统治腐朽,藩镇割据,桂林戍卒的哗变引发的武装起义,给了腐朽的外强中干的唐王朝以致命一击,黄巢率领农民起义军摧垮了唐朝腐朽的统治,开始了五代十国的局面。

“抵巇术”在政治上常常表现为利用矛盾和裂痕,也就是所谓的投机取巧、乘虚而入,即利用对方的弱点或缺陷加以控制,比如利用对方贪财贪色或者贪图名利等本身具有的“巇”,或是利用对方生性多疑、刚愎自用等缺点来制作“巇”等。在现代社会,谁掌握了“抵巇术”,谁就能在职场复杂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左右逢源。

处世之艺

世间万物均有“巇”存在。而“巇”者,一般说来,可视为矛盾、漏洞,或有待解决的问题。在社会中做人处世,当然需要面对“巇”,而且还要善于“抵巇”。“抵巇”就是用一定的法术来治理。治理有两种方法:一是弥补,二是征服。“抵巇术”在政治上多以利用为主,也就是所谓的投机取巧、乘虚而入。其手段主要就是通过对使用对象的弱点或缺陷加以利用来达到自己所要实现的目的,比如利用对方贪财、贪色、贪名等本身具有的“巇”,或是利用对方生性多疑、刚愎自用等缺点来制造“巇”等。

握人把柄巧制小人

北宋哲宗绍圣年间,谏官陈瓘刚刚奉命被招回京城,就有一道圣旨,命令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将所有过去那些因为上疏而遭到降职或贬谪的臣僚们的奏章送缴上去。陈璀就对谢圣藻说:“这一定是有奸臣小人企图掩盖自己过去的罪愆而采取的一种销赃灭迹的伎俩,如果将三省臣僚的奏章全部都送缴了,万一有什么是非变乱,三省的官员用什么来辩明呢?”同时列举了户部尚书蔡京上疏请求诛灭侍御使刘挚等人的家族,造谣说刘挚携剑入宫,想诛杀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王琏等几件事。谢圣藻听了很是惊恐,马上就去告诉了当时的宰相,将三省臣僚的奏章都录下副本保存在省署。这以后蔡京一伙的欺瞒、诬告、掩盖、抹杀的企图之所以不能全部得逞,就是因为这些真实的记录消除不掉的缘故。

凡事都要留一手,这是谏官陈瓘在封建社会的官场中,防止小人陷害,明哲保身的一大绝招。小人大都有做贼心虚、欲盖弥彰的特性,对他们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掌握一些他们贼言劣行的把柄,这就像是在无法无天的齐天大圣的头上套了一个紧箍咒儿一样,一旦小人胆敢肆无忌惮地作恶,这紧箍咒儿一念,他就没辙了,就再也不敢行凶,或至少有点收敛了。

这一绝招的另一个内容,是为了防备小人的日后反攻倒算,预留一些可供证明自己清白的证据,以防止小人伪造证据陷害自己。

北宋哲宗时,大臣邹浩由于上疏揭发奸臣章惊而被贬到边远地区。徽宗继位后,重新起用他为朝中大臣,当返回到朝廷时,君臣一见面,徽宗首先提到的就是邹沿进谏拥立太后一事,并再三称赞,还询问谏疏的底稿还在不在。邹浩答道:“已经烧掉了。”退朝后,邹浩将此事告诉了陈璀,陈瓘惋惜地说道:“你的祸患就由此开始了,以后如果有哪个奸人伪造一份谏疏陷害你,你就无法申辩了。”

当初,哲宗皇帝有一个儿子,即献愍太子赵茂,是昭怀刘氏做妃子时生的。哲宗皇帝没有其他的儿子,当时盂皇后已废,正宫的位子是空着的,由于刘氏有了这个儿子,哲宗就立她为皇后,然而,孩子出生三个月后就夭折了。在这期间,邹浩三次进谏,陈说不宜立刘氏为皇后,但进谏的奏章底稿都没有保存下来,其内容也不为外人所知了。后来,奸臣蔡京主持政事,因为他平素就忌恨邹浩,于是便叫党羽伪造了一份邹浩上疏的奏章,其中说:“刘后杀害了卓氏(哲宗的另一个妃子),并夺走了她的儿子而冒充为自己的儿子。这样做,固然可以骗人于一时,但怎么可能欺骗上天呢?”徽宗看了这份伪奏,立即下诏调查这件事。于是,再次将邹浩贬谪到衡州任别驾(刺史的辅臣),以后又改派到昭州。这一切果然应验了陈瓘的话。

明代宗景泰年间,广东副使韩雍微服私访,巡抚到江西时,一天忽然有人报告说宁王的弟弟某亲王来拜访他。韩雍一面谎称有病,请王爷稍候片刻;一面马上派人去叫三司(明代将各省之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合称“三司”),并且找了个白木茶几。然后韩雍才出来匍匐在地拜迎某亲王。

亲王一进门,便讲了他哥哥要反叛朝廷的情况。韩雍推说自己耳朵有毛病,听不清楚,请亲王把要讲的都写下来。亲王要纸,韩雍就让手下人将白木茶几抬了进来。某亲王将他哥哥要谋反的情况详细地写在白木茶几上,就告辞了。

韩雍将这事报告了朝廷,皇上便派一个大臣来调查,却没有找到宁王谋反的任何证据。这时宁王兄弟又握手言欢了,某亲王拒不承认说过他哥哥要反叛的话。调查这事的大臣回京后,朝廷即以离间宁王宗室罪判处韩雍,并且要将他押往京城追究。韩雍出示了亲王亲笔书写在白木茶几上的字迹,这才获得了释放。

将计就计巧制巫术

魏文侯二十六年(公元前399年),西门豹被任命为邺县的县令。邺县位于韩国和赵国之间,西靠韩国的上党,北临赵国的邯郸,是一个战略要地。

西门豹一到邺县,只见满目凄凉,人烟稀少,他便召来当地的父老乡亲,询问老百姓有什么疾苦,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咱们最痛苦的莫过于是给河神娶媳妇了。”西门豹便进一步询问其中的原因。乡亲们说:“邺县的三老(掌管教化的乡官)、廷掾(县廷的掾吏)每年都要向老百姓征收河神娶亲税几百万,而仅用其中的二三十万去替河神娶媳妇,剩下的钱便被他们侵吞掉了。”

西门豹吃惊地问:“替河神娶妻是怎么回事?”乡亲们解释说:“咱们这里民间流传:河神每年要娶一个漂亮的新娘,如果不给他,就要发怒涨大水了。因此,就有了这么个河神娶亲,每年开春时,巫婆便要派她的女弟子们到民间去四处查访,看到谁家有年轻漂亮的姑娘,就说她是应该给河神当新娘的,马上下聘礼娶去,然后洗身沐头,梳妆打扮,让她与家人隔离,住进在河岸上为她专门建造来斋戒用的房子,挂上大红厚绢的幔帐。第二天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地将坐床和床上的新娘抬到河面上,随波逐浪,漂行几十里就慢慢地沉入河底里去了。由于年年如此,这里的老百姓都给吓坏了,于是,不少人家都带着女儿逃到别处去,这里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西门豹听完后,很生气,但他没有表现出来,只是对大家说:“等到下次给河神娶亲的时候,麻烦诸位事先来告诉本官一声,本官也想去助助兴。”大家答应了。

到了给河神娶亲的那一天,西门豹前呼后拥地来到了河边,地方上的三老、大小官吏和四乡百姓也都赶来了,围观者有几千人。而那个早已来了的巫婆是个满脸皱纹的老太婆。有十来个身穿绢衣的女弟子跟随着她。西门豹大声地命令道:“叫河神的媳妇过来,让本官瞧一瞧。”一个打扮得花枝招展但面带忧容的女子被推到了西门豹的面前,西门豹左盯盯,右瞧瞧,回头对三老、巫婆等说:“这个姑娘不怎么漂亮,麻烦大巫婆替本官转告一下河神,另外找个漂亮的,后天再送去。”说完,也不待巫婆同不同意,便命令手下随从抱起大巫婆就投进了河里。那个大巫婆在河中挣扎了一会儿,就沉入水里。过了一会儿,西门豹又说:“老太太怎么去了这么久还不见回复?派个女弟子去催催吧!”又把一个女弟子投进了河里。又过了一会儿,又派一个女弟子去催催,这样,前后一共把三个女弟子投入河里。西门豹说:“刚才去的都是女人,可能不能说清情况,麻烦三老去解释一下。”又把三老投进了河里。

西门豹头上插着笔,恭敬地弯着腰对着河水站立了好久,旁观的人鸦雀无声,又惊又怕。西门豹回过头来说:“巫婆、三老他们不来回报,怎么办呢?”又想派廷掾和一个富豪再到河里去催一催,他们都跪在地上,磕头如蒜,把头都磕破了,血流满地,面如死灰。西门豹说:“那再等一会儿吧!”过了一会儿,西门豹说:“你们都起来吧!河神不娶亲了。”在场的官吏和百姓都惊恐万分。从此以后,谁也不敢再提为河神娶亲一事了。

替河神娶亲可以免除水患,“意义”不可谓不重大。当这种荒谬无稽的封建迷信盛行、老百姓由于愚昧无知而受骗已久,一些不怀好意的小人又推波助澜时,如果西门豹直截了当地揭露这种事的荒谬,人们一时还难以接受。只有亲自到了现场,看到西门豹那副头上插着笔、恭敬地弯着腰虔诚地相信的模样,将计就计地用事实教育众人河神并没有什么神威,使那些从前欺骗和榨取老百姓的小人们无计可施,且贪生怕死,即使再催促他们去替河神娶亲,他们也不敢再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