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古文观止》学生活
21871100000005

第5章 子鱼论战

《左传》

原文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

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译文

楚国为了援救郑国,就发兵攻打侵郑的宋国,宋襄公将要迎战。大司马子鱼极力劝谏说:“上天厌弃殷商由来已久了。尽管国君您想复兴图霸,但是,违天获罪,是不可宥赦的啊。”宋襄公不听从他的意见。于是宋国与楚国大战于泓水。

宋国军队已经排成阵列,楚国军却还没全部渡河,司马子鱼说:“他们军队众多,我们人少,趁他们尚未全部渡河,请立刻下令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后来,楚军已全部渡河,但还没有布好阵列。子鱼又将情况告诉襄公,劝他下令出击,襄公还是说:“不行。”等到楚军完全布好阵列,宋军才发动攻击,结果,宋军遭到惨败。宋襄公伤了大腿,近卫队全被歼灭。

国人都责备襄公的过失。襄公说:“君子在作战时不对受伤者再加伤害,不捉拿头发斑白的人。古代用兵的原则,是不截击陷于险地的敌军。寡人虽是亡国的殷商后代,但是我要遵循古训,不进击未成阵列的敌军。”子鱼说:“主公您不懂得作战的原则。那强劲之敌陷于险地而又未摆开阵列,是上天帮助我们,加以阻截而攻击他们,不也是可以的吗?这样还恐怕不能取胜呢?况且今日的强劲之军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其中有的人已到老年,在战斗中也要擒获他,管什么头发是否斑白?明确指出耻辱,教导将士英勇战斗,是要求他们杀敌啊。只伤了敌人而没有杀死,怎么不可再杀伤他呢?如果爱护他们,不再杀伤,那就像不伤他一样;爱护那头发斑白的人,不加擒获,还不如向他们投降。指挥三军作战的原则,是要掌握有利条件,见机而动;鸣金击鼓,是用来壮声气、齐号令。既然要掌握有利条件见机而动,那么,在险隘之地截击敌军是可以的啊。鼓声大盛能有效地鼓舞斗志,那就可以对立足未稳、阵列不整的敌军发动攻击。

解读

春秋时代第一个霸主齐桓公死后,宋襄公与楚成王都想称霸中原,互相争夺郑国。鲁僖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38年),郑与楚亲善,郑伯到楚国去,宋襄公便联合卫国、许国、滕国去攻打郑国。楚国出兵救援郑国,于是就在泓水爆发了这场战争。由于宋襄公的迂腐顽固,一再错过有利于宋军的战机,终于遭到惨败,宋襄公自己“伤股”,“门官”全部被歼。

这篇文章着重记述在泓水之战前后子鱼议论战争的正确见解。子鱼逐一驳斥宋襄公的“不重伤”、“不禽二毛”、“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的谬论,同时也揭示了宋襄公的愚蠢和虚伪。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曾经指斥宋襄公这种在战争中和敌人讲“仁义”,是一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

活学活用

本文以时间为序,按战前、战中、战后的层次记叙了楚宋泓之战的全过程。叙议结合,以论为重点,略写战争过程,详写子鱼对宋襄公愚蠢认识的批判。

蠢驴自以为是骏马,迂腐昏聩的宋襄公也想过一把当霸主的瘾,欲与强楚一决雌雄。战前,不顾司马子鱼的极力劝阻,一意孤行,倾巢迎战。战中,刚愎自用,不听司马子鱼下令进攻的建议,两次贻误最佳战机。“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多好的时机!以有备击无备,以整击乱,岂有不胜?待楚军“既济而未成列”,虽不及“未既济”时有利,但敌人尚未排成作战方阵,乱不成军,“乱而取之”,形势仍然对宋有利。司马子鱼再次请求下令进攻,宋襄公仍然按兵不动。只等到敌方摆好阵势才去进攻。楚众宋寡,楚强宋弱,实打实,硬碰硬,难怪宋军败得那样惨了。

宋襄公为何迟迟不下令出击而终至惨败呢?原来他还有一套歪理:不杀伤已经受伤的敌人,不俘虏头发花白的敌人,不进攻未排列成阵的敌人。他要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有道德讲仁义的君子形象,以此笼络诸侯成就霸业。这真是痴人说梦。《孙子兵法》说:“兵,诡道也。”兵不厌诈,战场上没有君子。战争是你死我活的拼杀,“仁义”的说教与战争水火不容。战争没有游戏规则,只有实力与计谋。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利用有利条件把握有利时机战胜对方才是真格的。

司马子鱼对宋襄公的“三不主义”逐一进行批驳。劈头就毫不客气地说“君未知战”。接下去层层推进,痛快淋漓地剥析宋襄公军事主张的迂腐,对他的假仁假义和愚昧无知进行了嘲讽和鞭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