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菜根谭》学生活
21872300000026

第26章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原文

宠辱不惊①,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②无意③,漫④随天外云卷云舒。

注释

①宠辱不惊:荣宠与屈辱。老子:“宠辱不惊。”②去留:出处的进退。③无意:未曾留意。④漫:漫不经心。

译文

达道的人无论享得荣宠或蒙受屈辱,绝不惊讶而是非常的坦然,就如闲暇无事看庭院的花开花落一般;无论居高官高位或是贬抑到官卑职小,也绝不在意,就像天上的浮云,任其卷舒自在,而未曾稍有执著与留恋。

解读

世人都喜欢得遇荣宠,而厌恶蒙受屈辱,然而这些都是个人的命运和际遇,并非人力所能强为。对于得失荣辱留升罢黜均淡然处之,没有一丝一毫的固执与障碍,相信这样的人生必然悠闲旷达、恬淡自甘。

活学活用

宽大为怀感化人心

对待他人最好的方法便是诚心、和气与正气。用这三种方法对待天下人,便能感化他人,成就美德。人性本是善良的,对于任何邪僻奸恶的人,都可以用这三种方法引导、感化,这样不但可以减少为恶,并且可感化向善。例如对于虚伪奸诈的人,要诚心诚意地对待,使他感动得改变欺诈的行为;对于粗暴不讲道德的人,我们要以温和的态度去对待,就如焚名香以去恶臭,其暴逆之性就必定融化于和平气氛之中。

日本史上的后三年之役,源义家杀了敌人安倍宗任,俘虏了他的弟弟贞任,源义家赦了他的罪过,命贞任为他的近侍。贞任心里打算替哥哥报仇,对于此事,源义家丝毫不加以警戒。贞任想要杀掉源义家的机会很多,但是见了源义家的威严,踌躇而不敢下手。经过一年,有一天源义家外出,只有贞任一个人随侍,他在源义家的后面走着,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贞任几次想要拔刀杀掉源义家,但看见了源义家温和慈祥的态度,还是不忍下手。等到源义家回府之后,贞任幡然悔悟,向源义家自首请罪,源义家安慰了他一番并未加以责备,贞任此后对源义家更为佩服,就终身效忠于源义家。这个故事证明了和气足可改变暴戾。

孔子认为,以道德感化,胜过惩罚。孔子说:“犯罪的人必须抓起来绳之以法,这是今世执法者的才干,是法治的末技。能够移风易俗使人重德贵义不去犯罪,因而有刑法而很少使用,这是古代执法者的才干,是法治的根本。审理诉讼,我的本事和别人差不多,我所追求的是使诉讼之事完全消灭,法庭冷落无事可干呀!”

《汉书·韩延寿传》里记载:韩延寿在东郡做官3年,举贤任能,勤政纳谏,表彰扶困让财、孝悌友爱的行为,大力发展教育,提倡文艺,使乡风为之一变,犯案的人大为减少。后来他调任左冯翊并代理高陵县令,有兄弟二人因争夺田地打官司,韩延寿即引咎自责,认为这样骨肉相争是自己不能宣明教化的结果,感动了打官司的兄弟俩,他们自动和解。这件事传遍全县,老百姓人人自励自爱,不再轻易争斗生事、为非作歹。这也是贯彻儒家德治、减少犯罪与刑讼的一个典型例子。

有深厚修养的人,都懂得以诚心和宽容去感化他人,让那些行为不正的人从宽容中得到感化。后汉时期,谯县有个叫曹节的人,待人仁义宽厚。有一次,邻居家丢了一头猪,与曹家的猪很相像,于是那位邻居就找上门来询问,尽管曹节家猪圈里没有多余的猪,但邻居还是怀疑圈里这头猪是他家的。曹节二话没说,就让他把自己家的猪赶走了。不久,邻居家那头猪又自己跑回圈来,邻居的脸面挂不住了,主动把曹节家的猪送了回来,并表示感谢。曹节笑了笑将猪收下,什么也没有说,邻居愧疚不已,其余的人对曹节的所作所为也倍加称赞。

对于那些为一己的私利私欲而欺心的人,我们要宽容一些,用义理与节操去打动他们,使他们的本心恢复到善境,用这样的做法,既不损人性,又合乎人的心理。使天下的人都能归于教化而成善行。

宽容仁厚永保富贵

宽厚待人、与人为善是中国人的一条行事规则,尤其是那些有很多财产、身份很高者,更应该如此。那些为富不仁、重疑多忌,对人苛刻冷酷、毫无慈悲之心的人是不可能保持永久的富贵的。孟子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还有一句俗语说:“富不过三代。”这两句话说的都是为富不宽厚者的下场。

富贵之时要懂得宽厚待人,以财富换得人缘。

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在齐国身居丞相之位,可说是富贵中人了。在孟尝君的门客中有一个叫冯驩的老头儿,因为穷苦得活不下去,投到孟尝君门下来做食客。孟尝君却把他当成上等食客对待,出门有车马,又派人给他老母亲送了很多衣食。冯驩看到孟尝君很富有,便想到要为孟尝君的将来留下一些人情。

有一天,孟尝君派冯驩到薛城去收债。冯驩临走的时候,向孟尝君告别时问:“回来的时候,要买点儿什么东西吗?”孟尝君说:“你瞧着办吧,看我家缺什么就买什么。”冯驩到了薛城,把欠债的百姓都召拢来,叫他们把债券拿出来核对。老百姓正发愁还不起这些债,冯驩却当众假传孟尝君的决定:还不起债的,一概免了。老百姓听了将信将疑,冯驩干脆点起一把火,把债券烧掉。冯驩赶回临淄,把收债的情况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孟尝君。

这时的孟尝君还不明白冯驩以他的名义宽厚待人的用意,他听了十分生气地吼道:“你把债券都烧了,是何道理?”冯驩不慌不忙地说:“我临走的时候您不是说过,这儿缺什么就买什么吗?我觉得您这儿别的不缺少,缺少的是老百姓的情义,所以我把情义买回来了。”

后来,孟尝君的声望越来越大。秦昭襄王听到齐国重用孟尝君,很担心,暗中打发人到齐国去散播谣言,说孟尝君收买民心,眼看就要当上齐王了。齐愍王听信这些话,认为孟尝君名声太大,威胁他的地位,决定收回孟尝君的相印。孟尝君被革了职,只好回到他的封地薛城去了。

这时候,孟尝君的门客大都散了,只有冯驩跟着他,替他驾车去薛城。当孟尝君的车马还差100里到薛城的时候,就看到薛城的百姓已经远远地出来迎接。孟尝君看到这番情景,感触颇深地对冯驩说:“你过去给我买的情义,我今天看到了。”

孟尝君因为冯驩以他的名义在薛地做下了宽厚的举动,赢得了人情,为落难时留下了退路。而有的人在富贵之时却不施宽厚之举,最后只落得贫贱而无所依靠的下场。

石崇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富豪,他的下场却非常凄惨,就是因为他不懂得宽厚待人,不会用自己的家财去收买民心,而是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和别人斗富上,一心炫耀自己的财富。这就是“富贵而贫贱”的行为。

被孙秀处死之前,石崇仰天长叹:“这个狗奴才是贪图我的家财!”押送犯人的小吏听到石崇的叹息,应声道:“你既然早知道财货伤身,为什么还一味炫耀?怎么不用那些钱财散结乡里,收买民心?你有现在的下场,都是罪有应得啊!”

孟尝君和石崇两人下场的对比,就是在告诉我们:大富大贵之后,也不要忘了帮助那些不如我们的人,这样才是真正的为富之道。这样做,既可以让自己安心,又能自保,何乐而不为呢?

要求他人不可过分

在看到他人有过错时,要掌握批评的技巧,教诲他人行善时要考虑他人的接受水平,不能过分要求。

处世须注意的是,和朋友交,能常见到他的不当行为,然后忠告他,使他改过,不可过分地严格或使人难堪。要事先考虑一下:我的忠告,我的责难,他人到底能否接受而去改正。

因此,当场的胡乱攻击、过于为难的责备,都是不适宜的,而适度的谏言却足以使人去恶为善。

至于教导他人向善,不要论调过高,必须考虑他的能力,以他能否遵从、能否服膺为原则。这样才能使人因其不同的才智而达于至善,就他的性格给予适当的启示,才能产生好的效果。

齐景公喜欢捉鸟玩,便派烛邹专门管理鸟儿,可是烛邹不慎让鸟飞逃了。景公大为恼火,下令杀死他。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状,让我数落他一番。然后再杀,让他死个明白。”

齐景公高兴地说:“好。”于是把烛邹叫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