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道路上的九大陷阱
21894300000012

第12章 走不出自卑忧郁的阴影(1)

自卑,乃人生之大敌,由自卑而忧郁,更是成功的克星。只看到自己的缺点,而看不到自己的特长,注定要滑向黑暗的深渊。树立自信丰碑,微笑起来,扬长避短,让“忧郁”走开,你就越过了成功途中的第三个陷阱。

学历不是成功的惟一“通行证”

名人语录: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试问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

在最初涉世的时候,当我们怀着美好的理想走入社会,却碰上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首先就是学历问题,没有本科学历或学历太低,都成了通向成功路途上的羁绊。播下种子,却没有开花,不必灰心失望,我们注重的不是娇艳的花朵,而是沉甸甸的果实。

一位女孩来自农村,她从小就梦想上大学,可由于家庭困难,只能听从家长的意见报了中专。从此以后,她变得孤僻、自私、不相信任何人,生活里没有了笑声,课堂上听不到她踊跃的发言,操场上见不到她的身影。入学一个学期了,还没有一个朋友。谁都不想与她交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也都背负着一些不可推卸的责任、义务。她之所以选择中专,正是出于这种责任和义务。她以理智和坚强,减轻了父母的重担,这种牺牲和痛苦是有价值的。

选择既然已经做出,就看用什么样的态度来承担痛苦了,大学再好,但不是人生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地。“大学梦”破灭了,就以消极的态度来对待生活,这能帮你改变现实吗?恐怕除了恶化你的心理、处境,只能是为自己将来的发展设置障碍。因为你花了太多的时间、精力在抱怨命运的不公上,而不是去努力学习,积极锻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果能正视现实,乐观开朗起来,不断进取,谁又能说机会就不属于你呢?

既然已做出义无返顾的选择,就要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来承受一切。不要抱怨你失去的太多,因为学历并不是最终所要追求的,我们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拼搏而获取成功。

“老三届”那代人就是如此,他们中间很少有人读完高中,但他们明白,“没有知识本领就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著名作家路遥、著名导演张艺谋在农村插队时不过十六七岁,那时他们没有书看,还得干繁重的体力活,有时还吃不饱,可照样成了出类拔萃的人物。

一位很有志气的中专老师,大学毕业后想再考研究生,于是开始准备,可后来突然得知那个专业明年只有一个,已内定了,再考已毫无意义,可改考其它的专业,复习又来不及了,真不知怎么办。他为此消沉起来。

面对此困境,我们先设想一下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将来再也没有深造的机会了吗?从此不能从事自己喜爱的专业工作了吗?自己将会变成一个没有作为的人吗?显然都不是,最坏的结果无非就是为考研做的一些准备、花的一些时间精力好像“浪费”了。最坏的结果不过如此,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人生之路不能够完全按照理性的规划去发展,它是自身的准备和客观的机会相互作用的结果,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今天丧失掉一次机会,焉知将来不会得到更好的机会?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多布森曾说:“对不利条件寻求补偿,在获取个人的成就方面起主要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

许多农村的孩子学习条件并不好,可他们通过努力也能考上大学,这就运用了补偿的方法——“勤于学业”,力争取得“好成绩”,并且使自己成功,考上大学。

顺利拿到学历的学子们,踏入社会也不一定够顺利成就事业,学历只代表过去的成绩,而真正的成功还须日后努力奋斗得来。

李某即将到北京一所重点大学求学,他一直勤于学业,把分数看得很重,因为他除了成绩优秀外,没别的特长了。所以,如果他得不到满意的成绩,就会觉得一切都没有了。他总是悄悄地和别人比,但接下来便会感到事事不如人:他为不善言辞,不敢在班会上落落大方地发表见解而自卑;他为体格瘦小,总是受到别人嘲笑而自卑;还为体育课上做不好动作而自卑……

他担心,在大学这个高手如云的新环境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不信奉家长们常说的“只要你尽了力不管结果如何”,可又觉得仿佛没有能力达到自己所期望的。当想到大学生活绝没有中学那么简单时,李某有点发怵了。

大学生们有着自己的困惑,他们的困惑不只是没有学历而烦恼,却是为着另外一些问题而忧郁。有些天赋的素质,不可能根据个人意志而改变,如个子高矮等,就不应为它徒耗精力。

许多大学生一跨进校门便害怕起来,他们怕在“高手如云”的校园里,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不复存在。的确有这种可能,就像一个运动员在省队是第一名,进了国家队就可能变成第三、第四了,但是能进国家队,本身就足以说明他是一个优秀运动员。所以,适当地降低对自己的希望值,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放松捆绑自己精神的绳索,你就会以开朗的心情投入大学生活,从而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人生。

传说,以前有个人迷失于沙漠里,因天气酷热难耐,快要渴死了。他摇摇晃晃地四处摸索,终于找到一间废弃的屋子。这屋子饱受风霜,门窗已荡然无存,但门外有一个抽取地下水的泵。他喜出望外,蹒跚地走过去拼命抽动那个泵,但出水口还是只滴不流。失望之余,他发现泵顶上有一瓶子,瓶口塞着木塞,瓶身则写着:“朋友,把这瓶水灌进水泵,就能抽出来。另外,你走之前将瓶子灌满。”他抽开木塞,看到瓶内果然有水。

他该不该孤注一掷,把瓶内水灌进水泵?灌进后抽不出水怎么办?这岂不是死路一条吗?如果他把那瓶水喝光,起码能暂保住生命,免受渴死之苦。既然这样,他干吗要听瓶身上所写的指示,冒险把水灌进水泵?

但他转念一想,付出总会有回报,于是便遵照指示去做,然后,拼命地抽动那个水泵。瓶上的指示所言不假,地下水果然自出水口源源不断地喷出!于是,他喝了个痛快,然后把瓶子灌满,加上木塞,并在瓶身加上这么一句话:“上面的指示千真万确。你必须付出才能有所回收。”

努力学习了,尽管最后没有如愿以偿拿到学历,没有得到那个“证明”,但是你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只要还拥有学到的知识和拼搏的精神,你就有成功的机会。

一天午后,一位老妇人走进费城一家百货公司,大多数的柜台人员都不理她。有一位年轻人却问是否能为她做些什么。当她回答说只是在等雨停时,这位年轻人并没有推销给她不需要的东西,也没有转身离去,反而拿给她一把椅子。

雨停之后,老妇人向年轻人说了声谢谢,并向他要了一张名片。几个月之后这家店主收到一封信,信中要求派这位年轻人去苏格兰收取装潢一整座城堡的订单!这封信就是那位老妇人写的,她正是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母亲。

博士点评:这个例子说明付出就会有所回报,而且有时得到的是你付出的数倍。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消沉、犹豫,行动起来吧,要知道,学校不是惟一可以学习的场所,只要你愿意,在哪儿都可以学到知识。

千万不要忽视自己的“兴趣”

名人语录:不喜欢所学专业,这只是人生路上一个小小的不如意,生命的价值,存在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中。

兴趣对人的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为兴趣和创造性思维有着必然的联系。一方面兴趣有利于促进创造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兴趣的产生又依赖于创造性地提出和解决问题。只有培养起学习兴趣,才能使人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做到观察敏锐、记忆牢固与想象丰富,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张强从小爱好体育,也参加过一些体育训练,但父母并未在意,也认为儿子以后不会往体育方面发展。当张强上初三时,听说这一年参加中考的特别多,升学可不容易。于是张强的父母立即紧张起来,到处打听给儿子报考什么学校合适。

张强对父母说:“我爱好体育,我要考体育学校,体育老师说我有希望考上!”

可张强的父母背着儿子,又找到班主任,把儿子填的志愿进行了改动。

中考录取通知发下来时,张强考上的竟是与体育风马牛不相及的某“公路学校”。

张强一看就急了,但父母连吓唬带哄骗,他无可奈何地入学了。

开学后,张强因为不喜欢这个专业,课听不进去。他又见到原来与他同班的一名男生,文化课和体育成绩都不如他,却考上了某体育学校,心理上更加不平衡。

当张强由父母陪同进行心理咨询时,面容憔悴、忧郁、焦虑,而且患了神经性厌食症,已经休学三个月了。

张强对心理医生说:“父母太不尊重我了,不跟我商量,就改了志愿,我恨死他们了,是他们害得我患了心理病!我要退学,我重上初三,明年一定要考上体育学校!”

生活中与张强类似的实例很多。有的父母干涉孩子的兴趣,有的父母强迫孩子按成人的意愿填写中考或高考志愿,结果孩子在新的学校不适应,而且诱发各种心理障碍。虽然孩子在心理个性上还不成熟,有其幼稚的一面,但不同年龄的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长处和理想;如果父母不给孩子自我设计和选择的机会,一味地包办代替,往往会违背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造成孩子未来成长中的心理行为障碍。

所以,父母应将自己摆在一个合适的位置,对父母的家庭角色,应有一个科学的认识、理解和准确的定位。做父母,首先应做孩子可亲近的、平等的大朋友,同时又是孩子的人生顾问和导师,还要想到“后生可畏”,也要虚心向孩子学习,甘心做学生;而不可对孩子采取强制手段,也不可按父母的意愿去对孩子“强行塑造”。

有些父母口头上说“为孩子好”,实质上,却不了解孩子的真正理想和心理要求;以为凭自己的“权”和“钱”,就可为孩子的一生铺平道路。殊不知,孩子未来的蓝图必须靠自己去设计、创造和实施,更要靠自己的顽强拼搏与坚持不懈的奋斗去实现。

应提醒家长们的是:父母的确不是孩子未来的“设计师”,还是放手让孩子进行自我设计吧!父母的主要责任在于,促进孩子个性的独立,多多给孩子鼓励、肯定、勇气和自信心,这才是孩子成长与成功所需要的个性心理素质。

学习过程中,需要投入极高的热情、兴趣,才能够学得好,学得精,不至于造成升学时败绩连连,名落孙山。有些客观原因,只要平时稍微留心,是可以避免的。

一个叫李雷的男孩,是物理学院的学生,他考上大学之后,发现自己根本不喜欢学物理。由于没兴趣,几次考试,都有不及格的科目。于是他想退学,到社会上谋生。可父母不同意,祖祖辈辈就出这么一个大学生,他们感到很骄傲。

一天他又回家向父母唠叨退学一事,车上碰见中学的老师,老师给他一番开导后,他明白自己太幼稚了。四年后他顺利毕业,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爱因斯坦说得多好啊: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关系着我们的全部幸福;他们的命运通过同情的纽带同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

退学,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而且伤害了关心你、爱护你、希望你出人头地的长辈们。由于某种原因而上了一所自己并不喜欢的学校,实在没什么了不起,因为今后还有许多机会,不喜欢这个专业,可考另一个专业的研究生,或者工作后再改行。如果退学去谋生,没有足够的知识,就没有竞争优势,将会面临一个新困境,你有勇气、有能力去应付吗?

博士点评:培养你的兴趣,它能提升你的素质,成就你的事业;而失去兴趣,你将一事无成。

依赖——温柔的陷阱

名人语录:经济窘迫、事业惨淡、生活艰难,这是“真正的人”获得最大长进的时候。没有奋斗,就没有品格、生命的成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而这个想法是能够改变的;不良的想法有时会把一个人推向深渊,但只要改变一下思想方向,兴许你已与成功就在咫尺之间。

许多人有一种毛病,就是认为自己在某一方面不具有特殊的天才,于是便不去尽最大的努力。然而有许多人,起先似乎庸庸碌碌、无所作为,日后却成为伟大的人物。在我们的力量没有受过检验以前,不会明白自己究竟有多少潜在力量。

自强是比朋友、金钱以及各种外界的援助更为可靠的东西。它能排除阻碍、战胜艰难,助你取得成功。

每个平常的人,按理说都是可以自强自立的,然而真正能充分发挥其“独立”能力的,却很少。依赖他人、追随他人,让他人去思想、去计划、去工作,这自然要比自己去努力便利得多,舒适得多。

以为事事都有他人替我们做,因此,自己就不必努力了,这种感觉是最有害的。

能够发挥我们的力量、才能的,不是外援而是自助,不是依赖而是自强。“坐在‘便利与幸福的垫褥’上的人,是会昏昏入睡的。”

在风平浪静的湖面上驾驶船只,不需要大量的技巧与长期的航行经验。只有在浊浪排空、船只有灭顶的危险,舟中人相顾失色、不知所措的时候,舵手的航海能力,才能检验出来!

只有在浑身所有的智力、能力必须拿出来去挽救危难的时候,一个人才能发挥最大限度的力量!

外界的助力,在当时看来似乎是一种幸福,但最终它是一种“祸害”,因为它能阻止人上进。给予你金钱的不是你的好朋友;能够督促你,鼓励你去自立自助的,才是你的真朋友。

世界上有不少身体衰弱甚至四肢残缺的人,都能够自谋生计,难道身手健全的青年倒反而要仰赖别人接济?

芸芸众生,在世界上往往无足轻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不敢做自己的事,没有自己的信仰,甚至没有自己的思想。他们在开口以前,必先想法探听别人的意见与自己符合与否,然后才敢发表意见;结果所发表的意见,只是人云亦云而已。

许多时候,外界的阻力会成为激发我们奋力向上的动力,但这种情况只会发生在拥有积极、乐观心态的人身上,他们活力四射,并不把所谓陷阱、障碍放在心上,他们把这些当作爬向成功高峰的梯子。

博士点评:一个人依赖他人时,不能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完全的人”。等到有了一种职业、位置,而可以绝对自立时,他才能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无缺憾的人,才能感觉到一种光荣与满足。而这种光荣与满足,是别的东西所不能给予的。

勇于学习,获得发展

名人语录:在现今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没有充足的学识是站不稳脚跟的。这便要求每一个人,即使拥有高学历的人才,也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补充营养。学习重要还是挣钱重要,要根据各人的想法而论。理智者,不会目光短浅,关注眼前的利益,而放弃关系到一生的学习机会。

一位在邮政局工作的刘某,初中毕业前生了一场大病,没有参加中考。病好后,父母通过关系为他在邮政局找了一份工作,收入很不错。他现在特别想学习,希望能够学习高中课程后考大学。他现在干的是出纳,不想一辈子点钞票,他非常羡慕那些大学生,也希望自己将来能有所发展,干更有劲儿的事。可他又担心:现在回高中念书,就必须辞了这份工作。万一将来考不上大学,把这份工作也丢了,两边没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