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道路上的九大陷阱
21894300000008

第8章 盲目冲动,三心二意(2)

那天晚上,他回到家中,制订出一份详细的计划。第二天一早,他带上计划,再次拜访东邦人造丝公司。之后他天天去打听情况。最终,由于那份出色的计划、热情的态度,他拿到了东邦人造丝公司2000万日元的合同,他为自己努力的结果而流泪。

在访问东邦人造丝公司的同时,齐藤竹之助还对其他行业的顾客进行了访问,其中有一流公司的干部、中小企业的经理,还有家庭主妇等等。只要有一线希望,他就一个个地依次去推销。

为了一定要成为日本第一推销员的信念,他不顾生活的艰苦,从不退缩。功夫不负有心人,5年后,齐藤竹之助终于在朝日生命保险公司赢得了“首席推销员”的称号。

这一年,他还清了所有借款,生活逐渐富裕起来。这时,他已经62岁了。但齐藤竹并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没有退下来享清福,而是把职业看成人生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他向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日本85万名推销员中成为第一。

为了实现这一愿望,齐藤竹之助更加努力地工作,从早到晚,一刻不闲。

1959年7月,齐藤竹之助第一次实现了1.4亿日元月销售额,随后,又创造了2.8亿日元的月销售额新纪录。成为日本首席推销员。

取得了这些成绩之后,齐藤又制定了一个目标——他要在推销生命保险的事业中,成为世界第一。

1985年,他完成了4988份合的签订工作,即使是在生命保险业最发达的美国也从没有人能够达到如此佳绩,齐藤竹之助以72岁高龄,登上了世界首席推销员的宝座。

许多人都有一种消极的态度,在失败面前总以为自己不如别人,致使“失败”的感觉一直强烈地占据心灵。

一旦将自己界定为一个“失败者”,我们就已经除去了成功的可能性。曾经失败过并不是问题的所在,而是我们怎么来看待失败。一个乐观的人可能会说“我还没有成功”。

虽然爱迪生被认为是一个发明家,但他从不沉浸在喝彩与赞美声中。拿破仑·希尔第一次采访他时,问:“爱迪生先生,你对发明灯泡过程中所产生的无数次失败有什么看法?”

爱迪生回答:“对不起,你说什么?请再说一遍。我从来没有失败过。我有过无数次没有成功的经验,而我必须结合足够的经验来找到成功的方法。”所有的经验,就像学习走路。我们不断地尝试,并不能说我们是失败者。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只是还没有足够的经验来让他们成功。

博士点评:大多数人常因单单一次负面的经验便做出结论,认为自己是失败者,并且放弃继续努力。“我就是没办法做好这件事!”这似乎是很平常的结论。因为我们过去曾经失败过一次、两次或更多次,便认为自己无法成功,这不过是给自己施加压力而已。只要有了这层压力,这种借口就会被放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来阻挠我们。

“想”与“做”的完美结合

名人语录:一个人的能力大小无法做出明确判断,只要心中充满希望,充满必胜的信心,敢想敢做,冲破阻力,就会成功。

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令人特别扫兴的事,那些事挫伤了我们的兴趣,打击了我们的信心。因此,我们应该尽量减少挫折带来的打击,适时地发泄一下,缓解情绪。

不能实现某个目标,或某种强烈的欲望受到阻碍时,就发生了受挫的情绪感觉。我们是人,不能尽善尽美,所以必定会遭受一些困难。年纪稍大之后,我们知道所有的欲望都不是很快就可以满足的。我们知道,我们的表现永远无法像原来期望的那样完美。我们更能接受一个事实:尽善尽美是不需要的,也不必强求。我们应该学习忍受。

长期的受挫,通常表示个人所定的目标不切实际,或自己的意向不合适,或两者皆是。

不满意、不满足的感情是婴儿时期“学到的”解决问题之法则。婴儿饥饿时用哭来表示不满意,然后不知从什么地方神奇地出现一只温暖的手带来牛奶;他不舒服时也用同样方法表示,那双温暖柔和的手也会再度出现,为他解决问题。很多小孩子只要表示受挫的感觉,就可以从父母处满足愿望,解决问题。

思想与感受是相辅相成的,思想与观念更是由感受孕育出来的。所以,在追求人生的道路中,要想象成功的感受,并且要你现在开始就那样感受着。

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我们受阻或受挫时,问题就发生了。这时情绪的蒸汽机塞住了,需要找寻出口。因此,情绪的错用或不用就会转变为毁坏的力量。失败型个性的人没法将攻击心导向有价值的目标,反而将攻击心灌注在自我毁灭的沟渠里,像焦虑、抽烟过度、强迫性的工作过度或粗暴、唠叨、挑剔、吹毛求疵对待别人。

处理种种受阻、受挫的方式就是适当发泄。但要找到正确的方法,不要伤害他人。

错用的攻击心,就是企图击中某个目标,却随意对任何目标猛冲猛撞。这是不行的,因为你不能以制造另外一个问题来解决目前的问题。

如果你很想对某人发作,停下来问问自己:“这是不是受挫心理在作祟?是什么事情让我受挫了?”当体察到你的反应不合宜时,你已经快能控制住这个反应了;同样地,某人对你粗暴时,如果你了解他不是有意的,而是发泄他的不满情绪,你就能忍受下来。很多车祸的发生,是由于心理受挫的缘故。下次有人开车对你粗鲁时,不妨对自己说:“这个可怜的家伙没有看轻我的意向,可能他今天遇到了什么倒霉事。”

反之,忍住不发脾气一定是好的吗?比如,当你的孩子念书时,隔壁的音响开得很大声,你只管忍耐,不去伸张权益,结果如何呢?这种情况下,我们忍住不发脾气,等于纵容别人做不该做的事情。

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事例。只要大脑中想象能够实现一个目标,这个人无意中就会朝着目标奋进,并且尽量做得最好。

现在,坐下来仔细想一想,你对自己是否有能力达成心中的期望,一点把握也没有。但是回过头来,想想峰回路转成功的经历,当时也是全然没有把握,却竟然成功。可见当初的观念错误,后来由于时间因素及自身的转变,使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那么,这一次毫无把握的期望,是否也是自己看错了,事实上机会无穷,成功在望。

我们试着来区分两种类型的人:一种人认为自己能力有限,有些事做得到,有些事做不到;另一种人则认为自己可以发挥无限潜能,敢于面对挑战。这两种行事态度并没有真伪对错之分,其最大的差异在于两种人分别有不同的预设观念,导致迥然不同的思维、感觉以及行为。

博士点评:旁人无法判断你是否有能力达到某项目标。事实上,连你自己也无法判断自己能力的极限。前面所谈事例,原本毫无信心,最后却峰回路转的成功经历,就是一个鲜活的教训。

打破古典神话

名人语录:成功是用一连串小成功积累起来的,而不是一举成功。没人会把成功放在一个银盘子中端给你。失败者坐等奇迹发生,赢家使事情发生。赢家决定主宰他们的生活,不把未来交给外部环境。如果你要除去最大的障碍,那个障碍便是你,现在就是开始行动的时间。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相信一定会成功,给自己创造一种成功的气氛。

幸福是一种内在的感受。不论你的环境如何,或你的人际关系有何问题,你能找到幸福的惟一方法是下定决心要快乐。

觉得无聊的想法并不是现在才有的。早在好几个世纪前就流行过了。歌德笔下的浮士德便是拿灵魂去换取一段快乐时刻的人,结果他成了怎样的傻瓜!到最后,他失去的不只是灵魂。他的这种交易不足为我们效法。

你只要用一个简单的方法就可以打破这个“未来的神奇时刻”的神话。学习去接受每一个时刻,认为它是天赐的独一无二的礼物。记住,逝者已逝,未来将受到你现在行动的影响,所以先学习如何珍惜每一个时刻。

另一个古典神话是获得一个位置、发现一个东西、做成一件事或得到什么会使一个人成功。就像亚瑟·密勒的戏剧《推销员之死》中的威利·洛曼。可怜的威利一直想成交一桩大生意,好给家中带来一大笔财富,获得他应得的承诺。最后,他希望人们可以看到他生前是多么成功,那就是他出殡时,会有无数人出席。不幸的是惟一出席的人,是爱他而接受他的人。

打破这种“做一笔大生意神话”的方法是珍惜所有的每一刻,最重要的事情是你现在正在尝试的!你所寻求的大突破,正是你现有的机会!

“别站在那儿!动手呀!”

这是我们常听见的话,一般的反应是:“我该做什么?”

不幸的是没人能告诉你该做什么。许多人想成为伟大的推销员或伟大的经理,但他们不知道如何除去最大的障碍——他们自已。他们有动机,却没有行动。

如果你坐等更好的机会、更好的工作或更好的环境,那么等待本身便是死路一条。

以下是三个行动的基本步骤:

1.你最想追求的是什么?

我们先将目标分成可以达成的数个目的,并订下完成的截止日期,如果不能依次进行,也许这个目标并不能充分反映出你一生中最想要的是什么。

2.决定朝目标跨出第一步。

在旅途中跨出第一步是很重要的,而跨出正确的第一步更重要。美国航空太空总署在第一次召募太空人上月球时千头万绪,几乎不知从何下手。“我们决定要上月球,但不知道如何上去,我们试着做一些事,看看能否成功。在进行的过程中,也许会损失一些人,但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太空总署的行政单位把目标分成可达成的数个小目的,小心地计划应采取的每一步。

很多人不能使自己行动的最大的原因是他们想做伟大的事,事实上,很多伟大的成就都是由许多小事累积而成的。

梦想有朝一日会有一幢美丽的大房子是一个目标。但我们得先一百、两百地存钱,这样才能接近目的。有时目标太远,只能成为理想,这样是无法发动内在力量去实现的。

3.着手做一件可使你朝目标前进的事。

我们要做的不是去看陈列在远处的东西,而是放在手边的东西。很多人无法抓住重点,所以他们做的事没有一样能使他们接近目标。他们也许会做其他事来愚弄自己,但他们决不会成功,只是徒增痛苦而已。

博士点评:当我们知道正做的事可以引领我们迈向目标时,即使是最普通的例行公事,做起来都会令人感到津津有味。

在逆境中依然微笑

名人语录:假如我们自比于泥块,那我们将真的会成为被人践踏的泥块;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他就会变得很有主见、很有抱负。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微笑的人,必定会达到目标。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只要心中阳光灿烂,希望闪闪,就会有一股动力激发你向前。

忧郁、阴沉、颓废的人,在社会上不受人重视。没有人愿意同他待在一起。每个人见他,都只是看看他,然后很快就离开了他。

我们不喜欢那些忧郁、阴沉的人,正像不喜欢一幅色彩不调和的油画一样。我们会本能地趋向那些和蔼可亲、兴趣盎然的人。要使人家喜欢我们,首先要使自己变得和蔼可亲。

人不应该把自己降为感情的奴隶。他不应把全盘的生命计划、重要的生命问题,都去同感情商量。无论周围的事情怎样不顺利,你都应努力去支配环境,从不幸中振作起来。背向黑暗,面对光明,阴影自会留在你的后面!

一切学问中的学问,就是怎样去打败心中的敌人——平安、快乐和成功的敌人。时时让我们的心集中于美而不于丑,于真而不于伪,于和谐而不于混乱,于生而不于死,于健康而不于疾患——这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总是可能的,只要养成一些正确的思想方法就够了。

有一个神经科专家告诉人们,他发明了一种治疗忧郁病的新方法。他劝告病人,在任何环境下都要笑。强迫自己,无论心中喜欢不喜欢,都要笑。“笑吧!”他对病人说,“不要停止你们的笑!最低限度,试着把你们的嘴角卷起来。这样不停地笑,看看感觉怎样!”他就是利用这种方法治愈病人的。

把忧郁在数分钟之内驱逐出心境,这对一个精神良好的人是完全可能的。但多数人的缺点就是不肯开放心扉,让愉快、希望、乐观的阳光照进,相反却紧闭心扉想以内在的能力驱除黑暗。他们不知道外面射入的一缕阳光会立刻消除黑暗,驱出那些只能在黑暗中生存的恶魔!

应该养成不容许任何可能引起不快的想法或暗示侵入心中的习惯。因为那些想法与暗示,会给你带来不良的影响。

试着走进最有趣的社交圈中,寻求一些可以使你发笑、使你高兴的娱乐。这是一种精神的更新,这种精神的更新,有时能在同孩子玩耍时找到,有时能在戏院中找到,有时能在有趣的对话中找到,有时能在一本书中找到,有时能在睡眠中找到。

田野也是一个很好的精神更新与治疗忧闷的场所,有时花上一小时在阳光下的田野散步,就可以改善你的精神状态。

找到改善精神状态的方法,忧闷的毒害可以被抵消,颓废的空气可以被改变。这种神奇简直会使你惊异,而你也会感觉到像换了个新人一样。

缺陷难免,挫折难免,而在真正征服它们之前,最要紧的是先战胜自己。诗人纪伯伦说过:“愿意是半个生命,淡漠是半个死亡。”其弦外之音是说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一场事业即使还没有做起来或者还没有做完,但它已经成功一半了。

不错,自信心比金钱、家世、亲友、环境更有用,因为它在你自己的掌握之中。它是人生最可靠的资本,能使人努力克服困难、排除障碍,去争取胜利。

人只有在充分自信的状态下,才会最大程度地发挥潜能,人也只有在充满自信的状态下,才能最大程度地感受到勇气和力量。

假如我们去研究分析一下伟人的奋斗史,就可以发现,他们无一不具有强烈的自信心。他们坚信自己的能力,坚信只要付出最大的努力,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在你感觉到忧郁、失望时,应当努力改变环境。无论遭遇怎样,不要反复想到不幸,不要多想痛苦的事情。要想那些最愉快的事情,要以最宽容最亲切的心情对待人,要说那些最和蔼最有趣的话,要以最大的努力来制造快乐,要喜欢你周围的人!这样,你很快就会感觉到神奇的精神变化,遮蔽你心田的黑影将会逃走,而快乐的阳光将照耀你的全部生命。

伟人邓小平也是自信的。在革命战争时期、十年动乱时期,他都曾因坚持正确主张被贬职和遭批判,“文革”期间,六十多岁高龄的他还被下放到拖拉机修造厂当普通钳工,接受劳动改造。无论在怎样恶劣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他都不曾有一丝颓丧,也不曾浇灭心中的信念,是极度自信、能屈能伸的伟大人格帮助他渡过了一道道难关,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当之无愧地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中国的总设计师。外国人誉之为“打不倒的东方小个子”,这“打不倒”三个字确实是对他自信而不屈的人生历程的真实写照。

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阻挡这样大无畏的人勇往直前,也没有可以阻挡他奔向目标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