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黄帝内经》学生活
21909900000024

第24章 《内经》四季养生(3)

(2)保持良好的心态

清心寡欲,免除过度的精神刺激能起到“素甘淡泊心常泰,曾虚忧危体愈坚”的效果,消除烦恼,自得宽慰,对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是不可估量的,这一点越来越引起科学界的重视,应该汲取。

(3)起居规律

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增强自身的免疫力。按时作息,避免过劳,按时大小便以利排毒。老年人或曾患有肾脏疾患的人,要少去公共场合,避免患上流感等病,从而加重病情。

(4)饮食调养

饮食调养对身体健康有着直接作用。要以淡素富含营养为要旨。定时饮食,不可过饱,也莫吸烟,节制房事等。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慢性肾衰患者在饮食上更应注意:要少吃油腻肥肉,多吃新鲜蔬菜;有水肿、高血压症状者,轻者食盐要控制在每日2克左右,重者每日限于2克以下,甚则无盐饮食;严格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视尿中蛋白的多少酌情而定,但也要满足机体的最低需求量,一般以每日20~30克为宜,特殊情况者遵医生指导。

多食用具有护肾利尿作用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胡萝卜、冬瓜、西红柿、柑橘、柿子、干果类等。上述食物内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锌类微量元素等,有利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注意调节食物的酸碱性。老人在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多食用一些偏碱性的食品,如牛奶、豆制品、魔芋、萝卜、土豆、莴苣、南瓜、西瓜、香蕉、苹果、柿子等。

多吃含水分较多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对防止泌尿系统感染具有重要的作用,保持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500~2000毫升,尿量不要少于1500毫升,这样有利于减少细菌繁殖的机会,达到冲洗尿路的目的。

(5)注意卫生

老年人由于膀胱、尿道肌肉松弛,黏膜变薄,抵御疾病的能力很低。因此,每晚临睡前,要用温水清洁冲洗外生殖器及肛门周围,最好用流动冲洗方式,避免盆浴。由此,可防止寄存在外生殖器的细菌顺尿道上延,波及肾脏。特别是对体质较弱的慢性病人,如糖尿病、心脏病、肿瘤患者,最好坚持在每天临睡前,清洗外生殖器与肛门周围,使之干燥后,更换上清洁的内裤,这是防止泌尿道感染、保护肾脏的重要措施。

(6)身体不适及时就医

如出现感冒类症状如怕冷、发热、咽痛、咳嗽、出疹等及时就医;如尿中有血或泡沫、浮肿等应尽早做尿化验,争取早期治疗。原有肾病的患者更要坚持定期复查。

四、春天多梳头

中医学认为,人体内外上下,脏腑器官的互相联系,气血调和输养,要靠人体中的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经络起传导作用。经络遍布全身,气血也通达全身,发挥其生理效应,营养组织器官,抗御外邪,保卫机体。这些经络或直接汇集头部,或间接作用于头部,人头顶的“百会穴”就由此得名。通过梳头,可以疏通气血,起到滋养和坚固头发、健脑聪耳、散风明目、防治头痛作用。早在隋朝,名医巢元方就明确指出,梳头有通畅血脉,祛风散湿,使发不白的作用。

《养生论》中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为什么要特别强调春天梳头?这是因为春天是大自然阳气萌生、升发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表现为毛孔逐渐舒展,循环系统功能加强,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故而人们在春天养生保健中就要求必须顺应天时和人体的生理,一定要使肢体舒展,调和气血。春天梳头正是符合春季养生强身的要求,能通达阳气,宣行郁滞,疏利气血,当然也能壮健身体了。

《黄帝内经》中说,在早晨打散头发,梳头扩胸,让阳气升发、畅通血脉。老年人不能像青年那样升发内藏阳气,也要做梳头按摩,以助阳气之升发。升发阳气之目的在于畅通血脉,以消内热。因此,让体内闭藏阳气升发,不能无节制,而应有节制进行。每天早晨做约5~10分钟梳头功,以感到全身血脉和畅,通体舒适为度。

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对梳头促进睡眠有深切体会,他说:“梳头百余下,散发卧,熟寝至天明。”同时现代医学研究也有类似的结论:头是五官和中枢神经所在,经常梳头能加强对头面的摩擦,疏通血脉,改善头部血液循环,使头发得到滋养,乌黑光润,牢固发根,防止脱发;能聪耳明目,缓解头痛,预防感冒;可促进大脑和脑神经的血液供应,有助于降低血压,预防脑溢血等疾病的发生;能健脑提神,解除疲劳,防止大脑老化,延缓脑衰老。

春季房事养生

一、春季气候对房事的影响

自然界的季节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地更替变化,这已成了一个规律。正是因为有了这个规律,万物才得以春生、夏长、秋收和冬藏。正如《内经》中所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为得道。”

人的性生活,作为一种生命活动,一种自然界中的现象,当然不能例外。在养生、季节和性生活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如果某个季节性调节失当,不仅有损于该季节相应的脏器——春应肝,夏应心,秋应肺,冬应肾;而且还会牵连其他脏器,并且给下一个季节的机体健康带来各种不利的影响。

中医养生话“七情”——祖国医学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维系。被历代医家应用于养生学中,对于情志调摄、防病祛疾、益寿延年起着不可低估的微妙作用。

春阳初升,气候由寒转暖,从阴转阳。植物界大地泛青,春暖花开,万紫千红;动物界大部分动物都在春季发情交配,故对男女相恋之情,也有“春情”之喻,如古乐府《春歌》中有“云眉忘注口,游步散春情”之句。少女怀春,少男春心萌动,有时可有遗精的发生,甚至春梦一刻,有梦交之情,这就是春季生发之气促动,对健壮的少男少女来说是性兴奋的反映。男性体内性激素睾丸酮水平也随着季节而改变,可促使性欲有所冲动,这并不是邪念,而性成熟。春天好发的“青春痘”,面部痤疮斑斑,这也是性激素偏旺的象征。

从中医而论,春风当令,应于肝木,肝气旺于春季。肝气疏泄,具有舒畅、开展、调达、宣散、流通等功能,所以在春天,人们一改冬天倦藏之性,爱外出踏青春游,这已成为人们的习惯。对房事来说,也呈春情萌动之态,所谓“春心荡漾”,性兴奋的激情,使春季的房事明显多于冬寒,甚至可能发生性冲动的行为。此时性生活既要迎合春季的特点,使生发之性充分展露,使身心调畅,意气风发,切忌恼怒抑制,有悖春季疏发之性,但又不能任其春情滋生,心猿意马,任意放荡,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用理智加以克服,以保持身心的健康。

二、春季性事可随意

在中医理论中,天人相应贯穿整个体系。对待房事也是一样。虽然古代的医家一致主张:房事要有节制,不可频繁放纵。但是随着季节的变化也应有所偏重,如在春季就可“随意”一些。《内经》中形容四季的主气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就像粮食生长一样,春天生发,夏天成熟,秋天收获,冬天贮藏。房事也可以本着这种势头有度进行。春季可以顺遂人意,夫妇双方都不必禁锢,也不必刻意追求,只要保持好心绪,就可任意发挥。因为按照经络理论,人体肝经中的足厥阴肝经环绕生殖器,春季又是肝经主气,最怕受抑郁和压制,所以春季保持适当频度的性爱,对于改善心绪也是积极、有益的。

现代医学也认为,春季是优生优育的季节。男子的精子质量以冬、春季为佳,女性在春季里受孕率最高。调查表明,四季变化对妇女怀孕生育有明显影响,春天是最佳受孕季节,成功率最高,其次是夏天和冬天,秋天最低。原因是春天日照时间变长,多晒太阳有助受孕。

而且春季受孕,妊娠中期刚好在夏季或秋季,此际流行性感冒和病毒感染机会少。人的大脑发育刚好在妊娠中期之后,特别是在妊娠最后3个月,这个时候孕期感染少,有利于胎儿大脑的正常发育。

另外,春季怀孕,出生月份刚好是秋季,秋季是收获季节,水果也较多,产后母亲的营养容易得到保障。据统计发现,秋季出生的婴儿患精神分裂症的几率也要较其他季节少。

三、春季房事调摄

春季到来,大地一派生机盎然,人们普遍感到心情舒畅。春心萌发,性生活也开始活跃、增多,这是适应春季生发之性的表现。然而,春季气温由寒转暖,天时由阴转阳,房事由少增多,尚需调摄,切不可任意放纵,耗伤自己的精气。

对新婚夫妻而言,性生活开始,在初尝性欢悦之际,兴奋而又激动,往往有新婚之期性交过频的情况,有时也会发生新婚射精过快的现象。在新婚期性生活要掌握频率和速度,适可而止,以免耗散精、气、神,妨碍夫妻双方身心。

对已婚夫妻而言,在春风吹拂、阳光和煦之期,由于性兴奋的潜在萌发,有时会有“即兴做爱”的要求,这是春心情感冲动所激发。诸如当妻子正在梳妆打扮或沐浴之时,丈夫会突然要求做爱,在感情融合的配偶中,此时常会热忱地予以接受,使情感更加融洽和恩爱。但在情感基础薄弱的夫妇中,常会有拒绝甚至更加反感的表现,使对方升发的情感急转直下,会对性兴奋引起抑制,可由此引起性功能障碍。因此在中年夫妻中,这种即兴做爱不能单纯依靠性欲,而是要立足于感情基础上,被动的一方也应考虑到双方的感情基础,不能一味以自己的心情或事务而推诿,而要尽量满足对方。

老年夫妻在大地春回之际,同样也会有性兴奋,然而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的自然减退,在性欲冲动上可有所减退。性周期的各种反应,无论在速度上,还是在强度上,都有削弱,由此性兴奋时间延长,故春季的老年人性欲萌动仍可保持夫妇间的性和谐。

春天虽是春意盎然之期,但也是时有春寒料峭之时。由于人体皮肤适应秋收冬藏收敛之性业已削弱,皮肤开始变得松散,毛孔开泄,对寒邪的抵御能力有所减弱,且春天又是传染病多发之际,因此在春季性交之际当注意保暖。俗话说“春捂秋冻”,须对“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当防止感冒及其他传染病的发生,尤其是老年人及体质虚弱者,勿因春风得意反遭罹疾病。

四、房事养生学

所谓养生,似乎就是保养生命,以达到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但这种解释是含糊的,笼统的,还不能作为“养生”一词的完整定义。

科学的养生观应当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去认识。狭义的养生是生命个体的行为,亦即个人行为,是指个人的饮食起居、活动劳作、防病治病、药物滋补、房事调节等方面,以保证生命健康的质量,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这种个人行为的养生在养生学上称作后天养生。一般人多认为养生是老年人的事,或者是中年以后感到体质衰弱才行养生之事。这种看法也是错误的,古今养生家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养生始于人之初,如古代的老子、嵇康,现代的谢觉哉、胡厥文、马寅初、冰心等,他们都是一生从小到老都注意养生的人。

广义的养生除后天养生外,还应该包括先天养生,即指父母辈的婚姻、房事、优生优育等,说得明白点,就是一个从父母那里得到一个素质良好的生命体。

因此,从人类生命学的意义上来讲,先天养生就不只是个人的行为,应该视作部落、民族、国家的整个社会的行为。每个人的后天养生,都是下一代的先天养生,这样才能使子孙兴旺、社会发达、国家康强。而在这诸多养生事宜中,最根本、最关键的是房事养生。所以说房事养生学是养生第一学。

人的生活享受是什么?性生活在人的生活中占什么位置?对于这个问题人们往往避而不谈,只是说物质生活的享受和精神生活的享受,而古人对这个问题却很直截了当。《孟子》曰:“食色,性也。”《礼记》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意思是说,性生活是人的本能,它跟吃饭一样是人不可缺少的最大欲望。

中国房事养生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广博,学术精湛,是人类文化园囿中的十分珍贵的瑰宝,是应该予以认真总结和研究的。主要成就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婚龄与健康

古人通过长期的实践,逐渐认识到早婚的危害,最早提出婚龄问题的是孔子,他说:“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礼记》把它收入书中。这种说法与现代科学的论证基本相符。《黄帝内经》则从男女的生理发育上加以论证,后世医家多依而遵之。元代医家李鹏飞在其所著《三元延寿参赞书.欲不可早篇》中写道:“男破阳太早则伤其精气,女破阴太早则伤其血脉”。“精未通而御女以通其精,则五体有不满之处,异日有难状之疾。”明代医家万全在其所著《养生四要》中说:“今之男子,方其少也,未及二八而御女,以通其精,则精未满而先泻,五脏有不满之处,他日有难状之疾。至于半百,其阳也萎,求女强合则隐曲未得而精先泄矣。及其老也,则其精益耗,复近女竭之。则肾之精不足,取给于脏腑,脏腑之精不足,取给于骨髓。故脏腑之精竭,则小便淋痛,大便干涩。髓竭则头倾瞳软,腰脊酸痛,尸居于气。”清代医家汪昂在《勿欲之诠·色欲伤》中说:“男子二八而天癸至,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交合太早,所丧天元,乃天之由。”《褚氏遗书》反对娶破瓜女,所谓破瓜女,瞿灏《通俗编》云:“瓜字破之为二八,言其二八十六岁耳。”破瓜女又称碧玉女,又称未笄女,指未成年之少女。

以上所言,充分说明了反对早婚,提倡晚婚与健康长寿的关系。

(二)房事节度

男女居室,人之大伦。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人道不可废者。“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成年之男女,若长期没有性生活,对身体也是不利的。但是也要防止另一个极端,这就是纵欲。早在《礼记》上就写下了“不可纵欲”这一句话。《黄庭经》亦曰:“长生至慎房中急,何为死作令神泣?”这方面历代养生家论述极多,毋用赘言。至于有的人淫乐成性,嗜欲无度,说什么“宁可花下死,做鬼也风流”,那是咎由自取。汉代枚乘《七发》云“明眸皓齿,命曰伐性之斧,如戏猛兽之爪牙”。吕纯阳诗云:“二八佳人体如酥,腰间代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髓骨枯。”这些绝非耸人听闻之语,而应永为警戒的。

那么如何把握房事节度呢?

关于这个问题,历代房中养生家及医家都有论述,如孙思邈、朱丹溪、徐春甫、李鹏飞等,兹举《素女经》为例:

《素女》曰:“人年二十者,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五十者,二十日一泄;六十者,当闭经勿泄,若气力尚壮盛者,亦不可强忍,久而不泄,致生痈疾。”

当然这只是一种参考说法,每人要视自己具体身体状况而定。

(三)优生优育

历代医家对这个问题论述者甚多,如种子、胎教等,都为世人所接受,但其中也不乏伪科学成分,如经清后一三五交合成男,二四六成女,以及转女为男等说法,皆是不足取的。

然而从养生及子嗣优生的角度来讲,王充的“疏字”之说是很有科学意义的:

“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何则?疏而气渥,子坚强;数而气薄,子软弱也。怀子而前已产子死,则谓所怀不活,名之日怀,其意以为已产之子死,故感伤之,子失其性矣。所产子死,所怀子凶者,字乳亟数,气薄不能成也。虽成人形体,则易感伤,独先疾病,病独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