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黄帝内经》学生活
21909900000029

第29章 《内经》四季养生(8)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60~12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3出羽状复叶,互生,小叶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10~15毫米,宽约5毫米,叶缘有疏齿;总叶轴长1~2厘米。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花冠蝶形,黄色。荚果倒卵形。花期5~7月,果期8~9月。

生于砂丘、山坡、草原、海边。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四川、云南、内蒙古等地。

鸡头花草吃法很多。夏天采草木樨嫩茎、叶做菜,每百克含蛋白质4.7克、脂肪1.0克、糖类5.0克、纤维素4.5克,还含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籽营养更丰富。

可素炒,煮汤,与肉同煮吃。因含丰富的各种氨基酸、香豆精,与肉煮汤,既香又鲜。

暑热天用嫩叶作饮料,可清热解暑,治胸闷,开胃化湿。还可防治肠炎和痢疾。

夏天湿热弥漫,人常口腻、口臭,可嚼食草木樨鲜叶几片,或煎水服。

农村姑娘,因其木樨草香,爱采花插头上,有如撒香水,既香身又辟汗臭味。

还可用于药用。夏末秋初采挖其根,晒干,每用50~100克泡白酒500克,泡一周后饮用(每次20毫升,一日三次)治淋巴结核有效。

九、常食蘑菇,可抗病毒

自古以来,蘑菇就是人们餐桌上的一道营养佳品。蘑菇属于菌类植物。是“山珍海味”中的“山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药用价值也很高。

传说朱元璋在南京当皇帝不久,遇上天下大旱,他便戒荤吃素,想感动上苍普降甘霖。可是老天不买这位农民皇帝的账,隔了多日才下点毛毛细雨,弄得朱元璋食不甘味,望着席上的素菜,难以下咽。国师刘伯温见此情景,立即派人去浙江林区采来蘑菇做菜。这天午餐朱元璋突然感到一股香气扑鼻,看那盘蘑菇莱似肉非肉,似鱼非鱼,禁不住夹一块入口一尝,此菜比鸡肉嫩,比鱼肉香,边吃边赞不绝口。一大盘蘑菇被他吃得一丝不剩。于是他颁诏将蘑菇作为向朝廷进贡的贡品。

蘑菇虽然现在已有家种,市场上一年四季都有出售,但是家菇哪有野菇香呢?被称为蘑菇皇后的家种香菇,也难与野生蘑菇的鲜香媲美。

野生蘑菇所含蛋白质是一般蔬菜的几十倍,也高出家菇好几倍。含有18种氨基酸,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它就占了7种,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它还含有碳水化合物、钙、磷、铁以及微量元素锌、铜、硒等,维生素B1、B2、C、D也相当丰富。

野生蘑菇的孢子上还含有干扰素诱导物质,可诱导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病毒和抗癌细胞繁殖的干扰素,因而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感冒和癌症。蘑菇还含有核酸类物质,可降低血清胆固醇,对心血管病有辅助治疗作用。蘑菇所含的氨基酸可以使肾炎患者的蛋白尿显著下降,所以也是肾炎患者的康复食品。

野生蘑菇品种繁多,现介绍几种供参考。

双孢蘑菇属黑伞科植物,又称洋菌,洋蘑菇。野生的长于田野、林溪旁、厩肥堆上,除含有上述野生蘑菇的营养和药用成分外,还含有胰蛋白酶和麦芽糖酶,可用于消化不良;另含有酪氨酸酶有降血压和治疗神经衰弱的功效。消化不良,用鲜野蘑菇150克,炒菜食,或煮汤喝。

高血压,神经衰弱,用鲜蘑菇180克煮汤食。

松蘑

松蘑属牛肝菌科植物褐环粘盖牛肝又称土包牛肝菌,松林菇。生在松林或混交林中地上,夏秋采集,可晒成干品。食用时煮汤,烧菜均宜。

松蘑对癌症和大骨节病都有一定疗效。

治大骨节病,风湿性关节炎,可制成松蘑酒饮用。采松蘑晒干30克,松节150克,红花150克,加水1000毫升,过滤,取滤液加白酒100毫升,混匀,每次20毫升,日服两次。

裸口蘑

裸口蘑为伞菌科植物又名紫晶蘑。福建盛产,生于林中地上。秋季采集,晒干备用。

口蘑除含前述野蘑菇的营养和药效成分外,尤其富含维生素B1,所以对防治维生素B1缺乏所引起的脚气特别有效。长期生活在潮湿环境的人,常吃有除湿健脾的作用。

黑红菇

绒白乳菇黑红菇是红菇科植物,又称大黑菇,黑蘑菇。生于大叶林中地上。夏秋采集,鲜做菜吃,晒干作药用。

黑红菇提取物对肉瘤-180和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为60%,因此可以作为癌症的辅助治疗食品。

黑红菇祛风除湿、舒筋活血功效卓著,煎水服用30克,对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四肢麻木都有佳效。

黑红菇35克干品泡黄酒500毫升,十天后每次饮用20毫升,能治愈中老年腰腿痛和四肢麻木。

绒白乳菇是红菇种植物,又称蘑菇。秋季采集。

鲜、干品均可煮食或做菜食。绒白乳菇抗癌作用与黑红菇相似,可作为辅助抗癌食品。

因有祛风散寒,通经活络的作用,用干品50克泡白酒500毫升,一日两次,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或风湿身痛有很好的疗效。

洁丽香菇

洁丽香菇为伞菌科植物,又名豹皮菇。生在松树干及木材上,也生在其他针叶树上。夏秋采集。

洁丽香菇含齿孔酸,对人体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经常食用,可增强免疫力,抵抗力,增进健康。

香菇

香菇是侧耳科植物,又名香蕈。生阔叶树倒木上,春、秋、冬均可采集。

香菇含香菇素、香菇酸、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维生素C以及香菇多糖等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

香菇的药用价值很高,从香菇中提取香菇多糖和LC-11,对小鼠肉瘤-180抑制率为97.5%和93.6%;香菇菌丝培养物中提取的KS-2可抑制小鼠各种转移性癌瘤的生长,对流感病毒A2感染的小鼠有保护作用。因此食用香菇对癌症有防治效果。肿瘤病人更应常吃香菇。

常吃香菇还可降胆固醇,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常吃香菇还可治疗乙型肝炎,防止肝硬化以及治疗肝硬化引起的牙床出血。

对误食毒菌中毒,可用香菇90克煮熟食用,能解毒菌的毒。

收容平藏之秋季养生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形,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

意思是说:秋季三个月,是所谓“收容平藏”、万物成熟的季节,天气劲急,地气清明,应该早卧早起,鸡叫起床,使神志保持安定,避免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侵害,精神要内守,使秋气得以和平,不使意志外驰,而食肺气清肃,这是对秋天“收养”的呼应。如果违背了这个方法,肺会受伤,到了冬天,就会发生顽固不化的飧泄病,供养冬天潜藏之气的能力也就差了。

秋季养生原则

一、养阴护阴慎防津散

秋季阳消阴长,人体阳气逐渐内敛而阴精之气日盛。人要与季气相和,秋季要保持体内阴精。一方面,这是适应了自然界明生而旺的规律,顺势敛藏、内聚精气、滋养五脏、抗病延年;另一方面,是一个冬季潜藏的准备,为来年阳气升发打下基础。阴精,是精、血、津、液等各种营养物质的通称。

秋季一定不能损伤阴精之气,正所谓“秋冬养阴”,同时,秋季养生还要防止因劳伤过重而外泄阴气,过度的剧烈运动会使人出汗过多、阴气耗散。

寒凉之秋,脾胃机能多健旺,是营养物质易于蓄积的大好时机,因此宜加强营养,多吃温热之物及血肉有情之物,以达“温阳则阴不穷”。对于素体阴亏者来说,还可进食养阴滋液之品,如阿胶、龟肉等,使阴阳协调平和,生化无穷。

二、防燥防干养肺为先

秋季暑热已过,阳气日衰、阴寒日生,人体的生理活动也日渐进入“收养”状态,此时,对肺脏的保养日居正位,要注意保养人体阴液,避免燥邪伤肺。

秋季天干地燥、气候多变,人体的代谢机能也开始由盛转衰。肺脏娇嫩,主呼吸,性喜润而恶燥,当空气中湿度下降时,肺脏很容易受到外来燥气的侵扰,轻则干咳少痰、痰粘难咯,重则肺络受伤而出血。

一些慢性病如慢性支气管、肺结核等也会不请自来、死灰复燃。

因此,中医认为防止秋燥伤肺,保持肺气清新是秋季的养生之道。

秋季老年人养生注意事项

秋季是老年人易发生疾病的季节,此时的气候变幻莫测,温差大,白天气温仍较高,早晚及夜间则相对较低,这段时间是感冒及胃肠道疾病的多发季节。到了晚秋,天气渐渐变凉,气候也逐渐干燥。受凉后,容易出现咽干、鼻塞、咳嗽、声哑、关节酸痛,大便干燥等症状,通常称为“秋燥症”。而一场秋雨过后,气温骤然下降。老年人由于各脏器功能处于衰退阶段,对外界适应能力差,经受不了气温的突然变化,尤其是老年体弱及患有呼吸道疾病和慢性病者更易复发。因此入秋后,老年人自我保健应做到以下六注意。

一要注意皮肤卫生

初秋湿热并重,仍有“秋老虎”肆虐作恶,人们常常出汗过多,但此时早晚凉爽,便改变了出汗就洗澡的习惯,这就容易使皮肤发生疖肿。因此,保持皮肤清洁对护肤尤为重要。保持皮肤清洁的最佳办法是勤洗澡,沐浴时可在盆内放一些花露水,使浴后的皮肤清洁滑润,避免疖肿的发生。但秋季老年人洗澡不宜过勤,以免因皮肤干燥而发生皮肤瘙痒症。老年人的皮脂腺萎缩,洗澡不要用碱性肥皂,秋季气候干燥,再使用碱性肥皂容易使皮肤干燥脱屑,导致皮肤自身保护能力降低,更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袭。

二是注意室内通风

秋季气温下降,不少人家关门闭窗,以保室内温度,这样做可能使室内污染严重,造成上呼吸道疾患以及头痛、头晕、鼻窦不适、畏光、流涕、恶心和胸闷等症状。如果一家人中出现相同症状或户外活动后可使症状减轻,应考虑是否有居室污染的可能。因此,不宜终日闭户,天凉也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当室内外温度相差10℃时,15分钟即可将室内空气交换一遍。不要在居室内吸烟,以减少污染,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厨房最好安装排风扇,使油烟及时排出室外。庭院、室内可养些花草,勤洒水,以调节室内湿度。

三要注意锻炼身体

适当增强锻炼可以适应气温的变化,增强抗病能力。秋季,日照充分,阳光又不是很强,是室外活动的最好时期。老年人可根据自己身体的状况,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户外活动,身体好的可以选择爬山、钓鱼、郊游等活动。而身体较差的则可以选择一些活动量较小的项目,如户外散步、打太极拳、气功等。

四要注意增减衣物

深秋时节,气温骤降,老年人要格外注意保暖,避免外邪侵袭,阳气外泄。不要熬夜或蒙头睡觉,要养成开窗而居、露头而睡的习惯;夜间入睡后,腹部要盖上被子,以防受凉。适当“冻”一下有利于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适当少穿点,以不着凉为度。深秋应防寒气侵袭,防止呼吸道疾病和其他慢性病的复发,体弱的老人更应注意。

五要注意调节饮食

早秋季节,气温仍然较高,是蚊蝇滋生和病菌繁殖的最佳时期,食物极易腐败变质。秋季又是菌痢、肠炎、食物中毒等肠道疾病的多发季节,所以要注意饮食卫生,尽量少吃生冷食品及海鲜类食品。老年人胃肠功能差,对冷的刺激比较敏感,过食冷饮也可能会引起腹泻。家中吃剩的食品,下餐再吃时一定要充分加热煮透,否则进食后很可能导致急性胃肠炎或食物中毒。晚秋季节,气候比较干燥,老年人显得津液不足,而出现口干舌燥、大便秘结等症状。此时应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多吃一些润肺生津的食物,如豆浆、西红柿、梨、香蕉、大枣、莲子及禽蛋等,也可适当加些滋补中药煮粥、泡酒饮用,如杞子粥、黄精粥、玉竹酒、柿子酒等,对扶正防病有积极作用。不吃或少吃辛辣食品,以改善脏腑功能,增加抗病能力。

六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

气温的变化不定,冷暖交替,给人的生理、心理带来一定影响。尤其是身临草枯叶落的深秋,常让老年人引起凄凉、苦闷、垂暮之感,易诱发消沉的心绪。因而必须注意心理上的调适,正确把握自己,学会自行解脱。可与亲朋好友同去郊游,登高望远,饱览景色,也可参与一些有趣的体育活动。这些都有怡神解郁、稳定情绪的作用。

七要防范易发病

秋季的特殊气候特点,极易发生“秋燥咳嗽”、感冒、慢性支气管炎发作、胃病、风湿病、哮喘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因此,老年人重点防范,结合自己体质情况,积极控制原发疾病,警惕秋季易发病的发生。

三秋养生各不同

一般说来,秋季养生可以分为初秋、中秋和晚秋3个阶段。

初秋之时,欲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古代医学家认为,秋季,草木零落,气清风寒,节约生冷,以防疾病,此时宜进补养之物以生气。《四时纂要》中说:“取枸杞浸酒饮,耐老。”

中秋炎热,气候干燥,容易疲乏。此时应多吃新鲜少油食品。其次,应多吃含维生素和蛋白质较多的食物。现代医学认为,秋燥症应多食含维生素A、B、C、E类食品,如胡萝卜、藕、梨、蜂蜜、芝麻、木耳等以养血润燥,提高抗秋燥、抗病能力。

晚秋季节,心肌梗塞发病率明显增高。专家指出,秋冬季节之交(约11月份)为心肌梗塞的高峰期。高血压病人,秋冬之交血压往往要较夏季的血压增高20毫米汞柱左右,因此容易造成冠状动脉循环的障碍。此时日常饮食中注意多摄入含蛋白质、镁、钙丰富的食物,既可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可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切忌进食过饱,其晚餐以八分饱为宜,晨起喝杯白开水,以冲淡血液。日间,多喝淡茶,坚持每天喝二三杯茶水,对心脏有保健作用。

秋季睡眠养生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旱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形,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

这就是说,在秋季3个月,秋风清肃,万物收藏,人起居调摄应与气候相适应,才能避免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侵害。

睡以敛肺气:秋季早睡,正合人体需求,又有安睡的条件,天气凉爽,舒心爽身,经过一个少眠的夏天,正好借此以补偿。秋季早睡,对于人体保健是有好处的,符合“养收之道”的。

一、秋季睡眠原则

1、早睡敛气宁神

早睡可以“收敛神气”;

早睡可以“使志安宁”。

2、睡好的方法

清心安神,要睡好,就需要清心安神:所谓“清心”,就是清除心中杂念;安神,就是稳定情绪,使心平气和,情绪稳定。

3、睡具需适宜

床不宜过硬,也不宜过软,老人、小孩在秋季最好睡木板床;被子软硬适中;床上的垫毯、被套要清洁;

4、早起怡神宁志

秋季,为肺所主。秋季正是肺气旺盛之时,起来练气功,或是锻炼,都将收到良好的效果。

秋季是晨练的最佳季节,不冷不热,气温宜人;天高气爽,使人精神爽快。凌晨5时起床,选择清幽之处,或河畔江边,或林荫大道,进行锻炼,既可接受大自然给予的美的享受,又有益于健康,从中获得乐趣。

二、秋季睡眠注意事项

睡眠是人们恢复体力,保证健康,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一个重要手段。秋季气候凉爽,人们睡眠的气象条件大为改善,但如果不适当加以注意,睡眠质量将会大受影响。所以,秋季睡眠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忌睡前进食

这将会增加肠胃负担,易造成消化不良,有害身体,还会影响入睡。睡前如实在太饿,可少量进食,休息一会儿再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