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坎坷,重在自爱
原文
我朝立贤无方,用惟其才。高门贵胄,世受国恩,目染耳濡,蚤娴吏治所虑。生长华贵,止知富贵吾所自有,当目凛象齿焚身之戒,力求无替家声。至寒怆之士,科第起家,视白首穷经者遭逢天坏,岂可遽舍所学同于猾吏之为?若乃进以他途,尤必自问可用于时而后求为时用,何致一登仕途即不自爱。即为牧令,皆有廉有俸,有自然之利,无论美缺,即缺甚不堪,总胜舌耕糊口,尽心为之尚恐未能称职。有孤民望如复,民以生重,负设官之义,鬼神鉴之矣。昔孙西林先生含中官浙藩时,常禄之外,不名一钱。或劝为子孙地。曰吾未见红顶官儿孙至于行乞。如其行乞,则祖宗之咎也。闻者至今诵之。
译文
我们大清国使用贤才并没有局限,只要有本事就加以重用。王公贵族子弟,世世代代享受皇家恩泽,耳濡目染,很早就熟知官场的各种事情。出身华贵的世袭子弟,生来觉得富贵是我应有的。应当自觉震慑于象齿之焚的训诫,尽力使自己的言行不致辱没门风。至于贫穷的读书人,依靠苦读借助科举起家,与那些白首穷经而功名全无的读书人比较已经幸运是万分了;又怎么能马上放弃自己的修养与贪婪狡猾的胥吏同流合污呢?如果进入了其它行业,也必须自问能否为时世所用,而后谋求得到重用,施展才华,为什么一旦登上仕途就开始不自爱了呢?既然已经任为一方牧令,既有官俸和养廉钱,还有一些自然可得的利益,无论差使好坏,即使是最差劲的,也总比在乡下私塾中教几个学生糊口要强得多。哪怕竭尽所能也依然会担心工作是否称职。处身孤苦的老百姓寄望得到救助,治内民众也以身家性命相托,如果昧了良心,有负百姓希望,违背了国家设立官职的道义,那么鬼神都不会答应。从前孙西林(字含中)先生在浙江做官时,在正常的官薪之外,一分钱都不取。有人劝他为子孙置买土地。他说:“我没有看到过红顶官员的儿孙沦落到当乞丐的地步。如果真到了这个地步,那就是他祖宗的过错。”这几句话,到现在人们还广为传诵。
活学活用
庄子主张要达到一种超脱世俗事务和规范的“定”的心理境界,也就是说修成一种视富贵荣华、金钱名利为身外之物的心态。在这些东西面前心志坚定,视之为过眼烟云,则能克服、摆脱和超越哀乐之情、利害之欲的诱惑与羁绊,这对于人生实践的指导意义无疑是积极、有效的。
而人只要具备“静”的心态,“定”的境界,就定能去掉贪欲,即使身处权势、金钱、富贵、名望圈中也能洁身自好,即使饮“贪泉之水”也不会生“贪婪”之心。魏晋时期有一位名叫吴隐之的官员,就是饮贪泉而不生贪心的典型代表。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郡鄄城县人。年轻时就孤高独立、操守清廉。他人仕几十年,诸多将相公卿仿佛走马灯一般起落浮沉,来去匆匆,连皇帝也换了好几个。而他却一直身居要职,并且步步高升。许多人都认为他是吉星高照,官运亨通,其实他除勤政爱民之外,还做到了戒除贪欲,恪守操行。
在晋隆安之年,朝廷选任吴隐之为龙骧将军、广州刺史。魏晋时代的广州,管辖区域相当于现在两广的绝大部分地区,北有五岭,南临大海,山清水秀,终年佳果不绝,所产南珠等各种珍宝更是驰名中外。
吴隐之携家小、部属,赴广州上任,一路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这一日抵达离广州二十里的石门。石门下有一泓泉水,据说凡是饮过此泉水的人,无不陡起贪念,故名之曰“贪泉”。贪泉臭名昭著,无人不知,当地居民又添油加醋,只要喝过一滴贪泉的水,哪怕是得道高僧或者仙道,也一样会心生贪念。路人传言,神乎其神,自命清高的过客犹恐避之不及,生怕玷污了自己的清名;利欲熏心之徒也假装正人君子,一提起贪泉便掩耳捂鼻。一般人都认为岭南贪污成风,这“风”源便是贪泉。吴隐之不信邪,他对亲人说:“不见可欲,使心不乱。岭南官吏丧失清操其真正原因,我已经明白了。”于是,他走到贪泉旁边,舀起一杯泉水喝了下去,就仿佛是在酌饮美酒一般。吴隐之喝完咂咂嘴,除了甘甜可口之外,也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隐之微微一笑,当即赋诗曰:
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全诗大意是:古人说这泉水,只要沾唇一口就会顿生贪念,要得千金。假如伯夷叔齐来到这里,恐怕不管怎样大饮特饮,他们那清廉之心,也绝不会改变一毫一分!其实人贪与不贪,不在于喝过或没喝过“贪泉”水,而在于自己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
果然,吴隐之在广州任职期间一尘不染,比以往更加清廉。虽然广州物产丰富,可他平常吃的不过是些平常的蔬菜和干鱼,帷帐、用具、衣服等也都十分朴素。开始有些人还以为他是故意装装样子,以显示自己的俭朴。不过时间一长,就发现他生活本就俭朴,并不是故意做给他人看的。
由于吴隐之以身作则为官清廉,广州地区的贪污陋习也因此大为改观。朝廷为嘉奖吴隐之的廉洁克己、改变风气,进号其为前将军。吴隐之不仅自己廉洁奉公,而且严格要求妻儿亦要节俭清廉,其感人事迹不胜枚举,只说一件便可见一斑。
那还是在孝武帝时期,曾在淝水之战中立下大功的谢石任卫将军,慕名奏请吴隐之做将军府的主簿。有一天,谢石听人说隐之的女儿即将出嫁,料想吴隐之一向清廉俭朴,嫁女必然简单了事,不会置办多少嫁妆,于是立即派人为助婚使者,并让人将自家厨具等搬去相助。使者走到吴家门口,恰巧碰见一个小丫头牵着一条狗往外跑,院子里什么动静也没有,根本就不像是即将要嫁女儿的人家。他心里不解,以为走错了门,便喊住小丫头打听道:“这是主簿吴公府上吗?”小丫头回答:“是呀!”“那贵府小姐是要出嫁了吗?”“是呀!”使者又朝门里扫视一周,大惑不解道:“怎么这样安静?”小丫头没有听清楚他说什么,便向他摆摆手说:“对不起,我要卖狗去了!”使者急忙喊道:“别跑,卖狗干什么?”小丫头冲他笑笑说:“不是告诉您老了吗?我家小姐要结婚,等钱用呀!”说完就跑了,使者大吃一惊,根本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愣了一会,转身跑回将军府,向谢石和大小官僚们汇报他的所见所闻。
吴隐之告老还乡,直至逝世,屡屡受到朝廷的褒奖和赏赐,并赐予显要的官职,廉洁的士大夫无不以此为荣。吴隐之因为廉洁奉公得到了世人的尊敬。
智慧金言
在世俗人的眼里,升官就是为了发财。升官,是发财的先决条件。
人是很容易改变的,尤其是当所处环境、地位发生变化之后。在艰苦的环境中,为了改变命运,尚且能潜心苦读,保持一定的良知和操守。但是,一旦功成名就,处身优渥的环境,人便不由自主地发生改变,于是放纵贪欲,骄奢靡烂,想要大捞一把,全然忘了当初贫寒之时的心境。
俸禄虽然不多,但是如果勤俭节约,还是能够生活的,总比种田耕地得到微薄的收入好的多吧。何必贪求太过,以至于不顾性命呢?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原文
清物治术之一端,非能事遂足也。尝有洁己之吏,傲人以清,为治务严,执法务峻。雌黄在口人人侧目。一事偶失,环聚而攻之。不原其过所由起,辄曰廉吏不可为,夫岂廉之过哉。盖清近于刻,刻于律己可也;刻以绳人不可也。
译文
为政清廉,是做官治事的方法之一,然而并不是能做到这一点就足够了。以前就有不少洁身自好的官吏,认为只有自己为官清廉而瞧不起其他人,处理政务过分严厉,执法时又一味的严苛。所作所为,总是受到他人非议。只要稍有失误,就会给人留下把柄,遭群起而攻之。这些官员,不考虑自己受到围攻的原因,却只是抱怨说“清官当不得呀!”其实,并不是为政清廉的过错。而是在他对手们看来,他的清廉等同于刻薄。但是,对自己要求严厉是应该的,而对别人要求过于苛刻就不合适了!
活学活用
宋朝的范仲淹,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人。他在看人的时候,主要是取人的气节而不去计较人的细微不足。范仲淹做元帅的时候,招纳的幕僚,有些是犯了过错被朝廷贬官的,有些是犯了罪被流放的,很多人不理解范仲淹为什么要任用这些人,产生了疑惑。范仲淹则认为:“有才能而又没犯过错误的人,朝廷自然要重用他们。然而世界上没有完人,如果有人确实是有用之才,仅仅因为他的一点小毛病,或是因为他议论朝政而遭过祸,那么不靠一些特殊手段起用他们,他们就成了废人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道德修养的人并不是不会犯错,而是他们有过能改,并且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尚书·伊训》中有“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的话,是说我们与人相处的时候,不要只看别人的缺点,用同样的标准来检验自己,也许还不如别人。要求别人怎么去做的时候,应该首先问一下自己能否做到。推己及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能团结能够团结的人,共同做好工作。一味地苛求,就什么事情也办不好了。古人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话是说,水如果太清了就不会有鱼,人如果太认真了就不会有朋友。《孔子家语》记载孔子说:“古代圣明的君主在帽子上挂上垂旒,是为了挡住视线。塞住耳朵,是为了让听觉模糊。”不是不听不看,而是不去听得那么“认真”,看得过分的清楚,有时候糊涂一点,尤其是对他人的短处,这样做并不是什么坏事。春秋时的楚庄王就是一个能容人之过的君主。
有一次,楚庄王举行宴会,招待他的一批得力臣下。他让自己一位心爱的美女为众人斟酒,以助酒兴。夜幕初降时,众人已喝得有几分醉意了,这时,一阵风吹熄了烛火。黑暗中,有人仗着酒意,趁机拉住斟酒美女的衣袖,大概想一亲芳泽,但被这位美女挣脱了。机灵的美女顺手拉断了那人的帽缨握在手中。
烛火重新点燃后,美女对楚庄王说了发生的事情,并呈上了那条帽缨,定要楚庄王查出那人,严加惩处,为自己出气。
美女虽然在悄声说话,但坐在楚庄王旁边的几位臣子从美女愤怒的表情和手握的缨带上都猜出了是怎么回事,心中不禁替那位冒失鬼捏一把汗。那位冒失鬼已吓得面色如土,冷汗淋漓,气氛十分紧张。庄王却不动声色,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般。
大声下令道:“今天,有这么多的良臣猛将同我一起饮酒,我心里十分痛快。咱们继续喝,喝到把帽缨扯断谁没有扯断就表示没有尽兴,那我就要处罚他!”
于是,所有参加宴会的臣子们都拉断了自己的帽缨,放胆狂饮,一直喝到东倒西歪才尽兴离去。不为一点小事苛责他人,楚庄王怎么会得不到人才呢?
不久,在楚国围困郑国的那场重要战事中,有一位武士在楚庄王面前表现得特别勇敢,他奋不顾身,带头冲入敌阵,奋勇杀敌。这位武士的神勇大大地鼓舞了楚军将士的斗志,他们齐声呐喊,旋风般朝敌军杀去。郑国军队被这位武士的神勇吓得惊恐不安,楚军一冲上来,他们便自乱阵脚,丢盔弃甲,狼狈而逃。结果,楚军大获全胜。
战后,楚庄王派人慰劳这位武士,一打听才知道,原来他就是那次宴会上被斟酒的美女拉断了帽缨的人。
宽容对待别人一时的糊涂和过错,使犯错的人心存感激,这实在是一种聪明的做法。对人宽容,才能使周围的人乐于与之共事。古来仁人智者都深明此理。
汉光武帝刘秀最后能登上皇帝宝座,也和他的胸怀宽广、善于笼络人心有关。
刘秀从饶阳脱险后,联合了许多部队一起攻打王郎。公元24年五月,各路军马在刘秀的指挥下,攻下邯郸,杀了王郎,并且缴获了王宫里的大批文书档案。这些文书中,有很多各地官员和百姓劝王郎尽早消灭刘秀的信件。当时许多人都认为那些写信的人该倒霉了,写过信的人更是惊恐不安,只等着大祸临头。谁知刘秀对这些信件全然不在意,没有看一眼便当着各路将领的面把信全给烧了。
很多人对刘秀的处理方法感到奇怪,刘秀却淡淡地一笑说:“过去的事何必再追究呢?让大家睡个安稳觉吧。”这件事传出去以后,那些原来反对过刘秀的人都对他既感激又佩服,反而愿意为他出力了。
《荀子·非相》中说:“故君子之度己则以绳,接人而用。度己以绳,故是以为天下法则矣;接人以地,故能宽容,固求以成天下之大事矣。”这是说人应该以道德的准绳来衡量自己,约束自己的言行,对待别人却要像船工拽船那样接引乘客登舟。严己宽人,才能成大事。如果紧抓住他人的过失,不能看到别人的长处和优势,到头来,只能使自己被孤立。
智慧金言
做清官不容易,特别要做到“众人皆贪我独廉”则更不容易,但尤其不容易的是,不以自己的清廉自矜。在困难的环境中砥砺节操,身处富庶环境却不为物欲美色所诱,能够守住自己。清正是值得称道的,但是,清正不能等同于刻薄,更为了标榜自己的清廉而严苛地要求别人。
大家都在生活,并且都有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不能把自己的做事原则,凌驾于他人之上,更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别人,自然也不能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生活观念。
别人的行为,自有别人负责。自己的责任,必须由自己承担。
保护自己是前提。清正,是一种品格,但是,更应该学会包容。包容,更是一种修养,是清正者立足于世,并进而服务社会的基点。清廉本就不容于浊世,更何况以清廉自矜。
读书为本,慎入幕途
原文
吾辈以图名未就,转而治生。惟习幕一途与读书为近,故从事者多。然幕中数席,惟刑名、钱谷岁修较厚。余则不过百金内外,或止四五十金者,一经入幕,便无他途可谋,而幕修之外,又分毫无可取益。公事之称手与否,主宾之同道与否,皆不可知。不合则去,失馆亦常有之事。刑名、钱谷谙练而端方者,当道每交相罗致,得馆尚易。其他书记、挂号、征比各席非势要吹嘘。即刑钱引荐,虽格有用之才,洁无瑕之品足以致当道延访者件无一二,其得馆较难。以修辅而计刑钱,一岁所入足抵书号征比数年。即失馆缺用,得馆之后可以弥补。若书号、征比得馆已属拮据,失馆更费枝梧。且如乡里课徒及经营贸易、蕴袍疏食勤俭有素,处幕馆者章身不能无具,随从不能无人,加以庆吊往还,亲朋假乞,无一可省一岁修百金,到家亦不过六七十金。八口之家。仅足敷衍。万一久无就绪,势且典贷无门,居处既习于安闲,行业转难于更改。终身坐困,始基误之。故亲友之从余习幕者,余必先察其才识。如不足以造就刑钱,则四五月之内即令归习他务。盖课徒可以进业,贸易可以生财。作幕二字,不知误尽几许才人。量而后入择术者,不可不自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