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四季养生秘方
21919500000015

第15章 夏季篇(7)

那么,大麦粥是不是随便喝几次就能解决问题?不是,发挥大麦粥的两大作用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要把喝大麦粥作为夏季的生活习惯,从立夏就开始,坚持每周喝4~5次,直到秋凉。建议大家在早晚时间喝大麦粥。因为早上人的脾胃功能刚刚恢复,不适宜吃硬的食物;晚上人需要的能量比白天少,喝大麦粥有利于消化吸收,还能发挥大麦安神助眠的作用。

大麦粥制作

先放半锅水,加上一小把米,大火煮沸。待到米粒开花后,用凉开水把大麦粉稀释成糊状,倒入锅中,搅匀,再用小火煮一段时间。当粥变稠,颜色发红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大麦粥不能一煮好就吃,因为大麦粥太烫容易灼伤食管,还会伤阴;同时也不能放冰箱后凉吃,因为这样会伤胃。大麦粥应该温吃,也就是说放到不烫嘴的时候吃最好。

暑夏全方位防中暑

进入了炎热的三伏天,人们都感觉到热、憋闷,很多人有晕乎乎的感觉。医生提醒,炎热的天气里,一定要小心中暑。

中暑原因有三种

中暑是人体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出现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的总称,是热平衡机能紊乱而发生的一种急症,可以分成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在闷热的房间里容易出现的热射病,患者会感觉到头痛、头晕、口渴,然后体温迅速升高、脉搏加快、面部发红,甚至昏迷。

第二种:是日射病,如果人们在烈日下活动或停留时间过长,直接在烈日的曝晒下,强烈的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进而造成脑组织充血、水肿;由于受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所以,最开始只有头部温度升高,高的时候可以达到39℃以上,然后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但体温不一定升高。

第三种:是热痉挛,人在高温环境中,身体会大量出汗,丢失大量盐分,使血液中的钠含量过低,引起腿部甚至四肢及全身肌肉痉挛。

中暑症状有轻有重

在中暑的时候也有轻重不同的临床表现,高温环境下,人们首先可以出现“先兆中暑”,表现为多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动作不协调等。这时如果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分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如果上述症状加重,患者的体温升高到38℃以上,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快,血压下降,有可能是轻度中暑,需要及时处理,并休息几个小时。

重度中暑时,大多数患者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昏迷。此前患者常有头痛、麻木、眩晕、不安或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肢体不能随意运动等,皮肤出汗停止、干燥、灼热而绯红,体温常在40℃以上。

八种人容易中暑

和普通人相比,有一些身体素质较差或有其他疾病的人更容易出现中暑问题,所以在炎热的天气里这些人更要注意防暑。

老年人由于皮肤汗腺萎缩和循环系统功能衰退,机体散热不畅,所以易中暑。

孕产妇因为怀孕或产后体力消耗大,身体虚弱,如果逗留在通气不良、温度较高的室内,就容易中暑。

婴幼儿的各系统发育不够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又比较多,对散热不利。

炎热天气会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血管的负荷。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全者,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积蓄,所以容易中暑。

糖尿病患者的机体对内外环境温度变化反应迟钝,虽然热量已经积蓄在体内,但患者的自觉症状却出现得较晚,所以易引起中暑。

一些感染性疾病患者,因为细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以使人体产生内源性致热原,让机体产热加速。炎症还能使机体释放出一些物质,使血管痉挛收缩,更不利于散热而容易中暑。

营养不良者因为营养素的缺乏使血压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缩,还容易反复腹泻,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所以容易中暑。

服用抗组胺药、抗胆碱药、安眠药等的人也会血管收缩,使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容易中暑。

如何防御中暑

喝水:喝的时候要慢慢喝,不要渴了就猛喝;要喝温开水,不要喝冰水;要定时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要喝烧开过的水,不要喝生水;要喝新鲜的温开水,不要喝“陈”水;还可以多喝加淡盐的温开水。

喝一些稀释的电解质饮料:要远离酒精、咖啡因和香烟。

慢慢地适应气温的转变:从事户外活动的时候要放慢速度,不要逞能。

及时散热:当过于炎热的时候应该用冷水冲淋头部及颈部,让水分蒸发帮助散热。

留意体重变化:中暑有可能导致身体在连续几天内逐渐虚脱,所以如果出现体重在数天内直线下降的情况,应加以留意。

外出戴帽子:夏天外出要戴帽子减缓头颈吸热的速度,特别是秃头或发量不多的人。

外出不要打赤膊:以免吸收更多的辐射热,通风的棉衫和赤膊相比更有消暑的作用。

穿浅色的衣服:棉布及聚酯合成的衣物最为透气。

多吃各种瓜类:冬瓜利尿消炎、清热解毒;丝瓜解暑祛风、化痰凉血;苦瓜祛暑清心;黄瓜中的纤维素可以排出肠道中腐败的食物,降低胆固醇;南瓜补中益气,消炎止痛。

多吃凉性蔬菜:如番茄、茄子、生菜、莴笋等。

多吃苦味菜,有利于泄暑热和躁暑湿,苦瓜、苦菜、苦丁茶、苦笋都是夏季防暑的上乘食品。

多洗澡:帮汗水离开人体。

保证充足睡眠: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不宜在炎热的中午强烈太阳光下过多活动。

心有“数”好避暑

入了伏,要避暑,心中要有四个“数”;天气预报常常听,科学数据记心中。

①气温指数:研究表明,盛夏的气温每升高1℃,就可能对体弱者或老年人产生不良影响,因而气温的高低本身就有警示作用。比如33℃时,人就会有热的感觉,这是防暑降温的起始温度。35℃时,人体赖以散热的辐射、对流、传导形式逐渐减弱或停止,蒸发(出汗)便是最重要乃至唯一的散热方式。因此,此时应及时补足水分及钾、钠、镁等电解质。37℃,一级警报!此温度下人可能因大量出汗而出现脱水或电解质紊乱。38~39℃,二至三级警报!一些人,特别是体质较弱者的心肺会不堪重负,可能出现意外,这时应该进行物理降温和药物防护。医学专家认为,当气温升高到38℃,或虽然气温是35℃,但湿度过大时,便是可能发生中暑、心脑血管意外的天气。这种天气状况下,人的皮肤血流量会增加3倍以上,心输出量增加50%~70%,因而可以使心衰的发生率增加1倍,使心脏病的死亡率增加1.5倍。

②中暑指数:有的电台、电视台在进行气象预报时,同时报告中暑指数。中暑指数分5级,到了第4或第5级,即“易中暑”或“极易中暑”时,人们就该采取相应措施以防中暑了。

③疾病风险指数:有的电台、电视台在进行气象预报时,常报告疾病风险指数。疾病风险也分为5级:少、偏少、一般、偏多、多。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哮喘、脑出血、脑梗死、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八种常见病。当听到这些疾病的风险指数是“偏多”或“多”时,应注意防范。

④室内调节最佳温度:室内温度调节是抵御酷暑高温的重要措施。调节到多少为好?根据日本医学专家的研究,最适宜的室内空调温度是:穿西装打领带,最适宜的平均温度为24.4℃;上着短袖衬衣,下着薄面料裙、裤的女子,适宜温度为27.8℃,男女平均有2~3℃的差别。总的来说,最适宜的空调温度为27~28℃,不应低于24℃。此外,室内温度还应随室外温度的变化进行调整,以室内外温差小于5℃为宜。

夏日防中暑基本常识

夏季的时候经常持续几天高温,人的胃肠功能因受暑热刺激而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胸脘郁闷、食欲不振等不适,甚至引起中暑,伤害健康。

天气热,尽量避免在强烈阳光下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特别是午后高温时段和老、弱、病、幼人群;在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时,要避免长时间在阳光下曝晒,同时采取防晒措施:穿浅色或素色的服装,戴遮阳帽、草帽或打遮阳伞;多喝水,特别是盐开水,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丹、清凉油、风油精等。在高温作业场所,企业要采取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加强对工人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合理调配工人的作业时间,避免高温时段室外作业,减轻劳动强度。还可以在饮食上加以调节,喝些绿豆汤,用莲子、薄荷、荷叶与粳米、冰糖煮粥不仅香甜爽口,还是极好的清热解暑良药,可以有效地防暑降温,避免发生中暑。

一旦发生中暑,应将患者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躺下休息,给患者解开衣扣,用冷毛巾敷在患者的头部和颈部,然后送往附近的医院治疗。

入夏常备的防暑药

盛夏酷暑,高温燥热,常使人们食无味、睡不香,容易出现头晕、头痛、乏力,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了安全度夏,家庭准备一些防暑药物是很有必要的,这些药物有:

仁丹

能清暑祛湿。主治中暑受热引起的头昏脑涨、胸中郁闷、腹痛腹泻,也可用于晕车晕船、水土不服。

十滴水

能清暑散寒。适于中暑所致的头昏、恶心呕吐、胸闷腹泻等症。

藿香正气水

能清暑解表。适于暑天因受寒所致的头昏、腹痛、呕吐、腹泻突出者。

清凉油

能清暑解毒。可治疗暑热引起的头昏头痛,或因贪凉引起的腹泻。

无极丹

能清热祛暑、镇静止吐。

避瘟散

为防暑解热良药。能祛暑化浊、芳香开窍、止痛。

金银花

具有祛暑清热、解毒止痢等功效。可开水泡代茶饮。

菊花

具有消暑、平肝、利尿等功效。有高血压患者尤宜。以开水泡代茶饮。

荷叶

适宜中暑所致的心烦胸闷、头昏头痛者,有高血压者尤宜。以开水泡代茶饮。

常喝降温饮品

预防中暑除了要注意身体状况、环境、饮食和常备一些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仁丹等防暑药品外,多喝防暑降温饮料也是预防中暑的最佳方法之一。以下介绍几种降温饮品。

山楂汤:山楂片100克、酸梅50克加3.5毫升水煮烂,放入白菊花100克烧开后捞出,然后放入适量白糖,晾凉饮用。

冰镇西瓜露:西瓜去皮、去子,瓜瓤切丁,连汁倒入盆内冰镇。然后用适量冰糖、白糖加水煮开,撇去浮沫,置于冰箱冷藏。食用时将西瓜丁倒入冰镇糖水中即可。

绿豆酸梅汤:绿豆150克、酸梅100克加水煮烂,加适量白糖,晾凉饮用。

金银花(或菊花)汤:金银花(或菊花)30克,加适量白糖,开水冲泡,凉后即可饮用。

西瓜翠衣(西瓜皮)汤:西瓜洗净后切下薄绿皮,加水煎煮30分钟,去渣加适量白糖,凉后饮用。

椰汁银耳羹:银耳30克洗净后用温水发开,除去硬皮,与椰汁125克、冰糖及水适量,煮沸即成。

其他夏季防暑常识

少吃多餐:一顿饭吃的食物越多,为了消化这些食物,身体产生代谢热量也就越多,特别注意少吃高蛋白的食物,它们产生的代谢热量尤其多。

吃辛辣食物:医生认为,尽管大热天里吃这些东西难以想象,但辛辣食物可以刺激口腔内的热量接收,提高血液循环,导致大量出汗,这些有助于降低体温。

温水冲澡:最好是用稍低于体温的温水冲澡或沐浴,特别是在睡前进行。

多喝水:医生建议少饮酒多喝水,因为酒精可能导致身体缺水,矿泉水或低糖汽水是更好的选择。

避免剧烈运动:剧烈活动将激活身体能量,增加内部温度。

使用冰袋:可重复使用的冰袋是很好地降低皮肤温度的工具,里面预充的液体有降温效果。

选好枕具:使用羽毛或绒毛枕头,枕套最好是棉质的,合成纤维的枕套会积累热量。

喝菊花茶:菊花茶能够降温醒脑。

凉水冲手腕:每隔几小时用自来水冲手腕5秒,因为手腕是动脉流过的地方,这样可降低血液温度。

炎热夏日应防“冬病”

临床医学表明,某些冬季常发或特别严重的病,其致病因素往往产生于夏季,只是由于夏天天气炎热、气温过高没有立即发作而潜伏在体内,一旦到了冬季天气寒冷时便会发作或转为严重。由此看来,从初夏开始,就必须处处注意与这些致病因素相关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以达到防病的目的。

各类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

包括风湿性、类风湿性、外伤性之类的关节疼痛及感受风寒、湿气所致的肢体麻木,往往天气寒冷时发作,天热时消失。因此,在夏季不要洗冷水浴或游泳,不要夜间在室外露宿,禁止睡地板,最好不穿短衣裤与裙子,以免风寒湿气伏积于经络之中。

慢性支气管炎、哮喘

这类患者中有冬发夏止的,有冬天厉害、夏季缓解的。在夏季应注意风寒,还须少食甚至禁食冷饮。

慢性腹泻及虚寒性胃痛

慢性腹泻,如肠炎、结肠炎、肠功能紊乱等,常受寒后腹痛腹泻,冬天尤其严重。胃痛与各种腹痛患者中也有不少属虚寒型的。往往夏季病情稳定深秋后发作,故夏季除注意上述禁忌外,还须忌过食各类瓜果及冷饮冷食,免伤脾胃之阳气。

头痛

头痛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一种中医称为“头风病”,每感风寒就头痛难忍。因此,在夏季应忌用冷水洗头,洗头后应在风中吹干头发,此外还须禁止直接对着电风扇或空调冷风长时间吹。

逢冬怕冷

逢冬怕冷不论属何种原因引起,在夏季除注意少食生冷食品,不要贪凉,免伤阳气外,还须注意不使其出大汗。

夏季预防腹泻有绝招

盛夏来临,天气逐渐闷热起来,发生腹泻的人也开始增多。原因主要是由于夏日腹泻多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是一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菌十分繁杂,目前已知的病原体有数十种之多,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三大类,如引起细菌性痢疾的志贺菌、引起胃肠型食物中毒的沙门菌,还有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这些腹泻病原菌广泛存在于各种家畜的肠道、内脏和肌肉中,以及各种海产品中。如果我们日常膳食中的肉类、蛋品、乳类、水海产品受到了这些病菌的污染,而人们在食用时又未能煮熟、蒸透,就容易导致肠道疾病的发生。

夏日腹泻原因众多

造成夏秋季节腹泻流行的原因很多,但细算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点。

①夏秋季节天气炎热,雨水较多,为肠道致病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适宜的自然条件。

②虽然人体本身对外界病原体具有一定的防御能力,像口腔有一定数量的溶菌酶,胃液含有大量的胃酸等均可杀灭随食物进入消化道的致病菌,但肠道致病菌能采用“以多制胜”或“乘虚而入”的战术侵害人们的健康。

③夏季出汗较多,大量饮水,稀释了胃液也降低了局部抵抗力,为致病菌的侵入创造了条件。而且夏季炎热,人们休息不好,抵抗力下降,也易患腹泻病。

④夏秋季节多有各种瓜果、凉拌荤素菜或冰镇饮品,如果这些食品的制作过程稍有不慎,则极易造成污染而导致人们食用后感染机会增多。

⑤夏秋季节苍蝇和蟑螂滋生,可携带致病菌传播疾病。

生活注意能防腹泻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重点是防止“病从口入”。只要大家日常生活中注意下列问题就会减少腹泻病的发病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