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气候特征
夏季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的时期,这其中既有内陆地区的干燥酷热,又有沿海地区的潮湿闷热。但夏季的天气绝不是用一个热字可以概括了的。夏季是一年中天气变化最剧烈、最复杂的时期,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雨主要集中在这段时间里。近三十年来北京全年降水量是570毫米,而仅仅夏季的降水量就达423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4%,特别是7月下旬和8月上旬,常常是大雨和暴雨的集中期。另外,各种灾害性天气,例如雷电、冰雹、雷雨大风、洪涝、干旱、台风等也都多发生于此时。
造成夏季天气如此变化多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水汽,充沛的水汽是各种天气变化的基本素材。说到水汽,我们要向大家介绍一个天气系统,即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是平均位于地球35°处,近似沿纬度圈排列的高压系统,副热带高压位置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气流从高压中心按顺时针方向向外旋转流出,在高压西部形成偏南气流,偏南气流源源不断地把海洋上的暖湿空气输送到我国大陆,从而为降雨提供水汽。暖湿气流一旦和北方下来的冷空气相遇就会形成大范围的降雨天气,由于这个高压的位置随季节变化,也使得我国夏季的降雨带自南向北依次推进。入秋,副热带高压南撤,雨带也跟着南移。这就是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迟、持续时间长,而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持续时间短的原因。
副热带高压边缘的偏南暖湿气流可以给我国带来大量水汽,但副热带高压的内部,因受下沉气流影响却往往是炎热干燥的晴好天气。一些移动反常的副热带高压是造成我国大范围灾害性天气的罪魁祸首。
夏季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夏季人体为了适应炎热的气候,生理功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食欲下降,情绪低落,这样抵抗力就会下降,同时高温、高湿的气候又给病原微生物繁殖创造了条件,因此,夏天也是各种疾病的高发期,所以称之为“多事之夏”。
消化道疾病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沙门菌、致病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细菌毒素污染食物引起的急性胃肠炎,主要与夏季饮食不洁,冰箱里的生熟食不分开放置有关。
传染性肠道疾病
包括痢疾杆菌感染引起的菌痢、霍乱弧菌感染引起的霍乱、伤寒或副伤寒杆菌引起的伤寒或副伤寒等,不仅胃肠道症状重而且具有传染性。
病毒性肝炎
主要是甲型病毒性肝炎,多数是与甲肝患者共用碗筷传染的。
溃疡病出血
与进食生冷食物,以及使用对胃黏膜有损害的药物有关,如解热镇痛药、糖皮质激素。
上呼吸道感染
夏季睡眠不足、长时间使用空调、露宿等情况下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俗称热感冒。病原微生物可以是细菌又可以是病毒,后者以腺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多见。
心脑血管疾病
心肌梗死和脑血栓形成,夏季出汗多,还有的人喜欢整日整夜地开空调、吹电风扇,这样水分丢失更多,血液浓缩,血液黏度也随之升高,特别是老人或多或少有血管弹性下降,血液黏度增加,极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和脑血栓形成。
神经系统感染
脑炎型:如流行性乙型脑炎,多由蚊虫叮咬而感染病毒;无菌性脑膜炎,多由腮腺炎病毒及肠道病毒引起。
泌尿系统感染
多见于女性,夏季机体抵抗力下降,尿道和膀胱容易充血、肿胀,女性的尿道,短又直,细菌很容易逆流而上,尿道口离肛门近,易遭细菌污染,天热出汗多、小便少等都是诱因。
中暑
多半是在气温高过35℃或在强辐射热的条件下从事户外活动、体力劳动,而无足够防暑措施的情况下发生,也可以在气温不高但湿度高、通风不良的环境下发生。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无汗、肌肉痉挛等。所以夏季要注意居住环境的通风,注意安排好作息时间,加强防暑降温。特别要加强对老人和体弱多病者的保护,让他们远离高温、潮湿的环境。
老人夏季穿衣禁忌
老年人夏季衣着服饰的选择,应以暖、轻、软、宽大、简单为原则。
夏季,老年人不要穿深色的衣服,要选择那些吸汗能力强、通气性好、开口部分宽、穿着舒服、便于洗涤的衣服,以便体热的散发、传导。丝绸不易与湿皮肤紧贴,易于散热,做夏装最合适。
老年人的衣服要求宽大、轻软、合体,穿起来感觉舒适,同时衣服样式要简单、穿脱方便,不要穿套头衣服,纽扣多的衣服也不宜穿,宜穿对襟服装。
老年人的贴身衣服最好用棉布或棉织品,不宜穿化纤衣服。因为化纤内衣带静电,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老年人皮肤瘙痒。但有些患风湿性关节炎的老年人则可以穿用氯纶制成的裤子,因为氯纶产生的静电,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的帮助。
双脚是血管分布的末梢,脚的皮下脂肪比较薄,大部分为致密纤维组织,保温作用较差。“寒从脚下生”就是这个道理。老年人由于末梢血液循环较常人更差,也更容易脚冷。双脚受凉会反射性引起鼻黏膜血管收缩,引起感冒,有的老人还会出现胃痛、腹泻、心率异常、腿麻木等症状。因此,老年人要准备齐全不同季节穿的鞋袜。
夏日忌睡出凉席病
人们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即使热得汗流浃背,一旦躺在凉席上休息时,就会很快感到凉爽。这是由于体热经皮肤传导散热到凉席上的缘故。凉席虽爽,但是要小心睡出“凉席病”来。
预防“凉席皮炎”
选用凉席最好不要选草席,一般来说,用绳、苇、草编成的凉席易使人过敏,而使用竹、藤编制的凉席过敏者少。
要保持凉席的清洁卫生,在每年首次使用凉席前,必须对凉席进行开水烫洗,再放到阳光下暴晒,这样才能将肉眼不易看见的螨虫及其虫卵杀死。在使用过程中,要做到“一天一擦洗,一周一晾晒”。
凉席并非人人皆宜
当人体受寒着凉时,不宜睡凉席。比如:肌紧畏寒,关节酸痛,喜蜷卧不动等;若下腹冷痛,喜热饮食,兼有腰脊凉冷感,尿频又色清,咳嗽痰喘、少气乏力,均不宜继续睡凉席。
婴幼儿皮肤娇嫩,抵抗力较差,用凉席不当易引起感冒、腹痛或腹泻,因此不应直接睡凉席。老年人皮肤过于粗糙或伴有“脏腑阳气”不足者,还是以不直接睡用凉席为好。不妨在凉席上铺层薄垫或床单。糖尿病患者也不适合睡凉席,因为新凉席容易擦破皮肤,而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高,细菌易于繁殖,容易造成皮肤感染。
睡凉席室温不宜过低
“凉上加凉”对身体没有好处,尤其是体弱的老人。而患过脊椎病、肩周炎等的人也很可能因为低温下睡凉席导致“一夜病发”。
根据“疹”的特征“下药”
一旦发生“凉席皮炎”,应先根据皮肤疹状的特征,分清是过敏还是“螨害”。如是过敏,只要脱离过敏原,如更换凉席或不用凉席,同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抗过敏的药物和维生素C,3天之内症状一般可好转。如果是“螨害”,则在杀死螨虫的同时,可用一些局部外用药治疗,感染严重者,可合用抗生素,一般1周左右即可治愈。还要经常把凉席拿到室外接受“日光浴”。
夏季消暑“十不宜”
盛夏,酷暑难当,人们为求得一份凉爽,往往忽视了防病保健,而诱发各种不适感,甚至导致病痛发生。因此,消暑也要讲科学,切不可掉以轻心。
不宜坐木
俗话说:“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夏天气温高,湿度大。木头,尤其是久置露天里的木料、椅凳等,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会向外散发出湿热,使人易患皮肤病、风湿和关节炎等。
不宜多吃冷食
在炎热的夏季,如果胃肠受到大量冷食的刺激,会加快蠕动,缩短食物在小肠里的停留时间,影响人体对食物营养的吸收。同时,由于夏季气温高,体内热量不易散发,胃肠内的温度也较高,如果骤然受冷刺激可导致胃肠痉挛,引起腹痛。
不宜夜晚露宿
盛夏时节,身上的汗腺不断向外分泌汗液,以散发体内的热量,睡着后,机体处于放松状态,抵抗力暂时下降。此时如果正值夜晚,气温下降,再遇冷风袭来,露水加身,容易导致头痛、腹痛、关节不适,并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夜晚露宿还易被蚊虫叮咬,可能传染病。
不宜缺少午睡
夏季昼长夜短,气温高,人的新陈代谢旺盛,消耗量也大,容易疲劳。加上夜间炎热,睡不安稳,导致睡眠不足。因此,中午睡上一两个小时,对健康大有裨益。可使身体各系统得到休息,也是防止中暑的一项好措施。
电风扇不宜吹得过久
电风扇吹得过久会破坏出汗的均衡状态,使人感到头痛、头昏、腿酸手软、全身不适,严重者还可能诱发其他疾病。盛夏之夜开着电风扇入睡,更容易受凉。尤其老年人和儿童更应注意。
空调不宜开得太大
空调能给人带来舒适的环境。但如室内外温差太大,使人对室内外温度变化难以适应而容易“伤风”“感冒”,而且如室内外温差太大,不注意室内通风换气,会使室内空气混浊,致使各种病原微生物滋生。若人的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就容易患病。因此,夏天使用空调温差不宜太大,最好在5~8℃,最大不能超过10℃。
不宜“快速冷却”
炎夏,人们外出归来为尽快消汗除热,往往喜欢冲冷水浴来“快速冷却”,但由于人在阳光下吸收了大量的热量,如此“快速冷却”,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使热量不能散发出而滞留体内,引起高热,还会因脑部毛细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重者还可引起休克;而且此时人体抵抗力降低,感冒就会“乘凉而入”。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先将身上的汗擦干或待汗发散干之后再冲洗。
渴极不宜急饮
夏天出汗多,有人一下子喝进很多水,会增加心脏负担,使血液浓度下降,甚至可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象,渴极了应先喝少量的水,停一会儿再喝。
不宜用饮料代替白开水
汽水、果汁、可乐等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及电解质。这些物质会对胃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如大量饮用,还会增加肾脏过滤负担,影响肾功能。而且过多摄入糖分会增加人体热量,使人肥胖。因此,夏季不宜多喝饮料,最好还是喝白开水,尤其是儿童和老人,更应少喝饮料多饮水。
男士不宜光身子睡觉
炎炎夏日,很多人都愿意光着上身睡觉,尤其是男士们,其理由是不穿衣服可以获得最大的凉快。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医学专家介绍说,气温升高到28~30℃时,人体皮肤水分蒸发会加快,并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增加。当气温高于皮肤温度时,人就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如果此时光着膀子,皮肤吸收的热量会更多,而皮肤排出的汗水也会迅速流失掉,起不到通过汗液蒸发散热的作用。
夏日里睡觉最好穿上睡衣,这样既可以很好地吸汗,同时还可以防止受凉。虽然是夏天,肚子受了凉,也会引起腹泻。因为虽然皮肤上的温度不断变化,以保持身体的恒温,但人体的腹部和胸部的皮肤温度几乎固定不变,所以即使是热得难以入睡的晚上,也常有不少人因受凉发生腹痛、腹泻。
日不敞胸,夜不凉背
夏天,骄阳似火,暑气熏蒸,使人无法忍受。可天气虽然炎热,却不宜过分贪凉,特别是人的胸口和背部,更不宜裸露。“日不敞胸,夜不凉背”就是此时护体秘诀。为什么天热也不宜敞胸、凉背呢?这是因为:
人体的脏器尽在胸腔之内,这些脏器都是十分娇嫩、喜暖怕凉的,宜暖捂之。
人体十四经络督、任两脉的穴位,也都分布在人体躯干的中心线上。如果让胸背受凉,就容易诱发肠胃、呼吸道和心血管系统的种种疾病。
盛夏,天气炎热,机体产生的热量高于体外的温度,周身热烘烘的。这时,皮肤和肌肉微血管处于弛缓舒张状态,尤其是进入睡眠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刺激信息减弱,机体抵抗力更加虚弱,整个机体基本上处于“无设防”状态,风邪的入侵便可“长驱直入”。
以上就是露脐装易致腹痛,睡觉受凉易致腹痛的原因,所以日间穿衣和晚上睡觉时一定不要袒胸露背。实在太热时睡觉也要护好腹部,以免“风邪”侵入肌肤之内,进而内传经脉之中,以致到达脏腑为患。
夏日科学午睡有禁忌
炎热的夏季午睡到底好不好?怎么睡才更加科学、有效?
科学午睡的六条建议
医学专家认为科学、有效的午睡是健康充电的好方法,并给出了六条科学午睡的建议:
睡前不吃油腻的食物,不吃得太饱。油腻食物会增加血液的黏稠度,加重冠状动脉病变,加重胃消化负担。
午餐后不宜立即躺下午睡。午餐后大量的血液流向胃,血压下降,大脑供氧及营养明显下降,易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一般应餐后休息十几分钟再午睡。
睡姿应取头高脚低、右侧卧位。这样可以减少心脏压力,防止打鼾。须注意的是,坐位及伏案睡觉会减少头部供血,使人醒后出现头昏、眼花、乏力等一系列大脑缺血缺氧的症状。有的人用手当枕头,伏在桌上午休,这样会使眼球受压,久而久之易诱发眼疾。另外,伏卧桌上会压迫胸部,影响呼吸,也影响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使双臂、双手发麻、刺痛。
午睡时间以半小时至1小时内为宜。过长过短均不宜。英国睡眠研究专家提醒大家,白天小睡不要太长,否则人体生理会以为到了夜间,于是进入完全睡眠状态。
午睡时应避免受较强的外界刺激。因入睡后肌肉松弛、毛细血管扩张、汗孔张大,易患感冒或其他疾病,也应注意免受风寒。
醒后轻度活动。午睡后要慢慢站起,再喝一杯水,以补充血容量,稀释血液黏稠度。不要马上从事复杂和危险的工作,因初醒时常使人产生恍惚感。
午睡也有禁忌
由于夏季正午时分气温较高,在人体的降温排汗过程中,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体内血液分布不平衡,大量血液滞留体表,大脑血液供应相对不足,再经过一上午的紧张工作和学习,人们普遍会感到疲乏和精神不振。如果午饭后正确进行午睡休息,会对身体进行及时的调整,对人的健康以及工作和学习都是十分有利的。因此,午睡是对人体生物钟的一种科学调剂,不是什么样的午睡都能达到休息目的的,应当注意下列几点。
一忌:午睡时间越长越好。午睡时间以半小时至1小时为宜,睡多了由于进入深睡眠,醒来后会感到很不舒服。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起来后适当活动一下,或用冷水洗脸,再喝上一杯水,不适感会很快消失。
二忌:随遇而安乱午睡。午睡不能随便在走廊下、树荫下、草地上、水泥地面上就地躺下就睡,也不要在穿堂风或风口处午睡。因为人在睡眠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减退,重者受凉感冒,轻者醒后身体不适。
三忌:坐着或趴着打盹。不少人由于条件限制,坐着或趴在桌沿上睡午觉,长期形成坐着或趴着午休的习惯,这样极不利于身体健康。趴在桌沿上午睡会压迫胸部,影响呼吸,使手臂发麻,更达不到使身体得到调剂休息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