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听好课是关键,如果上课不认真,课堂没弄懂的东西,下了课花双倍的时间,都难以补上。上课不光是听,要运用各个方面的能力,心到、手到、耳到、眼到,这样才能收最好的效果。
如果把学习比作一场战争的话,我会把上课听讲当作攻坚战,而预习就是侦察敌情。这样才能“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第一节课前的准备之战
一、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听课前要做好预习。在老师讲授新课前,学生应有计划地独立自学新课内容,做好准备。预习是听课的起始环节把握好这一环节,也就抓住了听课的主动权。
1.预习可以改变听课的被动局面
有些学生对某学科的学习感到很吃力,跟不上老师上课的进度。其原因主要有两个:过去应该学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没有掌握好,造成学习新知识的障碍;听课具有很大的百目性,不能把握听课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学什么和怎样学心里没底。这样的学生往往在课后要花大量时间去弥补,久而久之,便“只有招架之功”,其学习也陷入困境。
处于这种状况的同学应该切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勤于预习,变被动为主动。
2.预习能够提高课堂听讲的效率
课堂听讲效率的高低与是否预习有密切关系。
首先,课堂听讲的新知识总是建立在原有旧知识的基础之上。通过预习扫清了旧知识方面的障碍,就可以为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温故而知新,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预习液体压强新课时,就要回忆学过的压力和压强的知识。压强是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即P/S。压力是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同样道理,液体中某一深度的压强,就是该液柱对液体底面上单位面积的压力。由此得出公式P=F/S,继而推导出P=G/S=/S=ρgh(ρ是液体的密度,h为液体中的某一深度)。再如,预习物体的沉浮条件一课,就要运用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平衡状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力学知识,掌握了这一力学知识,才能理解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两个力即浮力和重力的作用,进而得出重力小于浮力,物体上浮;重力大于浮力,物体下沉;重力等于浮力,物体悬浮在液体中。因此,课前预习必不可少,它不仅是对旧知识复习、巩固的过程,也是对过去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和加深理解的过程。
其次,预习还可以增强听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通过预习,可以初步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找到重点、难点和疑点。这样,对于预习看得懂的知识,上课听讲时就着重研究老师讲课的思路,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对于预习中不理解的问题,就可以集中精力听讲。
二、预习的方法
预习的方法很重要并不是完成任务式的翻一遍,要做到:
1.选择预习重点
中学生课程比较多,每天除上课外,还有一定数量的作业,用于预习的时间有限。如果各科预习全面铺开,势必手忙脚乱,顾此失彼。不妨选择自己最感困难的一两门学科重点试行,以取得预习经验。
2.明确预习任务
预习的具体任务可概括为以下几条:
①初步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和思路;
②找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并复习、巩固和补习有关的旧知识,为学习新课扫清障碍;
③找出新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以准备在课堂听讲中解决。预习时应边读边划,边读边批,边读边写。
“划”就是划层次,划要点。读了一段如果看不出层次,抓不住要点,那就是没有读进去。“批”就是把自己的看法、体会写在旁边。这些体会、看法究竟对不对,可以在听课中验证。“写”就是把自己的问题简单整理出来。有人把“划”、“批”、“写”比作阅读的“犁铧”,认为思考的种子只有在耕耘过的土地上才能更好萌发。
此外,预习中要勤思考,善质疑,要带着问题去预习,以使预习更深入、更有效。
3.施行三层次预习
根据预习的时间和内容,可以把预习划分为学期预习、阶段预习和课前预习三个层次。
①学期预习是指在开学前(假期里)或开学初,集中一定的时间,通览新教材,进行系统自学的过程。通过学期预习,了解了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就可以居高临下,从全局的高度进行学习。而且,这样预习也可以缓解平时学习的紧张。对于难度较大,自己感到吃力的学科,这种预习更有必要。
②阶段预习是指预习一章或一个单元的知识内容,初步建立这部分知识的结构。阶段预习可明确该部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增强学习的目的性,也有利于从系统的角度掌握知识。
③课前预习是在老师讲课前,先自学这一节内容,为学习新课奠定基础。由于这类预习所用时间短,收效快,所以更为常用。
上述三种预习方式相互关联,如果学期预习充分,阶段预习就可以节省时间;如果阶段预习充分,课前预习也可以不必天天进行。如能把这三种预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效果就会更加明显。
4.与其它学习环节相结合
学习过程是由计划、预习、听课、作业、总结等各个环节构成的循环过程,偏废了哪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学习效果。预习应与这些环节紧密结合起来。
§§§第二节向45分种要效益
听课开始了,好比战争打响了。你必须全神贯注,眼耳手脑都到,才会“战无不胜”。
一、高效听课的方法
听课时必须要全神贯注,因为老师在备课时就认为休息是课间的事,而不是课内的事。听课是求知的捷径,因为它省去了很多的摸索,仅满足于听课,听课则不是捷径,因为老师不可能为你省去全部的摸索。
为了帮助学生达到高效听课的目的,特把听课的十种技巧归纳如下,供同学们参考。1.课前充分预习
课前预习,是听好课的关键。通过预习,能让自己带着问题去L课,课堂上听讲就有了目的性和针对性。这样做有两大好处:一是避免分心走神,二是容易听懂便于接受。
2.集中精神听讲
课堂上,只有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跟上老师的思路,抓住知识的重点,加深理解与吸收。听课时,眼睛要盯着老师的板书,老师讲解时,眼睛注视着老师的动作与表情;思想上与老师保持一致,紧跟着老师的感觉走,然后全神贯注的边听。边思、边记。这样做有三大好处:一是避免分心和走神,思想不能开小差;二是能紧跟着老师的思路、意图去思考、分析;三是随时可以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上课思想不集中,人在教室心在外,这是多数学生学习平淡的最主要原因。
3.必须紧跟老师的思路听讲
不少学生听课时不是埋头自思,就是埋头做笔记,思想不能与老师保持一致,这是一种很不好的听讲方法。听讲时,思想上必须与老师讲解的思路保持一致,听老师对事物是怎样分析、推理;听老师解决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技巧;听老师对问题有哪些提问和解释。这样才能把握住听课的重点。千万不可脱离老师讲课的轨道,一旦脱轨,就会造成学习上的“翻轨”。
4.要以理解为主
听讲的目的,就是要听懂老师讲解的内容。有些学生听讲时分不清主次体,结果抓住了芝麻,丢掉了西瓜。课堂上听是主体,“听讲、听讲”主要就是先“听”,这是主体,“想”与“记”是次体。对老师讲课的内容要听清楚,听准确,听出重点,听出意图,听出弦外之音。原则是先听清楚再思考,思考懂了再做笔记,不要只顾思考和做笔记而忘记了听讲或顾不上听讲。
5.要有比较的听讲
听讲中,要把自己在预刁自学中的理解,和老师讲解的相比较,看自己和老师有哪些相同点和区别点。通过这种比较,一是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二是能加强自己的思考,认识与提高;三是能发现自己在预习自学中的错误原因。
6.要听懂重要细节
俗话说:“会听听道道,不会听听热闹。”课堂上听讲也是这样一个道理,会听讲的学生,能听出头头道道和问题的来拢去脉,不会听讲的学生,只是听听热闹。听讲时一定要听懂老师所讲的每一个重要细节,在这个细节上看老师是怎样思考。分析、判断和处理。越是细小的重要细节,就越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7.课常上要积极发言
课堂上,老师会经常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解答。这个时候,正是锻炼自己和促进自己的最好时机,要积极大胆的抢先举手发言,回答错了也没关系,自己存在的问题越暴露出来就越便于纠正。有些学生学习成绩平淡,担心回答错了,同学们会嘲笑自己,因此就经常不发言。有的学生更害怕发言与提问,当老师提问时,心跳的咯咯直响,眼睛不敢正视老师,惟恐老师提问到自己。这种害怕提问,视老师提问为痛苦与麻烦的学生永远学不到更多的知识。
8.把握好做笔记的时机
人们常常说:“边听边想边记。”这句话说起来是非常容易,但是要把这三者合理的处理好和安排妥,却是很难很难啊。“边记”的前提就是不能影响听讲。由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做笔记的时机也不能千篇一律,必须由每个同学自己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原则就是不能脱离前提——不影响听讲。做笔记的关键是记下“必要”和“精华”。这个“必要”和“精华”就是选择性的记——记重点、记难点、记疑点、记思路、记技巧。
9.不要挑剔老师
对老师的挑剔,不但极大的影响着学生的求知欲,更重要的是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与吸收,常常因此而造成偏科。个别学生对老师的挑剔比较多,认为老师讲课表情不好,动作不准,姿态不美,水平不高等等。知识主要是从老师身上获取,老师是辅助学生学习成功的重要外因。自己不努力,老师的水平再高,也只能“燃烧”自己,而照不亮自己;自己努力,较差的老师讲课也有收获。当你以后毕业离开校园后,你才会知道人生对你最好、最亲、最爱你的是老师;给你知识最多、教育最大。培养最大的还是你的老师;而你怀念最多。谈论最多、回忆最多的也是你的老师。老师的爱是伟大的爱、高尚的爱,但又是非常严肃的爱;师爱胜过母爱,胜过父爱。
10.纠正不良的听课习惯
不良的听课习惯,严重影响着听讲的效果,如果不认真克服纠正,日久天长必然会导致学习成绩平淡。纠正的方法有四条:一是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己对自己负责;二是课前认真预习,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有目的性听讲;三是听讲时思想紧跟着老师讲解的思路走,边听边思,随时准备提出新的问题;四是眼睛注视着老师,看着老师的动作和表情,随时准备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二、怎样面对老师的课堂提问
1.学生面对老师提问的几种表现
很多同学都这样认为,全班同学那么多,老师提问不一定叫到自己。如果自己思考了而老师又未叫到,那就吃亏,所以,他们干脆就不去思考老师的提问。心里在祈祷:老师千万别叫到自己(如果老师提问到他,他才外始翻书或期盼着周围同学“打电话”缓助,即告诉他怎么回答)。他们在这个时间内一般的做法是:呆坐、低头不语、与周围同学聊天传纸条。总之,他们的大脑此时处于高度放松状态。
一部分同学听到老师问题后,大脑高速运转,迅速思考,思考完之后,大脑就开始低速运转或者处于“待机”状态。如果会了,有的同学就会举手等老师提问到自己(也有的同学会了也不希望自己被老师提问到)。他们当中有的同学开始与周围同学闲聊或低头不语。如果经思考不会,就开始等同学回答。当然也有部分同学去翻书查找答案,此时他们的大脑运转速度很慢。
2.别人回答问题时一般同学的表现
不想回答问题的同学开始为自己未被老师叫到而庆幸,那些不愿意思考问题的同学开始等看笑话。他们有时希望回答问题的同学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自己此时可以高兴高兴,并能积累谈资。
一部分同学认为,这段时间里,没有自己的事,因此,他们往往与周围的同学闲聊或呆坐在座位上或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此时他们的大脑处于放松状态。
3.如何面对老师的课堂提问
(1)把上一节课所讲的概念、定义、定理、公理、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在大脑中迅速地过一遍。如果上一节课讲的概念、定义、定理、公理、法则、公式等内容共有10个,而你现在只能想出其中的几个,那么说明什么问题呢?一方面,说明上一节课的听课效率不高,效果不好。此时,要提醒自己这一节课要认真做好;另一方面,说明你课后没有投人一定的时间复习,课后要补上。此时要提醒自己:课后要投入一定时间复习、记忆,不能认为听完了,就算什么事情都过去了。要在自己一天的学习计划中留出一定的时间对当天的学习内容进行复习,同时,还要根据自己的记忆力情况确定是否有必要对前几天的学习内容进行复习。
(2)把上一节课所涉及的解题方法、解题技巧在大脑中重新过一遍。解题方法、解题技巧属十基本技能,重新过一遍将起到强化、积累经验的作用。大家都知道,当一道题你怎么想都想不出怎么解时,如果此时有人提醒,告诉你解题方法,哪怕是一个简单的手势,就能让你迅速地解出那道题。积累方法和技巧就是积累解题经验。但是,当你做到该步骤时,一定要做到下面的第三步骤。否则,即使你记住了方法,尤其是当方法积累很多时,你可能就会出现拥有方法却不会用的现象。
(3)把上一节课解题过程中的分析推理过程在大脑中重新感悟。提炼一下。有的同学一定会认为: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儿太多余了。不过在此我要告诉同学们,一点也不多余。这样做将使你事半功倍,让你脱离题海。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
再一次的感悟、提炼上一节课解题的分析过程,并不是简单地将原分析过程重新在大脑中再现一次,而是对原分析过程的浓缩和追加投入智慧,力争从原分析过程中感悟出分析过程所遵循的潜在规律。即使同学们在运用过程中没有进行感悟、提炼,而演变成迅速严格地推理一遍,这也不是原分析过程的再现,同样是有意义的。再一次的感悟、提炼是将原分析过程中的理性的部分转化为培养出相应的能力、形成相应的意识、开发相应的悟性的过程,而不是为了记住原分析的过程。大家想一下,从上一节课到这一节课,你虽然不一定能记住具体的题目,但是你对做题过程中的推理过程一定会记忆犹新的,因为该过程投入了你的智慧,是你动脑的结果。
在知识、方法、题目中,似乎每两者之间或者三者之间关系很简单,如果你是这样认为的,那你一定错了。因为无论是题目与知识的结合过程,还是知识与方法。题目与方法的结合过程都有你的心理活动。而人的心理活动是最复杂的。再一次的感悟、提炼的另一目的就是悟出心理活动所遵循的规律。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要弄清楚解题过程的来龙去脉。
其实,我们只要用3分钟就能把上一节课涉及的解题方法、解题技巧及解题的分析推理过程在大脑中重新过一遍,并对它进行提炼。也许有的同学会担心,这短短的3分钟,能想到这么多的内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