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高尔夫球:高尔夫球运动是一项高雅的贵族运动,花费昂贵,但从预防骨关节疾病的角度来看,它不是一项值得提倡的运动。因为在站立的时候向前弯腰,腰部要承受的力量是平时的15倍,再加上急速的转身,其瞬间对腰部椎间盘所产生的作用力是相当大的,而上述的这些动作却是打高尔夫球必须的动作。与此同时,打高尔夫球时腹肌不断充分用力,对于腰部的支撑作用减少,所以非常容易引起腰背部扭伤和原有疾患的复发。
另外,还有像足球、篮球这类运动,对运动员的速度、灵活性、耐力、对抗性都有极高的要求,身体的冲撞在所难免,因而对于有骨关节疾病的人来说,特别是中老年人是根本不适合的。
其实,体育疗法不必拘泥某项体育运动,任何一项体育活动都可对人体产生保健预防和治病作用,关键在于坚持,进行长期的锻炼。
二、合理营养预防骨骼与关节衰老
老年人由于消化器官的不同程度退化,包括牙齿脱落、胃肠道功能下降、肝胆胰分泌液减少,所以大多数老年人食欲较差,进食少,多有营养素缺乏和不平衡。研究表明,营养素在维持和提高峰值骨量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低蛋白饮食者的股骨颈易发生骨折;低钙摄入者可出现负钙平衡,反馈性使甲状旁腺素分泌上升,骨钙溶解增高,血钙上升,骨量减少;老年人血磷下降,使钙磷比值增大,导致成骨作用的降低;维生素K缺乏者可影响骨钙代谢,使骨量丢失加快,易致骨折。
1与骨代谢关系密切的营养素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七大类: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维生素、水及膳食纤维。其中蛋白质、无机盐(钙、磷)、微量元素(氟、镁、锌、铜、锰)等,与人体骨代谢有着密切关系。
(1)蛋白质:蛋白质、氨基酸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一切细胞和组织的主要构成成分,也是骨骼有机质合成的重要原料。但过度摄取蛋白质、氨基酸,可影响钙的代谢而造成负钙乎衡。
氨基酸种类不同,其对骨代谢影响不一样。如赖氨酸不足和缺乏,可使股骨头、骨干发生骨质疏松。试验表明,组氨酸、甘氨酸、精氨酸、蛋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可促进钙吸收,苏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则阻碍钙吸收。
(2)钙:钙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元素,细胞的生长、增殖,骨骼、脑的发育,神经细胞信息传递等都离不开钙。
骨骼中的钙约占人体总钙量的99%,它与骨质疏松关系极为密切。文献报道,任何年龄组的男女,中指骨皮质面积(MCA)皆随增龄而变化,但高钙地区人群数值明显高于低钙地区的人群。说明高钙饮食的充分摄入对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性,而低钙地区股骨颈骨折发生率随增龄呈逐渐增高趋势。
(3)磷:磷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其总量约占体重的1%,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磷与钙结合形成骨无机盐。
磷和钙一样参与神经传导、肌肉收缩和能量转运,磷还与机体发育、生物遗传有关。磷对细胞代谢有稳定的作用。一般来说,甲状旁腺素、维生素D、生长激素、饮食中的磷等共同作用,使血磷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4)微量元素:一些必需微量元素参与骨组织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的维持。其主要是作为辅酶参与骨有机质合成中酶蛋白的催化反应。此外,它们对于骨矿盐的沉积和骨羟磷灰石的形成和稳定也是必需的。其中铜、锌、锰和氟是骨基质形成和骨矿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
①氟。氟对骨骼的生长和矿化是必需的。氟在骨松质中沉积较多,骨皮质中沉积较少,这与骨松质代谢活跃有关。男性骨质中氟含量大于女性。饮水和食物中氟水平低,町使骨中氟含量少,易导致骨质疏松。氟经口服后,90%被吸收,其中约50%沉积到骨质中。血中氟含量与摄入量成正相关。正常情况下,血中氟含量与骨中氟含量保持生理平衡状态。在骨矿化期,氟替代羟磷灰石结晶中的部分羟基,形成氟磷灰石。这种氟磷灰石体积较钙磷灰石大,因为磷灰石结晶由固相向液相间的转变率与结晶体积呈负相关,所以氟磷灰石结晶能够稳定矿盐系统,降低矿盐溶解度,对骨吸收起抑制作用。此外,氟能够刺激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促进胶原蛋白和骨钙素的合成,促进钙盐沉积。
体内氟缺乏时,成骨细胞活性降低,磷灰石溶解性增加,稳定性降低,导致骨质疏松。氟过量的损害作用表现为:破坏骨组织中磷灰石结晶的结构,使羟磷灰石过多地转变为氟磷灰石,致骨硬化(氟骨病),骨力学性能降低,并有可能发生骨膜、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部位钙化及椎骨过度钙化,可使椎间孔变窄,神经受压;影响骨质中脯氨酸、赖氨酸的羟化过程,使胶原纤维交联不完全,加速骨胶原分解代谢;可使,肾皮质中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线粒体形态发生改变,影响1,25-(OH)2D3的形成,进而降低肠钙吸收;抑制成骨细胞内某些与糖代谢有关的酶活性,使骨代谢发生障碍。
②锌。成人体内锌总量约23克,血清锌正常值为77~230微摩/升,成人每日需锌量为10~15毫克。锌主要分布于前列腺、肝、肾、视网膜、骨骼和肌肉。锌主要在十二指肠和近端空肠吸收。人体内90多种酶需锌激活,这是因为锌作为酶的辅助因子,参与细胞内核酸的合成、转录和翻译过程,并参与骨组织的许多代谢活动。锌缺乏不仅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使成骨细胞数量减少,活性降低,骨形成下降,还因为锌作为骨碱性磷酸酶和碳酸酐酶的辅助因子,参与骨矿化和骨吸收活动,在锌缺乏时,这两种酶的活性降低,使焦磷酸盐不能有效地被水解及骨质中陈旧性组织不能有效地被清除,从而影响矿盐沉积。此外,锌缺乏还可使骨质中氨基多糖代谢障碍,进一步阻止骨矿化,其结局为骨质疏松、骨生长不呈比例和软骨营养不良等。
③铜。成人体内铜含量150微克,铜在胃、十二指肠吸收。铜吸收后与白蛋白结合,转运至肝脏储存。铜缺乏会使胶原蛋白分子内交联受阻,使骨胶原结构和功能异常,从而影响骨矿盐沉积,降低骨强度,表现为皮质变薄,髓腔变大,骨小梁变薄,体积减小及发生自发性骨折等骨质疏松现象。铜元素对骨形成蛋白(BMP)诱导骨形成作用是必需的。铜元素缺乏,使骨形成蛋白诱导骨形成作用降低,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研究发现,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腰椎骨密度与血清铜含量呈正相关。雌激素可增加绝经后妇女血铜含量,减缓骨密度降低。雌激素可增加血铜的含量,与其刺激肝脏合成、释放血浆铜蓝蛋白有关。这也是雌激素对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之一。因此,血铜含量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雌激素水平。
④锰。成人体内锰总量为12~20毫克。它广泛分布于组织之中,以骨骼肌含量为最高。锰在小肠内吸收,在血液中与β1球蛋白结合后被转运。锰是许多酶反应的辅助因子,细胞中的线粒体内锰含量较高。
锰是硫酸软骨素合成过程中糖基转移酶的辅助因子。锰缺乏,导致骨基质中多糖的合成受限,特别是硫酸软骨素合成受抑制,使骨骼生长发育障碍。锰缺乏,糖基转移酶活性低下,影响糖基的转移,使硫酸软骨素合成减少。硫酸软骨素是维持骨基质生理结构和骨骼生物力学性能的重要成分之一。
临床研究表明,血清锰含量的降低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一定关系。锰缺乏动物皮下植入脱钙的骨基质后,其诱导骨形成的作用降低,表明锰元素对骨形成蛋白(BMP)的诱导骨形成作用是必需的。
⑤镁。人体镁含量约60%在骨中,约35%在骨骼肌中,镁在细胞内含量占体内总镁含量的38%,细胞外液的镁不足1%。镁可催化体内300多种酶,完成体内各种代谢。正常情况下,人体每日对镁的需要量为6~12毫克/公斤,平均摄入量约为300毫克。人体镁的吸收主要在小肠,其肾小管重吸收部位主要是肾小管享氏袢的升支。肾小球滤过的镁约90%可重吸收。镁缺乏也是骨质疏松发生的原因之一。
2膳食平衡,预防骨骼与关节衰老
(1)合理的配餐
①主食。应以米、面、杂粮为主,做到品种多样,粗细搭配。
②副食。应多吃含钙多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虾米、虾皮、豆类、海藻类和鸡蛋等。植物类食物中,应以绿叶菜、花菜类为主。
每日要进食足够量的奶制品。美国学者主张每日至少进食牛奶720毫升(约3杯)。日本学者也主张在餐桌上摆放牛奶,以供膳食。保持每日摄取适量的蛋白质。美国的《食物与营养百科全书》中指出,若蛋白质的每日摄入量下降到日推荐量(RDA)的水平以下(即男性为55克/日,女性为46克/日),或蛋白质每日摄取量大大超过日推荐量(RDA),即90克/日以上时,则补充钙剂是必要的。
面粉经过发酵制成的面包作为主食,全麦粉内的植酸可被破坏,从而可避免对钙、磷、锌吸收的影响。有人主张在面食中加一些黑麦,以保护和增加钙的吸收,因为黑麦中含有较多的植酸酶,它可以破坏植酸与钙的结合,从而减少钙的损失。
(2)食疗补充骨骼营养,预防骨质疏松:以下几种食疗方有助于全面补充骨骼营养,预防骨质疏松,增强骨骼及关节的抗病能力。
①用文火炖鲢鱼(或其他鱼)豆腐。富含维生素D的鱼类与蛋白质及钙质丰富的豆腐共同食用,可将钙的吸收率大大提高。
②猪肉、肉皮与黄豆共同煮食,能够获得丰富的钙、维生素D及胶原蛋白。
③将猪骨或牛骨砸碎后加水,用压力锅煮一个小时,当骨中的软骨素、粘性蛋白和骨胶等物质充分溶于水中后,加入调料和蔬菜,做成汤菜,其中的钙、磷比例合理,易于吸收,进食后,对骨骼创面的修复十分有利。
④将猪排骨、猪蹄加适量水、醋,用高压锅煮1小时,使之浓缩,供做蒸肉、蒸蛋及做菜、熬汤的配料,可以提高膳食中胶原蛋白的摄入量及钙质与其他营养素的综合利用率。
⑤将蛋壳洗净,在沸水中煮30秒,捞出晾干,每12克蛋壳加100毫升食醋,浸泡5~10天后蛋壳溶化,即作为烹调菜肴的调料。据测定,每克蛋壳含钙高达377毫克,比一般钙制剂一片的含钙量高几十倍。
⑥羊肉50~100克,生姜5克,加水清炖至熟烂后加入山药100克,煮烂,再加入牛奶100毫升,煮沸。食用时,可加少许盐或糖调味。
⑦猪瘦肉或羊肉250~500克,香椿子10~15克,加水炖熟,佐餐食用。
⑧取新鲜羊腿肉500克,黄酒13克,猪油25克,当归3克,桂皮5克,姜片8克,加水蒸烂后,趁热加入调料,小火炖半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