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老年人骨骼保健
21976100000018

第18章 其他骨关节疾病防治(1)

随着世界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跟老年性疾病相关的老年性关节炎增长很快。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就有将近3亿人患有各种关节病。但是,真正来医院看病的病人每年不到150万人次。这反映了人们对于关节疾病还是不太重视,除非影响到自己的行走,不然,很少有人会去医院看病。

由于更多的年轻人开始爱上了运动,伴随着韧带、关节等损伤以及半月板等部位的扭伤,关节运动伤也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两类疾病在骨关节疾病中最为常见。

一、痛风

从食物中摄入的嘌呤及体内合成的嘌呤的代谢最终产物是尿酸,正常人血中尿酸保持一定水平,并通过肾脏排出。均可导致高尿酸血症,并可引起一组临床病变,称为痛风。痛风在临床上的表现有: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泌尿系结石和肾实质病变。尿酸盐在关节软骨或滑膜沉积,导致关节滑膜及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称为痛风性关节炎。

到目前为止,痛风尚无根治的方法,因此每个痛风病人,都应长期不懈地坚持自我保健与合理治疗。治疗痛风的总体原则是:合理的饮食控制;充足的水分摄入;规律的生活制度;适当的体育活动;有效的药物治疗;定期的健康检查。以这个总体治疗原则为前提,力求能够达到下列目的:(1)减少尿酸合成,促进尿酸排泄,从而纠正高尿酸血症,使血尿酸浓度经常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以争取病情好转。(2)尽快地缩短与中止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复发次数,从而防止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形成与关节损害,保证关节功能正常。(3)防止痛风性肾病的发生与泌尿系统尿酸结石的形成,以保持良好的肾脏功能。(4)控制或纠正其它并存的代谢紊乱和疾病状态,例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肥胖、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等,以消除中风(脑血管意外)、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威胁生命的严重并发症。(5)稳定病人的健康状况,增强体质,控制病情发展,使病人能正常的生活与工作。(6)对已有皮下痛风石或泌尿系统结石形成的病春,更应加强各种治疗措施,以中止尿酸沉积所引起的组织器官损害,使病情长期稳定而不再发展,达到带病延年的目的。

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和发作间歇期及慢性期,均可以口服风湿骨痹散Ⅱ号和外用药物。急性期可同时服用西药秋水仙碱,首次口服01-10毫克,以后每2小时05毫克,直至疼痛缓解,或出现恶心腹泻等胃肠道反应时停用。24小时内剂量不应超过5毫克。以后可给维持量,每次05毫克。每日1-2次;发作间歇期及慢性期,在口服龙蛇风湿散和外用追风透骨膏的同时改服西药痛风利仙,每次05毫克,每日1-2次,直至尿酸下降到正常现象。用药期间可同服小苏打(每日30克),多饮水(每日饮水量不低于2000毫升),疗效将更为显。二、糖尿病性骨关节病防治

因糖尿病引起的骨关节病,称为糖尿病性骨关节病。据统计,糖尿病患者出现关节症状者约占1%-2%,发病年龄为20-79岁,约三分之二的病人在50岁以上,可以说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的好发病。

糖尿病性骨关节病的发生与糖尿病引起的神经、血管病变密切相关。糖尿病患者因感觉和反射方面的障碍,会使关节过度负荷,时间久了关节韧带、关节囊受到损伤,关节软骨侵蚀破坏,骨质碎裂,关节脱位,引起骨关节病。

糖尿病引起关节的正常活动受限,其表现为肩、膝、髋、肘等关节逐渐出现无症状的活动受限,局部皮肤增厚。这种关节活动受限是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的一个重要标志。

病程长、病情控制不良并有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易发生糖尿病神经性关节病。表现为足、踝软组织肿胀,活动范围增大时有声响、跛行。x线检查发现足部关节的关节面不规则碎裂,关节间隙变窄,有的关节呈半脱位。

脊柱骨质增生在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发生率甚高,男性比女性更多见,常有下背痛及下肢疼痛,并出现脊柱强直、活动受限。

糖尿病性骨关节病的治疗要因人而异,采用针对性综合治疗原则。目前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应积极治疗或控制糖尿病;②关节病变采取制动及矫正畸形;③根据不同的细菌感染,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④指导患者注意照料自己的患肢,避免负重,减少创伤,有利于病情改善;⑤中医辨证论治,滋阴清热,生津润燥,可服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方剂;⑥必要时手术矫正畸形或施行关节固定术。

预防上要在中、老年人群中普查糖尿病,发现病情后应及早治疗。确实有糖尿病存在时,应注意保护肢体的负荷及活动范围,避免创伤和劳损。此外,老年人应限制糖(包括淀粉)的摄取,以防糖尿病的发生。

三、颈椎病防治

因颈椎间盘本身退行性变化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并引起各种症状者,称之为颈椎病。

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有发育性椎管狭窄或椎体畸形者更易发病。在长时间低头工作时症状出现或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长期从事打字、计算机操作等低头工作的人员发病率较普通人明显高。

(一)一般性预防保健措施

颈椎病作为一种慢性渐进性疾病,早期可无明显症状,一旦有临床表现,多数可有不同程度的形态学改变。随着磁共振(MRl)和CT等诊断技术的介入,原来所指的症状性的患者越来越多地被证明有病理解剖方面的异常。因此,早期预防,提高对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有重要意义。

1纠正头颈不良体位睡眠体位对预防颈椎病具有特殊重要性。每个人至少有1/4~1/3的时间在床上度过。因此,如果睡眠姿势不当,不仅是腰腿痛的诱发因素,而且更容易引起或加剧颈椎病。反之,如果改善和调整颈椎在睡眠中的体位和其他有关因素,即可起到预防与治疗作用。枕头是维持头颈正常位置的主要工具,可保证颈椎外在肌群的平衡和椎管内的生理解剖状态。枕头的质地宜柔软,透气性要好,其形状应似元宝形,以符合颈椎生理曲度的要求。睡眠体位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颈椎病的发生与好转,理想的睡眠体位应该是胸部及腰部保持自然曲度,双髋、双膝均呈屈曲状,可使全身肌肉放松。但非每个患者均能习惯此种体位。此外,床铺的选择、周围环境的选择、最佳睡眠时机的选择,以及消除因疼痛影响,睡眠的因素也十分必要。

2纠正与改变工作中的不良体位不良的工作体位不仅影响颈椎病患者的治疗与康复,而且是本病发生、发展与复发的主要因素之一。屈颈情况下,颈椎间盘内所受到压力较高,若在此状态下再加之扭转、侧屈与增加负载,则局部受压更高,从而造成颈椎退变的加剧。此种状态虽可见于任何人,但机关工作人员、打字员、手术室护士、交通警察、电子元件和钟表装备工、微机操作者更多见。工作时,应定期改变头颈部体位,定期远视,调整桌面或工作台的高度与倾斜度及进行工间活动。

3保健性锻炼每天坚持早、晚进行颈部肌肉锻炼。作前屈、后仰、侧向旋转及弯曲,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大旋转等颈部运动。必要时可负重锻炼。此种锻炼对肌肉训练尤佳。最简易的方法是头顶米袋。最好从青年时开始养成锻炼习惯。患颈椎病后,在治疗恢复期,颈部功能锻炼也是巩固疗效的重要手段。

(二)颈椎病自我防治体操

1颈项争力

(1)预备姿势:身体直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叉腰。

(2)动作:①头缓缓向左旋转至最大限度(眼视左前方),稍停片刻。②还原成预备姿势。③头向右旋转至最大限度(眼视右前方),稍停片刻。④还原成预备姿势。⑤抬头望天至最大限度,稍停片刻。⑧还原成预备姿势。⑦低头看地至最大限度,稍停片刻。⑧还原成预备姿势。做四个八拍。

2屈肘扩胸运动

(1)预备姿势:两手握拳或持哑铃,分腿站立,与肩同宽。

(2)动作:①两臂屈肘,同时后振扩胸。②还原成预备姿势。做四个八拍。

3转身回首

(1)预备姿势:两脚开立,稍宽于肩。

(2)动作:①右前弓步,身体向左旋转,同时右掌向上尽量托天,左掌向下用颈拔伸,并回首看左手。②还原,改为左前弓步,做相反方向的动作。左右交替进行。做四个八拍。

4旋转拍肩

(1)预备姿势: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举手自然下垂。

(2)动作:①右手向左上摆,用掌心拍左肩背,同时头尽量转向左侧,至最大限度;左手向后摆,用掌背扣打肾俞穴(肾俞穴位于第二、第三腰椎棘突旁开15寸,具有壮腰健骨,治疗阳痿,神经衰弱等作用),并伴随旋腰向左侧。②同①,但动作方向相反。做四个八拍。

5头颈环转

(1)预备姿势:取站或坐位,头颈放松,自然呼吸。

(2)动作:①头颈缓慢的做大幅度的顺时针转动8~16次。②向相反方向旋转8~16次。

6耸肩运动

(1)预备姿势: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手自然下垂或两手持哑铃下垂。

(2)动作:①两臂下垂,两肩用力向上耸起。②还原。做四个八拍。

7旋转按压风池穴

(1)预备姿势:双手掌放在枕后,大拇指第一节掌面压在双侧风池穴(在脖子后发际凹陷处)上。

(2)动作:①双侧大拇指指端向上用力顺针旋转按压8~16次。②动作同①,但为逆时针旋转按压8~16次。

8按压胸锁乳突肌

(1)预备姿势:双手掌置于枕后。

(2)动作:①双手缓缓向前向下沿着胸锁乳突肌走向进行缓慢按压(当按压到胸锁乳突肌中点时,则用力需要轻些,以减少对颈动脉窦的刺檄,避免产生不适感)到胸前,并伴随呼气。②两手分开,缓慢上举至枕后恢复到预备姿势,并伴随深吸气,如此反复进行8~16次。

9提捏颈旁肌群

(1)预备姿势:取坐位或站位,颈部放松。

(2)动作:①左手大拇指与四指从发际开始提捏颈旁肌群,以一提捏、一放松方式徐徐而下至肩部,重复6~8遍。②动作同①,但换右手进行,重复6~8遍。

10擦颈按摩

(1)预备姿势:取站或坐位,颈部放松。

(2)动作:两手轮流摩擦颈项部软组织,用力要适当,以擦摩到颈项部微热感为好。

(三)预防致病因素

颈椎病的危险因素也即致病因素,其机械因素包括静态因素和动态因素。颈椎管直径的大小是最重要的静态因素,椎管的渐进性狭窄使得脊髓、神经根受压而出现症状和体征的阈值降低。其他静态因素包括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钙化,小关节、椎体骨质增生,黄韧带肥厚。动态因素包括正常和不正常的颈椎活动和载荷、脊髓和脊柱的机械特征及肥厚的黄韧带。因此,良好的睡眠习惯和良好的工作习惯仍然是首要的预防颈椎病措施。应加强对颈部的保健措施,长期低头工作者应定时活动颈部,行颈部按摩、理疗和自我牵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