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几岁不学应酬,30几岁只能发愁
21987100000011

第11章 交往的微智慧(3)

有位商人年轻气盛,经常因为生意上的小事与竞争对手争得面红耳赤。因为摩擦不断,生意也就很不顺利,但是他却不肯轻易低头。

有一次,他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禅师时,挺胸抬头,迈着大步而来。进门的时候,依然高昂着头,结果狠狠地撞在了禅院的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住地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他的身子矮一截的门。

出来迎接他的老禅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来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也正是我想告诉你的。一个人一生不可能事事尽如人意,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要出头得先低头,出头不要强出头。”

年轻的商人把这次拜访得到的教益,看做是自己一生最大的收获,并把它列为商场拼争的准则之一。商人从这一准则中受益终生。后来,他在商场上左右逢源,成为一位极负盛名的大商人。他在一次谈话中说:“这一启发帮了我的大忙。”

老禅师给年轻商人的教训,实际上就是“唯有低头,才能出头”。一个聪明的人懂得低头,“低头”是一种处世的能力,它不是自卑,也不是懦弱,低头的目的是让自己与现实环境有和谐的关系,是为了把应酬中的摩擦降到最低,更为了把不利的环境转化成对自己有利的力量,这是处世的一种柔软,更是一种处世的心机。

很久以前,有一个满怀失望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法门寺,对主持释圆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丹青,但至今没有找到一个能令我心满意足的老师。”

释圆笑笑问:“你走南闯北十几年,真没有能找到一个自己的老师吗?”年轻人深深叹了口气说:“许多人都是徒有虚名啊,我见过他们的画,有的画技甚至不如我呢!”释圆听了,淡淡一笑说:“老僧虽然不懂丹青,但也颇爱收集一些名家精品。既然施主的画技不比那些名家逊色,就烦请施主为老僧留下一幅墨宝吧。”说着,便吩咐一个小和尚拿了笔墨砚和一沓宣纸。释圆说:“老僧的最大嗜好,就是爱品茗,尤其喜爱那些造型精美的古茶具。施主可否为我画一个茶杯一个茶壶?”年轻人听了,说:“这还不容易?”于是调了一砚浓墨,铺开宣纸,寥寥数笔,就画出一个倾斜的水壶和一个造型典雅的茶杯。那水壶的壶嘴正徐徐吐出一脉茶水来,注入那茶杯中去,年轻人问释圆:“这幅你满意吗?”

释圆微微一笑,摇了摇头。

释圆说:“你画得确实不错,只是把茶壶和茶杯放错位置了。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呀。”年轻人听了,笑道:“大师为何如此糊涂,哪有茶杯往茶壶里注水,而茶杯在上茶壶在下的?”释圆听了,又微微一笑说:“原来你懂得这个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能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你总把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壶还要高,香茗怎么能注入你的杯子里呢?涧谷因为低下,而能纳百川入流,人要把自己放低,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和经验。”

把自己的杯子放低,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和经验。学会低头,才能不断汲取教训,才会让自己有所进步,才会得到别人的教诲,才会在应酬中处处受人喜爱。

应酬中,学会低头,也就学会了审时度势,把握全局,小忍为大谋。学会低头,就能顺利地越过生活中意想不到的低矮“门框”,免受无谓的伤害。

让别人记住你的诀窍

金庸的《笑傲江湖》中,有一段很精彩的内容。

书中讲到,向问天在对付梅庄四位庄主的时候,采用了一种“投其所好”的办法,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四庄主丹青生,喜好美酒、丹青和剑法,向问天在令狐冲与他论酒之余,诱之以北宋范宽的真迹“北宋范中立溪山行旅图”。三庄主黑白子,光看名字就是嗜好围棋,向问天就说可以奉上神仙鬼怪所下的围棋名局二十局。二庄主秃笔翁,是个书法爱好者,一幅张旭的《率意帖》自可把他治得服服帖帖。而大庄主黄钟公迷上音乐,将已成绝响的《广陵散》琴谱放在眼前又怎能不坠下陷阱。

凡事都是如此,抓住了关键之处,就可以事半功倍,但如果把《广陵散》给丹青生,拿《率意帖》给黑白子,就成了事倍功半,马屁拍到马蹄上了。所以,但凡擅长交际应酬者,往往在下手之前就要打听目标人物的喜好,此乃窍门。

“投其所好”是目前许多人都善于运用的交际术之一,比如某人喜欢看电影,或对某影星特别崇拜,若去找他,一开始就大谈电影经和某影星的一切,他一定会喜欢的。等到他心花怒放时,内心所有的壳都被剥开了,一切就容易办了。

应酬中,想要讨别人喜欢,就要做到投其所好,多讲别人喜欢听的话,多做别人喜欢做的事,这样,才能让别人不知不觉喜欢你。

大家都知道,清朝的和砷是很受乾隆皇帝喜欢的一位大臣,但是,你知道他为什么那么受宠吗?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和砷特别会投其所好。

乾隆很喜欢文史,对文史的整理工作很重视,他想给后世留下经典著作。和砷的学问不大,但对一部“四书”读得滚瓜烂熟,因为乾隆喜爱“四书”,不时对大臣提一些“四书”的问题,不管是坐在銮驾内,还是散步时,乾隆随时都会提问,而和砷总是脱口而出,并有独到见解,于是乾隆认为和砷很有学问,和砷靠这种本事担任了户部侍郎、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步军统领、崇文门税务监督之后,又被升为户部尚书,议政大臣,最后还充任了四库全书馆正总裁,兼藩院尚书事,这样一来,和砷就成了最有“学问”的大臣了。

和砷此人工于心计,头脑机敏,善于捕捉乾隆的心理,总是采取恰当的方式,博取乾隆的欢心。他还对乾隆的性情喜好,生活习惯,进行细心观察,深入研究。对乾隆的脾气、爱憎等了如指掌。往往是乾隆想要什么,不等乾隆开口,他就想到了,有些乾隆未考虑到的,他也安排得很好,因此,他很受乾隆的宠爱。

应酬中,想要博得别人的好感,就应该学会怎样让人获得满足。如你在评价别人所穿的衣服时,应对其价格故意高估,从而使对方高兴。例如,你的朋友穿了一套样式挺不错的西服,你知道市场行情,这种衣服两三百元完全能够买得下来。于是你便在猜测价格时说:“这套西服不错呀,至少得花四五百元吧?”我相信你的朋友听后一定会非常高兴,往往会笑着说:“你没想到吧,我花200元就买下来了!”从此,对你好感倍增。

应酬学中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先要满足他人的要求,从而进一步达到自己要求。可是在现实中,很少有人能做到。在生活中,人们总是把“我”挂在嘴边,人们永远关心自己胜过他人。设想一下如果你想成功地与人合作,除了学会倾听之外,最重要的是谈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即所谓的投其所好。

当然,这种方法与拍马屁并不相同,我们所说的投其所好是用真诚的态度,用心去与别人交流。

别让自己锋芒毕露

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说的是锋芒毕露者的下场,那些为人张狂、锋芒毕露的人,难免会遭人嫉恨,遭人陷害。

应酬中,切忌锋芒毕露,而要懂得藏锋守拙。而善藏锋者成大器,青梅煮酒故事中的刘备就是典型一例,而“三千越甲可吞吴”的越王勾践也是守拙藏锋的高手。藏锋守拙是一种高明的处世智慧,而锋芒毕露只是一种愚蠢的行为。明朝的解缙便是这样:

解缙是明初著名才子,洪武二十一年进士。明太祖朱元璋特别喜爱他的才能,让他每天在自己身边,朝夕谈论不倦,待之如家人父子。宠遇一时无比。

解缙受宠日深,便想到“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的古训,又自负高才,而不懂藏锋守拙,于是常言人所不敢言。他给朱元璋上了一封万言书,指出朱元璋“御下严苛”,滥诛大臣,以喜怒为赏罚等诸多毛病,又首次提出分封亲王的权力过大,恐后世会危及朝廷。

解缙所言无不深中朱元璋的弊病,所言分封当时虽未见弊端,后来燕王朱棣起兵,夺去侄儿建文帝的皇位,解缙可谓有先见之明。然而这些都是朱元璋的大忌,前前后后群臣应对奏章中哪怕有暗示隐喻这些弊病的意思,都会被严刑处死,甚至灭族,解缙尽言无隐,言辞也犀利无比,朱元璋却体谅他的忠心,虽然并不采用,也不怪罪,对左右侍臣连声夸赞解缙“高才”。

解缙受此鼓励,越发敢言。明初宰相李善长因受胡惟庸谋反一案牵连,被朱元璋借“星变”之名杀死,举朝无人敢言其冤。解缙却想为李善长鸣不平,恰好工部侍郎王国缙也有此意,两人一拍即合,以王国缙的名义,由解缙草疏,上章为李善长鸣冤。

朱元璋看罢奏章后大怒,本想重惩王国缙,后来知道奏章出自解缙之手,只好置之不理;却也怕解缙做事喜欢锋芒毕露,而不懂得藏锋守拙,如果再闹下去,令他无法收拾,便让解缙的父亲把他领回家,读书十年,然后再回朝做官。

解缙回家读书期间,朱元璋去世。而朱允炆又不喜欢他,所以并没有重用他。然而,解缙却深得朱棣赏识,又开始重用他。然而解缙又犯了在朱元璋手下的老毛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毫无隐讳,锋芒毕露。

一次朱棣在一张纸上写了几位朝廷大臣的名,让解缙品评其短长,解缙直言无所隐,把这些人的毛病揭示得淋漓尽致。朱棣也认为他说得很对,这些大臣知道后,却恨解缙入骨,一有机会便在朱棣面前指责解缙的过失。久而久之,朱棣也不能无动于衷,况且解缙才高气傲,不拘小节,本就是容易犯小错误的人,积累到一起,就成了大毛病了。解缙又在随后朱棣要更换太子的“易储”风波中死保太子,联络群臣,大造声势,维护太子的地位。朱棣虽迫于群臣的压力,最终没有更换太子,但一想到要让自己厌恶的儿子承继江山,心里就堵得慌,罪魁祸首自然非解缙莫属。朱棣的二儿子朱高煦因没当上太子,更是恨不得吃解缙的肉,天天寻找机会置解缙于死地,先是诬陷解缙向外泄露宫廷中的秘密,朱棣也不管是否属实,便把解缙贬为广西布政司参议。

永乐八年,解缙从广西回京述职,朱棣正领兵出塞攻打蒙古,解缙没见到朱棣,便向当时监国留守京师的太子禀报事情,然后就回广西了。朱高煦知道后,便诬陷解缙趁皇上不在时,私自朝见太子,图谋不轨。朱棣蓄怒于心很久了,再加上朱高煦的诬陷,身边大臣的挑拨,勃然大怒,派锦衣卫把解缙捉回京师,投入牢狱,严刑拷问,所牵连的人无不下狱。五年后便命锦衣卫指挥纪纲在狱中把解缙处死,年仅四十七岁,一代人杰就此陨落。

解缙受知于明太祖、明成祖父子两代,宠遇之深无人可比,最后却惨遭杀害,可谓悲惨。如果他懂得藏锋守拙,又怎会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呢?

君子才华不露,聪明不逞,才有任重道远的力量。自古而今,曾国藩算是这方面的高手之中的高手了。正是因为他懂得其中的道理和利害,所以才能巧妙避之,不引祸上身。

一个人有才华是好事,但同时也要懂得藏锋守拙,放低姿态,秦兵马俑坑至今已经出土清理各种陶俑1000多尊,除跪射俑外,皆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人工修复。而这尊跪射俑是保存最完整的,是唯一一尊未经人工修复的。仔细观察,就连衣纹、发丝都还清晰可见。跪射俑何以能保存得如此完整?这得益于它的低姿态。

应酬中,每一个人都不应过于炫耀自己的才华,炫耀易流于自大,自大则不免招致轻视。展示也应以谦虚的态度流露,以免流于粗俗。露才过甚,为智者所不屑。必要的时候,学会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智而示以愚,强而示以弱,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藏锋守拙绝不是懦弱和畏缩,而是一种聪明的处世之道,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