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渐渐地,你明白了,不论你周围的人是什么人,不论他们的精神需求是正常的还是不正常的,你都应当适应他。适应正常的精神需求,那是惯例。适应不正常的精神需求,那是谋略。这好比你参加一场球赛,进场先要有进场礼仪,你要与对方运动员点头微笑、握手,不然观众就会喝倒彩,你的球就打不好了。又好比你参加一场演出,那支歌有着长长的过门,你得带着微笑,抿着嘴巴,脸上荡漾奋斗目标春光,耐心地听乐队把过门奏完再开始你的表演,不能皱起眉头、噘起嘴巴不耐烦。你是来唱歌的,不是来赌气的啊!
43从此后,你懂得了适应人们精神需求这个参与事功的进场礼仪,这个表现自我价值的长长过门,你按照游戏规则出牌,把一板正经变为入乡随俗,微笑点头;把自我封闭变为礼尚往来;把自我中心变为随缘互动,平等互利;把愤世嫉俗变为容垢纳污。于是你周围的人文氛围变得融洽祥和起来,使你感到“礼多人不怪”,“伸手不打笑脸人”,原来不仅仅是生活小事,它还是做成一项事业的必须。当你把自己融入芸芸众生之中而不是自我突出时,别人也就不会把你当怪物而让你获得了资源共享的权利。而你一生事业的成功,却正是从资源共享开始的!
44刚柔相济,以柔克刚,刚中有柔,柔中寓刚,不要弄得那么玄乎,其游戏规则,就是这么简单——适应人的精神需求!适应了,就是至刚至柔。
45管理者必须是与众不同的,他能控制各种假定状况并能对传统持有怀疑态度。他具有追求真理的毅力,拟定决策必须基于真凭实据,不可依据个人偏见行事。领导 人物必须是体察入微的,对于员工具有高度的敏锐力。他能充分了解职员的心理,并培养相互的信任。他必须能将企业目标明确地告诉大家;他应该常常鼓励赞美员 工,而不应总是批评指责,他仅要让员工敬畏,还需要得到员工们的敬爱。
46社会越复杂,越见机巧奸诈,人是神秘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主张。人的素质是参差不齐的。每个公司里都有素质较差的人,或者成绩平平甚至起反作用的 人。这些人也许有的很有背景,也许有的是个一贯的刺头,也许有的甚至与领导还有亲属关系。一旦他们这些人犯了错误,职工们都可以看在眼里,这样领导的形象 便会受到严峻的考验。如果你采取果断的措施对他们及时说“不”,那么你的威信很快便树立起来了。如果你犹犹豫豫又怕破坏上下级友好关系,也害怕影响公司整 体风气的提高,前怕狼后怕虎。当你踌躇于如何做出决定时,你用几年时间确立起来的高大形象就将可能大大贬值,企业风气也会滑坡,甚至会毁于一旦。
47管理者的权威体现在下达命令和分派任务上。作为管理者,一定要勇于言不,发现问题,当机立断,即使在不接受你任务的下属面前,你也不可失掉你的权威。你必 须使下属懂得无条件服从,在行动上必须坚持接受任务。如果一个管理者没有这种威严,那就实在难以推动公司全局的工作。
48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往往表现在下达命令上,因为在任何一个机构和部门中,令行禁止是最起码的工作纪律。作为管理者,如何给下属下达命令,这要看他所命令的对象和当时的情形而定,该硬时有时可软,该软时有时也可硬,每一个管理者都应清楚这一点。
49一般来说,成功的管理者多以温和的和富有人情味的方法管理下属,也就是说以询问、鼓励和说服等方法带领他们前进。因为用奖励或肯定的方法使某种行为得以巩固 和持续,比用否定或惩罚的办法使某种行为得以减弱或消退更有效。大多数受过教育的人喜欢做别人请求他们做的事而不愿做别人命令他们做的事。而且从长远观点 看,批评过多会损害他人的自尊心,使他们的工作效率下降,给个人的精神造成极大的伤害。
50但在必要的时候,为了加强管理,管理者有必要采取强硬手段。一些管理者,即使当他们解雇某人时,他们也并不因为内疚而变得犹豫不决。他们一旦要采取坚决措施,就会变得冷酷无情。
51请不要忽略这样一个事实,一些较差、较为后进的员工,在员工的各项评比中总是处于劣势,时间一长他们便会心灰意冷,产生破罐破摔的思想,这对企业发展是十 分不利的。为了激起他们的士气,克服他们的自卑感。在适当的时候老板可以故意地表现出自己的疏忽,让后进员工来提醒自己。这样他们就可慢慢地产生一种自己 也是很能干的荣誉感,从而摆脱原来甘愿落后的思想而思索上进。
52管理者对下属的感情投资,会使下属产生归属感,而这种归属感正是下属愿意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重要源泉之一。
53人人都不希望被排斥在管理者的视线之外,更不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被炒的对象,如果得到了来自管理者的感情投资,下属的心理无疑会安稳、平静得多,所以便更愿意付出自己的力量与智慧。
54语言是打开人类心灵的窗户,也是人们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更是进行感情投资的重要方式。以言语鼓励的方式对下属进行感情投资,在管理者来说不仅简便易行,而且具有独特的优势。
55人是需要激励的,激励的方式有多种多样,物质激励只是其中之一,但真正长久而深入人心的,往往是情感的激励。“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情感激励能够充分体现管理者对下属的重视、信任、关爱之情。
56人们在做出某种决定时,事实上是依赖人的感情和五官的感觉来做判断的,也就是说感情可以突破难关,更能诱导反对者变成赞成者,这是潜在心理术的突破点。
57作为管理者,亲自指挥也罢,赞扬鼓励也罢,指责批评也罢,关键在于时机的把握,时机正确,方能取得决定性的效果。管理者可以变,万变不离其宗;需要变,相机而动;变得好,能让员工赶上管理者的步伐,见效果,出成绩。
58如果有一天你一觉醒来,觉得自己情绪非常糟,连你平常很爱护的妻子和孩子都看不顺眼,总要和他们发一顿脾气那么你一定要不停地提醒自己,切莫发火。如果 有可能,你可以找自己最亲近的人倾诉一番,或者找个机会把心头郁积的火气发泄一下(比如在一个空旷无人的地方大喊大叫一番)。千万别带着这种郁闷烦躁的情 绪去工作,否则你的下属将会遭殃,他们也会因此而丧失对你的信心。因为你连起码的自控能力都没有,就更不用说成为优秀的管理者了。
59老庄哲学讲得最多的就是一个“道”字。什么是“道”呢?老子最权威的解释是道法自然。那么,自然又是什么呢?自然就是自然而然,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天然——万事万物没有人为因素的那种自然天性状态。《庄子》记载了庄子与东郭子的一段对话:“东郭子问道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也?曰:在秭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汝唯莫必,无乎逃物。”庄子在这里用蚂蚁、稗子、瓦器、屎尿等令人不屑的低级生物、低等器物为例,指明自然发生的一切,无论其特性是积极还是消极,正面还是负面,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是道的体现。自然便是道,道便是自然。
60“无为无不为”是老子依据“道法自然”的理论而推导出的重要思想。这句话的意思是:遵循自然规律而不要人为地违背自然规律,就可以做到无往不利。这是一种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考虑长远、根本利益的功利观。
61“无”不是无所作为,相反,是要以创新意识循道而为。“无”是万事万物初绐阶段那种“混沌”、“象罔”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事物没有时空,没有内容,无光无亮,无声无臭,无象无形,无传无受,无法用“模拟”来反馈。但“无”却是一种冥冥之中旷然自在的最原始的存在。“无”作为一种空洞抽象,是追溯“有”的必不可少的存在论条件。从“有”推“无”有很多不确定性,但从“无”推有,却可以观照、洞悉外在条件的介入而找到事物本然价值的真谛。正因为如此,“无”便具有吸引人类永不停息地追寻的恒久魅力。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不断地找到“无”,又不断的从“无”中生出“有”的过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无中生有”既是一种“创造”意识,又是一种人生境界,更是现代经营家们开创事业的成功动力。
62在当今时代,电子信息、基因工程等高科技领域的“无中生有”已经带动了一切领域、一切行业、一切社会组织的结构性革命。一切与旧结构相联系的事物都面临着弃旧图新的课题,一切适应新结构的新事物都以“无中生有”的蓬勃生机得以迅速成熟、壮大。经营者在这场全球性的结构性革命中是最幸运、最活跃、最有社会价值的一部分人。他们追随时代潮流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无中生有”的创造性劳动。他们的创造性成果――产品,无论是精神产品、物质产品、服务产品,都对造就这个新经济时代作出了贡献,因而是符合“遵道而行”的“无为”法则的。
63老庄的无为思想除了“遵道而为”、“无中生有”的内涵以外,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内涵就是“有所不为”。孟子曾对“无为”作过精辟的阐述:“君子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所为”,“有为者譬若掘井”。道家是注重生存发展条件的学说,“无中生有”只是解决生存问题,生存之后如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健康、持续地发展而具有长盛不衰的生命力,还有待阴阳平衡的运动才能解决。“一阴一阳谓之道”,事物本身所存在的阴、阳两种物质是互为条件、互为依赖、互为根性、互为动力、互为补益、互为支撑的。在满足阴阳平衡的充足条件下,事物内部的吸引力超过排斥力,于是事物呈现生机。而在阴阳平衡条件没有具备时,必然出现以阳压阳、以阴克阴等不稳定现象,排斥力超过了吸引力,事物便呈现紊乱。在“一阴一阳”的运动状态中,从“无”可以派生出: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失意、失败、退却、灾祸、收敛、削弱、给予……从“有”可以派生出:生长、安乐、富贵、尊荣、显名、得意、成功、进功、幸福、扩张、增强、夺取……按照“无为――有所不为”的思想,正确的处事方式就是在发展的每一步都注重阴阳平衡的必要充分条件,顺乎自然,不急不躁,待创造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条件后再果断地作出向前跨出一步的决策。有为,只是在事物内部已经出现紊乱时使用有利的排斥力抵消不利的排斥力,用“有为”辅“无为”,使事物重归平衡。这样,发展进程便可以从“无中生有”演绎出一系列相反相成的哲学道理。如置之死地而后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以退为进;柔弱胜刚强;失败是成功之母,等等。如果急于求成,贪多图快,造成了事物内部的阴阳失衡,则会出现欲速不达、事倍功半、功亏一篑、功败垂成、暴起暴落、南其辕而北其辙等不良后果。
64“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所为”是道家思想的精髓,也是经营者的必采之道。在现代,经营者注册一家公司比生个孩子还简单。但要经营好一家公司却比登蜀道要难得多。企业的发展过程同样离不开阴阳平衡的必要充分条件。这里的“阴”是企业实力,“阳”是市场引力。经营者只有在不断积蓄企业实力,又不断发现和引导市场引力的动态平衡中才能保证企业的良性营运。忽略了这种平衡条件,经营者就可能走弯路、入岔道,招致败绩。纵观近年来许多经营者的成败得失,我认为下面这些问题尤其值得人们在经营运作中慎重把握。
65经营层次的简单与复杂。经营层次可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与其相对应的是经营者上乘、中乘、下乘三种不同的运作方式。经营中的直接业务(全部经营要素都由经营者独自组织)、间接业务(几个经营者优势互补、合伙经营)属于以人、事、物为对象的下乘运作方式。金融型业务(经营者只经营资本)属于以天、地、人为对象的中乘运作方式。局部垄断型业务(经营者凭借资本或技术优势对经济全局具备一定影响力的经营业务)属于以时间、空间为对象的上乘运作方式。下乘运作方式是最基础的运作方式,没有下乘运作方式的坚实基础就不可能有中乘、上乘运作方式的成功。因此成功的经营者无一不是从最简单的经营业务做起,由简单到复杂,先学会立,再学会走,而后学会跑。但也有一些经营者不是这样,他们凭着一点书本上学来的管理技术和一两个业务关系,一动手就做中乘、上乘经营运作,以为这是取法乎上、快速获胜的捷径,结果大栽跟头。我研究过许多被判了重刑、极刑的“诈骗犯”案例,有些罪犯的初始动机并不是要诈人钱财,但是他们缺乏做简单业务的基础,懂一点中、上乘运作方式却完全不懂下乘运作方式,手下更没有这类人才和实体,聚集了数以亿计的资金却没有品牌、项目、产品支撑其良性运作,结果因空致败,身败名裂。在我们身旁也经常出现另一种情况:一些从直接业务起步的经营者创造了名店、名品之后因随意提高经营档次改变了价格策略,结果丢掉了老客户、失去了已经占领的市场。以上情况都说明:经营层次的决择应当遵循“无为”的原理,慎重权衡自己的驾驭能力(用智水平、容纳人才的能力)和客户利益后再作决断。在驾驭复杂业务没有把握时,最好退守简单;在中上乘运作方式没有把握时,最好从下乘运作方式入手。否则,一步踏空,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