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韵》是最早的韵书吗?
《切韵》是我国最早的韵书,作者是隋代着名语言学家陆法言。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音韵学得到极大的发展。陆法言将以前关于韵律方面的知识都收集到一起,经过自己精密的思考和整理之后写成了《切韵》。《切韵》成书出版于隋文帝仁寿元年,即公元601年。《切韵》共五卷,收了一万一千五百多个汉字,分成一百九十三韵,其中平声五十四韵,上声五十一韵,去声五十六韵,入声三十二韵。这本书出版发行之后,影响很大。唐朝初年,它被定为官韵。
《切韵》是现在可考的最早的韵书,其原书失传已久,现在人们能够看到的是敦煌出土的唐人抄本《切韵》片断以及一些增订本。不过,《切韵》完整而系统地保留在其增订本《广韵》中,因此得以流传至今。近年来,随着考古学的发展,《切韵》的残本陆续出土,经过整理之后,能够和《广韵》相印证。
《切韵》以韵目为纲,韵又按声归入平、上、去、入四部分。同韵同音的字全被归在一起。每个字都有简单的释义。《切韵》反映了当时汉语的语音,并且开创了韵书修撰的体例,从隋唐至现在一直沿用不废。而且,由《切韵》归纳出来的语音体系,经过《唐韵》《广韵》《集韵》等书的继承,一直被官方视为正统。
《康熙字典》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影响?
《康熙字典》由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张玉书及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主编,编写时参考了明代的《字汇》《正字通》两书。即便是到了现在,《康熙字典》还在不断重印,是语言文字工作者经常引用的工具书。
《康熙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共分为十二集,用十二地支标识。其中,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是汉字研究的最重要的参考文献之一。《康熙字典》还是我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汉字辞书。
《康熙字典》之所以会有这样强大的影响力,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收字非常丰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我国字数最多的一部字典(直到1915年《中华大字典》出版,收字四万八千多,才超过了它);
第二,它以二百一十四个部首分类,并注有反切注音、出处及参考等,每个字的各种音节和不同意义都列了进去,使用者查阅起来非常方便;
第三,除了非常少见的字之外,差不多每个字的不同意思都举了许多例子,而且所举例子都是能够翻到的古书。
《马氏文通》是研究什么的着作?
《马氏文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利用西方语言学理论研究中国语法的着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马氏文通》出版于1898年,因为时代的局限性,读起来非常困难。
《马氏文通》的作者马建忠是一位进步的爱国知识分子。他认为中国贫穷落后的真正原因在于汉语太难懂,人们很难掌握,而汉语难懂的原因又在于它所蕴含的语法规则没有被揭示出来。因此,他决定用西方的语言学理论来研究中国汉语语法。马建忠精通拉丁语、希腊语、英语、法语等多种西方语言。在同样精通西方语言,并写有《拉丁文通》的哥哥马相伯的帮助下,终于用十几年的时间完成了三十多万字的《马氏文通》。如果没有马建忠,中国语法体系的建立,可能还要晚上好多年。
《马氏文通》在出版发行后得到梁启超和杨树达等大家的极力称赞。但是,《马氏文通》“文繁而征引旧籍多,今贤所束阁者,故不独喻之者寡,即寓目者亦已少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到冷落。不仅如此,还有许多知名的学者撰文批评,他们认为马建忠是在照抄照搬西方的理论,并没有什么新的建树。
新中国成立之后,一些着名的语言学家在认真研读了这部书之后,开始为马建忠平反。例如着名的语言学家朱德熙先生曾经这样说:“《马氏文通》往往因其模仿拉丁文法而为人诟病。其实作为第一部系统研究汉语语法的书,能有如此的水平和规模,已经大大出人意表,我们实在不应苛求于马氏了。只要看《文通》问世二十余年以后出版的一批语法着作,无论就内容的充实程度论,还是就发掘的深度论,较之《文通》多有逊色,对比之下,就可以看出《文通》的价值了。”现在,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潜心研究《马氏文通》,通过对其中错误的挖掘和深思,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四库全书》中的“四库”是什么意思,其下落如何?
《四库全书》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由清朝乾隆时期着名大学士纪晓岚主持编纂,从1772年开始,一共编了十年。这套丛书按照经、史、子、集分成四部,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的图书,因此叫做《四库全书》。
根据文津阁的藏本,《四库全书》一共收录了古籍三千五百零三种,共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保存了众多丰富的文献资料。不过,乾隆皇帝命人编纂这部书的真正意图在于钳制民间思想,因此,在编纂过程中,被焚毁的书更多。
《四库全书》完成后,抄录七部,分别藏于文宗阁、文汇阁、文渊阁、文津阁、文澜阁、文溯阁和文源阁七阁。其中,文宗阁收藏的《四库全书》在中英鸦片战争的时候被英军焚毁,藏于文汇阁的《四库全书》被太平军焚毁,藏于文澜阁的藏本虽然也被太平军焚毁,但在着名藏书家丁氏兄弟的努力下,渐渐修复复原,现藏于浙江省图书馆。文津阁的藏本一直保存到今天,现在收藏于国家图书馆。文渊阁内的藏本于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被焚毁。文溯阁藏本在“文革”时因为中苏关系紧张,被运送到甘肃,现在仍在甘肃。文渊阁藏本随国民党政府去了台湾,现收藏于台北故宫。
《百家姓》为什么按“赵钱孙李”的顺序排列?
《百家姓》是一本关于姓氏的书,在北宋初年成书发行。《百家姓》原收集了四百一十一个姓氏,后来又增加到五百零四个,其中,单姓四百四十四个,复姓六十个。《百家姓》是我国自北宋以来的幼儿启蒙读物之一,和《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
我国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每一种姓都有着独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每一种姓都有着名的代表人物,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上作出过卓越的贡献,也有的人臭名昭着,因此并无贫富贵贱之分。《百家姓》并没有完全记载我国的姓氏。据说,从文献上能够见到的确切的姓氏,就多达五千六百余种。因此,《百家姓》所记载的只是很少一部分姓氏而已。因为它上面记载的都是一些常见的姓氏,所以也具有非凡的代表意义。
《百家姓》的次序并不按照姓氏人口的多少来排列,而是从音韵的角度,做到读来顺口、易学好记。其中,“赵钱孙李”是《百家姓》的前四姓,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百家姓》成书于北宋时期,开国皇帝是赵匡胤,按照中国古代的思想观念,皇家最为尊贵,因此,赵是《百家姓》里面的第一姓。而《百家姓》形成于吴越钱塘地区,因此,吴越国国王钱氏、吴越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君李氏紧接着成为百家姓的第二位、第三位和第四位。
《随园诗话》的学术价值体现在哪里?
《随园诗话》是清代着名诗人袁枚的一部诗话作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其内容非常丰富,囊括了诗歌的方方面面: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修养;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以及诗的修改、诗的鉴赏等等。
袁枚生活于乾隆时期,当时学术界的思想非常活跃,崇理学与反理学、重汉学与反汉学斗争激烈。袁枚坚定地站在反理学与反汉学的立场上,他反对诗歌复古,而大力提倡“性灵”。他的主张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性灵”说成为文学史上最着名的文学主张之一。这种学说推动了清代诗歌的健康发展,在清诗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这本书坚持文学发展的观点,对封建正统文学观念及形式主义思潮起到了巨大的冲击作用。此外,袁枚还强调了骈文的美文学价值,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菜根谭》为什么有那么深远的影响?
《菜根谭》是明代洪应明收集编着的一部以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等为主的作品。洪应明在编着这部书的时候,采纳了百家的学说,不偏不倚,尤其是综合吸收了儒家、道家和佛教三教思想的核心。《菜根谭》自问世以来,对于人们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我国现代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毛泽东同志曾多次称赞这部书,说“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由此可见其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