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告诉孩子“网”向何方
22127400000010

第10章 家长,与孩子同时进步(6)

爸爸怒道:“学不进去也得学,你不学习怎么整?”

妈妈见父子俩火药味儿特浓,连忙说道:“孩子,你咋又学不进去了?我问你,你下午作业做了没有?”

小峰带答不理地说:“做了。”

“都做了吗?”

“没都做,可作业不多。”

“你都会做吗?”

“会一点儿。”

爸爸又发言了:“不会就得抓紧,电脑里头有学习资料,多到上面查查看看,别整天只顾着玩游戏。”

父母为孩子的学业操碎了心,但儿子的成绩始终不见效果。面对快要上高二的儿子,小峰的爸爸妈妈焦急万分。

2004年5月,沈阳出现一个专门帮助迷恋网吧的孩子回归正轨的教育成才中心,小峰的妈妈看到公司的介绍后立刻找上门来。教育中心的孟老师还记得,当时她身心以及外表表现得相当憔悴。虽然当时这家中心成立只有一个多月,但这里的辅导老师说,像小峰妈妈这样前来寻求帮助的人很多,有打电话咨询的,也有亲自找上门的。家长的要求就是把孩子从网吧领回家,因为家长们对此已经是无能为力了。所以他们非常苦恼,有一些家长甚至都有放弃的想法。

在与很多家长和孩子接触之后,这家中心的辅导老师发现,虽然家长反映的都是孩子的问题,但是背后的深层原因往往都在家长身上。

小峰是一个爱好非常广泛的孩子。他喜欢跳街舞,在学校艺术节上做过表演;小峰还喜欢体育,他的身体素质很好,是校排球队的队员;他还学过画画。采访中记者发现,小峰很开朗,对人很友善,也喜欢思考,比其他同龄人显得成熟。据小峰讲,从2000年开始,新鲜刺激的网络游戏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当时家里还没有电脑,他就成了网吧的常客。记者采访时发现,在小峰打游戏时,总有一位网友与他组队一起拼杀。他们边打边聊天,巧合的是,这位身在大连的网友与小峰同龄,也是17岁。两个相距遥远、互不相识的同龄孩子一边共同杀“敌”,一边兴致勃勃地聊天,让坐在一旁的记者也受到了感染。

两年前,小峰的父母先后买断工龄下了岗,收入的减少、再就业的困难,使小峰的父母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有了切身的体会,而现实生活的这些压力也使他们对小峰的学习开始空前关注。小峰的母亲总对小峰说:“你现在不学习没有出路,现在爹妈都下岗了,找工作都不容易,给人干活都得看人家脸色,有文化人挣得多一点儿,没文化的挣得少。”在和记者交谈的过程中,小峰妈妈说她不能理解孩子玩电脑游戏时的快乐,也没有试图理解他的想法。她说:“反正我看他成天那么玩,学习学不进去,我就是着急,我就是要他赶紧把成绩给我提上来。”

小峰告诉记者,在学习和游戏之间,自己并不是没有苦恼过。“每次考试后,分数非常低,自己也很后悔,也说以后再也不玩了,但就是做不到,隔了两天又和以前一样了。”

小峰曾经在自己画的每一张画上都写下“快乐每一天”五个字。在交谈中他却一再表示,虽然自己还年纪还小,但也有许多苦恼,而网络游戏可以更直接地帮助他排遣苦恼,给他带来快乐。“也算一种虚拟的成功吧。不管别人是嫉妒的眼光还是羡慕的眼光,我都感觉比较得劲,比较欣慰。”

越是学习不好,游戏中的成功所带来的满足感就越强烈。曾经风靡一时的网络游戏《传奇》,小峰打到40多级,不但是同龄人中的高手,受到羡慕,并且靠卖装备他还赚了几千块钱。

可是已经40多岁、对电脑知识了解很少的父母,对小峰从网络游戏中得到的乐趣根本无法理解。小峰说,父母总是在他玩游戏的时候唠叨“别玩了,别玩了”,不依不饶的。双方因此产生过激烈的冲突。

一边是精彩的游戏,成功的自信,一边是学习的压力,父母的说教,正处于青春期的这些独生子女又很容易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因此他们在游戏中越陷越深,离家长越来越远。矛盾激化后,甚至会离家出走,夜宿网吧或投奔网友。这样一来,网络就成了父母眼中的罪魁祸首。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不仅存在,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正日益加深,而这也是导致越来越多的孩子沉缅于网络的一个重要原因。教育中心的孟老师说:“他妈妈对他的生活照顾得相当周到,但对他的心理了解得非常少。”

小峰也向记者表达了同样的感受,“我也想和她唠嗑,但是她一说就说到学习上了,老是这样,时间长了谁都得烦哪。”

另一方面,小峰的妈妈又向记者抱怨,儿子每次跟自己唠嗑都爱说玩游戏的事情,“我根本听不进去,我本来就是想让他学习,就不爱听那些事。他有耐心跟我说,我也没耐心去搭理他,我就生气。”

采访中,小峰的妈妈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学习,记者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期望与担忧。可是这种缺乏对孩子的理解,只是一味地强调学习的做法却让小峰越来越反感,最后根本就听不进去了。

和小峰的爸爸妈妈一样,来这家中心寻求帮助的父母都存在着与孩子之间从缺乏沟通到无法沟通的情况。记者发现,在雏鹰成才中心,除了少数专家之外,大部分的辅导老师都是在读的或刚毕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比如小峰的辅导老师,孟妍姣,25岁,沈阳体育学院在读研究生;郭勇,21岁,辽宁大学计算机专业大学二年级学生。

网络游戏出现的时候,郭勇正在上高一,当年的他对网络游戏也非常痴迷,也曾经是班里的游戏高手。不过到上高二的时候,他及时地摆脱了网络游戏的诱惑,才没有造成终身的遗憾。由于他有过切身经历,所以现在他与孩子们沟通就非常容易。

郭勇说:“我教育的几个孩子跟我沟通都特别好,因为他们都是网络游戏高手嘛,我就从游戏切进去,再唠点别的,一点一点他们就拿我当朋友,而且拿我当特别好的朋友。”

难怪小峰对记者说:“我感觉像郭老师孟老师那样比较年轻一点的,性格比较活泼一点的,我喜欢交这样的朋友。”

专家解释说,首先就是要和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通过这个沟通产生彼此的信任以后,再潜移默化地影响他,告诉他在网络上对他不利的因素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他要认识到网络这个游戏对他自身行为是一种危害,一旦他认识到这一点,就不会对网络那么痴迷了。

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小峰制定了作息时间表和学习计划,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现在我也不是不玩,隔一段时间我也会玩,但是我只拿它当一种娱乐,只在课余时间抽一点时间去玩玩。不会像以前那些,只要有空闲时间就一定得去。”小峰告诉记者自己的感受。

“以前放学了在外面玩,现在订学习计划了,到点就回家。”小峰的妈妈看到儿子的转变,非常欣慰。更让人高兴的是,期末考试中,小峰的学习成绩一下上升到了第九名。

记者针对小峰的学习情况问道:“看到成绩单时,你心里是什么感觉?”

“高兴。”

“那种高兴和你打游戏的时候过了一级的高兴的感觉一样吗?”

“不一样,因为它最贴近我的生活。这种感觉是一直跟随着我的,而那种网络游戏只有在同学互相之间才能了解,其他人不会替我高兴。”

现在小峰和妈妈都在努力去理解对方。虽然母子间还是会发生摩擦,但真正的沟通和交流毕竟需要一个过程。不过从对小峰的采访中,记者已经感到他正在长大和成熟。

夫妻“演戏”,让孩子摆脱“网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家长因孩子迷失网络而担忧的情形。随着网络的繁荣与发展,各种新奇古怪栏目的推出,孩子迷于网络的现象将越来越严重。

当孩子产生困惑和问题时,家长们积极主动用各种方式来帮助孩子认识事情的后果倒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切实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否则你再怎么苦口婆心地给他讲道理,也收不到较好的效果。下面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相信故事中这对夫妻的做法能对人们有所启发。

一位家长给报纸写信说:我儿子现在正读初二,在一次家长会上老师告诉我,孩子最近上课总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晚自习还经常不来,成绩直线下降。这次测试结果出来后,由原来的前5名退到25名。老师提醒我说,这孩子可能有心事,一定要好好开导开导他。经老师这一提醒,我也突然觉得儿子这段时间有些反常。他回家后少言寡语,既不说学校,也不谈同学,只是把自己单独闷在房间里。起初我认为儿子在专心致志地做作业,但后来发现儿子的行为确实反常。

有一次,我从门缝悄悄地偷看儿子在做什么,发现他好像是在记笔记,边记边笑,然后把一张纸揉成团丢进纸篓里,坐在凳子上眯着眼睛,一摇一晃地不知在想什么。我有种不祥的预感,于是假装去扫地,乘机将儿子丢掉的纸团拣起,发现上面写着:“昨晚我托一只蚊子去找你,让它告诉你,我很想你,并请它替我亲亲你,现在无法接近你……我很想你。”看到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我立刻意识到儿子可能是在搞网恋。他还是一个14岁的孩子,如果不及时阻止,一定会影响到他将来的成长与发展的。

我把纸条收好,然后郑重地将此事“汇报”给下班回来的妻子。我与妻子商量,决定从经济上进行制裁,只给儿子早餐费,不给零花钱。谁知儿子悄悄节省早餐费。尔后我到一早餐店实行月结式,谁知儿子只吃半个月的饭菜,硬缠着早餐店老板把余下的钱给退了。思来想去,我和妻子觉得还是使用“旁敲侧击”的方法比较有效,于是,我和妻子精心编导了一场“教子戏”,趁儿子周末没有晚自习,将这台戏“上演”开来。这天晚上,我闲聊似地跟妻子说,我单位有个同事的孩子在读重点中学,成绩一直很好,还是班干部,这次考高中时分数却掉下来,离重点高中分数线差70多分,连上普通高中都成了问题,这招来同学们的嘲笑,老师和家长也觉得纳闷。妻子问什么原因,我说这个孩子从上初二开始就有点分心,迷上了网络,经常在网上聊天,浪费了不少精力。妻子叹了口气,表示惋惜,随后也“借题发挥”,说她有个同事的孩子上初三时,经常在晚自习时上网聊天交友,搞网恋,常常逃课,甚至有时夜不归宿,最后被学校开除了。一个好好的孩子,现在呆呆板板的,真是可惜啊!孩子上网如吸毒,害人不浅。我们“演戏”时,儿子一直在旁边认真听“台词”。“戏”演完了,我们发觉儿子一个人闷坐在他的小屋里沉思默想……渐渐地,儿子恢复了常态,学习成绩随之提升,他终于摆脱了网恋“危机”。

孩子迷失网络的原因,多多少少与他们在现实世界中自身的个性偏差有关,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各种冲突,往往是现实世界中孩子们个性的表现,网络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个性的平台。因此,家长们要帮助他们解决网络冲突问题,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个性。否则,网络世界一套,现实世界又是一套,往轻里说孩子们在网络冲突中会感到困惑,严重的话会造成青少年人格障碍、人格分裂,甚至引发更严重的社会问题。这就是许多家长深感困惑的原因:我的孩子平时看上去还不错,文质彬彬的,有修养,有素质,但一到网上就像变成另一个人似的,简直成了一个“小骗子”、“小色狼”、“小赌徒”。家长们可能不太清楚,这都是网络冲突造成的。

其实,网络可以增强人的个性和独立性,因为你在网络上可以“任意”、“自由”地选取你所需要的信息。个性是社会分工造成的,也是社会分工的需要。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自然和社会原因形成了不同的人从事不同种社会职业和社会活动的现状,而某种特定的社会角色需要人们具有与之相适应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