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告诉孩子“网”向何方
22127400000012

第12章 学校,正确利用互联网进行教育(1)

网络是本“百科全书”

因特网最初只被用来把世界各地的网络连接为一个巨大的超级网络,但到90年代中期,随着成千上万的人把他们的个人电脑连接到因特网,世界就变得大不一样了,人们惊叹道,当数目庞大的人和计算机连成一个巨大的网络时,一些更加强大和更加精彩的东西被创造了出来,同时整个世界上的信息资源都可供你随时“调遣”。

网络是什么?是一种新型的娱乐和休闲工具,是跨国公司的白领们坚守的工作岗位,是继电话后出现的又一种更方便、更优越、更快捷的沟通工具,是人们瞭望世界的窗口……网络是本“百科全书”!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有位同学为了一篇环保论文跑遍了所有书店和图书馆搜集相关材料,就在几天下来仍一无所获的时候,偶然的一个机会与网络亲密接触了。经人指导,通过“搜索,输入关键字,点击”几个简单的步骤之后,令人眼花缭乱的资料就密密麻麻地摆在了屏幕上,然后用鼠标在“Copy”上轻轻一点,这些屏幕上的资料就全部被拷贝下来。经过修改,重新排版,之后“打印”,就全部搞定了。喝一杯咖啡,轻松靠在椅背上看着论文从打印机中一页页打出,不禁感叹网络时代的美好。

这就是网络,一本内容最全、实用性最强、查找方便的“百科全书”。在这里真正实现了“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理想。想看中国的长城,有!听世界级男高帕瓦罗帝的音乐,有!中国茶道的精髓之处,也有!想到美国哈佛大学参观一趟,想读读中国古代的《孙子兵法》,甚至要看看北京大学食堂的菜谱,不论什么内容,只要右手摸摸那只“老鼠”,一切都将呈现在眼前。

网络这本“百科全书”为孩子提供了绝好的学习机会。孩子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十分旺盛,经常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使家长老师们陷入尴尬的境地。有了互联网,就不必再为这些问题感到头疼了。《十万个为什么》曾被视为解答孩子一切难题的宝典,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孩子提出的问题越来越深,它已不再十分有效了。这时就可以求助于网络,网络这本“百科全书”可以解答孩子所有的“为什么”。

网络包罗万象,可使人眼界大开,耳目一新,发现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信息。但也不要浮想联翩,并不是什么样的想法都可以实现,我们虽然可以在一眨眼的功夫得到那些全世界人都认为值得占有的东西,但是世界各地的文化、习俗、价值观念、是非标准和行为准则却大相径庭,所以外域的东西,我们只能有选择性地吸收、接受,绝不能兼蓄并收。

我们可以通过社会形势预先推定出某些伦理和道德方面的设想,这些设想源自我们的文化,并且将继续传承下去。我们还试图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价值观和信念传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打开网络这本“百科全书”,“营养”“糟粕”同时存在,取舍就在一念之间,青少年身心正处于发展阶段,他们会按照自己所见到的、所听到的、自己认为对的或可以如此做的来塑造自己的形象,规范自己的言行。我们看一眼电脑屏幕上出现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东西,就能分辨出这些内容是否可以观看和接受,而对我们的孩子来说,这就成了问题。他们过多地从因特网上看到那些不适于他们看的信息和图片,成为家长们担心的问题。

幸好细心的家长对网络将给孩子们带来的利弊,进行了明智的分析,同时很多知名度高、信誉好的网络公司也相继开发出很多过滤软件,使这一状况得到了改观,并逐渐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在这个不断有新知识、新内容被补充进去的“百科全书”中,所有的知识和资料都是共享的,许许多多的上网者往因特网中不断输入数据、信息、文章、文件,也有许许多多的人不断从网上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正是由于大量信息、数据、资料的存在,才使因特网能够满足各类不同情况网民的不同需求。因特网还能使进入网内的消息、数据,突破地区、国家和各大洲之间的界限,变成全世界可以共享的资源。于是因特网成为一本不光能稳定地存在,而且还在不断扩充的世界级的“百科全书”。

男女分校:网络教学之典范

男女分校是新时代的产物,是网络教学中值得效仿的典范。这所学校的创始人是教育博士苏珊,她于1997年与奥兰治地区的教育部门得到了50万美元的研究资金,从而创立了男女分校,男女分校打破了公立学校的传统。主要是以科技和网络为根本,为特殊儿童建立的一个特殊项目。

男女分校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该校招收的的都是一些被开除、将要被开除、长期逃课、成绩极差、有犯罪记录或是从其他学校转来的学生。这些学生其中85%来自此州成绩最差的学区,所在区域犯罪率也比较高。

这个学校里的孩子们具有一定的社会生存能力,但有些孩子接触的文化和书籍少得可怜。总体说来,在他们来到男女分校之前是愤怒的、颓废的,对于现实和生活不抱任何希望。

这个学校之所以有信心将这所孩子引到正轨上来,不仅是因为他们将男女生分开教学,更重要的一个建设性的办法——运用科技。学校有许多阅读资料和书目,却不存在令人头痛的课本。学生们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做在针对性的各自不同的功课.然后带着不同问题进入虚拟世界,在网络里研究不明白的功课,然后去实验,发现信息,进行消化,再证明给别人看。他们可以通过视频系统经常与专家和美国各地的学生会面。拿出自己遇到的困难和难题相互探讨。这个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还创建了一个指导项目,将每个学生和一位成年志愿者配对进行一对一的电子邮件联络。这是除预定活动的另一种教学方式。世界通过互联网向班级和每个学生打开了一扇门。

约翰和玛莉都是男女分校的学生,在此之前他们的情况都很遭糕。约翰与母亲住在一个汽车旅馆里,他本来有一个和睦的家庭,但在12岁时,妹妹被枪杀了。后来父亲进了监狱,接下来的几年他不断进出看守所,住在群居的房间里,衣冠不整,甚至肮脏不堪。玛莉很讨厌上学,因为她的行为与教师的教育格格不入,受到很多同龄人的嘲笑,她总是喜欢在商场里闲逛或是在家看电视,八年级和九年级几乎没有上过课。类似的情况不在少数,但这些孩子都很聪明,由于缺乏技能,被法庭要求去上学,在别人眼中,也包括他们自己,觉得这似乎没有什么希望。

男女分校创造了奇迹,让类似于约翰和玛莉的孩子又找回了自信。他们将男女生分开教学,给学生们提供了一种安定的环境,学生们可以无所顾忌地提出自己所有的问题,不用担心出错,也不用担心尴尬,或受到同学的嘲讽,只以学习为中心。网络向他们提供了原来无法得到的知识和东西。运用互联网孩子们开始探索、交流、学习、成长,更重要的是,他们改掉了那些坏习惯,这是父母们最愿意看到的。约翰从这个学校毕业后,做了录像编辑,在娱乐界工作,他的愿望是能继续读书。玛莉表现很好,正在为考大学而做精心的准备。她积攒起暑假打工的收入,准备买一部电脑。看到他们重新获得的信心,苏珊感到十分欣慰。

男女分校的校长,在注重德育教育的同时,还很注意网络安全设防措施。苏珊女士说: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在网络中连接的电脑也不断增多,网络安全已不再是几条简单的规章制度所能保证的,是网络建设中需要认真分析、综合考虑的关键问题。

异军突起的“班级网站”

网络的日益盛行,使学校、班级都各自拥有了自己的网站,如今这些网站究竟变成了什么样儿,给青少年带来了什么好处呢?

某报刊上有这样一则报道:上海市某民办初级中学初三某班,全班50人,90%的家庭拥有电脑,在市区级网页制作以及电脑知识竞赛中,该班有5人分别获一、二、三等奖。据学生家长反映,整个班级学习气氛浓厚,师生关系融洽,“文明向上、团结友爱、积极进取”是这个班级班级标语,也是师生们共同倡导的主旋律。同学们向学校提交的“网络与学生德育教育相结合”的建议在前不久被学校采纳。如此欣欣向荣的班级,在一年半以前还有39%的学生迷恋网络游戏,有一名学生险些因此辍学;上网是为学习知识,查找信息资料的学生仅有19%;班里互交网友者甚多,60%以上的学生同时拥有三个以上网友;有位女生因网恋差点儿掉进陷阱,幸亏有老师和家长及时阻止。也许大家不会相信,但这一切都是真实的事情。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这个差班变成文明班的呢?答案很简单——班级网站。

在面对同学们因为网络而荒废学业时,班主任老师焦急万分,认为引导学生正确上网是大势所趋。他们渴望网上冲浪,了解外边的世界,班主任应该满足他们的要求,帮助他们走好“网”路,而不是阻止他们上网,对知识的探索以及世界文化的了解,于是班级网站诞生了。为了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班级网站上来,使他们成为网络的主人,班主任决定在班级网站中开辟学生的个人网页,并以“多鼓励,少批评;理解支持;参与、引导;适时教育”做为主导思想,班级网站一开始建立了3个网页,随着学生们的的参与,后来扩建到6个,它们的主题分别为“好人好事、电脑课堂、聊天室、班主任信息、班级论坛、轻松学习”,每个网页由专人负责,每两周汇总一次,然后在同学们之间进行相互交流表扬好的想法和建议,疑难问题由班主任和班干部共同商议解决,无论问题多小,只要一经提出,便会得到班主任的注意,并想方设法做到最满意的答案。

随着网络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和班级都开设了网站。北京市石景山小学,每个年级都利用网络制作了有自己特色的科技知识网站;同学们还将自编自演的科普小品配上了电脑插图和网络音乐,在互联网上发布;老师还经常借助网站下载一些科技问卷给同学们做,通过科技问卷的回答情况,了解学生对科技时代的认识程度。前不久,本小学在举行的第二十届科技展览展示节上,学生围绕与网站相关的主题,展开了多种形式的科技活动;另外,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上网查询、外出考察等形式搜集到了大量的资料,实行了信息技术和教学相结合,相互展示了自制的科技网站。六年级的白振宇同学结合语文课文,加上搜集的照片、故事制作了网页,并在年级演讲会上用英语表演有关科学家的发明事迹;四年级班主任和同学们制作的“星空璀璨”网介绍了星星、星座并展示了同学自己的作品;就连一年级的小同学都结合年龄特点,制作了“科技万花筒网”。

班级网站的建立,打破了从前某个学生以“学习秘方”始终“保持第一”的局面,使同学们实现了“知识共享”的梦想,可以共同取得进步。同时,网络使学生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发挥,能力得以快速提升。

要想创办优秀的“班级网站”,开设以下项目很有必要:

(1)好人好事。每个班级都有班级日志,旧的教育方法中的班级日志往往局限于学生违反纪律情况的记录,时时刻刻看到别人的不足和错误,这样只有批评与埋怨,不能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班级网站中“好人好事”栏目的负责人每天挖掘至少3件好人好事,尤其是那些后进学生的积极思想和闪光点,要及时地通过网页进行报道,使后进学生在发扬和鼓励声中快速进步。例如,当“游戏大王”看到自己为班级网站提出的建议被采纳,并上了“好人好事”网页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好评后,他就暗下决心,钻研电脑制作等方面的技术,争取为班级网站做更多的好事,不再只做“游戏高手”式的简单机械的操作员。

(2)电脑课堂。在这里,网络游戏高手经常为同学们讲解一些目前最先进、最益智的游戏,并提醒同学们有关注意事项,避免既费神又费力且对身体有害的游戏。在提醒同学的同时,也进行实现了自律,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喜欢交友的同学,通过电脑课堂讲述自己的交友心得和上网交友的体会,告诫同学在网上交友应该注意的事项,比如不要把真实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家里的经济状况信用卡密码、自己的照片等告诉网友,不要轻信网友的话,更不要随便与网友见面等。通过对同学的提醒,也约束了自己。

电脑课堂还是孩子们相互帮助的天堂,很多热心的同学还将最新的杀毒软件及使用方法及时地发布到“电脑课堂”,使同学们有了新的预防病毒的软件和措施。同时,他们互相教会如何快速上网、防止病毒、运用FLASH制作网页及漫画等技术性问题,为最初上网的同学提供认识网络和掌握网络的捷径,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和沟通。

(3)网上聊天。聊天室是同学们最爱光顾的地方,在这里,每个同学都享有上网发牢骚、说心事的权利,你一言,我一语,大家畅所欲言,坦露心声,所以聊天室又被称为“心路工厂”。在聊天室里,班主任可以及时掌握同学们的真实想法,平时不方便当着众多同学说的,以及受大多数人反对的想法。班主任可以有针对性地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和疏导教育。在假期过后的新学期的第一周,学生们就在网上聊开了。一个网名为“绿野仙踪”的学生说:“今天要背20个单词,写一篇作文,还有一张物理练习卷,看来要到11点钟才能睡觉!”一个网名为“小不点”的学生说:“彼此彼此,我也常常很晚才睡觉,眼睛很累,老师也太狠心了!”“绿野仙踪”又说:“才刚刚开学,老师就抓得那么紧,我快要崩溃了……”

看到学生们相互诉苦,班主任也感到孩子们的不容易,但是功课又不能不做,她只能在聊天室中做“心理解压阀”。通过聊天,首先对学生表示理解与同情,然后帮助学生分析初中学习阶段的关键,功课增多是正常的。大家感到累,与长长的休假也有直接关系,需要有个适应和调整的过程,班主任还指导学生如何科学用脑,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4)班主任信箱。班级网站建立后,同学们登录这个网页的次数比较多,出于对班主任的信任,很多同学愿意写信向班主任说心里话,其间包括一些难以启齿的事情。在这里,同学们不必有任何顾虑,可以用文字尽情诉说,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比如:“老师,我喜欢上了××,不由自主地想他,无法集中精力学习,该怎么办?”“老师,我今天看到CC与几个校外青年在一起抽烟、喝酒,您帮帮他吧。”信息及时地传达给班主任,班主任就能及时找他们谈心,帮他们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