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告诉孩子“网”向何方
22127400000029

第29章 小网民,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4)

近年来,影视剧中充斥的暴力情节及黑社会老大形象,对未成年人的成长产生了极坏的影响。成长规律告诉我们,在青少年时期,人往往会从文艺作品中寻找偶像。如今在我们的一些电影、电视剧中,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正面人物往往显得单调乏味,而反派人物倒被塑造得很有人情味,甚至富有英雄气概。这样,难免就会有一些未成年人把这些反派人物当做偶像来崇拜,从而进行模仿。记者在天津某中学做过一项调查,问及中学生对影视作品中黑社会老大的感觉如何时,他们大部分人都认为“很酷”。可见这些善恶颠倒的文艺作品,对于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念已经产生了多么恶劣的影响。

此外,一些涉案影视剧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往往对犯罪细节、具体手段进行极为细致的刻画,这就为犯罪行为提供了蓝本。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说,现在犯罪青少年的反侦查能力越来越强,作案前精心准备,作案后伪造现场,毁灭或者转移证据。

青少年犯罪带有团伙化特点。湖北恩施红土乡派出所曾捣毁一个具有黑恶性质的学生组织——“太阳帮”。当时这个帮会已经成立1年多,其成员均为初中生,共77人。学生们推选的所谓“帮主”,竟然是同校一名初三学生。这个帮会制定了“本帮密要”,其中第五条这样规定:“……在必要时,出手要毒辣,不要心慈手软,不能感情用事。”类比某些网络游戏中的帮会、帮规,我们不难看出网络游戏对于未成年人的巨大影响。

对现实世界尚还认识不清的孩子,在缺少监护人监督与指导的情况下,极易受到社会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致使误入歧途,毁灭自身。因此,家长、老师及社会相关人士应对孩子的网络活动及现实中的行为高度负责,为把孩子培养成高素质、有道德、讲文明、懂礼貌的优秀一代而不懈努力。

谨防“网络成瘾综合症”

上网成瘾已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有人说它的危害丝毫不亚于烟、酒甚至鸦片给人带来的危害。确实,许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孩子因沉迷网络游戏、色情、交友等内容,常常废寝忘食、不思学业、不顾父母,甚至为了上网铤而走险,骗取或偷盗钱财,砍杀亲人和朋友,更有厌世轻生者,竟然选择自杀以寻求解脱。

2004年12月27日早晨8点多钟,家住天津塘沽区悦海花园的张建华像正准备出门赶车。突然门铃响了,一名身穿制服的警察站在门前。这位警察直截了当地说,张建华的孩子20分钟前在小区的院子离开人世了。这个消息对张建华夫妇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一个多小时前,才背着书包去上学的孩子怎么会突然离开人世呢?张建华一家人半信半疑地随着警察来到小区大院,现场已经围上了许多街坊邻居。穿过重重人群,夫妇俩一眼便认出躺在血泊中的死者就是他们的孩子张潇艺,顿时感到天旋地转,痛不欲生。

孩子为何会死在家门口?警方迅速展开了调查。根据现场分析,张潇艺很可能是坠楼身亡,警方立即调取了电梯里监视器拍摄的录像资料。画面资料里显示,早上6点56分,张潇艺独自一人走进电梯,然后上了顶楼。警方从死者身上还发现了四份遗书,每一份遗书的落款都是“张潇艺绝笔”。结合其它线索,警方最后得出结论:张潇艺系自杀,方式为跳楼。

张潇艺,年仅十三岁,刚上初二,是家里惟一的孩子。在父母眼里,小艺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可他怎么会走上轻生之路呢?张建华一家人困惑不已。他们仔细翻看着孩子的遗书,试图从中找到一些线索。但令他们不解的是,在四页遗书中竟找不到一句跟父母道别的话,而是充满陌生的名字和奇怪的言语:我崇拜的是S.H.E和守望者,他们让我享受到了一种快乐的感觉。我有三个知心朋友,尤第安、泰兰德、复仇天神……

原来,小艺在遗书里提到的崇拜者和知心朋友,全是游戏《魔兽争霸》中的人物。这个游戏是他生前最喜欢的电脑游戏。游戏讲的是在魔幻世界中,各部落和族群在自己的头领带领下发生一场又一场战争的情形。那么这些游戏人物究竟有什么力量,居然能让孩子临死前还念念不忘?这个游戏与孩子的死到底又有什么关系呢?

张建华说,小艺在遗书里面提到的“守望者”就是这个游戏里的一个英雄,是他最崇拜的偶像。小艺根据《魔兽争霸》的情节自己编写了一部小说,名字就叫《守望者传》,八万字左右。他在小说中这样写道:“你杀了赛娜,杀了不少好人,我要替天行道。于是我们又打了几个回合,周围的岩石、树木、草丛被我们震的满地都是。”显然,小艺在小说中把自己描绘成一个神通广大的英雄人物,拥有强大的力量,为匡扶正义不惜献身。而这个虚拟世界中的英雄,在现实世界中又遇到了什么样的事情呢?

原来,自从小艺考上了重点中学后,家人对它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可是初中二年级以后,小艺的学习成绩明显下滑,这引起了张建华夫妇的忧虑。他们很快发现,孩子放学后总是不按时回家,而是去网吧玩游戏。他们还发现了小艺根据电脑游戏编写的那部名为《守望者传》的小说,已经写满了七个本子。原来孩子每天不做作业,一直在写这些东西。张建华一气之下撕掉了其中的三本,并且严厉斥责儿子,让他必须向老师承认错误。

第二天,小艺按照父母的要求把自己到网吧玩游戏的情况如实告诉了班主任梁老师。梁老师让小艺将每天的回家时间记录下来,再签上家长的名字,第二天带给他检查。如果回家时间和放学时间相符,就说明小艺按时回家了。老师的方法简单易行且十分有效,此后小艺果然不再去网吧玩游戏,几乎每天都能按时回家。

2004年12月的一个下午,小艺又忍不住去了网吧,直到晚上九点钟才回家。那天小艺说了许多自责的话,说想远离网吧又很难控制自己。显然,虚拟世界中的英雄在现实世界里要背负沉重的精神负担。作为父母的张建华夫妇,在这段时间里是否曾经试图了解小艺的内心世界呢?对此,张建华承认平时和孩子沟通较少,因为他觉得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普遍不愿意与父母交流,因此也没太在意。

家长没有与孩子进行沟通,那么老师是否曾经与小艺做过交流呢?班主任梁老师说,有一次他问小艺痴迷网络到了哪种程度,几天不玩行不行?小艺肯定地说,行。现在我们已经无法知道这个13岁的少年在那些天里经历了怎样的矛盾与挣扎,只能透过遗书中冰冷的文字来窥探其中的情感:“我又一次来到了第一次死亡的地方,天使憎恶我,赛娜也不愿见我,我被审判打入地狱,希望我能复活。可是我知道我罪孽深重,我得到了我应有的惩罚。”

张建华夫妇当时根本没有注意到孩子的这些举动,对即将发生的悲剧也丝毫没有察觉。2004年12月25日早晨,小艺离开家,直到晚上也没回来。张建华夫妇急坏了,四处寻找也没发现儿子的身影。直到第二天下午,才从塘沽区天百弘基商场的顶楼发现小艺。这个时候孩子已经连续玩了将近36个小时的电脑游戏。张建华说:“当时我气得真想揍他一顿,可孩子说他实在控制不住,不玩的话就要发疯,随后又郑重地向我道歉,我就手软了。”

张建华说,那天孩子又累又困,就没有教训他,让他吃点东西就回房休息去了。他们说,那天晚上没发现小艺没有任何反常的举动。而这时距孩子自杀只有不到十二个小时的时间。他们做梦也没想到,这竟是他们跟孩子度过的最后一个晚上。

第二天早上,也就是2004年12月27日清晨,6点多钟时孩子像往常一样吃过早饭,背着书包走出家门。电梯里的监控器记录了他最后走过的一段路程。6点56分,小艺走进电梯按下第24层的按钮,电梯到了顶层。门开了,他走了出去。

当时,孩子就是沿着楼梯走上的顶层,他究竟用了多少时间走完了这十几级台阶,每走一个台阶都想了些什么,是什么力量让他毅然决然地纵身一跃,这所有问都无从解答,或许根据遗书上内容可以找到答案。遗书上说:“我是个垃圾,真正的垃圾,什么都干不好的垃圾,光会叫他们失望。立下的誓言有许多都完不成,我相信会有来生,会有天堂、地狱的,来生如果我还是人,我一定会是个最好的孩子。”

小“网络英雄”就这样走了,也许他做梦也想不到,他的这一举动给父母却留下了巨大的伤痛与思念。丧子之痛是可以想象的,不论孩子是好是坏,在父母心里都是最好的。小艺去了,但父母仍觉得他还活着,就活生生地立在眼前。

文中的小艺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障碍,他患的是“网络成瘾综合症”。网络成瘾综合症是1994年美国一位精神病医生,在对病人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现象。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青少年有网络依赖症的人数占上网青少年总人数的15%,人数已经超过了244万。这已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全社会都应给予高度重视。

有关专家总结出网络依赖症的几种症状,对预防孩子患上“网络依赖症”很有帮助:

(1)每天只想上网,对其他事毫无兴趣。

(2)为了上网可以改变更重要的计划,甚至不去上学。

(3)虽已表态不再上网,但仍找机会偷偷去,不敢让别人知道。

(4)下网之后,脑海里一直浮现和网络有关的事。

(5)上网后,总是做同一类的虚拟事情或者是无意义的事情。

(6)出现相应的生理功能紊乱,因上网时间过长而引起食欲不振,头晕眼花,胸闷气短等症状。

(7)出现相应的心理障碍,因为上网而撒谎、自责、情绪低落。

如果发现孩子身上出现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症状,就可判定他已经开始有网络成瘾的现象了。

实际上,解决上网成瘾问题可以采取许多种办法。但有些青少年为何选择自杀呢?

对此,有关专家在认真分析和研究后指出,一个人粘上网络以后,他也会自责,他会出现一种心理冲突,既想摆脱又身不由己。由于年龄还小,心理发育还不成熟,自制力还没有达到成年人水平,因此有时感到很矛盾。心理专家、医学专家、社会学者都在努力研究怎样才能戒除“网瘾”,比如有人开设行走学校,让孩子们整天走路,用体力的高度劳累来代替对网络的依赖,又有人想出一对一式的心理辅导。德国专门针对网络成瘾少年采用的办法是,给孩子布置一些网络作业,并提醒孩子,网络并不是一种很好的实现成功的手段。

防止孩子上网成瘾,除了父母、老师等的管教外,网吧管理人员也负有一定的责任。上述事件中,小艺在网吧连续“奋战”36个小时,网吧管理人员却视而不见,显然是对孩子漠不关心。网吧如果对未成年人上网给予时间限制,提醒其到达规定时间必须离开,肯定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孩子的上网瘾。更重要的是,管理人员应该明白,未成年人是不准进入网吧的,如果做不好这项工作,就是不按法律法规做事,换句话说,就是违法经营。网吧如果能够严格按照法规章制度办事,孩子一定会大大减少与网络接触的机会,降低上网成瘾的发生几率。

此外,有关管理部门应加大力度,对违章经营的网吧严抓狠打,决不手软。

最后,希望全社会动员起来,齐抓共管,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洁净的网络环境,减少网络不幸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