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是世界上最会说话的人
22181000000006

第6章 基础篇 你为什么会是世界上最会说话的人(6)

1.避谈政治、宗教等可能人人立场不同的话题,有的人虽基于礼貌并不会当场与你争论,但在心中一定不舒服,可能你无意中得罪了人而不自知,这自然也失去了社交的意义了。

2.不要一直是One-manShow,风趣幽默的谈吐一向为众人所欢迎,但请让其它人也有发言与参与的机会,说笑话时也尽可能避免宗教、政治性的笑话,若有女士在场也应避免太露骨的黄色笑话,否则会让人觉得你太轻浮。

3.避免问他人穿着、饰物的价格。此话一出,众人都会感到坐立难安。可对他人的打扮加以赞美,但应适可而止不可太夸张,免得对方以为你在暗讽他。

4.不谈及他人的年龄尤其是女士,这点大概大家都已知道了。但要注意,女人也不可问其它女人的年龄。

5.不要形成小圈圈,社交的目的就是让大家彼此认识、彼此熟悉。若是你只和自己熟识的人交谈,不仅难以达到交友的目的,也会令人讨厌。

6.不可窃窃私语,此种行为以女性居多,是一种不礼貌的举动,会让人有别人当着你的面说你坏话的感觉,若真的有私事要交谈时,可以找一个人较少之处或角落私下交谈。

7.有不同国籍人士在场应一律使用英语,因为在场所有人都有听与说的权力,不可将之排除在外。

8.主人或宾客在发言时请立即安静下来以示尊重,待发言完毕后可再继续未完的话题,千万不要如国内喜宴一般,台上的人大声嚷嚷,台下的人是各说各话,似乎各不相干,这种情形在国外是看不见的。

9.谈话内容通常以天气、各地的风俗民情以及有趣的事情为佳,例如,在饮酒时,你可谈谈我国的酒类及饮酒文化与西洋有何异同,或是各国的节日等,让众人皆有表达的机会,同时也能增长彼此的见闻。

文明的言谈礼仪

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礼貌: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

2.用语:敬语,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如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麻烦别人称“打扰”;求给方便为“借光”;托人办事为“拜托”等等。要努力养成使用敬语的习惯。现在,我国提倡的礼貌用语是十个宇:“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这十个字是文明说话的基本的语言形式。

仪态举止。

1.谈话姿势:谈话的姿势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修养和文明素质。所以,交谈时,首先双方要互相正视、互相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哈欠连天。否则,会给人心不在焉、傲慢无理等不礼貌的印象。

2.站姿: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势,是一种静态的美。站立时,身体应与地面垂直,重心放在两个前脚掌上,挺胸、收腹、收额、抬头、双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眼睛平视,面带笑容。站立时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场合不宜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识地做些小动作,那样不但显得拘谨,给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仪态的庄重。

3.坐姿:坐,也是一种静态造型。端庄优美的坐,会给人以文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正确的坐姿应该:腰背挺直,肩放松。女性应两膝并拢;男性膝部可分开一些,但不要过大,一般不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或椅子扶手上。

在正式场合,入座时要轻柔和缓,起座要端庄稳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乱响,造成尴尬气氛。不论何种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坐如钟”。若坚持这一点,那么不管怎样变换身体的姿态,都会优美、自然。

4.起姿: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动作,走姿是一种动态的美。“行如风”就是用风行水上来形容轻快自然的步态。正确的走姿是:轻而稳,胸要挺,头要抬,肩放松,两眼平视,面带微笑,摆臂自然。

学会说“Bye-bye”

人们普遍在交谈中仅重视开头,虎头蛇尾,面对谈话的收尾,常常不屑一顾,也有人不知该怎样做,话说完了,只说声“再见”便可以了。

实际上,结束谈话并非这样简单。比如,一方没说完话,对方就不愿听了,如何结束?两人在交谈中争得面红耳赤,还各不相让,怎样结束?两人谈兴正浓,而客观条件又不容许再谈下去,又该如何结束?

促成一次好的交谈,欲达到理想的效果,也须有一个绝好的结尾,绕梁三日,余音袅袅。那么,怎样结束谈话,才能给人留下这一深刻印象呢?下面介绍几种结束谈话的技巧:

千万不要在双方热切讨论某一问题时,突然中止对话,这是一种失礼的表现。假设一时出现僵局,应设法转移话题,一旦气氛缓和便立即收场。

不要勉强把话拖长。当觉得谈话的内容几近结束时,便该赶紧道别。不然的话,会给对方留下言语乏味的印象。

要注意对方的暗示。假如对方对谈话失去兴趣时,可能会以“身体语言”作出希望结束谈话的暗示。例如,有意地看看手表,有的表现为频繁地改变坐姿,有的表现出游目四顾、心神不安的样子。遇到这些情况,最佳的选择是知趣地结束谈话。

要把时间掌握得适时。在准备结束谈话之前,先预定一段短时间,用来从容地停止。突然把谈话结束,草率离开,会给人以粗鲁无礼的印象。

笑容是结束谈话的最佳句号。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最后的印象,往往也是最深的印象,能够长时间乃至永远留在双方的脑际。

在某些场合,与人交谈结束时,说一些名人格言以及富有哲理的话,或者美好祝愿的话,也常常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四、最会说话的原则:说话要有原则

说话五原则

交谈是一种典型的沟通合作方式。交谈的原则,还可叫作“合作原则”或者“会话原则”,它具体包括沟通合作原则、听说并重原则、话语明确原则、与身体语言相配合原则、随机应变原则等五个方面。

1.沟通合作原则。

交谈是一种双向传输语言信息的言语活动,它所涉及的当事人必须是二个或二个以上的人。如果没有彼此的互相沟通和紧密合作,那么交谈不是变成了独白,就是谈不上来。首先在态度上,交谈双方要互相尊重,坦诚相待,建立起信任感,体现出交流合作的意向。

除此之外,在交谈过程中,一方面要善于激发对方的谈话兴趣,使对方展开话题,侃侃而谈;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反馈对方的谈话,做出清清楚楚地答复,促使谈话进一步扩大。因此,交谈双方要相互沟通合作,相互支持渗透。交谈的任何一方,都切不可言不由衷,让另一方处于唱独角戏或陷入自觉没趣的难堪境地。

2.听说并重原则。

所有交谈都可以划分为说者和听者两个方面。交谈是说者与听者同处一个场合,以言来语去,相互回应的方式进行的言语交际。说者与听者,可以瞬间变化,所传递的信息是互转互收的。因为交谈具有双向性,所以,交谈的机会、权利和任务双方共有,说者须成功地把握说话技巧,听者须做一个听话能手。故此,交谈双方要互相配合,激发对方听与说之间的双向循环,互相反馈,切实做到“听说并重”的原则。

尽管交谈是双方共同的事情,可每一方都担负着两个任务,也就是说和听。你的“说”是为了对方的“听”,你的“听”还促成了对方的“说”。

然而我们周围也有不少人在与人交谈时却忽视了这一点。他们置对方说了些什么于不顾,便有的匆忙地截断别人讲话,有的心不在焉地听别人谈话;有的断章取义地对待别人谈话;有的甚至手中在做与交谈无关的其它事物。

道理非常简单,善于倾听在无形中起到了褒奖对方的作用,乃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种必要手段。你如能耐心地听说者倾诉,就等于给对方传递这样一个信息:“你说的东西特有意义”、“你是一个我喜欢交往的人”。无形中,说者的自尊得到了最大满足。因此,说者对听者便能产生一个感情上的更高层次。彼此心灵间的交流使双方的感情距离大大缩短了。

3.话语明确原则。

在与听者进行“双向”交流时,说话的人要把自己的思想观点讲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为此,说话者必须注意:一要突出重点,尽可能地简明扼要;二要富有条理,逻辑性强;三要字斟句酌,最大限度地通俗易懂,力求避免任何造成听者思想混乱的模糊字样;四是控制速度,说话时要有条不紊,快慢适中,节奏和音量要控制在最佳状态,使人听来既从容不迫又兴致盎然。

当你与人交谈时,你的声音如何,也要十分注意。

你要注意自己,你说话是否太快?我们经常看到不少人说话像放连珠炮,或快而清楚,或快而不清楚,听了以后也不知说了些什么。所以应下意识训练你自己,说话时声音要清楚,快慢适度。说一句,人家便听懂一句,无须再问你。

你说话的声音太响吗?在嘈杂的公共场所提高声音是迫不得已之举,可决不适合平常环境。在客厅里,在公共场合,太高的声音会令人同样感到难堪。除对方听力不佳者之外,你说话时要记住,对方并非全是聋子。

抑扬顿挫,此为调节你声音大小强弱的最佳选择。若想你的话如同音乐一般动听,千万记住在应快时则快,应高时则高,应缓时则缓,应低沉时则低沉。对于那些毫无节奏的说话,最易使听者感到乏味,如同咀蜡,是要让人疲倦的。

4.与身体语言相配合原则。

与毫无反应的人说话就像对着木偶人谈话一样,使讲话人兴趣索然。交谈中的反馈方式,可以通过眼神的交流,点头示意,手势和显得轻松而有礼貌的表情、姿势等。

插入别人的谈话,须先打招呼。

如果碰到人家在个别谈话,不要凑前旁听。想要插话,最好等别人把话说完。别人和自己主动说话,应乐于应答。当有第三者参与谈话时,当以握手、点头或微笑来表示欢迎。交谈中遇事要离开,须向对方打招呼,以示歉意。

交谈现场超过三人时,须经常和在场所有人攀谈几句,不该仅和某个人谈,或只谈两人知道的事情却冷落第三者。倘若所谈问题不想让别人知道,则应另外选择合适的场所。

5.随机应变原则。

交际活动过程中的语言灵活性较强。在交谈中,所涉及到的话题往往是变换不定的,交谈双方要不断地根据跳跃和转换的话题内容,随时凋整况话的内容和方式,及时进行应变。有时,交谈难免遇到使人尴尬的情况,这时也需要交谈者随机应变,从窘境中使自己尽快解脱出来。

美国前总统里根访问加拿大,在一座城市发表演说。有群举行反美示威的人在总统演讲过程中,不时打断他的演说,突出地显示出反美情绪。里根是以客人的身份到加拿大访问的。当时作为加拿大的总理皮埃尔?特鲁多对此类极不友好的举动感到十窘迫。

面对这种困境,里根总统非但没有恼怒,反而从容地、笑容可掬地说道:“这种情况在美国是司空见惯的。我想这些人一定是特意从美国来到贵国的,也许他们想使我有一种回到家里的感觉。”

听到这话,尴尬的特鲁多不禁笑出声来,同时也为里根总统随机应变的语言艺术所折服。

避开社交语言的雷区

在使用社交语言进行交际时,应注意特殊情形下语言的禁忌。

不说“短”话。要认真观察并注意当事人的某些特点,特别是身体方面所存在的特征,例如:朋友中间有一个“秃顶”,这时就不能对着人家说什么“秃头”或“光头”的;倘若家里来了个体型又矮又胖的客人,就不能说“矮子”“胖子”,不然的话会挫伤人家的自尊心。

言谈中,尤为要禁忌那些淫词秽语、不健康的口头禅。与青年女子交谈时,一般不应问对方年龄、婚否。特别是直接了当地询问别人的履历、工资收入、家庭财产等私生活方面的问题,极其容易激起对方对你的反感。千万不要对心情惆怅的人说得意话,讲你曾经所经历过的得意事。若对方曾犯过错误或有某种缺陷,言谈时要尽量避免刺激性的话语。对别人不希望向你透露的问题不要追问,更不要刨根问底,如果一旦触及,应及时表示歉意,并且巧妙地把话题转移出来。

探望病人,是每个人常常碰到的事,这完全是以对病人的关怀为目的的特正常的交往活动,这时更要注意病人的忌讳,不然会好心人办坏事。有人去探望久病的姑姑,她关切地询问:“您饭量可好?”没料到这一句问候话,却使病人的脸上立即堆满愁容,病人无奈地说:“唉,不要谈它了!”接着就没词了,最终酿成了很尴尬的局面。原来,病人病情严重,最令病人头痛的就是吃不下饭。探视病人时,当你发现病人面容憔悴,切不可吃惊地问:“你的脸色怎么这么难看?”之类的话,否则,除使病人的思想负担加重外,没有其他任何用处。

平时同人交谈,大体上最好不要涉及疾病,死亡等事情。在喜庆场合,更要避免那些不吉祥的词语的出现。

为使交谈顺畅、融洽,又必须仔细留意对方的禁忌,否则就会给社交增添不必要的麻烦。

某公司一男士极具热心地为另一同事结婚谋划赠送礼品,他面带笑容地向本单位一位40多岁的女同志请求,要她加入进来,不料这位女同志竟伤心地哭了起来。这位男士一时不知所措,愣住了。原来,该女至今未婚,而且她在恋爱上受过不小的刺激,别人的喜庆易勾起她辛酸的陈年旧事。而那个经办人未注意避讳,触动了她伤感的神经,使得大家都非常尴尬。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交往已经是一件特别平常的事,可是,不同地域也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禁忌,这一地域性的特征是我们在交往中特别需要注意的。

地域是指接受对象所处的地理位置,其中包括国别、省别、族别等。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认识、观念、习惯、风俗上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别,因此对说话者言辞的接受,就会有所不同。说话的人在进行言辞表达时,只有认清接受对象的地域性,才会产生良好的交际效果。

《尹文子?大道》讲了这么一个故事:郑国人把未经加工处理的玉叫做“璞”,东周人把腌制成千的老鼠称为“璞”。郑国的一个商人在东周做买卖,有个东周人问他:“你要不要买璞?”郑国商人回答道:“我正想买。”东周人遂从怀里掏出一只老鼠递上。郑国商人赶快辞谢不要。东周人在作言辞表达时,并未认清其接受对象是郑国人,所以买卖无法谈成。

地域不同而对言辞接受也有不同的要求,例如:

欧洲人不爱听涉及自己的政治倾向、宗教信仰、年龄状况(女性更重)、家庭私事、行动去向等问题的语言,忌讳“13”和“星期五”。

朝鲜、韩国、日本人禁忌别人说“4”;

阿拉伯人爱听“星期五”;

泰国人爱听“9”;

菲律宾人不希望谈论政治、宗教及腐化问题;

赞比亚人喜欢听尊称,最好加上职务与头衔;

新加坡人不愿听“7”,别人对自己说“恭喜发财”表示反感,忌讳谈论有关猪的话题;

扎伊尔人爱听随和、爽快、恭维的语言;

俄罗斯人爱听尊称、敬语、谦辞,对“女士优先”的话题较为倾心;

突尼斯人爱别人在各种场合同自己打招呼,而且问候得愈长、愈久、愈具体愈好。